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英国起动了非官方“血液监视”系统,秘密报告输血相关的死亡和重大不良事件。严重输血危害(SHOT)初次提供了英国输血安全的概况,第一年就有12起不幸死亡的报告。最重要的发现是合计169份报告中47%是给患者错误输血,其中16例为ABO血型不相容。有8例输血传播的感染,其中3例为  相似文献   

2.
ABO不相容输注错误仍是主要危险之一,来自英国输血严重风险(SHOT)的血液预警计划累积的资料显示,超过70%的严重危险来自错误血液的输注.ABO通用血液的供应将简化后勤、降低安全保障成本和消除由ABO不相容引起的输血错误.  相似文献   

3.
背景 急、慢性贫血患者需要输注红细胞,通过增加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来提高其血液携氧能力。此差异与患者的个体特征无关,而更加取决于决定输血的临床医生。这强烈表明广泛存在着不适宜的输血。必须作出新的努力以促使红细胞输注得到更好的应用,近期几例在英国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事件支持该观点。这些新的努力措施包括: 重新关注输血的安全性问题,输血严重风险(SHOT)初稿中(Williams,on等,1999年)强调了与输血有关的感染或非感染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作者对20,000多单位血液受血者进行追踪,以鉴定通过输血传播的感染。设计 对受血者进行随访调研。背景伦敦北部的22所医院。参与者 近期输血的成年患者。主要结果测定 在输血9个月后采集受血者血液标本,检测HCV、HBV、HIV和HTLV-Ⅰ型、Ⅱ型感染标志物。通过与输血前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比较来区分新近感染或输血前感染。结果9,920例患者参试。对21,923单位血液的5,579例受血者进行了追踪,但未发现输血传播感染病例。对乙型肝炎,21,043单位血液的输血传播感染范围为0(可信限范围95%,5,706例受血者输血感染风险为0~1);丙型肝炎为0/21,800单位血液(输血感染风险0~1/5,911例受血者);HIV为0/21,923单位血液(输血无感染风险为0-1/5,944例受血者);HTLV为0/21,902单位血液(输血感染风险为0-1/5,939例受血者)。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和住院之后感染了乙型肝炎,但被证明不是通过输血途径感染的。176例(3%)患者在住院之前已感染了乙型肝炎,16例(0.29%)感染了丙型肝炎,5例(0.09%)感染了HTLV。结论:在英国,目前通过输血传播的感染极少,而通过医院其它途径比输血途径更可能获得感染。在感染患者中较多的是以前获得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Haemovigilance(HV)作为输血医学领域的1个新的监测手段,通过系统收集血液制品采集制备生产和临床应用中发生的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输血相关不良事件和输血反应信息,对血液相关的危险和危害征兆做一系列监控。随着在欧洲的广泛应用和对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和临床输血管理等过程所发挥重要作用以及所取得的瞩目成绩,HV已被国际输血行业公认为血液质量管理的1个新的有效工具。为此,WHO、ISBT和国际HV联盟(International Haemovigilance Network,IHN)为核心的国际HV组织密切合作,开展了包括依据已有的数据、结果和工作程序为全球HV一体化提供国际数据报告框架,制定统一报告标准等工作,以最终实现全球数据的可比性和共享。以法国的HV系统、英国的SHOT(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SHOT)系统和美国的Biovigilance(BV)系统为代表的国际上主要的HV体系,其运行模式和成功经验不仅积极推动了全球HV工作的发展,也值得我国输血行业在完善和提高输血质量管理方面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背景:人们对输血相关的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及其与肝病的关系至今缺乏充分的认识。方法:作者收集了1972年至1995年间357名输血受者,157名没有接受过输血的对照者,500例随机选择的志愿供血者以及230例供血者,后者接受了感染HGV病人的血液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为HGV RNA阳性,81例输血相关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受者中,79例在输血前后分别收集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在79例患有输血相关的肝炎患者中,63例(80%)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HCV),其中3例输血前有HCV感染,急性肝炎的原因不能被确定。在余下的13例患者中,3例患有急性HGV感染和10例由不明物质引起感染。在63例HCV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7.
前景:已知自身输血对受血患者是最安全的。但对于自身 输血可以发生输血反应则一般都不太了解,尽管事实上患者输注的是自己的血。研究设计和方法:对1991年—1996年间报告到医院输血部的所有输血反应进行回顾并对所有的自身输血反应进行进一步调查。结果:自身输血的不良反应占该医院所有输血反应的2.1%,其中0.16%(15/9,353)系术前自身献出的红细胞,0.027%(5/18,506)系术中回收血液输入。进一步调查显  相似文献   

