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汶川抗震救灾野战条件下血液的储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震救灾过程中(近似野战条件下)血液储存的有效办法。方法将简易标准运血箱作为储血设备,用相变蓄冷剂和冰快作为冷源控温,外加棉被包裹保温,每6h观察帐篷内温度和储血箱内温度,每24h更换相变蓄冷剂及冰快。结果在高温(40℃)、高湿(80%)的环境下,储血箱内温度维持在(4±2)℃;箱内温度与箱体摆放的位置无关,箱内红细胞的容量与箱内温度有关;相变蓄冷剂和冰的冷冻质量与维持较长时间的标准温度有关,单用相变蓄冷剂,不加冰就可控制箱内温度;21人32次输注用该方法保存的108U红细胞(最长储存30d),无1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简易标准运血箱可作为野战条件下的储血设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寒野战条件下血液储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标准运血箱作为储血设备,用多功能野战血液加温箱为热源控温,测量帐篷内温度和运血箱内温度1次/6 h,定时注入热水进行温度调节。结果在低温(-3 0℃)高湿(6 0%)的环境下,运血箱内温度维持在(4±2)℃;箱内温度与箱体摆放的位置无关,箱内红细胞的容量与箱内温度有关;多功能血液加温装置可用热水注入方式进行温度调节。结论标准运血箱合并多功能血液加温器可作为严寒野战条件下的储血设备。  相似文献   

3.
血液储存在运血箱中时会受环境温度、湿度和其他各种物理因素的影响。高温高湿条件下,运血箱体表面的热量传递是否影响血液质量,箱内的红细胞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质控要求,关系到运血箱是否具有使用价值。我们对自行研制的运血箱做了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相关试验,考察该运血箱的技术性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野战条件下血液储存的有效办法。方法将野战条件下简易标准运血箱作为储血设备,对储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时间为31 d,储血箱内温度一般维持在2℃,只有1 d达到7.4℃。共调查11名(18人次)受血者,无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野战条件下的简易标准运血箱作为储血设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采储血环境空气消毒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污染是血液细菌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定期对采供血流程中不同环境中的空气消毒,并对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是预防细菌污染引起输血反应,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对近年来本站内不同环境空气消毒的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对原血液回收器进行技术改进,研制出了“快速调压式自体血液回收器”并获得专利(ZL002302519),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野战运输中震荡性溶血的机理及防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靳鹏  韩颖 《中国输血杂志》2003,16(5):359-361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陆海空一体化的立体战争 ,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由于新式杀伤武器的应用 ,增加了急需输血救治伤员的数量 ,因此对战时血液储存与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4℃保存血液的运输主要用汽车和飞机[1] 。由于运输过程中的颠簸震荡并缺乏在一定时间内的有效的控温措施 ,野战运血车虽装备有一定的防震装置 ,但是仍然存在运输后的溶血现象 ,影响了血液储运效果。根据罗秋初等[2 ] 的报道 ,储存 1d的血液在频率为 15 0次 /min ,震动 6 0min ,血浆 pH值、游离Hb(FHb)均超标 ;库存 5d的血同样的频率震动 30min即有肉…  相似文献   

8.
