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吸痰的注意事项及如何正确适时有效地吸痰。方法通过对我科一年的患者观察比较发现,掌握正确吸痰的方法、时机对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防止肺部感染、解除患者的痛苦效果非常显著,从而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的信任感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二组患者吸痰前后SpO2、HR值、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情况及发生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后SpO2、HR值变化、血性痰液、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氧合,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通气量,预防肺部感染.方法 实时采用体位引流,雾化湿化引流及吸痰等排痰方法.结果 在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同时,定期给予翻身拍背,及时吸痰,严格无菌技术,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起到了重要意义.结论 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前,许多胸部疾病需要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实施开胸手术.开胸术后患者由于虚弱无力、害怕疼痛及方法掌握不当而不能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易并发肺不张和肺部感染[1].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导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是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2-4].及时有效地清除肺内痰液是肺部护理的关键.传统采用鼻导管气管内吸痰、支气管镜吸痰清除肺内痰液,患者痛苦大,组织创伤大.笔者采用经皮环甲膜穿刺置管术,促进患者有效排痰,防治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机械通气患者需及时吸痰 ,然而 ,吸痰这一操作的正确安全与否 ,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如气道粘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感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等。为了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操作者必须掌握安全有效的吸痰技术 ,笔者对 35例病人的护理体会如下。1 适时吸痰当病人咳嗽 ,呼吸困难时 ;听诊闻及湿罗音 ,床旁听到胸部有痰鸣音时 ;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时 ;氧分压及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 ;当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时应立即吸痰。有的病人需要每 4小时或更长时间吸 1次 ,不视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震动排痰机能够在新生儿病房中迎合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发挥它独特的性能和优点,减少护士工作强度,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患儿平均住院天数。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病区于2013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肺部感染患儿,将患儿依据住院号码单、双号分成A、B两组, 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两组患者操作前均进行头颅B超排除颅内出血,均以常规翻身、雾化、吸痰及抗炎等治疗为基础且采用侧卧位或者半卧位,抬高床头30°,操作后记录研究对象的痰液量、痰液颜色、性质,两肺呼吸音、痰鸣音,观察并记录叩击处皮肤黏膜变化。记录操作过程护士总计耗时时间。结果振动排痰机在清除肺部分泌物时较手动排痰有更显著的疗效。结论震动排痰机治疗能够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增加局部灌注,帮助维持足够的肺容量,促进肺部扩张,是新生儿肺部感染排痰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和气道护理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尽早恢复营养支持,正确采集痰标本,为临床提供准确痰标本。结果 98例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经过抗感染治疗及护理,肺部感染治愈78例,死亡20例。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支持,规范化护理操作,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取控制痰液黏稠度、吸痰时间、吸痰负压等吸痰管理措施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采取常规吸痰方式。观察组采取严格吸痰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指标:护理2周后观察对比痰液吸净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气道黏膜损伤频次、肺部感染率、颅内压、格拉斯哥(GCS)评分等指标。结果:2组吸痰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气道黏膜损伤频次、肺部感染率、颅内压和GC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吸痰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配合常规治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利脑外伤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林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90-2591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相应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5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缺氧和窒息、气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顺利排痰,促进早期拔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口咽管辅助吸痰对改善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通气功能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采用深部吸痰法护理干预。结果 28例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呼吸道痰液均得到有效清除,不同程度改善了通气功能障碍,减少了肺部感染机会。结论口咽管吸痰能够有效清理患者呼吸道,提高经皮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1.
于俊颖  李向娟  高艳娣 《河北医药》2011,33(9):1393-1395
气道管理是降低肺部感染率,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肺泡适当通气、氧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功能的关键,而排痰是气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1]。有效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措施,吸痰管作为吸痰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其正确选择是有效吸痰的保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探讨和研究,如不同吸痰方式用吸痰管、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的常见疾病,也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机械通气治疗(NRDS)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气管内吸痰又是一个重要的护理措施,其目的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以维持人工气道的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开放式吸痰法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同时吸痰管也需要暴露在大气中进行操作,使得肺容量大幅度减少出现肺泡塌陷,动脉血样饱和度降低等。而密闭式吸痰管由于没有中断呼吸机连接,没有中断机械通气,并且肺容量的保存没有出现肺泡萎陷,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改善了吸痰时患者的氧合,对NRDS的气道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7年7月始将密闭式吸痰管常规用于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呼吸道管理中,有效减低了肺部的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莉  杨玲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03-1804
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的时机.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再进行吸痰.观察组每3小时翻身拍背后吸痰.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昏迷患者,在无异常情况下,每3小时翻身拍背后吸痰1次,降低了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窒息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9例严重烧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烧伤面积>50%)的排痰护理与观察,提出了体位引流排痰法、湿化雾化排痰法及吸痰引流排痰法等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治愈出院,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无1例死于肺部感染,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正确有效地做好排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肺部感染是严重烧伤患者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正压机械通气严重防碍了纤毛的正常运动,影响了痰液排出。因此,吸痰成为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护理任务。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有效的关键。现将适时吸痰方法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袁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3,(28):233-234
目的探讨封闭式吸痰对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神经外科疾病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需依靠人工气道及机械辅助通气才能维持呼吸,因患者病情危重,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有效的排出,加之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肺部感染,故加强呼吸道护理至关重要。方法选取神经外科69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对封闭式吸痰与传统的开放式吸痰的临床应用观察比较。结果封闭式吸痰可预防传统式吸痰所造成的低氧血症、心肌缺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感染、不良心理反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优越性显著,具有较高的使用依从性,是一种科学、合理、安全的新型吸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小儿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肺部严重感染患儿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对我科18例肺部严重感染患儿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护理方法回顾。结果 发现纤维支气镜吸痰,可直接将气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吸尽,有效改善患儿的通气状态,术前、术中、术后均需密切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才能确保术中、术后不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做好基本的预防措施,术中配合医师做好病情观察及抢救工作,术后做好呼吸道护理,可以使小儿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安全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许祥竹 《黑龙江医药》2012,25(5):761-76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道痰液阻塞及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入住本院的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0例,均有行纤支镜下气道灌洗和吸痰。通过术前准备,术中监测与配合及术后观察,总结护理要点。结果:40患者与吸痰前比较,痰量明显减少,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低氧血症明显改善,有效率达100%。结论:纤维支镜经气道灌洗吸痰是治疗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的有效手段,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肺部感染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肺部自身原因、麻醉的影响;手术中肺被牵拉、压迫、术后疼痛等造成患者的呼吸浅快;疾病本身导致的营养不良,呼吸肌肌力下降;老年人肺发生退行性变化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至呼吸道分泌物黏稠、潴留,细菌繁殖引起的肺部感染;其中排痰不畅是肺部感染最主要的原因,疼痛引起的呼吸浅快也影响痰液的排出。为了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笔者在护理术后患者中采取了“湿、拍、翻、流、咳、吸”等综合护理措施,有效的减少了呼吸道分泌物,使肺部感染尽早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付美娇  徐凤兰 《江西医药》2006,41(10):815-816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道护理经验,减少肺部并发症。方法对40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通过正确使用呼吸机.适时吸痰,严密消毒隔离措施,肺部体疗,气道温温化。药物超声雾化,加强营养等措施。结果本组40例中死亡2例,主要原因为严重低心排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道并发症10例,包括呼吸道感染6例.气管出血1例,二次气管插管3例。结论呼吸道护理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