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医学》2015,(13)
目的:探析十二指肠憩室的胆结石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223例,按是否出现十二指肠憩室分组,憩室组63例与无憩室组160例,探析两组胆结石的发病率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结果:胰胆管造影患者223例中胆结石96例,其中单发60例,多发30例,泥沙样结石6例,结石直径<1 cm 50例,1~2 cm者30例,≥2 cm者16例,胆色素结石70例;胆固醇结石26例;憩室组63例,胆结石发病56例;无憩室组160例,胆结石发病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7,P<0.01);年龄<60岁者100例,发病16例,≥60岁者113例,发病8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5,P<0.01);男123例,发病76例,女100例,发病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0,P<0.01);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43例,发病42例,乳头周围憩室20例,发病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P<0.01)。结论:胆结石发病情况的发生与是否为十二指肠憩室、性别、年龄、憩室部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在胆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的462例患者,其中合并乳头憩室92例(憩室组).无合并乳头憩室370例(非憩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胆结石的患病率、结石发生部位及结石成分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组462例患者中,憩室组92例,占19.9%,非憩室组370例,占80.1%.憩室组平均年龄61.8岁,明显高于非憩室组(61.8 vs 51.2岁,P<0.01),且憩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P<0.01).本组92例十二指肠憩室有72例合并胆结石,其发生率78.26%,而非憩室组370例中仅97例合并胆结石,占26.2%.十二指肠憩室组并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憩室组.本组中乳头旁憩室胆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乳头周围型憩室者,有显著性差异.乳头旁憩室患者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且结石成分主要为胆色素结石.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胆结石发病率显著增高,且主要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治疗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137例(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68例接受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69例接受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失血量较参照组少,住院用时、手术用时较参照组短(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5%(1/69)]较参照组[13.24%(9/68)]低(P<0.05)。结论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接受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治疗能减少术后引流量、术中失血量,缩短住院用时、手术用时,且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6.
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后复发,文献报告尚少。本院1958至1985年共施行单纯十二指肠憩宝切除术10例,对其中5例有症状者随访钡餐检查,发现4例憩室复发。现报告如下。 例1,男,47岁,工人。15年前因十二指肠降部憩室于他院行憩室切除术。术后有咳嗽史。三个月后上腹又疼痛、饱胀、尤以进食后为著。钡餐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复发,经非手术治疗,症状不缓解,近年来又多次解黑便,乃于1972年入本院。 相似文献
7.
<正> 十二指肠憩室并非少见,但因多无典型特异症状亦不伴有危险。很少引起重视。我们在1200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发现83例(6.9%)。现将83例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及处理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83例中男性54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5.1岁(26~76岁)。83例计94个憩室,均在乳头周围2~3cm以内。单个憩室73例(87.9%),多个憩室10例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憩室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手术经验.方法总结1998~2003年间十二指肠憩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该组22例,20例行单纯憩室切除,2例行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结论十二指肠憩室手术,术中行十二指肠两端阻断、十二指肠腔内充气,单纯憩室切除率高,手术简便、省时.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 1 998年 7月至 2 0 0 3年 4月 ,共收治十二肠憩室病人 2 2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 2 2例 ,其中男 1 4例 ,女 8例 ,年龄 36~72岁 ,所有病例均有上腹疼痛、呕吐、饱胀不适等症状 ,且经术前钡餐证实为十二指肠憩室 ,憩室大小 1 5~ 7cm不等 ,其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对本医院1990年7月-2005年10月间收治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0-60岁居多,平均58.5岁。合并有较重的憩室炎、憩室出血、憩室穿孔、十二指肠梗阻、胆管炎或胰腺炎等症状。30例采用憩室旷置、胃大部切除、Billroth II氏吻合术,1例行憩室内翻缝合术,胃-空肠、十二指肠-空肠及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各2例,憩室切除术3例中同时行Oddi氏括约肌切开成形术1例,另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33例获得随访,时间3-14年,临床疗效良好率达86.84%(33/38)。结论本病的外科治疗必须在有适应证的前提下由有胆胰十二指肠手术经验的医师施行。憩室旷置、胃大部切除、Billroth II氏吻合术应作为基本术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先后收治两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一例将十二指肠憩室合并憩室炎误诊为“慢性胆囊炎”,“慢性表浅性胃炎”,时达十年之久;一例将十二指肠憩室所致不完全梗阻误诊为“胆道蛔虫症”。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十二指肠憩室有反复上腹胀痛者根据憩室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十二指肠降部内侧憩室10例采用莫尼汉术式,11例采用十二指肠-空肠端端“Y”式吻合术,6例行憩室内翻缝合,15例憩室切除采用间断套式缝合法。结果 42例病人,术后39例症状消失,3例较大憩室嵌入胰腺内外压总胆管引起阻黄,采用十二指肠-空肠端端“Y”式吻合术,分别于3周内黄疸指数降到正常。结论 十二指肠不同部位的憩室,外科治疗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临床效果均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憩室 (duodenaldiverticulum)是局部肠壁向外膨出而形成的袋状突起性疾病。十二指肠是消化憩室常发生的部位 ,仅次于结肠占第二位。本病最早于 1710年由Chonel首先报道[1] 。近些年来 ,由于诊断技术及方法的不断更新 ,发现病例日渐增多 ,始认识到本病并非少见 ,其发病率各家报道差异颇大 ,一般约为 2 %~ 2 2 % [2 ] ,经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发现率为 2 % ,内镜检查发现率为 2 3% ,尸检发现率 2 2 %。十二指肠憩室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尤以5 0~ 6 0岁多见 ,30岁以下少见 ,男女发病机会国外报道女性多于男性 …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0年1月~1982年7月,共收治十二指肠憩室患者1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手术效果反应各异,差别很大,现将治疗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与分析(一)病例简介,见下表。(二)发病情况与手术效果的分析10例患者中,男5例,女5例;性别无差别;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69岁,其年龄分布与文献报告一致。文献中说:十二指肠憩室发生在30岁以内者罕见,40岁以上者少见,50岁以上者多见。本组10例中50岁以上者占8例,可谓多见。憩室的部位和数目:10例患者中,8例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凹面,占80%,文献报告憩室发生在此处者占62~83%;而十二指肠凸面发病率较少,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国内报道甚少。本文综合我省四所医院的住院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和机理性探讨,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此外,结合本组病例,就其诊断及处理,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憩室治疗的外科处理方法及安全常用手术方式.方法 选择10例各种类型十二指肠憩室疼痛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憩室旷置术及憩室切除术).结果 1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症状消失无主诉不适.结论 经过X线钡剂造影确诊的、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通过手术方法达到痊愈,而憩室旷置术是较安全常用的术式,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憩室是消化道的常见病,但产生症状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并不多,我们自1974~2002年手术治疗4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