纸塑灭菌包在野战条件下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野战条件下纸塑包装高压灭菌包的使用价值。方法 将3批共90个灭菌包分别于灭菌后每隔1个月(共6个月)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灭菌效果。结果 所有灭菌包的细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纸塑包装的灭菌包可大大延长无菌物品的保存期,适合在野战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依据卫生部<关于组织对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规范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为全面了解我市各储血点工作现状,督促落实<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的管理,规范临床供血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临床用血得到及时、充足供应.本市于2007年根据各用血单位的地理分布、级别、类型、用血规模重新规划设置供血网络,经过3年运行在安全输血的重要环节中起到了安全、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早期血运监测的重要性.方法 1997年4月~2002年12月对87例游离皮瓣早期监测血运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结果 87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4年随访,修复的组织缺损部位外形和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游离皮瓣早期血管危象的发生多为静脉血管栓塞,及时、准确地发现血管危象,是争取手术探查时机,提高皮瓣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瓣血运观察记录单在皮瓣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应用皮瓣血运观察记录单的48例皮瓣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未应用皮瓣血运记录单的48例皮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及动脉血管危象检出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效率评分及护理差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瓣血运观察记录单在皮瓣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静脉与动脉血管危象检出率,而且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野战条件下血液运输冷链的维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陆海空一体化战争,军队武器装备、编制体制及作战方式方法的重大变化,也使得现代战争较传统战争更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惨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断指再植术后血运评估表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断指再植术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60指)与对照组(47例,67指)。对照组运用传统的一般护理记录单,观察组运用自行设计的断指再植术后血运评估表,并将两种方法判断结果与指端充盈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患指成活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1)指端充盈试验与血运评估表对动静脉危象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般护理记录单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指再植成活率分别为96.67%(58/60)和94.05%(6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运评估表的应用有助于准确判断患指的血运情况,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方舱是我军为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提高卫勤保障能力而研制的医疗保障单元,它适用于完成战时伤病员救治任务和平时野外练习、灾害救援等野外环境对伤病员的救治。怎样管好方舱,使用好方舱,使其发挥更重要的职能作用,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此次“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野战医院急救方舱通过系统科学的管理手段,使其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对其使用与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探讨野战条件下配合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及时纠正缺氧、有效防治脑水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序转运是保证救治效果的关键.可为今后野战条件下的抢救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红外线热成像仪与接触式皮温仪在皮瓣术后血运监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分别采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和接触式皮温仪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显微外科病房行皮瓣修复术的50例患者进行术后即刻至术后第7天的皮温监测,比较不同护士操作耗时,两种仪器在皮瓣测温效率、在不同测量时间上的温度差异,以及红外线热成像仪在距皮瓣区域不同高度测得温度数值差异。结果 不同护士使用两种设备的操作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对皮瓣区域进行测温耗时更短[(39.28±3.52) vs.(103.85±9.09) s,P<0.001];红外线热成像仪所测皮温高于接触式皮温仪(P<0.001),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在30 cm处测量的皮瓣温度高于50 cm处测量的皮瓣温度(P=0.006),但二者的温差均趋于稳定。结论 红外线热成像仪无论在测温时间、操作便捷性,还是对皮瓣术后温度变化敏感性方面都优于接触式皮温仪。红外线热成像仪采集的热像图,可为皮瓣血管危象识别提供重要依据,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可视性、客观性的血运监测辅助设备,在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深度自体储血在骨科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3例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输血病例,根据是否深度自体储血分为异体组和自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相关参数、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异体输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参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输血总量基本相等;两组患者在不同置换术中的显性出血、术后隐性失血、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住院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双髋和双膝置换术的两组患者出院时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明显高于异体组。结论深度自体储血可以降低异体输血量,对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无影响,尤其适用于单侧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钱春英 《护理研究》2012,26(20):1875-1876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后血运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月进行皮瓣移植的465例病人1 353个移植皮瓣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运障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皮瓣转移方式中远位皮瓣(OR=2.313)、皮瓣发生血肿(OR=2.510)、皮瓣发生感染(OR=6.684)、移植部位为颈部(OR=1.592)、移植部位为四肢(OR=2.629)是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运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护理中应当加强对颈部和四肢皮瓣移植的护理,密切注意和预防皮瓣血肿和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5·12”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我院野战医疗队在第一时间赶赴地震重灾区青川县。短短半个月时间共前接、治疗、后送患者200余例,在前接、后送和抢救危重患者时,绝大多数患者输液使用Y型静脉留置针,其操作简便,且可以多组无配伍禁忌药物同时输入,渗漏液现象少,有效地保证了液路通畅和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血作为抢救危重患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临床输血的不安全因素诸多,其中血液在运送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机械碰撞或气温过高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血液质量。我院于2010年5月自行设计制作取血箱,应用后未发生血液质量问题。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取血箱由发泡聚苯乙烯内层及双瓦楞胶塑料外层中间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