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骆驼经过固定、大体制作、脱水脱脂、渗透、定型、修复固化、清理、上色等流程,完成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骆驼标本,无毒无味,经久耐用,肌肉纹理清晰,并具有一定的弹性,真实地保持了骆驼的形态结构,避免了传统制作方法的缺点。这为大型动物塑化标本的制作积累了经验,也为生物塑化技术在国内生物标本制作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程明亮  冯培勋  陈晨 《解剖学研究》2021,43(1):后插1-后插2,封3
目的 为探讨爬行纲动物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技术.方法 本文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6种爬行纲动物暹罗鳄、绿鬣蜥、大鲵、玳瑁、王锦蛇、巴西红耳龟经过固定、解剖、脱水脱脂、真空渗透、造型修复、聚合硬化等流程,完成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 发现运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爬行纲各类群代表动物的塑化标本,不仅能真实地保持动物的外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生物塑化技术是由德国解剖学家哈根斯教授于1978年发明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生物类标本的塑化保存。目前.生物塑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解剖学教学领域。尽管生物塑化技术对标本的保存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对塑化标本保存效果的评价多见于标本的大体水平,而对塑化后标本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研究较少。因此,探究生物塑化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脊椎动物皮毛塑化标本的制做技术。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羊驼、马、鲨鱼经过选材、测量、固定、剥皮、鞣质、生物塑化等流程,完成脊椎动物皮毛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标本不仅具有生物塑化标本无毒无味、便于保存的特点,还能更好的展示脊椎动物的内部结构和主要特征,同时还能展示动物的皮毛,使标本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成人歌唱共鸣器官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方法。方法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随机选取的中青年男性和女性尸体标本,经过解剖、脱水脱脂、真空渗透、修复造型固化、上色标示、涂层保护等流程,完成成人歌唱共鸣器官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 成人歌唱共鸣器官整体塑化标本呈站立位歌唱姿势,外形栩栩如生,同时能清晰展示人体的各个发音共鸣器官大小、形状及毗邻位置关系。结论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成人歌唱共鸣器官整体塑化标本经久耐用、安全环保、易于保存、拆卸、运输,后期维护简单,在缺乏仪器设备和人体解剖生理实验的实际情况下,人体塑化标本成为声乐教学理论结合实践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6.
低温条件下大体标本生物塑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以南京、重庆为代表采用常温条件和间断真空浸渗处理技术,而以大连、青岛为代表采用低温连续真空渗透技术;但制作技术的复杂性、关键技术未普及以及设备昂贵,使应用受限。生物塑化技术的研究国内报道颇多,但是对其详细制作方法、注意事项、塑化标本颜色加深的原因、影响塑化标本固化因素、低温真空技术与常温真空技术的比较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作者尚未见报道。为此作者依据自身经验进行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塑化技术实践者提供基础参考,也为解剖生物塑化技术的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7.
生物塑化标本的体育美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人类体能和智能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为发展和锻练自己的体能、激发生命活力、激发创造精神的手段和方式。自古以来,人们创造着各种体育运动,并用壁画、雕塑、绘画、摄影等艺术的方式去记录、表现这些体育运动,再现和赞美体育运动中人的生命活力与精神。直到20世纪70年代生物塑化技术诞生之前,所有的人体或反映体育运动的艺术作品都没有用真正的人体标本制作。生物塑化技术的发明不仅是医学教学及标本保存技术的一次革命性创新,也为人类体育美学效应的展示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1生物塑化技术的产生及应用生物塑化技术是…  相似文献   

8.
生物塑化标本制作技术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生物塑化技术的逐渐推广 ,人们不断摸索塑化标本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并加以改进。生物塑化技术主要是可以从液态硬化成固态的高分子聚合物置换代替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 ,并保持原有组织形态结构 ,从而达到长期保存标本的目的。其主要步骤是首先利用丙酮置换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 ,此后采用真空负压促使丙酮离开组织细胞 ,留下的空间则由液态高分子聚合物填充 ,最后经硬化处理使组织内聚合物形成固态[1,3 ,5] 。根据上述基本原理可因地置宜开展标本塑化制作 ,现根据本人在香港大学和国内参加标本塑化工作的体会总结归纳如下 ,供同行参…  相似文献   

