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阶段椎体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采用后路伤椎置钉6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单阶段爆裂性骨折47例(A组),在同期随机选择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41例(B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2组在椎体高度、椎管矢状径、矢状面Cobb角,远期椎体高度维持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单阶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伤椎复位效果好,椎体术后远期椎体高度维持良好,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伤椎固定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 探讨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了我院2003年5月~2008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41 例.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丢失53%(37%~82%),Cobb角平均29.6°(17°~39°),均在伤后2周内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6~29个月).影像学资料显示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92%(87%~96%),术后Cobb角平均为5.6°(3°~10°),植骨均愈合、椎体脱位纠正,复位良好.结论 对严重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3.
通过后路手术利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伤椎邻近上下的椎体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随访发现这种方法往往出现伤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矫正度较大地丢失,如何减少这一并发症仍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们采用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及分析应用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后路手术应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结果:采用术后随访3~24个月,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椎间融合好、Cobb角无明显改变。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易于维持椎体高度及避免侧方移位的优点,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根据固定方式的差异,按照其治疗意愿分组为椎弓根螺钉组(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和通用组(通用型脊柱内固定),对比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不同方式固定后,通用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椎弓根螺钉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长明显优于椎弓根螺钉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选用通用型的脊柱内固定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创伤性较小,并且其操作简单,手术进行的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复位附加横连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本院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5.2岁.骨折部位:T111例,T127例,L16例,L23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A级0例,B级2例,C级3例,D级4例,E级8例.附加横连经伤椎和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置钉短节段6钉固定,观察患者康复后,骨折复位的丢失情况和脊柱三维6个方向的活动范围.结果 伤椎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5.6%.脊柱活动范围接近患者受伤前水平,骨折椎体愈合满意,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无神经损伤及加重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骨折直接复位和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附加横连在轴向旋转运动方向上可提供更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张贤锋  梁昌凡  徐应林  钱军 《安徽医药》2020,24(7):1325-1328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 6钉 2棒与 4钉 2棒内固定治疗 A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采用经伤椎置钉 6钉 2棒与经伤椎置钉 4钉 2棒治疗 A1型胸腰椎骨折 21例和 20例。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 +术后出血量、椎体的前缘高度百分比、 Cobb角等情况,比较两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随访时间范围 10~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 16月。 6钉 2棒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 44.3±15.4)%,术后 7d、术后 3个月、术后 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 97.2±5.8)%、(96.3±6.5)%、(95.6±6.8)%。4钉 2棒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 43.8±15.0)%,术后 7d、术后 3个月、术后 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 90.5±8.8)%、(90.1±8.1)%、(88.2±8.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钉 2棒组病人术前 Cobb角( 22.0±7.0)°,术后 7d、术后 3月、术后 6月的 Cobb角分别为( 5.9±3.6)°、(6.3±3.6)°、(6.6±3.5)°。4钉 2棒组病人术前、术后 7d、术后 3月及术后 6月的 Cobb角分别为( 21.1±6.4)°、(6.1±2.5)°、(6.8±3.1)°、(7.1±4.8)°,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钉 2棒组手术时间( 67.0±7.0)min,与 4钉 2棒组手术时间( 52.0±6.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病人术中 +术后出血量( 470.3±60.7)、(282.1±31.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于 A1型胸腰段骨折,经伤椎置钉 6钉内固定和 4钉内固定都能有效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改善 Cobb角。但是,使用 4枚椎弓根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general spine system,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4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采用GSS内固定选择性结合椎板减压、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伤椎形态及楔变角明显改善.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无断钉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马尾神经及神经根损伤者感觉、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采用GSS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充分纠正脊柱畸形,固定牢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general spine system,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4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采用GSS内固定选择性结合椎板减压、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伤椎形态及楔变角明显改善.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无断钉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马尾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讨论。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邓州市人民医院骨外科于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奇偶数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在研究过程中,两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对照组选择传统后正中入路的方式,观察组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方式。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期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活动时的脊椎疼痛程度、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并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为(107.10±9.86)min、术中出血量为(44.48±7.26)mL、术后引流量为(82.40±9.24)mL、住院时间为(11.69±3.08)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为(2.07±0.68)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85.24±6.41)%、(83....