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护士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初期阶段的服务体验。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5月—8月接单完成“互联网+护理服务”的14名护士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初期阶段的服务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1)负性体验,包括紧张、对风险和纠纷的担忧;(2)正性体验,包括对流程较为适应、益处发现;(3)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的期望,包括减少路途时间、增加耗材配置、降低安全风险、增加培训交流、扩大服务范围、调整服务时长。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护士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初期阶段存在的负性体验和正性体验,对管理存在多样化期望,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赵玉  唐丽  吕启圆 《护理学报》2021,28(23):36-40
目的 了解国内外互联网背景下护理服务发展现状、护患视角下发展困境,为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互联网背景下护理服务发展相关文献,概述互联网背景下护理服务的发展现状及护患视角下护理服务发展困境。结果 国内外互联网背景下护理服务均有一定程度发展,国外由于起源较早相对国内发展较为完善,但二者在发展中仍同存部分困难,例如:护患安全难以保障、护患数量难以实现供需平衡、护患在服务事故中难以分责、护患经济需求存在差异。结论 在后续研究中可参考国外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系统规范的服务模式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护理服务发展困境,为护理服务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良性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家庭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态度、体验与需求,为完善该护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下过订单的家庭照顾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态度(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表示认可;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问题存在顾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费用持不同态度);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体验(优质的护理服务;和谐的护患关系);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服务项目拓展;流程耗材完善)。结论 家庭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总体持积极态度,为家庭照顾者带来了良好的服务体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完善,如安全问题、服务费用问题、服务项目问题等,后续可采取其他研究方法进行多元化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近10年“互联网+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其前沿,为研究人员全面和客观把握该领域的研究态势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近10年发表的“互联网+护理”相关文献,将纳入的文献题录应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486篇相关文献,年发文量呈增长趋势,王莉和孙鸿燕是高产作者,常金良、黄淑波等组成最大的合作共同体,北华大学是高产机构,热点关键词为“互联网+”、延续护理、护理服务、健康教育、生活质量等,可形成7个聚类群,共出现社区居家与智慧养老、护理服务的开展形式、互联网与护理教学、互联网与慢性病健康管理4类研究热点。结论:“互联网+护理”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呈递增趋势,核心作者群未形成,机构合作网络松散,研究内容集中不够全面,未来应加强作者间、机构间的交流合作,以聚类结果为研究依据,深化“互联网+护理”研究的横向与纵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态度、核心能力自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6月1日~7月1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态度及核心能力自评调查问卷,对广州市5所“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三甲医院的113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76.7%的护士对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持积极态度;不同年龄、职称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核心能力的自评得分为(114.70±13.80)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婚姻状况、职称的护士核心能力自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对护士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护士普遍对护患安全风险及医疗垃圾处理方面存在担忧;护士在核心能力方面亟待提高;因此,建立精细化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标准及培训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护士视角下“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障碍的原因,为顺利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以目的抽样的方式选取2021年6-11月北京市某三级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障碍的13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本研究共提炼出3个主题: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互联网+护理服务”障碍因素,“互联网+护理服务”期望因素。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实施时存在诸多障碍,临床可通过对护士普及“互联网+护理服务”知识、平衡多重关系、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积极防范执业风险、增加护士培训力度、积极应对状态焦虑,以及进一步加大“互联网+护理服务”宣传力度等措施,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CNKI数据库,分析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现状及热点,为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软件,从文献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来源、基金来源、高频关键词及突现词等7个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1篇文献,文献年度发文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总量偏低;文献地区和机构分布不均,彼此合作度较低;文献期刊来源颇为分散;相关基金资助力度不够;研究热点和前沿为“网约护士”“护士多点执业”“延续护理”等。结论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关注度和重视度有待提高,强调国家相关部门应提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重视度,制定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服务体系,加大资金和人才等科研方面投入力度,汲取国外相关研究的经验与教训,加强跨作者、跨机构、跨区域的多元化科研合作交流,以促进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高质量、科学化、多元化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静 《中国临床护理》2022,14(4):237-240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体验,为完善该护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级医院参与护理上门服务的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认可上门护理服务模式、护士参与后体验需求以及上门护理服务角色适应。结论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护士对上门护理服务有较好的参与意愿,可促进自身学习。管理者需完善居家上门服务风险管控,做好护理上门服务核心能力培训项目,满足护理人员提升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并整合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其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提炼出48个主题、56个副主题,归纳成11个类别,得出4个整合结果,分别是整合结果 1: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主观感知;整合结果 2: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促进因素;整合结果 3: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阻碍因素;整合结果 4:积极的应对策略。结论 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有着双重心理体验,并且在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中需面对诸多挑战,管理者为更好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应采取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探究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制约因素,以期促进相关服务的深入落实。方法 2022年2-4月,选取11名山东省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围绕“互联网+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及Colaizzi七步法对访谈材料进行编码、提取。结果 根据访谈结果提炼出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五方面制约因素,分别为:支持保障政策不完善,护患双方存在风险;时间成本较高,专科护士角色冲突;服务定价及医疗费用支付体系有待完善;老年患者互联网服务使用能力弱,平台建设亟待加强;医用耗材及医疗废物处理等物联网支持系统不成熟。