9.
<正>生物塑化标本已在解剖学教学和科研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1-8]。制作塑化标本,一般选择经调色乳胶或其它填充剂灌注过的或没有灌注过的标本,这两种标本在丙酮脱水、脱脂塑化后,其血管、神经颜色都很接近,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10.
制作塑化标本的大体解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化标本不需用福尔马林液保存,无毒无味,且使用时间长。现在尸体材料来源越加困难,标本经塑化后使用和保存对教学和科研都非常有益,这也是人体解剖学标本发展的一个趋势。现有的技术资料对标本的塑化过程已有详尽介绍[1,2]。故本文重点介绍为制作塑化标本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的一种生物标本保存技术.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我们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于生物类出土文物的保存和展示领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一种文物的塑化保存方法".近年来,应用生物塑化专利技术对珠三角地区出土的部分生物类文物进行保护和展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文物塑化保存和展示对传承和...  相似文献   

12.
Ⅲ—Ⅴ对脑神经生物塑化薄片断层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进行塑化切片与MRI对照研究,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脑神经横断位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1例薄层切片,同时采用FLASH-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3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以MPR技术完整显示动眼神经的三叉神经的脑池段全程。结果:塑化薄片断层、标本和活体MR扫描,脑神经行程、解剖形态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滑车神经仅在塑化切片上显示。结论:生物塑化薄层切片能够对脑神经进行准确显示,是脑神经影像学研究的重要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物类文物标本塑化保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折了我国生物类文物保存研究的现状和开展对生物类文物保存研究的紧迫性 ;介绍了引用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对生物类文物标本进行塑化保存的经验 ;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对生物类文物长期优质保存研究、开发和应用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低温真空脱水法在生物塑化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侯皓天  陈忠民 《解剖学杂志》2007,30(5):581-581,596
在整个生物塑化标本制作的过程中脱水是整个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如果脱水不完全就会影响后期胶水的浸渍和固化效果,还会导致标本的发霉腐败.现将我在生物塑化标本制作过程中低温真空脱水的方法和体会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物塑化技术及其在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张绍祥,刘正津,何光篪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生物塑化(Plastination)技术是将高分子化学和真空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用于处理、保存和研究生物标本的一种新技术。由德国海德堡大学解剖学研究所Gunthe...  相似文献   

16.
正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德国Hagens[1]发明的一项组织保存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和艺术等相关领域。生物塑化过程是将生物组织中的水分和脂类用多聚物替代的过程。根据所用的多聚物不同,分为硅橡胶、多聚化乳胶、聚酯共聚体和环氧树脂4种技术[2]。P45断层塑化技术属于生物塑化中的聚酯树脂技术,由隋鸿锦教授[3]于2003年发明。运用该技术制作的塑化断层标本具有干燥、无毒、不变形、便于手持观察等特点,还实现了透明化,  相似文献   

17.
蒋福贵 《解剖学研究》2001,23(2):186-187
生物塑化技术是将高分子化合物和真空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 ,用于处理、保存和研究生物标本的一种技术。经生物塑化技术处理后的标本呈干燥透明状态 ,无毒无味 ,具有一定韧性和弹性 ,不破坏标本原形和组织器官和位置关系 ,是目前形态学研究中具有较好性能和广泛用途的新方法 ,受到了国际上较为普遍的承认 ,并得到了推广。该技术是由德国汉德堡大学解剖学研究所哈根斯于 1978年发明的 ,并在国外获得广泛应用。如Taguchi[1] 等专家论述了生物塑化技术是将硅胶或环氧树酯浸入有机体的一种保存解剖物质的新技术。我国在 1996年 ,大连医科…  相似文献   

18.
隋鸿锦 《解剖学杂志》2022,45(3):207-208
生物塑化技术不仅可以保存生物体外部特征,还能保留其内部结构,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医学科普之路。结 合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解剖学学科经验,引进、推广和改进生物塑化技术。开创性研发了生物塑化标本,讲述生物 演化相关的科学故事,同时充分发挥标本的医学研究与科普价值。精心构筑“书—馆—网”立体化科普模式,以 此探寻生命世界的奥秘,为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学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生物塑化技术开始于70年代末,由德国Hagens发明并用于生物标本的保存,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地进行推广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我国大连医科大学隋鸿锦引进和应用,为教学科研和科普教育作出了具大贡献[1,2]。因塑化标本制作,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很多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进行塑化切片与MRI对照研究 ,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 :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脑神经横断位 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 1例薄层切片 ,同时采用FLASH -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 3 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 ,以MPR技术完整显示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全程。结果 :塑化薄片断层、标本和活体MR扫描 ,脑神经行程、解剖形态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Dorello管和展神经海绵窦段在塑化切片上显示良好 ,MRI仅能部分显示。结论 :生物塑化薄层切片能够对脑神经及相关结构进行准确显示 ,是脑神经影像学研究的重要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