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慢性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慢性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如胃肠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其中结直肠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称之为功能性便秘(FC),在临床上把它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又称为习惯性便秘、特发性便秘、单纯性便秘。 相似文献
2.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西医治疗虽然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长期运用会影响肠道内环境、干扰肠道功能,有些药物的使用可引起结肠黑变,更容易形成依赖,而手术治疗亦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导致多种多样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特别是虚证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有其独特的疗效,且副作用小,不易引起药物的依赖性,为目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首选方法之一。经多年中医肛肠科科研及临床工作,总结出一套以养血润肠法辨证施治便秘的思路,兼以顾护脾胃后天之本,随证施用养血润燥、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等方法,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各地区不同民族居民阴阳虚证罹患情况及分布特点,为西北燥证病因研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在新疆和田等5地和四川乐山、上海等地采用中医证候调查表实施抽样问卷调查,然后进行阴阳虚证计量辨证和统计分析。结果共完成5544例调查问卷,新疆5个地区除乌鲁木齐外阴阳虚证罹患率均高于上海和四川乐山(P〈0.05),和田地区阴阳虚证罹患率高于其他地区(P〈0.05),维吾尔族罹患率高于汉族,女性高于男性,中年高于青年,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5个地区除乌鲁木齐外,均以阴虚证罹患率最高。结论新疆阴阳虚证罹患率高于内地,尤以阴虚证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5.
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博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2):50-52
慢性功能性便秘(c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r,CFC)主要表现为便质干燥、坚硬,秘结不通、艰涩不畅、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病程长久的病症。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祖国医学治疗本病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临床应用广泛。现就中医药治疗CFC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群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本病的中医病机。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老年功能性便秘病例四诊资料,建立Epidata2.0资料数据库,运用SPSS17.0软件对本病症状及其证候出现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阐述本病的中医病机特点。结果症状以干硬便、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困难为主。另外,在38种全身症状中,出现频率≥50%的症状有:腹胀、口干、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呆、畏寒。其他症状如腹痛、嗳气、气短、胃脘胀满、面色咣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胸胁胀满、口臭、腰膝酸软、心烦易怒、口苦、太息、两颧潮红、心悸、小便短黄、眩晕的出现频率〉10%。出现频率≥30%的证候为肠道气滞、脾气虚弱和脾肾阳虚证,其中肠道气滞41.32%、脾气虚弱40.30%。结论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表现多样、病机复杂,与心、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衡有关,症状及证候分布特点符合中医学理论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是指除外肠道或全身器质性病因以及药物因素,而以结直肠及肛门功能性改变为特征的排便障碍,其病程至少达到6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质变硬或有排便不尽感为特征.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北京地区18~70岁成年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且精神因素是高危因子,随年龄的增长,便秘的发生率和程度也随之增加.便秘已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且在结肠癌、肝性脑病、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社会负担.西医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佳,中医药注重从整体上调节脏腑的阴阳气血平衡,治病求本,对症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通过结肠传输试验等检测方法筛选出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应用中药内服和大肠水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愈25例,好转4例,未愈1例,有效率96.67%,一年后随访,治愈21例,好转4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3.33%,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指非器质病变引起的大便排出困难,便质干燥、坚硬,秘结不通,艰涩不畅,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病程长久的病症。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女性高于男性[1]。长期便秘可引起痔疮、肛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疗效。方法:对90例患者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刺,第1组:天枢、气海、上巨虚等;第2组:中髎、下髎、大肠俞等;中髎、下髎、天枢、上巨虚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通过便秘患者日记观察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评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PAC-QOL),以了解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生活质量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总有效率为67.7%(61/90);不同动力学机制慢性功能性便秘针刺疗效不同,结肠慢传输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P0.05),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均P0.05)。有效随访52例,治疗后1个月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20例;治疗后3个月痊愈3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28例。结论:针刺治疗具有明确病因病位和分类诊断的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但不同动力学机制CFC疗效有差异。对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便秘,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便秘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全球有5%~25%的人口受到便秘的困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发生率在10%~15%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占发生人群的18%~23%。如果把排便困难的主诉作为便秘的评定标准,发病率可以大大超过50%[1]。现代医学将便秘分为慢性功能性便秘(CFC)与继发性便秘(SC)。CF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罗马Ⅲ标准中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将125例怠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7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对照组口服果导片,0.1g/次,2次/日,1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5%.治疗组疗效稍好,但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好,可操作性强,经济实用,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目前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现状的分析,提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思路.慢性功能性便秘是独立性疾病,应分型论治,不同类型慢性功能性便秘针灸取穴和操作方法具有差异;慢性功能性便秘病理复杂,需要综合治疗,逐步形成优化方案;临床研究中建立合理的疗效标准,对于优化治疗方案,观察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优势类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18.
增液通便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136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近年来,我们运用增液通便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13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36例,男82例,女54例。年龄25—82岁,平均56岁,病程2。35年。
1.2诊断标准参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学组《便秘诊疗暂行标准》中便秘诊断标准,结合本组病例辨证要点,具备:(1)大便量少,干硬,排出困难,甚至需用手帮助排便;(2)7d内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3)伴有口干口渴,或腹胀腹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脉细数或细弦。(4)本组病例均排除了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症,在治疗上往往近期疗效尚可,而远期疗效不佳。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慢性便秘的成因复杂,单一病因较少存在,在分型辨治的基础上应全面辨析病因病机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目前北京市平谷区医院辖区社区居民冠心病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全部冠心病患者,填写调查表,记录性别、年龄、体重、职业、吸烟、饮酒、病史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中,男性占67.30%,明显的多于女性(32.70%),男女患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年龄(59.17±10.067)岁;以45~75岁之间多见,占全部患者总数的84.2%,尤其是55~64岁是发病高峰期,但35~44岁的患者也占9.32%,患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男性患者中超重者320人(75.1%),非超重者106人(24.9%);女性患者中超重者165人(79.7%),非超重者42人(20.3%),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职业以工人、农民居多,占总数的87.21%。在男性患者中吸烟者的比例高达67.61%;冠心病合并疾病中,高血压最多,占56.08%,其次为糖尿病,占18.96%。结论:冠心病为我院辖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有必要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实行定期随访,指导用药,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