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Xie GL  Li ZX  Li Z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49-252
目的 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1)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寻找异常突变的外显子及其相邻剪接位点。(2)通过DNA测序确定突变的类型。(3)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确定剪接方式。结果 用PCRSSCP方法发现扩增ALK1基因第4外显子及相邻的部分内含子片段有突变位点。对有突该片段,用DNA测序检测,发现第4外显子的给位剪接点相邻碱基A>T(ⅣS4+3a>t)的突变,并用反向测序确认。用RT-PCR方法检测ALK1基因表达mRNA情况,电泳和测序发现第4外显子的丢失。结论 ALK1基因的ⅣS4+3a>1突变,导致ALK1基因表达异常,形成无功能截短蛋白,引起HHT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有无突变.方法 选择内蒙古地区69例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DNA,采用聚HTK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方法检测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统计分析BRCA 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69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上共发现2例突变(2073delA移码突变和W372X无义突变).结论 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发现2例突变,均已收录于NCBI数据库中;尚未发现国内文献报道的在中国汉族群中可能具有部分始祖效应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3.
胡俊  史树贵  李露斯  吴玉章  倪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1):963-965,i0008
目的:检测一个具有特殊临床表型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家系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突变位点,同时比较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SOD1基因的5对引物对部分家系成员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分别采用SSCP和DHPLC分析各外显子的多态性,异常样本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①两种方法均发现家系成员Ⅱ5、Ⅲ1、Ⅲ3、Ⅲ13、Ⅲ20、Ⅳ1、Ⅳ20的第2外显子和家系成员Ⅲ1、Ⅲ11、Ⅲ20第5外显子存在突变,直接测序证实第2外显子编码区和第5外显子非编码区均插入了一个碱基A.②DHPLC还发现家系成员Ⅲ1的第4外显子有杂合子色谱,直接测序证实其第4外显子存在杂合子,发生了GAA→GGA错义突变.结论:①该家系SOD1基因第2、4、5外显子均存在突变,第2外显子的突变可能是引起该家系发病的原因.②DHPLC技术与PCR-SSCP相比有更高的敏感性,可作为大样本筛查突变位点的一种便捷、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冠心病相关基因MEF2A在中国人群的突变和多态性位点.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10例冠心病(CAD)患者及190名健康人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结果 冠心病患者SSCP电泳条带异常样本测序分析发现突变:①密码子451G/T(147191位点G→T)杂合或纯合同义突变;②147108~147131位点之间分别发生1个氨基酸(Q)、2个氨基酸(QQ)、3个氨基酸(QQP)、6个氨基酸(425QQQQQQ430)、7个氨基酸(424QQQQQQQ430)缺失;③密码子435G/A(147143位点)杂合突变.密码子451G/T杂合或纯合同义突变以及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多态性,密码子435G/A考虑为新的突变.结论 中国人群在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也存在多种基因多态性,其中6或7个氨基酸的缺失和1个147143位点突变可能与冠心病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dic alzheimer disease,SAD)患者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CHRNA7)基因多态性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温度梯度凝胶电泳(PCR-TGGE)和DNA测序技术,分析12例SAD病人CHRNA7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及其两侧的部分内含子基因序列。结果:在CHRNA7基因上发现1个新的突变位点,即在外显子7附近的内含子7上的117643+GTG三碱基插入突变,未发现任何已报道的多态性位点。结论:SAD患者的CHRNA7基因多态性与其它人群可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内皮素受体B(EDNRB)和内皮素-3(EDN-3)基因的特征,探讨EDNRB及EDN-3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散发性HD80例,健康无便秘史儿童70例作为对照。抽提外周血中DNA,PCR反应扩增EDNRB全部7个外显子和EDN-3基因2个外显子,SSCP分析外显子是否有突变,直接测序确定阳性标本基因突变方式。结果:5个病例在EDNRB第4个外显子上存在同义突变,突变方式均为碱基75487位点上G→A置换(Leu277→Leu),人群发生率为6.25%,正常对照无此改变;EDN-3上未检测到突变。结论:HD中可检测到EDNRB基因多态性改变。EDNRB可能是HD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群MEF2A基因与冠状动脉疾病的易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MEF2A基因与CAD的易感性关系。方法:对175例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和228例正常对照的血标本进行PCR扩增MEF2A基因的11个外显子,然后采用SSCP方法检测外显子的突变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分析。结果:MEF2A基因的第11外显子存在三核苷酸(CAG)重复多态性,CAD患者和正常对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发现4例CAD患者在第11外显子存在1个CCG的缺失突变,突变率约为2.3%,而正常对照未见此突变;CA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MEF2A基因的其它外显子未发现突变。结论:中国人群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存在1个CCG的缺失突变可能与冠状动脉疾病惠者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早老素-1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Xu E  Jia J  Sun W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2):1518-1520
目的:探讨早老素-1基因突变在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变性高效液相(DHPLC)及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技术,对130人的阿尔茨海默病(AD)家系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早老素-1(PS-1)基因第4、5外显子进行了检测。结果:在早老素基因的第5外显子上发现除5例AD患者外,还有4例家系内正常人(Ⅳ-30、37、41、43)PCR-SSCP出现泳动异常。DHPLC检测进一步验证以上9例均表现双峰,提示可能有突变存在。DNA序列分析表明,这9例的早老素-1基因第5外显子的136号密码子发生了GCT→GGT错义突变,使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甘氨酸(Ala136Gly);第4外显子未发现突变。家系内其他人及正常对照组的PS1基因第4、5外显子经以上检测均未发现异常。结论:PS1基因第5外显子的突变点可能为中国FAD患者早老素基因突变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金秋  韩蕴丽 《广西医学》2010,32(4):392-394
