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血浆内皮素1(ET-1)及循环内皮细胞(CECs)的影响.方法 入选50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周安慰剂洗脱期后,给予伊贝沙坦150 mg/d,治疗4周,如血压得到控制(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继续原剂量治疗4周;如血压未得到控制[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将药物剂量加倍继续治疗4周,观察血浆ET-1、CECs及血压的变化.结果 50例患者均完成试验,口服伊贝沙坦2周末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154.0±12.8/96.3±2.0)mm Hg vs治疗后(130.4±10.8/84.5±9.5)mm Hg,P<0.01],治疗2、4、6、8周末血压间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浆ET-1和CECs显著下降[ET-1:治疗前(37.5±9.5)vs治疗后(29.7±12.1)ng/L,P<0.01;CECs:治疗前(6.7±3.6)vs治疗后(4.4±2.8)106 cells/L,P<0.01].结论 对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伊贝沙坦有效降压的同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清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观察 32例 1、2级 EH患者在服用伊贝沙坦治疗前及 2周后血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白细胞介素 - 1(IL- 1)、白细胞介素 - 6 (IL- 6 )、干扰素 r(IFN- r)的变化 ,并与 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32例 EH患者治疗前 TNF-α、IL - 1、IL - 6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 1) ,IFN- r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经伊贝沙坦治疗 2周后 ,血压显著下降 (P<0 .0 1) ,TNF-α、IL - 1、IL - 6明显低于治疗前 (P<0 .0 1) ,IFN - 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 .0 1)。结论 EH患者应用伊贝沙坦治疗后 IL - 1、IL- 6、TNF- α水平下降 ,IFN- r升高 ,提示伊贝沙坦可能有直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6例经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证实具有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中50例为伊贝沙坦组,给予伊贝沙坦150~300mg/d口服,26例为依那普利组,给予依那普利5~10mg/d口服,观察12月,治疗前后检测血压和血、尿β2微球蛋白、超声多普勒了解肾血流量及肾血管重构情况;另外,选择同期检查的健康志愿者3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明显增加;肾血流阻力指数(RI)、肾搏动指数(PI)、平均流速(Vm)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伊贝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β2微球蛋白从(37±07)mg/L降到(24±03)mg/L(P<001),尿β2微球蛋白从(561±71)μg/L降到(148±6)μg/L(P<001);RI、PI、V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肾血管管壁厚度及肾动脉内径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与依那普利组比较伊贝沙坦组治疗后RI、PI、Vm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伊贝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改善肾血流量和肾血管重构,降低血、尿β2微球蛋白,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效果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6例经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证实具有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中50例为伊贝沙坦组,给予伊贝沙坦150~300 mg/d口服,26例为依那普利组,给予依那普利5~10 mg/d口服,观察12月,治疗前后检测血压和血、尿β2微球蛋白、超声多普勒了解肾血流量及肾血管重构情况;另外,选择同期检查的健康志愿者3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明显增加;肾血流阻力指数(RI)、肾搏动指数(PI)、平均流速(Vm)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伊贝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β2-微球蛋白从(3.7±0.7)mg/L降到(2.4±0.3)mg/L(P<0.01),尿β2-微球蛋白从(561±71)μg/L降到(148±6)μg/L(P<0.01);RI、PI、V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肾血管管壁厚度及肾动脉内径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与依那普利组比较伊贝沙坦组治疗后RI、PI、Vm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伊贝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改善肾血流量和肾血管重构,降低血、尿β2-微球蛋白,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效果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5.
伊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和福辛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2例1个月内未服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伊贝沙坦组,治疗3个月。用药前、后分别行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DD)超声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测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DD、血浆NO、ET1和vWF水平的变化。结果(1)肱动脉超声检测两组用药后FDD较用药前均显著增加,福辛普利组分别为(640±126)%和(507±125)%,伊贝沙坦组分别为(654±137)%和(488±128)%,(P<001),其余各项指标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血浆NO、ET1、vWF水平变化两组用药后NO水平较用药前均显著增加〔(1910±584)μmol/L和(1509±391)μmol/L、(2044±575)μmol/L和(1522±372)μmol/L,P<001〕;ET水平较用药前显著减少〔(2804±783)pmol/L和(2176±756)pmol/L、(2772±823)pmol/L和(2201±653)pmol/L,P<001〕;两组用药前、后vWF水平为(8529±971)%和(7532±791)%、(8629±982)%和(7494±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且与福辛普利相 相似文献
6.
7.
伊贝沙坦 (irbesartan)对各级原发性高血压 (EH)的理想疗效已为多项临床试验所证实 ,但有关其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尚少见报道〔1,2〕。本文对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随机、对照观察 ,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符合WHO/ISH诊断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5 2例 ,老年组 2 7例 (男 16,女 11) ,年龄 (69 7± 9 6)岁 ;中青年组 2 8例 (男 17,女 11) ,年龄 (4 8 2± 11 4)岁。二组间基础血压、性别、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严重烟酒嗜… 相似文献
8.
