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依从性的护理策略。方法:对我院门诊2006年5月-2013年9月底613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受疾病因素、治疗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结论:针对不同阶段患者存在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咨询、宣教,评估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时首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要尽量简单;通过写日记等小技巧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提高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对宛城区正在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进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采取抽样方法抽取宛城区的5个乡镇,对正在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方案治疗的HIV/AIDS病人进  相似文献   

3.
夔花  卢连英 《华夏医学》2014,27(6):84-86
目的:探讨一站式护理模式对农村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农村HIV/AIDS患者100例作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实施一站式护理服务模式,即关爱门诊专职护士进行一站武护理服务模式,从心理、认知、行为等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措施对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良好占62%,干预组治疗依从性良好占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站式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农村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对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降低死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副反应。方法:收治23例HIV/AIDS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临床及实验室结果的变化。结果:除了1例放弃外,22例HIV/AIDS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副作用轻,经对症处理能很快恢复。结论:目前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对HIV/AIDS病人是有效的,通过抗病毒治疗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的自信心,延长了寿命。  相似文献   

5.
陈懿  钟坚  谭琳琳 《中国热带医学》2016,(11):1103-1105
目的 分析梧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死亡情况.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2月31日前现住址为梧州市的HIV/AIDS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梧州市累计报告1 132例HIV/AIDS死亡病例,累计病死率为29.83%(1 132/3 795);其中已参加抗病毒治疗187例(16.52%),未参加过治疗945例(83.48%);死亡病例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占47.00%(532/1 132);历年死亡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死亡前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占69.14%(392/567).结论 晚发现现象严重是导致HIV/AIDS病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才能有效降低本市的HIV/AIDS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洪剑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20,34(5):534-536,539
目的:分析兴化市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HIV/AIDS的治疗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搜集HIV/AIDS的相关信息,运用 Kaplan-Meier绘制累积生存率曲线及其生存概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对2004—2018年244例HIV/AIDS患者进行观察,截止至2019年7月31日累计观察1 009.8人年,中位数为4.2(0~13.6)人年。HIV/AIDS患者第0、1、2、3、5、6、7年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91.0%、88.9%、88.0%、86.4%、85.6%、83.3%、81.5%。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累积生存概率为90.5%,高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的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检测CD4计数≥350/mm3组死亡风险是CD4计数<200/mm3组的0.21倍(95%CI=0.06~0.67),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组的死亡风险是未治疗组的0.09倍(95%CI=0.04~0.24)倍。随报告发现时年龄增长,死亡风险相应增加。结论:确诊时年龄、初诊时CD4计数、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影响HIV/AIDS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应强化健康教育,提高HIV感染者的早诊、早治率,以提升患者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7.
背景 云南省大理州1997年首次报告50岁及以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2010年以后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报告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7年公布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中,已正式将老年人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目的 分析大理州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 对1997-2018年报告的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运用Cox回归分析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大理州2 019例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33年(95%CI:7.75~9.33)。寿命表法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后1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4.76%、56.26%、40.2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男性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74倍(95%CI:1.43~2.12);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台山市HIV/AIDS死亡个案资料,探索防治措施的科学性,降低艾滋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台山市HIV/AIDS死亡个案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存活时间、抗病毒治疗情况、死亡原因等。结果 2007-2012年累计HIV/AIDS死亡个案463例,其中男性占90.93%,年龄30~39岁所占比例最多(41.47%),注射吸毒途径感染占85.53%。性途径感染者确认后2年内死亡的比例为74.55%,高于注射吸毒途径感染者的3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P〈0.01)。死亡时为AIDS的占65.66%,当年报告为AIDS死亡的构成比例有降低的趋势。未进行CD4检测的个案占68.68%(318/463)。抗病毒治疗组病死率为10.98%,大大低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的7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42,P〈0.01)。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个案占32.40%。45.39%的艾滋病病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结论加强艾滋病哨点监测和个案的随访,做好早期诊断和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是提高HIV感染者/AIDS病人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石凌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98-1699
