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冰清  高铁梅 《安徽医药》2013,17(3):484-48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观察组,A组,n=20)和罗哌卡因组(对照组,B组,n=20),采用VAS评分法评分尺评分,VAS3分停止治疗。统计治疗前,治疗后2 h,1 d,5 d,10 d及90 d VAS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罗哌卡因组的治疗次数分别为(3.5±1.0)次及(4.1±1.2)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 h,治疗后1 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两组VAS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5 d,10 d及90 d,A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B组,两组VAS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镇痛维持时间较长,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罗哌卡因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0例,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治疗前后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疼痛障碍指数(PDI)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与P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39.02,P均〈0.01).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96例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各48例。研究1组患者实施胸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研究2组采用脊神经阻滞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1周、3个月、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1周、3个月、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1±0.56)、(3.2±0.80)、(3.9±0.68)分,均低于研究2组的(4.0±0.52)、(5.6±0.63)、(6.8±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何玮 《医药导报》2001,20(6):352-352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2%利多卡因3-5mL,维生素B12注射液500ug,0.9%氯化钠注射液2mL,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分别作神经阻滞,少数病例作硬膜外注射,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维生素B1片,地巴唑片,连服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疼痛完全消失24例,明显缓解6例,轻度缓解3例。对照组分别为2,10,18,3(疼痛无缓解)例。结论: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显效快,止痛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梁皓  涂艳  孙午  金磊 《江西医药》2006,41(2):67-68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维生素B12维生素B1联合消炎痛治疗;B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微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d,3d,7d,14d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疼痛和睡眠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B组患者的止痛效果和睡眠质量明显优于A组。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而安全。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针灸治疗加用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疼痛强度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 针灸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用普瑞巴林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对症支持,观察组(32例)应用普瑞巴林治疗,共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vs. 75.00%,P=0.039)。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vs. 12.50%,P=0.391)。两组患者治疗后3、7、10、14 d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期间应用普瑞巴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缓解疼痛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效应及安全性。方法择期上肢骨折手术患者54例随机分成0.125%罗哌卡因镇痛组(R组),0.125%罗哌卡因+0.5μg.mL-1舒芬太尼镇痛组(S1组)和0.125%罗哌卡因+1.0μg.mL-1舒芬太尼镇痛组(S2组)。手术结束前15min接上自控镇痛泵。参数设定:背景剂量4mL.h-1,自控给药量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术后0、4、8、12、24h观察VAS疼痛和满意度评分,观察术后上肢运动和感觉情况。结果术后R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S1组和S2组,其镇痛效果和满意度明显不如S1组和S2组,S2组略强于S1组。术后R组和S2组上肢感觉阻滞多于S1组,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不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罗哌卡因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硬膜外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为A,B 和C 3组各20例。A组:0.25%罗哌卡因150 ml;B组:0.15%罗哌卡因150 ml;C组:右美托咪定1.0 mg/kg+0.15%罗哌卡因150 ml。观察患者术后4、12、24、48 h VAS镇痛、镇静以及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记录术后24 h运动阻滞程度和术后恶心、呕吐、尿储留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 h组间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24和48 h A组和C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运动阻滞程度评分A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0.15%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疗效好,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局麻药引起的下肢神经麻木,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郑婷 《海峡药学》2016,(9):205-206
目的:分析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护理。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SAS、PSQI及VA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PSQI评分及VAS评分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明显,极大程度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减轻了心理负担,焦虑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余涛  阚奇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03-370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肋间神经根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胸腔镜良性肺结节切除术的效果.方法:观察21例罗哌卡因肋间神经根局部浸润麻醉下胸腔镜良性肺结节切除术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并与26例全麻手术进行比较.结果:局麻手术组术中有5例(23.8%)患者疼痛稍明显,无剧烈疼痛者,手术操作顺利,均成功切除病灶.术中监护提示各项指标平稳,全组无术中大出血,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局麻组与全麻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引流量及术后镇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胸腔镜良性肺结节切除术,与全麻组比较可以达到相同效果,同时可减轻麻醉打击,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镇痛及阻滞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0例,ASAII或Ⅲ级,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分别在坐骨神经及股神经周围注射25ml、20ml0.5%罗哌卡因。