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损伤严重程度、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检测64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PCT水平,同时进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记录血常规、血糖、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感染和MODS的情况。结果多发伤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ODS组PCT、白细胞计数、ISS、血糖、ALT和Cr均明显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P均<0.05);发生感染前后,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发伤可引起PCT水平升高,且与损伤严重程度、感染、MODS有关;检测PCT水平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和预警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多发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符合多发伤及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ISS评分〉16分,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行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于CBP前及CBP后第1、3、5天分别测定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并监测治疗前后循环指标。结果CBP治疗后,患者IL-1、IL-6、TNF—α呈下降趋势(P〈0.01),肝肾功能改善(尸〈0.01),循环稳定(P〈0.05或〈0.01)。结论CBP可降低多发伤后MODS患者的IL-1、IL-6和TNF-α水平,并具有稳定循环、保护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变化在多发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中的作用。方法:观察小鼠多发伤后不同时相胃黏膜组织GR的动态变化及胃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伤后胃黏膜细胞组织GRαmRNA水平显著下降而GRβmRNA明显升高(P〈0.05),胃黏膜损伤指数于伤后6,12,24,48h显著增加(P〈0.01),伤后ALT、Cr、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明显升高(P〈0.05)。结论:GR减少是导致多发伤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伤伴休克的损伤严重度(ISS)、原因、部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多发伤伴有休克260例(休克组)、多发伤不伴有休克268例(非休克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I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原因、主要损伤部位、伤后手术例次、每天费用及死亡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两组患者损伤严重度相似,主要致伤原因是交通事故,而伴有休克主要损伤部位是腹部,其治疗费用高,预后差,需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李佩霞  陈罗娇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74-227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icitonin,PCT)检测在临床上快速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病人的作用。方法设2个研究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为经临床医师确诊的严重细菌感染性病人组和轻度细菌感染性病人组,对照组的病人未发生任何感染。分别测定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并对病人进行白细胞计数。结果细菌感染性发热病人PCT水平升高,并随感染程度的加重PCT升高更加明显(P〈0.01),各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测定可作为细菌感染性发热的较敏感的快速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脑卒中患者血清锌含量变化及其与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及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00例脑卒中管饲患者,给予鼻饲能全力14d,分别于管饲第1天、第14天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检测血清锌、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同时入选3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感染组血清锌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及正常组(P〈0.05);感染组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升高,高于非感染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锌高水平组与血清锌低水平组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3,P〈0.01);血清锌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900,P〈0.05),血清锌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871,P〈0.05)。结论脑卒中后血清锌浓度降低,脑卒中患者血清锌浓度低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血清锌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伟偶  高敏  贺莉  陈翀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42-44,49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AP患者,按病情轻、重分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26例;选择同期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0例为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HMGBl水平一次,病例组人院后第1、2、3天分别检测HMGBl含量,并对患者不同时段进行APACHEⅡ评分,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HMGBl水平变化病死率的关系。结果AP患者血清HMGB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P组血清HMGBl水平在入院后前3d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MAP组入院后第3天血清HMGBl水平低于入院后第1、2天(P≤0.01),SAP组在入院后第2天血清HMGBl水平高于第1天(P〈0.01),入院后第3天血清HMGBl水平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AP患者血清HMGBl水平与APACHEII的评分呈正相关(P〈0.01)。AP死亡者血清HMGBl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P〈0.01)。结论AP患者血清HMGBl水平与APACHEII评分、28d病死率密切相关,其HMGBl指标对AP疾病的诊断、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后血清酶含量及血液炎症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142例多发伤患者分别在伤后第1、3、5、7和14 d检测血清CPK、LDH、ALT、AsT的含量及血浆PCT、血清TNF-α、IL-6浓度水平变化,分别根据ISS评分和预后情况分组,比较检测结果. 结果 (1)严重伤组伤后第1 d CPK、AST、ALT、LDH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均明显高于与轻伤组同期指标(P<0.01或P<0.05);(2)轻伤组患者伤后第3 d起血浆PCT浓度测定均无明显升高,严重伤组患者血浆PCT浓度自发病起始终于高水平范围内波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严重伤组TNF-α、IL-6在第3 d已开始升高,均明显高于轻伤组同期指标(P<0.01或P<0.05);(3)死亡组血清酶和炎症因子的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 结论严重多发伤后血清酶含量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体内炎症反应程度,监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血清酶、PCT、TNF-α及IL-6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及顸后.  相似文献   

9.
