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病证结合模型是中医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素材,只有复制出满意的病证结合模型,才能使研究更深入。历来中西医研究者一直在努力制造出更贴近人类疾病的模型,方法较多,评价指标也日新月异,因此始终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对病证结合模型的沿革、制作方法、评价方法等进行了评述,掌握该领域的新动态,同时认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取长补短,以使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更加规范、科学。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乃中医学的特征之一,其主旨在于相同疾病会有不同证候表现,于此,其治法和组方用药皆会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中华医药迫切需要一系列在病的基础上能够细化到证型的动物模型,因此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研工具,成为现阶段中医药历史发展的必然。血瘀证作为中西医结合较为成熟的领域,其相关的病证结合模型作为科研工具为中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以气虚、寒凝、气滞、阳虚四个中医致病因素为角度,总结近20年建立的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之后的病证结合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胡齐帅  张晓艳 《中医学报》2022,37(2):299-303
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思路中,疾病造模因素与证候造模因素相叠加的造模方法能够充分兼顾到疾病形成的中西医病因,造模因素更加全面,更容易建立实验研究所需要的疾病和证候,而且所建立的模型也更加贴近临床实际,但由于施加外在干预因素较多,可能会割裂病与证的内在联系。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通过临床调查研究,选择关联性较强的疾病和证候来建立病证结合,同时也要注意方药反证的评价中疾病相关指标的改变。模型的评价体系尚需不断完善,要以四诊信息为主,努力实现四诊信息的客观化采集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膝骨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因不明,动物实验是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和防治的重要手段,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经典的造模方式可分为人工诱导和自发造模,与本病相关的主流中医证候是肾阳虚、血瘀和寒湿证,分别对应三种造模方式,而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将是未来研究的主流趋势,结合笔者多种造模方式的经验,对其做一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动物模型重复性差,割裂了病与证的联系;单纯借鉴西医病理模型制备中医病和证的模型,不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病证结合模型体现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优势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机理,受感人群广泛。近年来,祖国医学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上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探究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机制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新药开发。因此,如何精准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亟待解决。本文就动脉粥样硬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实验研究动物模型的制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归纳总结结合风寒湿证、风湿热证、血瘀证、肾虚证和脾虚证RA模型的研究,特别是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出一种与中医证候更贴近,操作更为便捷、经济,更加全面反应中医痹病特色的动物模型,以便风湿病科研人员在今后的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也是今后研究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系指除器质性疾病而见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大多由于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  相似文献   

10.
腑病证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腑病证动物模型主要有胃实寒证,胃实热证,大肠湿热证,肠热腑0实证和膀胱湿热证等动物模型的研究。这类研究为腑病学 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今后在模型方法的设计上应尽可能靠近中医传统病因,在症状诊断上要制定符合动物特性的统一的腑病证诊断标准,在客观指标的确定上应根据中医理论选择与腑病学说相关笥更高,特异笥更强的实验指标,在反证方药的选择上应力求标准化。  相似文献   

11.
总结近5年支气管哮喘动物中医病因造模的相关文献,从冷哮证、热哮证、虚哮证等方面综述其现代动物模型制备的最新进展,为支气管哮喘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ispepsia,FD)是指以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国内统计,FD约占胃肠道专科门诊患者的1/3以上,欧美国家人群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21%40%,其中FD占40%-70%,因其较高的发病率,近几年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将 4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实验过程中记录体重 ,治疗后分别进行小肠推进比和血浆胃动素的测定。结果 :体重增加的相对百分比和小肠推进比以中西医结合组最高 ,血浆胃动素以中药组最高 ,各治疗组与模型组间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均可有效地治疗脾虚性功能性消化不良 ,其中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行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2大组,分别进行假手术和冠状动脉结扎术,假手术后组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证型模型组(A组)和对照组(B组);冠状动脉结扎术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疾病模型组(C组)和疾病证型模型组(D组).分别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梗死心衰模型[1],羟基脲灌胃建立肾阳虚证模型.观察大鼠的呼吸、体重、体重增加指数、力竭性游泳实验、体温、心功能、T3、T4、FSH、雌二醇(E2)和雄激素(T).结果:各组动物在造模以及药物干预试验结束后,C组和D1组在呼吸、心率、体重增加量方面均明显上升,力竭游泳时间下降;在疾病证型模型大鼠中,发现经药物干预后,C组D1组±dp/dtmax明显上升;D1组的T3、T4、TSH和T升高,E2降低.结论:分别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和羟基脲灌胃可建立肾阳虚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这将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方法在防治慢性心衰中作用机理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以前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关于FD的定义目前尚无一致性的意见,但其基本概念为“无器质性原因可查的上消化道症状群”.该症状群包括类似溃疡的  相似文献   

16.
医学研究常常将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两者的基础.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体现妇科疾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按不同的造模方法对妇科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将病和证紧密的结合,能更好的模拟临床状态.  相似文献   

17.
肺癌(lung cancer)的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对人民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防治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肺癌方面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实验动物模型是肺癌研究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构建中医特色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将中医证候纳入了评价标准,使动物模型既符合西医疾病特征又具...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西医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临床疗效一般,且其长期使用有一定不良反应,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FD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就近5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谢晶日  刘毕赢 《中外医疗》2023,(6):190-193+19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致使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短期内治疗效果显著,但具有易复发的缺点。而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在治疗上具有持续性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目前主要采用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本文将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一半.本病的特点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但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和内脏感觉过敏有关.近年来,中医对该病从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显现出对本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本文就中医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