目的了解小儿智能发育迟缓(MR)患者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基因第4外显子的突变情况,探讨MR与MeCP2基因第4外显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韦氏智力测试方法筛选30例MR患儿,30例智力正常小儿。提取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MeCP2基因第4外显子,用DNA直接测序法测定MeCP2基因第4外显子。结果对30例MR患儿与30例智力正常儿童进行基因检测,均未发现第4外显子基因突变。结论 MeCP2第4外显子突变可能不是小儿MR发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ible protein 3,TNFAIP3)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30例AR患者和480例正常对照的血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从抗凝血中提取的DNA样本中TNFAIP3基因的4个多态位点(rs5029928,rs9494885,rs610604,rs7753873)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TNFAIP3基因的4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分型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位点rs9494885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AR组TT基因型频率(PC=7.51×10-12)和T等位基因(PC=3.79×10-1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CT基因型频率(PC=3.30×10-11)和C等位基因(PC=3.79×10-1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此外,CACA单体型频率在AR患者中明显降低(PC=3.29×10-10),TCCA单体型在AR患者中明显升高(PC=2.18×10-3)。结论:AR的遗传易感性与TNFAIP3基因多态性有明显相关性,且TNFAIP3的rs9494885位点多态性与AR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周宁  李文凡  张兴旺 《医学争鸣》2009,(17):1603-160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a)-29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并比较甘肃地区汉族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80例健康对照组ERα-29位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及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分期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ERα-29位各基因型频率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15.946,P〈0.01;X^2=12.183,P〈0.01).,ITr基因型在2病例组中明显升高;等位基因频率亦有显著性差异(X^2=10.272,P〈0.01;X^2=9.313,P〈0.01);携带T等位基因发生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的危险性分别是对照组的2.58和3.11倍;2病例组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ERα-29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的分布较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明显增高(P〈0.01).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分期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中,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TT基因型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有明显增高趋势.结论:ERα-29位基因多态性与甘肃地区慢性HBV感染有关,T等位基因与甘肃地区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类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结局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基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乙型肝炎(AHB)7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02例,乙肝后肝硬化(LC)38例,肝细胞癌(HCC)34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HLA-DR基因型。结果:HLA-DR1基因型频率在LC和HCC组显著高于AHB组(χ^2=8.495,P=0.004),较CHB组也显著升高(χ^2=5.667,P=0.017);HLA-DR8基因型发生频率在CHB、LC和HCC三个HBV慢性感染组间无显著差异(P=0.034),而在AHB组显著低于HBV慢性感染组(χ^2=8.830,P=0.003);HLA-DR13基因型频率在AHB组显著高于CHB组(χ^2=26.876,P=0.000)及LC和HCC组(χ^2=6.413,P=0.011),而LC和HCC组又高于CHB组(χc^2=6.479,Pc=0.011)。结论:HLA-DR1基因型可能与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而HLA-DR8基因型则对HBV感染的慢性化有促进作用,HLA-DR13基因型可有助于HBV的清除,但在HLA-DR13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HBVBCP)变异、HBVDNA及细胞因子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关系。方法:将176例HBV慢性感染者分为慢性肝病组(156例)和HCC组(20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A联合突变。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HBVBCP变异在HCC组的阳性率(70.0%)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37.8%,P〈0.01)。HCC组的血清HBVDNA含量、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P〈0.05,P〈0.01),而血清IL-10、IL-12和IFN-γ水平与慢性肝病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HBV BCP变异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且血清TNF—α及HBV DNA复制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也起到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TNF-α -857C/T及-863C/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转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裴琦  吴继周 《广西医学》2010,32(4):381-385
目的探讨广西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857和-863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果的关系。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CHB组)、HBV感染自愈者64例(SR组)、健康对照组48例,应用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 ,检测SR和CHB患者TNF-α基因启动子-857C/T和-863C/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结果 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857CC在CHB组、SR组、健康对照中分别为54.1%、53.1%、52.1%,-857CT分别为39.2%、40.6%、41.6%,-857TT分别为6.7%、6.3%、6.3%,各组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3CC在CHB组、SR组、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67.6%、59.4%、60.4%,-863C/A分别为20.3%、37.5%、37.5%,-863AA分别为12.2%、3.1%、2.1%,各组间分布频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SR组、健康对照组分别和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基因启动子-857C/T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广西人群HBV感染后的结果没有关系,-863C/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西人群HBV感染后的转归有关,其中TNF-α -863AA可能不利于HBV感染的清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FN-γ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临床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6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SR组)和118例慢性持续性HBV感染者[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组)36例和进展性肝病者82例(慢性乙型肝炎50例、乙肝后肝硬化32例)]的IFN-γ基因+874 T→A、+2109 A→G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874 T→A位点多态性中,慢性持续性感染者总从基因型频率比SR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等位基因A的频率,进展性肝病组均显著高于SR组(P〈0.05)。