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实践能力提升模式,使分级诊疗模式下转基层的慢性伤口肠造口患者得到同质化专科护理服务,适应分级诊疗模式需求。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现状调研方法,收集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临床实践中存在问题,通过开办为期6周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临床实践培训基地,临床实践以WCET“一对二导师制”模式,保证足够的临床实践案例,确保学员的实践质量。并对学员回院后开展的专科护理质量延续追踪,对比培训前后满意率。结果培训后提高了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指导、沟通与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满意率。结论对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一对二导师制”实践基地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及延续质量追踪能有效提升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使下转基层的慢性伤口造口患者专科护理质量同质化,适应分级诊疗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反思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其反思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4月—5月从河南省选取193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临床护士反思能力量表、护士职业认同感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反思能力得分为(89.93±12.34)分,职业认同感总分为(111.60±16.68)分,二者呈中度正相关性(r=0.528,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工作年限、是否热爱反思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工作、职业认同感是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反思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反思能力61.2%的变异度。结论 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反思能力水平有待提高,依据其专科工作年限特征制订针对性反思能力提升策略,并提升其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其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典型病例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实践培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30名某学校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学员为试验组,采用基于典型病例的培训方法,即以典型病例的2项选择原则、6项选择标准、5步骤操作方法为导向,指导学员在实践期间选择典型病例并对其进行整体护理,包括护理评估、诊断、制订计划和循证干预、评价患者结果。选取2015年—2017年的34名学员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理论讲解+操作演示"的培训方法。2周实践培训后,评价两组病例/个案护理报告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并让学员评价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病例/个案护理报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典型病例为导向、将护理程序融入个案护理的培训方法有助于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提升专科护士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操作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编制操作考核案例,对获得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资质的人员进行培训,将其作为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操作考核中,考核结束后由学员对这种考核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学员操作考核成绩为(88.97±5.17)分,大部分学员认同SP考核形式,认为应用SP考核能发现自身不足之处。结论将SP考核应用于专科护士培训操作考核能够评估学员的临床综合能力,发现学员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内造口伤口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造口伤口专科护士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造口/伤口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量表对浙江省内在职的造口伤口专科护士进行自评。结果浙江省内造口伤口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分(280.61±41.06)分,其中学历、培训形式、工作形式等因素与造口伤口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有关。结论浙江省造口伤口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建议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在招收学员时倾向高学历层次,在培训中需要加强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促成,培训结束后鼓励专科护士专职从事专科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实践培训的做法与效果。方法根据学员的情况、学习时间分别制订培训计划,包括伤口造口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践、参与造口门诊出诊及医院临床疑难伤口会诊、考核等方法。结果共完成护士专科技能培训272人,其中造口治疗师55人,院外学员166人,本院伤口造口小组成员51人。结论通过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实践的培训,为护士提供了一个专业技能指导平台,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实践院校合作培养伤口造口专科方向护生方法。方法:根据伤口造口专科护士需要具备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对我院和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和2010年联合培养两届辅修伤口造口专科护理112名学员,分别进行为期10个月的专科理论培训、技能操作培训、临床实践培训。结果:培训学员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得到有效的提高,病人满意度为100%。结论:院校合作伤口造口专科方向护生的培训提高了护生的伤口造口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对伤口造口专科方向护生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准入、培养、考核和认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半结构式访谈,拟定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护理管理、伤口造口失禁护理、护理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3,培训体系的协调系数为0.479。构建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内容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过程、考核评价、资格认证4个部分。其中,培训目标部分包含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32项;培训过程部分包含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70项;考核评价部分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7项;资格认证包含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2项。结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构建过程科学,内容设置合理,对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科研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与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对全国20个省份300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科研能力总分为(47.07±23.9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论文书写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科研设计能力、资料处理能力。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科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历和从事伤口/造口专科时间、职称等(P0.05)。结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科研能力总体水平偏低,需要从各个层面有针对性开展的护理科研培训,完善专科护理科研团队建设,提升其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同质化发展提供质控工具。方法:以CIPP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重要性赋值均数比例分配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7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49、0.189(均P<0.00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7,0.942。构建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共4个维度(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6个一级指标(基地培养定位及规划、基地教学条件、基地教学能力、基地教学实施、基地教学管理、基地教学成果)、20个二级指标、67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我国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提供质控工具及参考意见,促进我国伤口造口失禁临床实践基地同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及认证,作用、价值及优势,胜任力3个方面对国内外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发展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形成系统的培训及实践标准,2010年被美国护士协会认证为"提供伤口造口和失禁护理及实践标准的护理实践专科",标志着伤口造口失禁护理由专业护理升级为专科护理,分析其发展特点与特色,可为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究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制约因素,得到医疗管理体系政策方面的支持,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顺利实施。