目的 通过对HIV/AIDS感染者经性接触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62例HIV/AIDS患者采用一对一访谈形式进行调查,对患者经性接触感染的方式、 途径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IV/AIDS感染者经性接触感染的方式和途径与第一次不洁净性接触时间、地点,性交方式、频率、年龄,是否采用安全套、是否了解HIV感染、 是否高危行为后行HIV检测密切相关;HIV/AIDS感染者情况与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临床分期、是否存在其他性传播疾病、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密切相关.结论 对HIV/AIDS感染者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及时制定有效地预防HIV感染的手段,强化全社会共同参与,对降低HI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的临床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18例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患者(16例AIDS、2例HIV感染者)中15例肝功能异常。在对HFC/AIDS治疗的同时对其中8例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果:16例AIdS患者中7例死亡。8例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者中7例ALT、胆红素降至正常。结论: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可能加速唧感染的病程进展,预后较差,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对肝功能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1V)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需要HIV/AIDS患者每日按时按量服药才能有效抑制体内HIV复制.中国实施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和扩大治疗策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HIV感染者纳人治疗范围,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接受ART,同时退出(停药和失访)ART的HIV/AIDS患者人数也在逐年...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艾滋病高效抗病毒治疗患者依从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男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6):93-94,67
目的了解当地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完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当地2006年底~2008年底开始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对象,采用问卷访谈方式,调查其过去3d的治疗依从性情况,内容包括治疗情况、知识、行为服药意愿和技能、医患关系和医疗服务等,并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有效调查的70名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95%的有57名患者,占81.4%。依从性行好的患者对治疗知识中清楚服药注意事项、正确认识服药出现副反应后应坚持服药及行为服药意愿和技能的治疗有帮助而接受、有提醒服药的手段、认为服药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等项目显著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p〈0.01);此外,依从性好的患者对医患关系和医疗服务中患者信任管理医生、医生每次嘱咐患者服药方法和有上门随访项目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项目无显著性差异。讨论艾滋病患者治疗的效果依靠于患者良好的依从性,而良好的依从性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自我接受情况和良好的医疗服务等。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强化艾滋病治疗管理专业人员的责任感和素质,做好随访和督促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完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云南省某地某地接受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脱失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整理云南省某地2004年7月至2015年5月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资料, 采用χ2检验,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脱失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6 61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 540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脱失, 脱失率8.2%.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脱失的主要类型为失访 (402例, 74.4%) , 停药 (138例, 25.6%) .婚姻状况为已婚或同居、通过静脉吸毒感染、入组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500个/μL、接受治疗时间小于6个月等均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脱失概率.结论 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吸毒人群、未婚/离异、CD4细胞计数>500个/μL和治疗时间在6月内人群应给予重视, 加强患者依从性教育和关怀, 减少脱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比我国多年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研究,阐述了自2003年始,我国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策略的调整和取得成效:随着治疗标准、用药方案和治疗点管理模式等的调整以及艾滋病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变化,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断提高,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预期寿命不断提高,HIV耐药率也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即预防”是减少HIV新发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在公共卫生层面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IV的传播。同时指出,随着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的降低,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脱失比例升高,病毒抑制率较理论值偏低等,这些是制约我国“治疗即预防”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HIV/AIDS has been an extremely difficult pandemic to control. However, with the advent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HIV has now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chronic illness in patients who have continued treatment access and excellent long-term adherence. Existing indications for ART initiation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were based on CD4 levels; however, recent evidence has broken the shackles of CD4 levels. Early initiation of ART in HIV patients irrespective of CD4 counts can have profound positive impact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Early initiation of ART has been found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but also