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1年睡眠质量下降发生率及睡眠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入组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临床指标及影像学资料(急性期病灶部位)。随访患者发病后14?d是否存在卒中后抑郁、抗抑郁药物使用与否、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RS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发病1年后随访卒中复发、评定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HRSD、HAMA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s,PSQI)。以PSQI≥8分为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对可能影响睡眠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研究期间共入组并完成随访的患者共233例。1年随访时PSQI≥8分,提示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患者为31例(1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下降与随访时患者是否服用抗抑郁药物(χ2=3.9657,P=0.0464)、发病14?d内的HRSD评分(Z=1.9712,0.0487)、1年随访时HRSD评分(Z=6.7303,P<0.0001)和HAMA评分有关(Z=6.6807,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1年随访阶段的HAMA评分[比值比(odds ratio,OR)1.66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09~2.120,P<0.0001]是卒中患者慢性期睡眠质量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睡眠障碍在卒中慢性期发生率仍较高,慢性期焦虑水平是睡眠质量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血管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卒中专病门诊连续就诊的资料完整的卒中初诊患者1055例,按有无抑郁障碍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对照组)两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结果 1055例患者中,291例(27.6%)有抑郁障碍.抑郁障碍者的高血压史、心脏病史、高脂血症史、既往卒中史、高血压家族史和心脏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抑郁障碍者(P均<0.05),而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及卒中家族史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抑郁障碍者的血管危险因素个数明显多于无抑郁障碍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RR 1.615,95%CI 1.135~2.298, P=0.008)、高脂血症史(RR 2.085,95%CI 1.490~2.918, P<0.01)、既往卒中史(RR 1.443,95%CI 1.034~2.014, P=0.031)和心脏病家族史(RR 1.844,95%CI 1.228~2.769, P=0.003)是卒中后抑郁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卒中专病门诊患者的卒中后抑郁障碍患病率高.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其数目是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在40%~60%之间,它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及肢体功能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卒中的的死亡率.虽然卒中和抑郁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但PSD的发生原因目前仍不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也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入组的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7例,根据入院14 d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分析PSD与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部位、脑梗死容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卒中家族史、卒中病史、颈动脉斑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本组PSD发生率为37.0%(47例).PSD组脑梗死比率、伴高血压病比率、脑梗死容积、入院时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PSD组,BI和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非PSD组(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高血压和入院时BI与PSD独立相关(OR=5.084,95%CI:1.255~20.592,P=0.023;OR=4.846,95%CI:1.447~16.225,P=0.010;OR=0.966,95%CI:0.951~0.981,P<0.001).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PSD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高血压和入院时BI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97例住院急性期脑梗死病人进行筛查,对≥16分者进一步检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以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筛查认知功能,对认知受损者进一步检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Hachinski缺血量表(HIS)以确诊血管性痴呆(VD)、结果:10例病人有抑郁情绪,抑郁发生率为19.6%,单因素分析提示,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与发病次数,认知功能,偏瘫明显相关。非郁发生率为19.6%,单因素分析提法,急性期脑梗死后郁与发病次数,认知功能,偏瘫明显相关。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危险因素是年龄、偏瘫、OR分别为1.68、2.40。结论:积极防治脑梗死及其引起的偏瘫后遗症可预防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85例经CT或MRI证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标准和24项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PSD组和non-PSD组;分析PSD社会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生化指标、NIHSS、Barthel指数(BI)、MMSE等相关因素对PSD的影响。结果本组PSD发生率为40.54%(75例),主要以轻、中度抑郁为主;与non-PSD组比较,PSD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高(P=0.04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P=0.000,P=0.001),MMSE评分降低(P=0.000),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P=0.000,P=0.006);其中BI、MMSE评分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而NIHSS评分、hs-CRP和Hcy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MMSE评分、高NIHSS评分及高hs-CRP和Hcy水平可能是急性缺血性P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SD主要以轻、中度抑郁为主;PSD与糖尿病病史、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hs-CRP和Hcy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4,自引:12,他引:104
龙洁 蔡焯基 刘永珍 柴滨 贺佳丽 任艳萍 王涛 牛世芹 余华峰 刘艳 魏明 王丽 王效敏 李菁 李冬华 蒋初明 金鑫 王友兰 陈黔妹 于小千 刘力 王得新 康智敏 张茁 张菁 唐启盛 韩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6):430-432
目的研究北京市卒中患者伴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北京市7个区12家医院的1966例卒中患者进行测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33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SD总发生率为35.0%,其中轻度22.5%、中度9.3%、重度3.2%.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依次是既往抑郁症史、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家庭关系、性别、病灶数目、合并疾病种类、护理人员和病灶前后部位.结论PSD发生率较高,它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通过对1个大样本的医院脑卒中注册资料的分析,观察各种危险因素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对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心脏和动脉病变的因素进行比较。方法研究资料来自瑞士洛桑卒中注册的卒中患者共3901例,其中脑梗死3525例,脑出血376例,均预先对各项临床和辅助资料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数据库。所有病例均进行系统的临床和辅助检查,心脏病变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证实;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病变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磁共振血管成像或常规脑血管造影确诊。结果高血压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3.7%和46.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是本组脑卒中最突出的危险因素,其后依次是吸烟、轻度颈内动脉狭窄(≤50%)、高胆固醇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以及心脏缺血。