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和血液经酶免疫法(EIA)筛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后经血传播HB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 采用国产和进口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罗氏诊断COBAS Ampliscreens NAT血筛系统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BV DNA,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半套式PCR检测,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 共筛查1998~2008年的献血者232 305例,发现HBsAg阳性2 999例,阳性率为1.3%;对2002~2007年EIA检测合格的113 639例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3份HBV DNA阳性、HBsAg阴性的献血者血液,HBV残余风险高达1.1/10 000.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经血传播HB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的检测和输血残余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状况,评估血液经EI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HC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抗-HCV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CV RNA,对HCVRNA阳性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共筛查1997~2009年期间的献血者254 570人份,发现抗-HCV阳性1401人份,阳性率为0.55%;对2002~2007年期间EIA检测"合格"的113639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份HCV RNA阳性、抗-HCV阴性的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的献血者血液,HCV残余风险高达1/113 639。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存在,经血传播HC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C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V感染状况和经ELISA法筛查HBsAg后经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为选择合适的血液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两种ELISA试剂对献血者HBsAg进行筛查,同时用一种核酸检测系统检测标本中HBV DNA,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共筛查献血者44 2567例,HBsAg阳性1 894例,阳性率0.428%;对68 662份标本进行核酸扩增检测,检测出45例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HBV输血残余风险为0.066%。结论现有的ELISA检测体系存在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增加核酸检测能降低HBV输血残余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状况,评估血液经EI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HC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抗-HCV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CV RNA,对HCVRNA阳性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共筛查1997~2009年期间的献血者254 570人份,发现抗-HCV阳性1401人份,阳性率为0.55%;对2002~2007年期间EIA检测"合格"的113639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份HCV RNA阳性、抗-HCV阴性的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的献血者血液,HCV残余风险高达1/113 639。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存在,经血传播HC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C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血液标本的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残余风险,评估应用混样核酸检验联合酶免法在降低输血传播乙肝病毒残余风险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焦作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182525人,所有献血者献血前均已同意献血且献血者末梢血体检合格.分别用酶免法和混样核酸检验法(8人/份...  相似文献   

6.
HCV的平均感染率为3%,全球感染人口约1.7亿,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应用EIA测定HCV抗体的窗口期约72d,窗口期漏检是输血后HCV感染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窗口期漏检,发达国家白1999年3月开始应用RT-PCR和TMA技术以混合血样模式筛查献血者HCV-RNA,为保证血筛质量,在常规血液筛查之前,要将所使用的NAT技术标准化。经过5年的血液筛杳,此项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窗口期漏检,提高安全输血水平,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献血者血液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无偿献血单项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反应性结果 ,为献血者结果 反馈提供解释及为其归队提供参考依据,保护献血者权益,扩大献血者队伍.方法 对2017-2020年无偿献血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核酸联合检测,对其中的2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南昌地区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隐匿风险与HBV感染人群中 HBV基因分型,为血液筛查策略、地区流行病学提供研究数据。方法(1)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64400份献血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筛检;(2)对HBsAg筛检阴性标本进行HBV/HCV/HIV 3项联合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 ,NAT),再对NAT阳性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及血清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3)选取HBsAg筛查阳性标本200份和HBsAg筛查阴性而HBV DNA阳性标本30份,对所有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取、扩增及测序分型,检测HBV基因型。结果(1)64400份献血者标本中共检出HBsAg阳性862份和阴性63538份;HBsAg检测阴性标本通过NAT检测,共检出HBV DNA 阳性84份,献血者HBV感染率为1.47%,HBV输血感染隐匿风险为0.13%;(2)献血者HBV感染以隐匿型为主(75.0%,63/84),其病毒载量多数<20/ml(70.2%,59/84);3)选取的200份HBsAg阳性标本中共检出HBV DNA阳性118份,148份HBV DNA阳性标本有66份样本分型成功,共检出B基因型为47份(71.2%),C基因型为19份(28.8%),未检出其它基因型。结论 ELISA法筛查HBsAg阴性的献血者中HBV感染隐匿风险依然存在,且多以低病毒载量的隐匿性感染为主,应对献血者标本常规开展NAT检测;南昌地区献血者中HBV感染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未见其它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44-2345