to community as it reduces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There have been few financial concerns about providing ART to all HIV-positive people but various studies have proven that early initiation of ART not only proves to be cost-effective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economic and social growth of community. A novel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with early initiation and availability of ART at its heart can turn the tide in our favor in future. Effective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and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can also lower transmission risk of HIV in community. New understanding of HIV pathogenesis is opening new vistas to cure and prevention. Various promising candidate vaccines and drugs are undergoing aggressive clinical trials, raising optimism for an ever-elusive cure for HIV. This review describes various facets of tectonic shift in management of HIV.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05—2019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海南省2005—2019年首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基线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301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占85.8%,男女性别比为6.05∶1;平均年龄为(35.95±13.37)岁;未婚者占53.6%;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2.4%;WHO临床分期Ⅰ期者占82.9%;治疗病人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M(P25,P75)为271(139,391)个/mm3;从确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35个月。2005—2019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 病人中,男性、未婚者、≥50岁年龄组、同性性传播感染者、治疗时临床分期为Ⅰ期、确诊到治疗的时间间隔小于1个月者的构成比呈增加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者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P<0.001)。结论 海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其覆盖面逐渐扩大,治疗时机有所提前,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广东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维持状况,探讨影响病人治疗维持时间的因素。方法:利用国家统一的成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数据库,收集全省1307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人的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抗病毒治疗的维持时间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10月至2008年5月全省共免费治疗1307名病人,其中66.7%病人在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后才被检测出HIV阳性;52.3%开始治疗时已经进入临床Ⅲ期;29.9%进入了临床Ⅳ期。88.2%的人开始治疗时CD4^+T细胞低于200个/μL;结束治疗病人中,88.9%维持治疗时间小于1年,维持治疗时间最长的达到3年,影响病人维持治疗时间的主要因素是漏服次数、更换方案次数、治疗开始时CD4^+T细胞水平、静脉吸毒感染。结论:应采取措施尽量延长病人治疗时间,加强对患者特别是静脉吸毒者的服药依从性教育,及时监测病人的服药情况,必要时及时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90 d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德宏州2004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年满16周岁且在治疗后90 d内至少有一次随访记录的全部艾滋病患者纳入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 0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35.8±9.9)岁,61.2%是男性,55.4%为少数民族,已婚或同居者占71.4%,55.0%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75.1%职业为农民;感染途径以经异性性传播为主,占67.0%;主要治疗方案为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53.9%)和齐多夫定(AZT)+3TC+NVP(33.4%)。基线评估时相关实验室指标无异常的患者在治疗开始后90 d内,药物不良反应以转氨酶升高(49.0%)、白细胞减少(32.0%)、贫血(23.6%)、消化系统症状(25.8%)和皮疹(10.6%)为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较长者、少数民族患者、使用含AZT或依非韦伦(EFV)的治疗方案以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患者贫血发生率较高;而女性、年龄较长者、汉族、使用含AZT或NVP的治疗方案以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患者较易发生白细胞减少;男性、年龄长者、文化程度较低者、使用含d4T的治疗方案以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的患者转氨酶升高发生率较高。结论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90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人口学特征、基线免疫状态和用药方案有关。临床医生应针对患者特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应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四川凉山州HIV抗病毒治疗停药患者的耐药情况。方法 在四川省凉山州选择抗病毒治疗人数较多的越西县和昭觉县两个治疗点,对其2018年HIV抗病毒治疗停药患者按照抗病毒治疗号顺序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高危行为以及抗病毒治疗情况等数据;采集全血分离血浆检测病毒载量,提取核酸和pol基因区扩增测序进行耐药检测。结果 调查273例患者,54.7%(140/273)患者的病毒载量≥1 000 拷贝/mL;成功获得206份序列进行耐药分析,16.0%(33/206)患者检出耐药。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比例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而耐药的比例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昭觉县的耐药率高于越西县(aOR=2.97,95%CI=1.17~7.54,P=0.022);未婚的患者耐药率比在婚或同居的患者高(aOR=2.58,95%CI=1.27~7.40,P=0.042)。停药时间 >24个月患者的耐药率比停药时间1~<24个月低(aOR=0.32,95%CI=0.14~0.76,P=0.001)。近一年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为72.2%。结论 HIV抗病毒治疗停药患者耐药和无保护性行为比例均高,需对该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减少HIV毒株尤其是耐药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如在感染早期未及时诊断和治疗,HIV将在体内持续复制,损害免疫系统。目前,越来越多的指南建议HIV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尤其是急性HIV感染者。早发现并在感染早期开始ART可以限制病毒储存库的规模,改善免疫细胞功能。从社会层面而言,感染早期的患者通过启动ART达到病毒抑制状态,可以减少HIV的传播机会,降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发病率,进而减少与AIDS相关的卫生支出。但HIV感染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早期治疗的实施和开展。尽早启动ART,联合其他治疗策略,有可能真正实现功能性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