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发病在6 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尿激酶(UK)150万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使用输液泵在30min内静脉泵入。结果本组冠状动脉再通42例,再通率75.0%;未通14例,未通率25.0%。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中、溶栓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和严密观察,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同时配合肝素抗凝治疗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8倒在6h内发病的AMI静脉溶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2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相似(P〉0.05),但观察纽的并发症和溶栓30d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AMI溶栓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战少溶栓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生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5.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年来应用尿激酶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我科从2009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溶栓时的观察要点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50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冠脉再通的有104例,占69.3%,7例心肌梗死复发,复发率为4.7%,出现出血症的4例,占2.7%,死亡1例,占0.7%。结论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精心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病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8例在6h内发病的AMI静脉溶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2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相似(P>0.05),但观察组的并发症和溶栓30d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AMI溶栓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溶栓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生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方法通过近3年我院收治的52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并行规范化治疗,大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欧阳华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102-10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急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48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评价其急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急诊护理,应着重突出预防性,以降低治疗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进而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期的护理特点。方法对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期采取系统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加强溶栓期前后的护理,使AMI患者溶栓术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降低。结论通过系统的溶栓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及护理对策。方法 132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72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操作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日,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的AMI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期间的低血压或低心率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且HAMD和HAM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优化的AMI围溶栓期用药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监测与护理。方法:溶栓治疗后,经过抗凝、活血化瘀、心理、生活、饮食、排便等护理干预,巩固冠状动脉再通的效果。结果:42例溶栓治疗者好转出院,随访反馈生活质量基本恢复。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3-01/09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20例患者行静脉滴注溶栓剂治疗,给予全程观察护理,观察溶栓前、后病情变化。结果溶栓治疗后14例溶栓成功,5例病情减轻,1例并发胃肠道出血。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使血管再通,是目前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程度较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护士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配合是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电图ST段的下降幅度对预后的影响及进一步治疗的价值。方法将78例AMT患者按溶栓后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1天、3天等各时段记录的心电图ST段恢复情况,分为ST段基本回到基线(恢复≥90%)(A组)、ST段恢复50%≤恢复<90%(B组)和ST段恢复<50%(C组)。比较3组的住院心脏性病死率和左室功能,对ST段反复波动者、左室功能差者进一步治疗。结果C组较A组、B组CPK峰值、心脏性病死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尤以A组预后最佳、左室功能良好,C组建议进一步行PTCA术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为多。结论心电图监测AMI溶栓后ST段的变化,有助于对预后评估并及时为高危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突然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此病往往来势凶险,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该病来势凶猛,变化快,死亡率高,所以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研究表明,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与心肌梗死发病有关,且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另外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总用时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基础检查,采血、静脉通道,用药用时及总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急诊各环节用时及抢救总用时,提高护理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肝素治疗。记录患者TIMI分级结果和随访过程中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以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溶栓治疗后,试验组的完全再通率(76.67%)优于对照组(46.67%),试验组的再通率(86.67%)优于对照组(6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例数均为0。试验组的再次心肌梗死率(0.00%)低于对照组(3.33%),试验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率(3.33%)低于对照组(10.0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梗死后心绞痛发病率(16.67%)低于对照组(43.33%),试验组患者的出血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疗效可靠和安全性高的显著优势,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及探讨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导管内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15例血液透析导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于溶栓前给予心理护理、建立正确的溶栓通路,溶栓中加强病情观察和适宜护理措施,溶栓后讲解护理措施及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15例患者23例次内瘘溶栓成功13例,成功率为86.7%;失败2例,失败率为13.3%.结论 对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导管内血栓患者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溶栓成功及预防内瘘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本院急诊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A、B两组,每组各70例。A组患者使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B组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溶栓后6 h和12 h的冠脉再通成功率分别为80.00%和91.43%,显著高于B组的62.86%和68.5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有8例并发出血,发生率为11.43%,B组并发出血20例,发生率为28.57%,A组出血发生率小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死亡、休克、心力衰竭和再梗死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具有冠脉再通成功率高,并发出血发生率低的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