8.
背景 那些可预防的但会带来严重后果的输血医学错误包括错误捷用血型不合或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的血液。纽约血液机构提供的强制性差错报告的方法能回顾和分析常见的错误原因。该方法中还收集了采血、实验室检测、血液发放、使用等统计表。案例报告:在3个月里发生了3起由于错误理解传真传递的实验室结果引起的严重的输血医学错误。发放了2单位不合格血液,1单位血液在医院记录中ABO血型标签不对。不合格血液中1例为HIV重叠阳性(确证实验为阴性),1例为HCV确证阳性。结论:绝大多数纽约采集的血液均在参比实验室检测,结果通过传真传递。由于传递过程失真、错误阅读、未定结果的单独报告记录失误等因素,传真结果可能会被错误理解。这些错误理解会对受血者造成严重危害。传真传递的实验室结果应简洁明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因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溶血性输血反应与细菌性输血反应导致病人死亡事故时有发生.卫生部相继颁布了《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19.5.4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卫生部已颁布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版)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临床科室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及时向输血科(血库)报告,并做好观察和记录.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输血治疗行为与溶血性输血反应与细菌性输血反应处置行为.  相似文献   

10.
背景和目的 在输血前检查中交叉配血是很重要的项目,但在作者的第三护理大学医院里已省去了交叉配血。作者介绍了其采用的方法:如果抗体筛选是阴性的,则由两名技术人员检测同一患者血样的ABO血型,在未与患者进行血清学或电子交叉配型的情况下发给患者的血液。原料和方法 为了确定不进行血清学交叉配型可能影响患者安全,在65,628例进行了输血前检查的血样中,作者对从收到血样至发放血液期间的常见错误进行了研究。全部血样标签都视为不合格。结果 发现有1,082(1.64%)个血样贴错标签。两名技术人员的ABO血型鉴定不一致达0.43%。在血液发放前这些错误已被发现。未发现血袋标签错误或发血错误。结论:如果使用这种发现错误的方法,红细胞抗体阴性的患者不进行交叉配型是安全的。这种快速发放血液可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本院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患者输血及时性与每袋血液输注时间的调查,提高输血护理的质量及输血安全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本院780名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患者病案查阅输血护记,调查从血液接收至开始输注的时间及每袋血液从开始输注至输注结束的时间,分析影响血液输注及时性及每袋血液完成输注时间的因素。结果 780例输血患者中,血液接收至开始输注时间在30 min内的占696例(89.2%),30 min后输注的占84例(10.8%)。血液延迟输注因素主要是患者发热的占29例(34.5%);同时间输血患者太多的占25例(29.8%);患者在接受其他检查、治疗的占18例(21.4%);护士安排不合理的占12例(14.3%)。每袋血4 h内输完的占726例(93.1%),超过4 h输完的占54例(6.9%)。导致血液输注时间超过4 h的因素主要是患者发热17例(31.5%);心、肺功能不全14例(25.9%);高龄、体质弱12例(22.2%);输血器堵塞5例(9.3%);静脉通道不畅4例(7.4%);出现过敏反应2例(3.7%)。结论通过全院输血护理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对输血护理的执行力,输血科加强对到达用血科室血液的管控,确保离库血液及时输注并在4 h内输注完毕,提高安全输血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血液安全包括献血者安全和受血者安全2大部分,受血者安全又包括血液成分安全和临床输注安全2个部分。以1996年建立的输血严重伤害监测系统(SHOT)为标志,英国血液安全的系统治理和持续改进已有逾20年进程,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就。血液输注安全是承载血液安全的"最后1公里"。英国聚焦输血安全的临床指南——《血液输注指南》(以下简称英国指南)于1999年由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  相似文献   