②+2109 A→G位点多态性中,进展性肝病组总GG基因型显著高于SR组(P〈0.05),而肝硬化和慢乙肝组之间,SR和AsC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IFN-γ基因+874 T→A、+2109 A→G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之间有关,携带+874 T→A从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HBV感染者容易发展为慢性,A等位基因更趋向于进展性肝病,而携带+2109 A→GGG基因型患者则容易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的HBVS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ELISA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克隆和测序的方法,对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的HBVS基因进行分析,并与HBV参考序列s基因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异情况。结果从2564份受检者中.筛选出2例(0.78%e)HBsAg(-)/HBeAg(+)/HBcAb(+)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HBsl、HBs2),经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和HBVS基因PCR扩增,结果均为阳性,为B基因型。其S基因序列与参考序列(JX429908.1)相比,同源性为98.57%,且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s基因在第363位和第467位分别由野生型的C变为A、G变为A,HBsAg121位和156位氨基酸C和w缺失。结论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HBVS基因上第363位和第467位碱基存在错义突变(C→A和G→A),改变了HBsAg的结构和抗原性。  相似文献   

17.
王萍  胥冰  张丽君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456-145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Foxp3+Treg/Th17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15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无症状携带者(AsC)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外周血Treg/Th17细胞百分率、核转录因3(Foxp3)/(RORγt)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结果:AHB组患者CD4+Foxp3+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mRNA及TGF-β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及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B组患者CD4+Foxp3+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mRNA、TGF-β1水平及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C组患者CD4+Foxp3+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TGF-β1水平及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IL-17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不同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失衡,Treg/Th17细胞失衡可能与HBV感染的状态、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B(interleukin 12B,IL-12B)基因3'UTR A>C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收集1988年11月-2014年4月关于IL-12B基因3'UTR A>C多态性与HCV感染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6项病例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1 396例患者和1 254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人群中携带3'UTR C等位基因者发生HCV感染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1.12倍(OR=1.12,95% CI:0.90 ~ 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P>0.05).基于种族的亚组分析显示,亚裔人群中携带3'UTR C等位基因者发生HCV感染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1.04倍(OR=1.04,95% CI:0.67~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P>0.05);非亚裔人群中亦未发现相关性(Z=1.56,P>0.05).结论 基于目前研究结果显示,IL-12B基因3'UTR A>C多态性与HCV感染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姚湛  王丽娅  李丽莎 《海南医学》2014,(24):3613-36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90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拉米夫定,观察组应用拉米夫定及干扰素,测定并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过程中的HBV DNA载量,血清ALT水平,并分析ALT水平与HBV DNA载量与YMDD变异率的相关性。结果①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YMDD变异的累计发生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的患者(P〈0.05);②未联合应用干扰素、ALT水平〈80 U/L、HBV DNA载量〉1.0×10^3 copy/ml是影响YMDD变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ALT水平与YMDD变异率呈负相关(r=-0.62,P〈0.05),HBV DNA水平与YMDD变异率呈正相关(r=0.85,P〈0.05)。结论未联合应用干扰素、ALT水平低以及HBV DNA载量高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YMDD变异的影响因素,并且ALT水平及HBV DNA载量与YMDD变异率成相关性;临床医师应当通过ALT水平及HBV DNA载量进行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与HBVBCP变异及IL-10、IL-12、TNF-α和IFN-γ关系。方法:以176例HBV感染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BCP变异与不同临床类型肝病呈正相关(r=0.259,P=0.001)。IL-12、TNF-α和IFN-γ的水平除了慢性肝炎中度组外,其余各组与慢性肝炎轻度组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IL-10水平比较在慢性肝炎轻度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P变异与慢性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有随之增高趋势。IL-12、TNF-α和IFN-γ在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肝病中可能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