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以11名山东省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取有意义的陈述,采用开放性初始编码、焦点编码、理论编码三阶段编码,提取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制约因素。结果 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制约因素抽取8个主题,分别为支持保障政策不完善、平台建设丞加强、护理双方存在安全风险、时间人工成本高、价格和医疗费用支付体系待完善、专科护士角色冲突、患者使用互联网平台能力弱,医用耗材及医疗废物处理等材料支持系统不成熟。结论 相关部门要健全政策制度,培养专业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队伍,搭建和完善服务平台,建立材料仓库,建立价格体系及医保政策,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满足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的教育培训、使用与管理,以借鉴其经验,指导我国专科临床护理工作,赴美国8家医院进修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并参加了Emory大学培训中心的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培训课程及美国中东部地区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大会,了解了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使用和组织管理架构、团队合作工作模式、工作内容及其方式和继续教育等现状。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从选拔、培训、工作模式和内容、时间管理到继续教育再注册等环节均有明确规定,专科护士爱岗敬业、队伍稳定,对我国的专科护士培训和使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洁  王丹丹  陈楠  杨红  杨茜 《中国护理管理》2023,(11):1647-1651
目的 :调查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对造口患者的管理现况,查找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提升造口患者管理及专科护士教学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6月19日—30日,采用线上调查方式,将自行编制的造口患者管理现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调查平台向被调查者发送问卷链接,对在某教学基地学习过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14份。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方面,对造口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与指导者占71.5%;造口定位方面,能够进行术前造口定位者占66.4%;造口患者随访管理方面,定期随访者占80.4%;信息管理各方面的管理落实率均低于66.0%;医护共同管理方面,医生与专科护士联合出诊者占46.3%。专职造口治疗师比兼职者造口管理效果好,取得专科护士证书≥3年者比<3年者造口管理效果好,所在科室年造口量≥50例的专科护士比<50例者造口管理效果好,三级医院较二级医院的造口管理效果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造口患者管理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包括心理护理、造口定位、信息管理等方面,同时也要完善实践基地的教学内容并提高教学水平,以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使用及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的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1月对全国21个省级护理学会及12所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培养的1020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工作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一般资料、工作现状和医院管理情况3个部分,共33个条目。课题组通过与全国12所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负责人及全国21个省级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进行沟通,获得知情同意后,推送电子问卷链接,由各学校负责人及主任委员将电子问卷发至相应专科护士。结果本次调查收回问卷102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885份。81.5%(721/885)的护士兼职从事专科工作,其中临床专科护理、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护理查房是专科护士主要承担的工作。在教育方面,专科护士主要承担了患者健康教育、继续教育项目授课、院内专科护士培训授课等工作。在科研方面,承担科研课题者占40.8%(361/885),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者占41.2%(365/885)。在专科咨询方面,主要有其他护理人员、患者或家属、医生向专科护士咨询专科问题。在专业促进方面,专科护士组织专科学习、参与标准制定并在专业委员会任职。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管理层面支持以及知识技能不足等方面的困难。37.1%(328/885)的专科护士所在医院无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相关规章制度。结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在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角色发展受到制约,应给予专科护士更多时间、空间、培训及管理层面的支持,亟需完善专科护士岗位管理,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促进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造口伤口数据库对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个案护理培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伤口小组成员分为两组进行培训,每组学员23例,常规组在个案护理培训时通过到病房临床实践伤口护理或观看以往收集的案例照片进行学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造口伤口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个案分析的学习,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培训结束后,观察组考核成绩总分为(94.24&#177;3.01)分,常规组为(80.87&#177;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9,P<0.05)。观察组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为78.26%,常规组为3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3,P<0.05)。结论在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个案护理培训应用数据库进行学习有助于节省学员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影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选择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因素及其作用路径。方法:采用建构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11名有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经验的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初始编码、聚焦编码、理论编码最终形成理论框架。结果:影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选择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因素围绕“安全”这一核心要义分为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促进因素包括职业价值、资源优化和社区支持;制约因素包括患者安全风险、家属照顾水平、客观执业条件以及护士执业风险。其中患者安全风险受社区支持、家属照顾水平、客观执业条件的影响。结论:“安全”是影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选择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核心要义,应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平台建设、制定规章制度、加强社区支持等方面,促进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探究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制约因素,以期促进相关服务的深入落实。方法 2022年2-4月,选取11名山东省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围绕“互联网+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及Colaizzi七步法对访谈材料进行编码、提取。结果 根据访谈结果提炼出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五方面制约因素,分别为:支持保障政策不完善,护患双方存在风险;时间成本较高,专科护士角色冲突;服务定价及医疗费用支付体系有待完善;老年患者互联网服务使用能力弱,平台建设亟待加强;医用耗材及医疗废物处理等物联网支持系统不成熟。结论 相关部门需关注“互联网+护理服务”中的医疗安全及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培养专业的护理服务队伍、搭建并完善服务平台和物联网体系、优化服务收费及医保政策等措施,进一步促进造口伤口失禁专业“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良性发展,更好满足患者居家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方法]对27名省级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进行理论、实践全脱产培训,并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培训前及培训后3个月~4个月的自我评价情况。[结果]专科护士培训后在健康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工作认同感、对专业前景看法的自我评价满意率显著高于培训前水平,但在科研能力、专业认同感以及对专业前景看法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结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培养提高了专科护士的满意率,但在专科护士科研能力、专业认同感的培养以及专业发展教育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