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次输血时受血者都受到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的大量异体抗原的作用,为防止输血后并发症,保证供血者血的各组分发挥持久的效果,在输注各血液组分时都必须考虑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个体相容性。受血者体内有白细胞抗体存在时,输血后会出现发热反应,这是被抗体损伤的白细胞释放出致热原物质所致。发热的轻重取决于抗体浓度、受血者的免疫学敏感性和输入白细胞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及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 594例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输血史、病种、输注的血液成分、不使用白细胞过滤器输注、反应类型等的关系。结果在15 594例受血者中,输血不良反应35例,反应率为0.22%: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女性、输血史、内科及妇产科受血者、不使用白细胞过滤器输注等因素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不同血液制品与反应类型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类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发生率65.72%。结论年龄、性别、输血史、病种、不使用白细胞过滤器输注等因素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关;严格掌握输血指证,加强预防和监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作者对20,000多单位血液受血者进行追踪,以鉴定通过输血传播的感染。设计 对受血者进行随访调研。背景伦敦北部的22所医院。参与者 近期输血的成年患者。主要结果测定 在输血9个月后采集受血者血液标本,检测HCV、HBV、HIV和HTLV-Ⅰ型、Ⅱ型感染标志物。通过与输血前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比较来区分新近感染或输血前感染。结果9,920例患者参试。对21,923单位血液的5,579例受血者进行了追踪,但未发现输血传播感染病例。对乙型肝炎,21,043单位血液的输血传播感染范围为0(可信限范围95%,5,706例受血者输血感染风险为0~1);丙型肝炎为0/21,800单位血液(输血感染风险0~1/5,911例受血者);HIV为0/21,923单位血液(输血无感染风险为0-1/5,944例受血者);HTLV为0/21,902单位血液(输血感染风险为0-1/5,939例受血者)。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和住院之后感染了乙型肝炎,但被证明不是通过输血途径感染的。176例(3%)患者在住院之前已感染了乙型肝炎,16例(0.29%)感染了丙型肝炎,5例(0.09%)感染了HTLV。结论:在英国,目前通过输血传播的感染极少,而通过医院其它途径比输血途径更可能获得感染。在感染患者中较多的是以前获得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被列入病人输血的一个必要环节,引起了许多争议(诸如增加病人负担,延误了输血时间等)。笔者自1996年10月以来,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受血者输血前检查,通过资料总结和临床跟踪调查,证实了输血前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对象和...  相似文献   

5.
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医疗措施。近年来,安全输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输血可传播病毒性肝炎,梅毒及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为了减少和避免经血液传播,市中心血站采取了成分输血、无偿献血、献血者血液双重检测,用血单位复检等措施,确保了血液质量,大大降低了受血者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几率;但由于病毒检测的“窗口期”问题,输血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仍是不可避免的。病毒性疾病的感染途径多样:是输血和医源性感染所致,还是患者接受治疗或入院前已被感染,需要获得受血者输血前检查的资料进行区别。因此了解受血者在输血前的…  相似文献   

6.
J.血液和血液成分的输注,Rh免疫球蛋白的注射J1.000监督必须在医学监督之下输血,输血期间必须密切观察患者,如疑有不良反应发生,应延长观察时间.门诊病人输血应按住院输血的标准执行.必须向门诊输血的病人介绍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J1.100输血或输血液成分必须由医生决定.J2.000 受血者的核对核实受血者和血容器正确无误至关重要.J2.100临输血前,输血执行者应鉴字,说明他逐项将血容器上的标签与受血者的配血单作了核对.J2.200贴在血容器上的所有核对资料都应至少保留到输血结束.J.3000 输血通则血液和血液成分应保存于最适温度,直至发血.输血器必须无菌、无热原,并装有能  相似文献   

7.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是由输血引起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的症状表现而做出的一种临床诊断,并排除输血过量的可能性.在首次描述后不久发现,TRALI与供者体内的白细胞抗体以及较少情况下受血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抗体相关.  相似文献   

8.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是由输血引起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的症状表现而做出的一种临床诊断,并排除输血过量的可能性.在首次描述后不久发现,TRALI与供者体内的白细胞抗体以及较少情况下受血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抗体相关.  相似文献   

9.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是由输血引起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的症状表现而做出的一种临床诊断,并排除输血过量的可能性.在首次描述后不久发现,TRALI与供者体内的白细胞抗体以及较少情况下受血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抗体相关.  相似文献   