记录两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及持续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A组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B组比较,A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在3分以下,且术后24h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准确及成功率高,明显增加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与0.25%的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ASA分级Ⅰ~Ⅱ级60例拟行前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0.3%甲磺酸罗哌卡因)和B组(0.25%布比卡因)。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观察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与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作用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似(P〉0.05);但运动阻滞作用时间A组长于B组(P〈0.05)。两组SBP、HR和SpO2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甲磺酸罗哌卡因臂丛麻醉用于前臂手术安全有效,和0.25%的布比卡因相比,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似.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甲组(n=32)行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乙组(n=28)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根据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后10 d、20 d、30 d、90 d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4.61&#177;0.70)分、(3.71&#177;0.57)分、(3.30&#177;0.65)分、(4.44&#177;1.04)分,乙组分别为(5.88&#177;1.47)分、(5.61&#177;1.35)分、(4.83&#177;0.86)分、(5.50&#177;0.8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1.06、1.30、7.51,均P<0.01)。结论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颈椎牵引,适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28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采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63例,仅使用罗哌卡因。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心率、血压变化、疼痛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30 min后血压、心率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为(4.4±1.7)分,对照组为(7.8±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9.7±0.6)vs.(7.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联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可以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作用时间,可更好地控制产妇的心率和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生育期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之一,生育期妇女容易发生节育器异位和移位,常可导致阴道异常出血、疼痛、白带增多等不良反应及感染、嵌顿、穿孔等并发症[1].因此,节育器放置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节育器异位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现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在南通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主动要求行分娩镇痛、健康、单胎、足月临产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甲磺酸罗哌卡因组与盐酸罗哌卡因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两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以及不良反应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肋间神经根局部浸润麻醉下行纤支镜胸膜腔活检术的效果。方法观察43例罗哌卡因肋间神经根局部浸润麻醉下行纤支镜胸膜腔活检术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4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成功取得活检,有19例(44.2%)患者术中疼痛稍明显,但均能忍受,无剧烈疼痛者。术后有14例(32.6%)患者术区疼痛,主要发生在术后24h内,其中有4例(9.3%)患者给予口服镇痛药,有1例(2.3%)给予肌注镇痛药。术后4h、8h、及24h全组VAS评分分别为(2.01±0.53)分、(1.68±0.51)分和(1.05±0.49)分。术后活检结果恶性病变23例,良性病变20例,在术后8h、24h良性病变组的VAS评分大于恶性病变组(P〈0.05)。结论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可以顺利完成经胸壁纤支镜胸膜腔活检术,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王两忠  董理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1931-1932,1935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予2%盐酸利多卡因10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5mL行硬膜外麻醉(Ⅰ组)、2%盐酸利多卡因7.5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7.5 mL行硬膜外麻醉(Ⅱ组)、2%盐酸利多卡因5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10 mL行硬膜外麻醉(Ⅲ组).三组患者均选择T12~L1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 mL作为试验剂量,再注入10mL局麻药作为初始量,三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舒适度(BCS)评分和术者满意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监测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情况(采用针刺皮肤法)、切皮前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采用Bromage评分法)以及入室(T0)、术前(T1)、切皮(T2)、术毕(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结果 三组患者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MAP低于Ⅰ、Ⅱ组,HR快于Ⅰ、Ⅱ组(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Ⅱ、Ⅲ组低于Ⅰ组(P<0.05),BCS评分Ⅱ组高于Ⅰ、Ⅲ组(P<0.05).Ⅰ、Ⅱ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显著短于Ⅲ组(P<005),切皮前Ⅱ、Ⅲ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优于Ⅰ组(P<0.05).Ⅰ、Ⅱ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Ⅲ组(P<0.05)Ⅱ、Ⅲ组术者满意度优于Ⅰ组(P<0.05).结论 2%盐酸利多卡因7.5 mL复合盐1%酸罗哌卡因7.5 mL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主要观察侧隐窝阻滞配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16例腰突症患者分成3组:对照Ⅰ组(侧隐窝阻滞组)90例、对照Ⅱ组(定点旋转复位组)90例、观察组(侧隐窝阻滞配合定点旋转复位法组)236例,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按“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治疗前后成绩评分。结果3组治疗前后评分,观察组优于2对照组(P〈0.001);3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2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侧隐窝阻滞配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