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4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轻度肾功能不全患伊贝沙坦150mg,1次/d,观察3个月,对服药前、后血压,心率,血尿素氯、肌酐、尿酸、钾、钠、氮,血糖等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伊贝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血肌酐、尿素氮下降显(P<0.05,)而尿微量白蛋白(mzcroalbumznuria,MA)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水平无变化,对血钾、钠及血糖代谢亦无明显影响(P>o.05)。结论: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患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伊贝沙坦(国产)与缬沙坦(合资)的对比研究来评价伊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双盲分为两组,经口服安慰剂2周后,分别每日口服1次伊贝沙坦75~150mg(伊贝沙坦组)或缬沙坦80~160mg(缬沙坦组),治疗4周,观察用药前后坐位血压、心率变化,对比用药前后血生化、血尿常规检查结果,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伊贝沙坦组舒张压降低13.3±8.7mmHg(1mmHg=0.133kPa)缬沙坦组舒张压降低16.5士9.3mmHg.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下降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心率变化、血生化及血尿常规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出率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伊贝沙坦75~150mg,每日1次,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男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45例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年龄(44.7±4.5)岁,血压水平为收缩压(SBP)≥140 mm Hg且<18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 Hg且<110 mm Hg,给予伊贝沙坦(150~300)mg/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性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伊贝沙坦治疗12周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增加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17.3±2.8 vs 18.3±2.4,P<0.05)和每月性交次数(5.7±1.9vs 7.6±1.8,P<0.01).不良反应仅2例患者略感头晕.结论伊贝沙坦降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改善男性性功能.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细胞和原发性高血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随着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深入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血管内皮细胞有密切的关系。现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在降压的同时,对原发性高血压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测定4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3例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将4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厄贝沙坦组22例,150mg/d口服;培哚普利组26例4mg/d口服,治疗后6周测Fbg、DD、ATⅢ。结果高血压组治疗前Fbg、DD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ATⅢ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后2组Fbg、DD均较用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ATⅢ均升高(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高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应用缬沙坦治疗前后EH病人血压、血管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应用缬沙坦后。EH病人血压显著下降(P〈0.01)、ET-1明显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降压。并能逆转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观察厄贝沙坦(41例,150mg~300mg)与依那普利(42例,10~20mg)治疗高血压患者4周和8周的有效率,并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第2周后开始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4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0.2%(37/41)和83.3%(35/42),8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5.1%(39/41)和90.5%(38/42),两组比较P>0.05。结论厄贝沙坦是一安全、有效、长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mg,1次/d。治疗8周前后,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测定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即脂质过氧化物(LPO)浓度。选择2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弱P<0.01,治疗后明显改善P<0.01。服用缬沙坦前与正常对照组的NO水平比较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提高P<0.01。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DA活性明显增高(P<0.01),经缬沙坦治疗后SO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MDA活性明显降低(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缬沙坦治疗后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与NO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1,r=0.798。结论缬沙坦可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少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与内皮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血压可以导致并加重内皮功能紊乱,而内皮功能紊乱又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现综述高血压与内皮功能紊乱之间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以及在高血压治疗中改善内皮功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心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病病人7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及通心络组(36例),两组用药疗程均为8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清脂蛋白,并采用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EDD)。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NO,ED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ET浓度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通心络组NO,EDD治疗后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改善高血压病病人的内皮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动脉缓冲功能和内皮调节功能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高血压患者动脉缓冲功能和内皮调节功能的损害 ,为临床选择敏感反映高血压患者预后危险性的指标。对 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16例正常人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 (PulsewavevelocityPWV)测定仪进行检测 ,颈动脉 -股动脉PWV(CPWV)作为反映动脉扩张性 (Distensibility)的参数 ,并能敏感反映动脉缓冲功能的改变。二维超声分别测定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 (CSC) ,容积扩张性 (VD)和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用于评价动脉缓冲功能和内皮功能。CPWV在高血压组显著升高 (P =0 .0 4 83) ,CSC ,VD高血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30 2 ,P =0 .0 196 ) ,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在高血压组显著降低 (P =0 .0 130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VD是与内皮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 (r =0 .3995,P =0 .0 0 11)。结论为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缓冲功能和内皮功能的损害 ,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缓冲功能降低的原因。二维超声检测动脉扩张性的改变能敏感反映高血压患者动脉缓冲功能和内皮功能的损害 ,为临床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无创指标 ,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厄贝沙坦不同时间用药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按照时间药物学的原则,探讨不同用药时间服用厄贝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血压检测的方法筛选出83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晨起服药组(41例)和晚上服药组(42例),均给以厄贝沙坦150~300mg口服,1次/d,共治疗24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两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两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两组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夜间的SBP。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mmHg)为36.5%,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mmHg)为29.2%,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晨起服药组血压昼夜节律纠正率为19.5%,晚上服药组血压昼夜节律纠正率为52.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晚上服药可以有效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