10.
去白细胞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输血中,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较常见,其中非溶血性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7%。这种以发热反应为主要特征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于受血者多次输入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使机体产生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antigen,HLA)同种免疫所致。因此,只要有效地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白细胞的输入,就能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机理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在临床输血中十分常见,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发生机理有多种可能,但主要是由于输入的血液或者血液成分中含有白细胞,…  相似文献   

11.
杨慧 《江西医学检验》2003,21(3):202-202
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主要是由同种免疫引起,即由受血者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和输入的白细胞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所以去除白细胞是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重要措施。笔者对15例有FNHTR史的病人再次输血时使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进行输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输注人巨细胞病毒(CMV)血液抗体筛查阴性血在减少免疫低下人群输血性CMV感染的作用,为CMV抗体血液筛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ProQuest、EBSCO、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CBM和WanFang数据库,检索比较输入CMV血液抗体筛查阴性血与输入未经筛查且为非去白细胞处理血对输血性CMV感染率差异的文献,同时辅以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4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输入经CMV血液抗体筛查阴性血与输入未经筛查且为非去白细胞处理血后,受血者的输血性CMV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07,95%CI:0.03~0.18,P0.01)。结论进行CMV抗体血液筛查能有效减少免疫低下受血者输血性CMV感染率,特别对器官移植和新生儿输血患者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交叉配血和仔细对供血者与受血者核对,已使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很少,然而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还继续发生,当病人需再次输血时,临床医师就要考虑选择一种合适的血液成分。因为白细胞被认为是引起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故血库就为发生此种反应的病人制备去白膜的红细胞成分。去白膜有几种方法:倒置离心法、手工盐水洗涤法和使用自动化细胞洗涤机。作者根据1980年美国一个地区血液中心给医院供血所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分析,确定用  相似文献   

14.
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主要是由同种免疫引起,即由受血者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和输入的白细胞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所以去除白细胞是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重要措施[1].笔者对15例有FNHTR史的病人再次输血时使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进行输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去白细胞输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输血中,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较常见,其中非溶血性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7%。这种以发热反应为主要特征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于受血者多次输入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使机体产生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同种免疫所致。因此,只要有效地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白细胞的输入,就能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6.
袁金喜 《当代护士》2002,(10):33-34
自体输血是指采集受血者的血液,输还给受血者自己的输血技术,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下的需要.由于自体输血是具有不传播疾病,节约血源,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不产生免疫反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滤器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用白细胞滤器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将受血者随机分 为观察组67例,使用白细胞滤器进行除白细胞输血,对照组82例进行非滤器的输血。由输血科专人负责,临床各科 护士观察记录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的各种反应。结果 发生NHFTR观察组14例次,对照组251例次P<0.01。 观察和中NHFTR发生与输血次数有关系P<0.01;对照组中NHFTR发生率随输血次数增多而明显增高P<0. 01。结论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成为现代输血趋势,它操作安全简便、无毒副作用,明显降低了 NHFTR等多种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背景 ABO血型人为配血错误是输血治疗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床边对受血者或所输血液血型的错误鉴定。研究设计和方法 作者开发一种计算机辅助输血管理系统,用于床边受血者血型和血液成分鉴定,并以条形码作为自动故障报警/安全简单的系统。这种系统可使我们对血液成份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测。系统防止输血错误的效能评价是通过网络监测输血过程,分析3年来输血错误的自愿和强制性报告获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少白细胞血液成份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制备该成分的成本费用会因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减少而抵销,并因此减少了滞留医院的时间和输血病人住院的费用。Cedars—Sinal医疗中心在2年内对所有病人提供少白细胞血液成分,有机会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在使用减少白细胞血液成分之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早产儿输血后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抗体的产生。方法 在早产儿中作一次随机双盲试验,一组输注保存前除去白细胞的RBCs,并在保存的42天内输注以减少供者的暴露(n=18);另一组输注未除去白细胞的新鲜RBCs,并在采集所需多名供者血液后7天内输注以保证供血的新鲜(n=17)。以未输血出生体重相当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出生的前6个月内连续采集的血样中未检测出RBC抗体。同样,没有发现确定的WBC抗体,虽然在两例婴儿血清中检测出短暂微弱的反应。组间这些早产儿RBC和WBC抗体产生没有差异。所有输血早产儿的11%产生血小板抗体;输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