13.
老年肾衰血液净化治疗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薇  陈孝峰 《临床荟萃》1999,14(6):255-256
由于近十余年来血液净化技术的普及和老年人在人口中比例的增加,故在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老年人有逐年递增之趋势,因而老年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问题是当前血液净化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课题。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特点、治疗中出现的难题,指导今后的血液净化工作,提高血液净化技术水平,将我院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48例1592次老年肾衰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及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患者系我院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住院及门诊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男37例,女11例,年龄均>60岁,平均年龄63.5岁(60~70岁)。急性肾衰19例,慢性肾衰29例。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14例(29%)、糖尿病8例(16.7%)、肾盂肾炎7例(14.6%)、肾血管性疾病5例(10.4%)、尿路梗阻性疾病3例(6.3%)、多囊肾3例(6.3%)、其他原因8例(16.7%)。  相似文献   

14.
输血细菌感染仍然是输血医学的一个严峻问题.到目前为止,英国严重输血风险(SHOT)预警系统一共收到38例(其中10例死亡)报告.2001至2003年间,美国报道37例因细菌污染致死病例,占所有输血相关死亡病例的14.1%.细菌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献血者手臂携带的菌群,在筛选和监测研究中常检测到的皮肤菌群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短小棒状杆菌和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5.
背景和目的:对输血可能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对肿瘤生长和恶性病复发的作用方面。近来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材料和方法:对129例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输血对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功能的作用的研究。42例患者(33%)接受了输血,其中21例输注了少白细胞血液制品。研究是采用常规实验室方法进行。结果:在21例平均输注了3个单位未去白细胞血制品(NLD)的患者中,CD4+淋巴细胞显著减少(44%:40%,p<0.01)。相反,  相似文献   

16.
输血细菌感染仍然是输血医学的一个严峻问题.到目前为止,英国严重输血风险(SHOT)预警系统一共收到38例(其中10例死亡)报告.2001至2003年间,美国报道37例因细菌污染致死病例,占所有输血相关死亡病例的14.1%.细菌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献血者手臂携带的菌群,在筛选和监测研究中常检测到的皮肤菌群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短小棒状杆菌和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7.
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年版)》(以下简称《操作规程》)对血液血型检测规定了2次检测结果比对的新要求[1],现将该项要求的制定背景、重要意义与实施策略建议与血站同仁共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输血前血液检测标本采集和标识错误的现状 1.1关于标本错误(wrong blood in tube,WB TT)的定义[2]国际血液安全监测网络(The International Haemovigilance Network)的描述是:"标本管患者姓名错误,即标本以不同患者身份信息标识".生物制品安全输注国际协作组织输血安全工作组(Transfusion safety group,the Biomedical Excellence for Safer Transfusion (BEST) Collaborative)的描述是:"标本管中的血液不是来自标本管所标识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名AIHA患者按不同输血方法分为3组:A组16例AIHA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B组15例AIHA接受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C组10例AIHA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均于输血前后进行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1)各组输血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均高于输血前,胆红素、网织红细胞均低于输血前(P<0.05);2)输血后:A组与C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胆红素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3)A组与C组输血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组输血反应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AIHA患者中选择输血治疗时,不一定首选洗涤红细胞,选用去白悬浮红细胞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选用联合血液置换的输血治疗对AIHA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地区近年来临床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及完善血液预警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宁波地区5家综合性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输血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793例患者接受120 129袋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及冷沉淀成分输血,103例患者发生126人次各种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性输血反应(50.8%)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36.50%)发生率最高。4种血液成分中,输注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最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对改善临床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结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成分输血的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分输血既能缓解血源紧张,又能针对性地满足患者对血液成分的需要,减少输血的副作用。近年来,我科手术患者成分输血已占输血总量的80%以上。现将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科结肠癌行根治术患者接受成分输血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