结论 相关部门需关注“互联网+护理服务”中的医疗安全及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培养专业的护理服务队伍、搭建并完善服务平台和物联网体系、优化服务收费及医保政策等措施,进一步促进造口伤口失禁专业“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良性发展,更好满足患者居家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患者及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日后开展高质量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患者及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依据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汇集性Meta整合的方法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提炼出35个研究结果,将相似的结果归纳为11个类别,综合形成4个整合结果:患者及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态度;患者及照顾者选择“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促成因素;患者及照顾者接受“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阻碍因素;患者及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服务需求。结论 患者及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仍有许多顾虑,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该重视患者及照顾者的体验,规避护理服务风险,规范收费标准,积极拓展服务项目,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努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汇总与整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文献,分析研究现况、关注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国内2010年以来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及维普三大数据库收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研究并导入CiteSpace软件。结果共纳入721篇有效文献,发文量在2015年之后呈直线上升趋势,文献总数占比高达99.17%,发文机构主要以医院及医学院校为主,呈扩散分布,各发文机构与作者间的交互性联系较弱。研究热点为互联网+、延续性护理、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生活质量等,共探究到9个突现术语。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域的研究发文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但研究者、研究机构间合作的交互联系较弱。同时,"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养老服务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也是当前国内医改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究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制约因素,得到医疗管理体系政策方面的支持,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顺利实施。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以11名山东省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取有意义的陈述,采用开放性初始编码、焦点编码、理论编码三阶段编码,提取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制约因素。结果 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制约因素抽取8个主题,分别为支持保障政策不完善、平台建设丞加强、护理双方存在安全风险、时间人工成本高、价格和医疗费用支付体系待完善、专科护士角色冲突、患者使用互联网平台能力弱,医用耗材及医疗废物处理等材料支持系统不成熟。结论 相关部门要健全政策制度,培养专业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队伍,搭建和完善服务平台,建立材料仓库,建立价格体系及医保政策,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满足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4.
马燕  王再超 《全科护理》2021,19(8):1109-1113
目的:调查“互联网+”在护理领域研究的整体概况,剖析其发展趋势,为推动“互联网+”与护理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方法: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纳入2016年1月—2019年4月发表的有关“互联网+”在护理领域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量、期刊、作者、研究机构、基金支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绘制研究热点。结果: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135篇文章,发文量呈阶梯式增加。结论:“互联网+”在护理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新生阶段,护理学者之间的协作不充分,基本处于独自探索阶段,尚未成立相关的研究团队,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5.
以“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护理服务”、“网约护士”为检索词,检索相关文献。通过对国内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综述,分析我国目前互联网+护理存在供需不平衡、服务费用、安全以及医疗垃圾处理等问题。为此,互联网+护理服务顺利推行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细化政策、制定行业规章制度及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先期6省市开展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为响应国家、省、市号召,济南市各级医疗机构成立“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依托第三方“九州优护”APP平台,将本单位的延续护理服务纳入全市统一管理。初步构建“网约护士”、“医院-社区-家庭”2种护理服务模式,建立运行保障机制。文章通过平台建设、服务项目、服务定价、运行机制、风险防控等方面综述了济南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现状和进展,在制度管理、医保政策、推广宣传、平台建设等方面指出了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郝静瑜 《全科护理》2021,19(23):3248-3250
积极探索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针对业内顾虑较多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方案设计,通过确立互联网信息专属平台,设计下单—接单—服务路径,制定居家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及考核管理方案,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护患双方安全保障机制,保障"互联网+护理服务"科学、规范、健康地开展.经过2019年7月—2020年1月的半年试点实践,成功服务了305例病人,无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护患双方满意度1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整合我国护士实践“互联网+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提升护士实践体验,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收录的关于护士实践“互联网+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提炼30个研究结果归纳组合成9个类别,进一步综合得到3个整合结果:护士认可“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的意义和价值,护士担忧“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及其对工作生活造成影响,护士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实施需要多方支持、相关培训及法律保障。结论 我国护士在实践“互联网+护理服务”中体验复杂,管理者应重视其工作体验,满足护士的培训需求,强化支持系统,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  相似文献   

19.
王岩  刘晔  王倩  李晓凤 《全科护理》2023,(29):4090-4093
总结国内外应用成熟的居家护理质量评估工具及已有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估工具的内容、特点、应用现状及优劣势,为构建一套适用于国内的科学、实用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护士从事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的工作体验,为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4月—6月,选取南昌市某医院从事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的9名护士进行深度访谈,将获取的资料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护士的工作体验归纳为动机、对未知环境的担忧、工作适应、感恩和对管理者的期望5个主题,其中动机主题包括工作能力被承认、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和薪酬满意;对未知环境的担忧主题包括担忧自身安全和担忧护理质量;工作适应主题包括角色适应良好、工作量增加和具备相应的护理能力;感恩主题包括护患关系和谐及获得家庭和团队支持;对管理者的期望主题包括加强组织支持和增加培训教育。结论护士积极主动从事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工作,获得来自家庭和团队的支持,护患关系和谐;同时对自身的安全保障及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存在担忧,建议管理者从医院和平台层面增加对护士的组织支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护士医疗风险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