选取采用两种酶联免疫法吸附试剂检测无偿献血标本的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均呈阴性的79050份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标本进行乙肝"二对半"检测。此外,选取HBs Ag单试剂阳性标本19份、双试剂阳性标本20份,进行核酸检测。HBs Ag双试剂检测均呈阴性的79050份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12份,检出率为0.015%,其中乙肝"二对半"检测全阴性3份,HBs Ab单独阳性1份,HBc Ab阳性8份;HBs Ag单试剂阳性19份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18份,阳性1份;HBs Ag双试剂阳性20份标本,核酸检测呈现阳性18份,阴性2份。应用核酸检测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有较高的敏感性,能有效降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的输血传染、缩短HBs Ag检测的窗口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ELISA的局限性;另从HBs Ag单试剂阳性标本19份,核酸检测呈现阴性18份,阳性者的1份;HBs Ag双试剂阳性20份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18份,阴性2份的结果可以看出,使用HBV核酸检测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HBs Ag对无偿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均存在单一方法或单试剂漏检情况,因此不能相互取代,使用两种方法共同对无偿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相互补充,能够进一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应用于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黔南中心血站110例无偿献血者血样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10例献血者于当日献血前均接受核酸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指定同一名高年资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相关操作,将上述数据与献血者随访乙肝病情确诊情况对比,相关数据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110例献血者经核酸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敏感性为90. 00%、特异性为98. 89%,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敏感性为65. 00%、特异性为78. 89%,提示核酸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敏感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P 0. 05)。结论 应用核酸检测筛查献血者乙肝病毒感染能缩短窗口期,有利于提高献血者乙肝病毒感染检出率、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5城市合格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研究我国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评估我国开展血液核酸检测(NAT)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采集乌鲁木齐、昆明、北京、广州、杭州5城市献血者血样,用Chiron Procleix HIV-1/HCV Assay血液核酸检测体系,对各项血清学筛查均合格的89 467份血液作16人份混合血样NAT检测,凡筛查不合格血样再作单人份检测;对于抗-HCV阴性而HCV RNA NAT阳性者,用备用管作抗-HCV、ALT、及HCV RNA NAT复检。结果共检出HCV RNA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3例,未检出HIV RNA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标本;在87 034份血清学筛查合格献血者中,检出HCV NAT阳性2例,其中1例复检ALT为254U/L,未检出HIVNAT阳性;在2 613份血清学筛查不合格者中,检出1例HCV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该献血者抗-HIV阳性、ALT 372U/L;未检出HIV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的标本。结论血清学筛查使我国的血液安全性已有相当高的保障;而NAT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但在我国是否可应用于常规血液筛查,需考虑成本与效益比。此外,ALT筛查对排除抗-HCV漏检血液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结果的相关性,并探讨升高的ALT与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并讨论ALT作为血液筛查计划的必要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玉林市259 408名献血者血液中HBsAg、抗-HCV和AL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来自259 408名献血者的253 644份样本ALT结果正常,其中1 190份为HBsAg阳性,抗-HCV阳性者1 053份,核酸检测HBV DNA反应性558份,HCV RNA反应性2份;ALT试验的异常结果为5 764份,其中27份为HBsAg阳性,28份为抗-HCV阳性,核酸检测12份HBV DNA反应性,1份HCV RNA反应性;肝炎标志物阳性的献血者中ALT异常率为6.91%,肝炎标志物阴性的献血者ALT异常率为2.18%。结论 HBsAg与抗-HCV阳性结果和ALT异常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ALT异常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地区输血传播HBV的残留风险。方法对上海市奉贤区血站2002~2005年及2007~2010年采集的血液进行为期2个阶段8年的监测,选择自2000年起,在信息系统中不少于2次捐献全血记录的重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随机抽样所得148份不合格标本进行确认得不合格标本的确认率,计算HB-sAg转阳数,根据重复献血者献血间隔期转阳模型,计算发病率和残留风险。结果奉贤地区2002~2005年及2007~2010年重复献血者HBV的发病率分别为112.00/10万和48.78/10万,残留风险分别为1∶5 950和1∶13 670。结论奉贤地区的输血传播HBV的残留风险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本地区无偿献血者经血液筛查后血液中HIV残余风险,分析其与检测策略和献血次数的关系。方法收集本站2014—2017年使用2种不同检测策略[ELISA单一试剂检测(丽珠,万泰,新创试剂盒)和ELISA双试剂检测(丽珠+万泰,万泰+新创试剂盒)]的实验室HIV抗原/抗体反应性结果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回报的确证结果,采用残余风险数学模型估算残余风险,分析其与检测策略和献血次数的关系。结果重复献血者的HIV流行率为0.024 3%(33/135 723),残余风险为1/699 212,初次献血者的HIV流行率为0.059 8%(108/180 587),残余风险为1/213 648,重复献血者的残余风险和流行率均低于初次献血者(P<0.05);单一试剂检测HIV的流行率为0.052 4%,残余风险为1/145 915,双试剂检测HIV的流行率为0.035 7%,残余风险为1/701 744,单一试剂的残余风险高于双试剂的残余风险(P<0.05)。结论进行HIV抗原/抗体不同ELISA试剂的残余风险估算可帮助实验室对不同的检测策略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本实验室的检测策略,提高检出率,同时为招募一些固定、低危的献血者提供依据,有利于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核酸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归队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8月期间申请归队的174例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4例HBV DNA反应性归队献血者归队成功81例,成功率为46.6%.献...  相似文献   

19.
<正>乙肝是由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国家,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自1993年卫生部颁布《血站基本标准》后,血站对所有采集的血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ELISA)试剂进行HBV检测。随着试剂质量不断提高,输血感染乙肝的风险已大大降低。但由于ELISA法检测的是HBV的抗原或抗体,而"窗口期"、病毒变异、低滴度抗原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阳性献血者感染标志物含量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金华市中心血站HBV DNA阳性献血者标本,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定量检测乙肝五项和实时荧光PCR技术定量检测HBV DNA,并按照HBsAg阴性和HBsAg阳性进行分组比较感染标志物含量。结果共检测46 324例标本,发现HBV DNA阳性124例,阳性率0.27%,平均HBV DNA浓度(1.82±0.94)lgIU/mL。其中,HBsAg阴性组64例、HBsAg阳性组60例。HBsAg阴性组HBcAb阳性率为93.75%,主要以HBeAb(+)+HBcAb(+)及单独HBcAb(+)血清学模式为主,HBcAb平均浓度9.01(6.10,11.51)PEIU/mL,HBsAb平均浓度为3.18(1.06,14.86)mIU/mL,HBV DNA平均浓度为1.33(0.90,1.70)lgIU/mL。HBsAg阳性组HBcAb阳性率为100%,主要以HBeAb(+)+HBcAb(+)模式为主,HBcAb平均浓度14.85(9.90,18.48)PE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