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9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经伤椎置钉患者43例,跨伤椎置钉患者48例,本组均采用后入路经椎弓根置螺钉内固定术,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测量分析,两组进行对比。结果本组随访6~24个月。术前、术后2周两组之间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之间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肖恒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19-1821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8例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变化、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败率(断钉、断棒及退钉等)及腰背痛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8(12~40)个月.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术前、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比较,A组术后1年时差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两组间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腰背疼痛及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降低术后矫正角度的丢失及内固定的失败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单双侧置钉与不置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自 2017年 1—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病人 98例。根据伤椎置钉多少分为三组:跨伤椎置钉组( A组) 32例,单侧伤椎置钉组( B组) 28例,双侧伤椎置钉组( C组) 38例,随访时间范围为 12~20个月,平均 16.2个月,对三组病人的术中、术后及末次随访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病人的手术时间[A组(88.00±11.75)min,B组( 87.63±11.85)min,C组( 89.97±11.28)min,F=0.405]、术中出血量[A组( 107.81±16.09)mL,B组(111.72±20.02)mL,C组( 113.43±19.18)mL,F=0.825]、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A组( 3.19±0.93)分, B组( 3.36±0.83)分, C组(3.34±0.77)分, F=0.383]、术后第 3天的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96.07±2.23)%,B组(96.79±2.90)%,C组( 96.75±3.76)%,F=0.545]及矢状位 Cobb角[A组( 5.07±1.95)°,B组( 4.40±1.34)°,C组( 4.29±1.66)°,F=2.060]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 B、C组病人的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 92.79±1.97)%,B组( 94.12±2.00)%,C组( 95.00±1.70)%,F=12.079]、矢状位 Cobb角[A组( 7.77±1.87)°,B组( 6.47±1.54)°,C组( 6.38±1.58)°,F=7.046]、伤椎复位丢失情况[高度丢失: A组( 3.01±1.18)%,B组( 2.26±0.87)%,C组( 1.83±0.60)%,F=15.175;角度丢失: A组(2.68±1.06)°,B组( 2.07±0.85)°,C组(2.11±0.86)°,F=4.349]与A组病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与 C组病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与传统的跨伤椎置钉相比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上能更有效的降低后期复位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减少迟发型后凸畸形的发生;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4.
麻剑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87-188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下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21例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3例,D级6例,E级8例。行椎弓根置钉,椎管受压并有神经损伤症状患者同时行经椎弓根减压。术后观察骨折椎体的前后缘压缩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患者恢复情况满意,术前、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9.5±1.2)%和(1.65±0.6)%,术前和术后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椎弓根置钉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方法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评价椎弓根螺钉不同置钉深度对胸腰椎骨折矢状面重建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6具新鲜人尸体固定腰段(L_1~L_3节段)脊柱标本,以预损伤方法制作胸腰椎骨折模型.选用直径为6 mm的U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L_1和L_3椎体各植入2枚Schanz钉,在L_1和L_3前缘正中各植入1枚空心钉,两空心钉根部之间距离设为正常的高度.在椎体前方轴向加载(前负荷),螺钉间的轴向加压模拟撑开复位操作(后负荷).分别在椎体后缘(D1)、椎弓根钉道1/2(D2)和钉道全长(D3)3个置钉深度轴向加载,观测两空心钉根部的直线距离,以后负荷加载至恢复原高度为止,记录椎弓根螺钉置钉深度、骨折椎体高度及后负荷.结果:在3种不同的置钉深度时,随着后负荷的增加,伤椎椎体高度均相应增大,但增加幅度有所不同.当骨折椎体达到完全复位时,D1、D2、D3工况下后负荷分别为 (2 630±13)g、(2 339±61)g和(2 221±164)g.D1与D2之间、D1与D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D2与D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椎弓根螺钉植入椎体的深度与伤椎复位能力及胸腰椎骨折矢状面重建相关,其植入深度在椎弓根通道1/2至椎弓根通道全长时力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矫正率以及椎管面积改善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远期丢失率以及内固定失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固定牢靠,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并长期维持矫正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36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6例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患者,经过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患者术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可使伤椎椎体高度得以恢复,尤其是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得到改善,Cobbs角改善明显,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接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不置螺钉,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参数、临床疗效、椎体解剖结构、神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无需进行神经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T12椎体骨折者10例、L1椎体骨折者15例、L2椎体骨折者7例,均为Magerl A型骨折。结果: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螺钉损伤脊髓、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手术时间(95.2±28.4)min,出血量(95.3±46.5)mL,住院时间(11.2±3.6)d,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6.5个月。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67.4%±12.5%),术后(91.5%±4.5%),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丢失(4.5%±2.3%);术前脊柱后凸Cobb’s角(16.3°±9.5°),术后(5.8°±93.9°),术后12个月随访时增加(2.2°±1.4°)。所有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无需进行神经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是微创治疗该类骨折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0年1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资料59例,其中,男38例,女2l例;年龄19~65岁,平均37岁。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所有病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经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固定。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ASIA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恢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ASIA分级亦有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建立椎体前中柱稳定性,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