米慧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035-103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出血及损伤后血清P-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47例颅脑出血及损伤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外伤后不同时间血清P-选择素和TNF—α含量,并对颅脑出血及损伤患者血清P-选择素、TNF—α与伤后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颅脑出血及损伤组P-选择素、TNF—α在发病后第1、3d两个时间点的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F—α在发病后第7d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损伤组P-选择素、TNF—α在伤后第1、3d两个时间点的血清的水平显著高于中度损伤组(P〈0.05),TNF—α在发病后第7d水平仍显著高于中度损伤组(P〈0.05)。颅脑出血及损伤组发病后血清P-选择素、TNF—α与伤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6、-0.83,P〈0.01)。结论P-选择素、TNF—α参与了急性颅脑出血及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测定可作为急性脑出血及损伤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溃病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活动性与严重程度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对UC患者86例以及健康对照42例,采集外周血,检测血清CRP、血沉及其他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免疫球蛋白)水平,重点分析CRP在不同临床时期的变化,并评估其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性UC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重度UC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中度UC患者(P〈0.05);中度UC患者血清CRP水平也显著高于轻度UC患者(P〈0.05)。活动性UC患者经过有效药物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呈明显下降(P〈0.05)。相关分析发现活动性UC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与血清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1,P〈0.01),而其他实验室指标(如ESR、肝功能、肾功能、免疫球蛋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RP水平变化可以准确地反映UC患者临床严重程度,为临床上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有缺失数据的2×2交叉设计的多重填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Rubin提出的多重填补的方法处理有缺失数据的2×2交叉设计的资料,以避免医学科研中常常发生观测数据的缺失而造成统计分析的困难。方法用MI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用标准的统计程序对填补后的数据集分析,最后用多重填补分析综合各个数据集的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多重填补的方法可用于交叉设计中缺失数据的填补并得出正确的统计推断。结论多重填补与多重填补分析为处理存在缺失数据的资料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冷彦飞 《中国卫生产业》2012,(10):27+55-27,55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我院60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45例,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9例经冶疗后无效死亡,主要原因是肺部感染4例,尿毒症4例,心表1例.结论 为防止MMN的误诊及漏诊,除需提高对MM的警惕性外,在肾脏病的诊断方面,需强调原发性疾病的追述及免疫相关性检查,MMN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这对肾功能,提高其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发伤救治一体化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1~2002年间救治的多发伤53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抢救成功423例,成功率78.9%,死亡113例,死亡率21.1%。结论 开展多发伤救治一体化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有效途径,对于多发伤的救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 将136例多发伤患者按治疗过程中有无MODS发生分为MODS组(49例)和非MODS组(87例),另选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外周血不同时间点CRP和PCT含量.结果 MODS组的外周血CRP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伤后48 h[(38.7±2.7)mg/L],且在伤后各时间点与非MODS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外周血PCT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伤后24h[(20.3±1.7)μg/L],且在伤后各时间点与非MODS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后急性期CRP和PCT含量与MODS的发生均具有相关性.联合测定对MODS预测更为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什邡县1987~1988年232例自杀死亡配对调查研究,探讨其影响自杀死亡的社会因素,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家庭关系不合是影响自杀死亡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性格忧郁孤僻、夫妻关系不合等。在性别上,男性的性格忧郁孤僻、失恋较女性重要。而女性的夫妻关系不合、病残比男性明显。在年龄上,14~19岁组以性格忧郁孤僻为第一位,20~49岁组以夫妻关系不合为主,50岁以上组则以家庭关系不合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营养支持在外科多发性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15例多发性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5例病人,经过约2周营养支持并观察血糖、血脂、电解质、肝功能及胆红素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对多发性创伤病人至关重要,对病人切口,骨折的愈合,全身营养状况的改善起到良好的作用。结论我们主茇PN为主,一旦肠蠕动恢复后,及时过渡到EN,以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种代谢异常症状的聚集情况及其与家族史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河南省某县为研究现场对成年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聚集情况及其与家族史的对应关系进行多重对应分析.结果 共调查3901人,其中男性1428人(36.6%)、女性2473人(63.4%),平均年龄(32.8±6.3)岁.父母亲代谢异常疾病的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Cronbach's α 分别为0.547、0.387,在两个维度的特征根分别为1.971和1.535.调查对象与父母亲代谢异常疾病的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Cronbach's a分别为0.598、0.457,在两个维度的特征根分别为2.263和1.743.调查对象及其父母亲各自的多种代谢异常均存在聚集现象;多种代谢异常在调查对象与其父母之间及父母双方之间无明显的聚集状态,但x2检验提示部分类别之间可能存在微弱关联(父母之间多种代谢异常有统计学意义的列联系数分布范围为0.04 ~ 0.11,父亲与调查对象之间为0.04~ 0.08,母亲与调查对象之间为0.04~0.11);与单纯性肥胖相比,中心性肥胖与其他代谢异常症状聚集出现的情况更明显.结论 调查对象及其父母亲均存在多种代谢症状伴随出现的现象,中心性肥胖与其他代谢异常症状聚集出现的情况更明显.家族史对后代是否患多代谢异常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种代谢异常症状的聚集情况及其与家族史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河南省某县为研究现场对成年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聚集情况及其与家族史的对应关系进行多重对应分析.结果 共调查3901人,其中男性1428人(36.6%)、女性2473人(63.4%),平均年龄(32.8±6.3)岁.父母亲代谢异常疾病的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Cronbach''s α 分别为0.547、0.387,在两个维度的特征根分别为1.971和1.535.调查对象与父母亲代谢异常疾病的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Cronbach''s a分别为0.598、0.457,在两个维度的特征根分别为2.263和1.743.调查对象及其父母亲各自的多种代谢异常均存在聚集现象;多种代谢异常在调查对象与其父母之间及父母双方之间无明显的聚集状态,但x2检验提示部分类别之间可能存在微弱关联(父母之间多种代谢异常有统计学意义的列联系数分布范围为0.04 ~ 0.11,父亲与调查对象之间为0.04~ 0.08,母亲与调查对象之间为0.04~0.11);与单纯性肥胖相比,中心性肥胖与其他代谢异常症状聚集出现的情况更明显.结论 调查对象及其父母亲均存在多种代谢症状伴随出现的现象,中心性肥胖与其他代谢异常症状聚集出现的情况更明显.家族史对后代是否患多代谢异常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多元分类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江苏省农村地区已婚妇女平均活产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妇女结婚时间的推迟,平均活产数大幅度下降。三十年中,1951~1954年结婚妇女平均活产数为4.15,而1980~1984年结婚妇女仅1.32。影响平均活产数的因素依次为妇女结婚年代、丈夫工种、妇女出生年代、地区、经济水平、妇女工种及丈夫年龄。结果还表明,不同地区影响平均活产数的因素可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