多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本组卒中患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房纤颤、器质性心脏疾病以及动脉病变是脑梗死而非脑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易患脑出血的惟一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OR=0.64,P<0.01);心脏和动脉病变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梗死,但是,器质性心脏病和轻度颈内动脉狭窄在全体卒中患者中均特别常见。结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不一致,心脏和动脉病变是脑梗死而非脑出血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某些危险因素还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AIS患者发病后14d的认知功能,根据MMSE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与非认知障碍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临床检验资料等。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AIS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共纳入AIS患者163例,其中认知障碍组72例(44.17%),非认知障碍组91例(55.83%);(2)认知障碍组年龄73.3±8.2岁vs 62.8±10.3岁,(t=7.11,P<0.001)、高血压83.3%vs 52.7%,(χ~2=15.48,P<0.001)、糖尿病65.3%vs 25.3%,(χ~2=24.65,P<0.001)、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70.8%vs 36.3%,(χ2=17.81,P<0.001)的比例、三酰甘油1.3(1,1.9)mmol·L~(-1)vs1.1(0.9,1.5)mmol·L~(-1)),(P=0.038)、血低密度脂蛋白3.8(3,4.6)mmol·L~(-1) vs 2.9(2.4,3.6)mmol·L~(-1)),(P<0.001)、尿酸383.4(295.1,445.4)mmol·L~(-1) vs 320.7(263.6,376.4)mmol·L~(-1),(P=0.002)和C反应蛋白7.7(3.7,12.6)mmol·L~(-1) vs 1.9(0.7,6.4)mmol·L~(-1),(P<0.001)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认知障碍组;(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1.13,95%可信区间(CI)1.08~1.18,(P<0.001)、糖尿病(OR)5.56,95%CI 2.82~10.95,(P=0.003)、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4.27,95%CI 2.2~8,29,(P=0.002)、血清低密度脂蛋白(OR)2.07,95%CI 1.46~2.93,(P<0.001)水平增高为AIS后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IS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高;年龄、糖尿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以及血低密度脂蛋白为AIS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健康体检者(A组)、脑卒中后未伴抑郁组(B组)及脑卒中后伴抑郁组(C组)3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测定3组血清IL-1、IL-18、hsCRP等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并观察其与SDS评分之间关系。结果 3组中SDS评分与血清IL-1、IL-18、hsCRP水平均为A组最低、C组最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SDS评分显示均无抑郁症状,但脑卒中的发生依然导致B组评分高于A组,而C组SDS评分与A、B组相比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IL-18、hsCRP水平与SDS评分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1、IL-18、hsCRP水平的升高为脑卒中后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抑郁发生预测依据,在确保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及SII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30 d后HAMD-17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点、影像资料、临床基线数据、SII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研究SII与PSD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7例患者,其中PSD组103例,非PSD组204例。PSD组患者的SII明显高于非PSD组[518.89×109/L(478.20×109/L~559.12×109/L)vs. 448.15×109/L(407.88×109/L~490.16×109/L),P<0.001]。PSD组患者HAMD-17评分与SII呈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12.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
目的探讨首次脑梗死(CI)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组的首次CI患者156例,根据发病7d、14d、3个月、6个月、1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分为卒中后抑郁(PSD)组和非PSD组,对首次PSD患者探讨PSD发生率,分析其独立变量,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156例首次CI患者完成了随访,PSD的发生率为33.97%(53/156),在7d、14d、3个月、6个月、1年时确诊PSD例分别为:6、10、18、7、12例;(2)中、重度PSD组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均较同期非PSD组升高;(3)41~60岁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大于20分是首次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首次CI患PSD的发生率为33.97%;41~60岁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大于20分是首CI患者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3 102例脑卒中患者的个人疾病史、生活方式、临床检查及生化指标结果等资料,运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AS 9.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发病到入院时间、住院时间、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房颤史、脑卒中史,吸烟的OR值分别是3.36、4.953、3.375、2.224、2.394、2.362、3.573、2.076、2.885。脑出血组呼吸、体温、心率、血压、高血糖、Tbil、高血压史OR值分别是0.824、0.390、0.673、0.425、0.594、0.598、0.934。结论发病到入院时间、住院时间、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房颤史、脑卒中史、吸烟等对脑梗死的影响更大,而呼吸、体温、心率、高血压、高血糖、Tbil、高血压史对脑出血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连续收集2017年7月~2018年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4例,所有患者经过MMSE量表评分后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PSCI)及卒中后认知正常组(PSCN),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血生化检查结果及卒中病灶部位等指标。结果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有41例,发生率为39.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血清hs-CRP水平及病灶所在的部位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位于基底节与认知障碍可能相关(P=0.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PSCN组相比,PSCI组患者的年龄更高(OR=1.087),基底节病灶的发生率也更高(OR=3.935),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和基底节病灶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前瞻性随访研究住院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对101例卒中住院患者在2周、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进行抑郁情绪评定,调查住院患者中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同时测评患者一般资料、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s,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简明智力测验(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析影响卒中后抑郁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1)PSD 2周时首次发生率显著高于3个月和6个月(45.5% vs 6.4%,P <0.01;45.5% vs7.3%,P <0.01),PSD总体发生率在2周、3个月和6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 >0.05),PSD患者3个月内抑郁缓解率显著高于3~6个月期间(23.9% vs 3.1%,P =0.029),PSD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非PSD患者(P <0.05);(2)2周时左侧半球卒中患者PSD发生率显著高于右侧和双侧卒中患者(P =0.047),2周、3个月和6个月时PSD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非PSD患者(P均<0.01),而mRS和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PSD患者(均P <0.01);(3)2周时PSD的发生与NIHSS(P <0.01)、mRS(P <0.01)、左侧半球卒中相关;而3个月和6个月时PSD的发生与NIHSS和mRS相关(P均<0.05);2周、3个月和6个月时PSD的发生与MMSE无关(P >0.05)。(4)未发现PSD与性别、年龄、卒中性质、病灶数目、高血压、糖尿病、文化程度相关(P >0.05)。结论 PSD可能多发于卒中后2周内,NIHSS、mRS评分及2周大脑半球病变与PSD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卒中后抑郁(PSD)2周及3个月的患病率与相关因素.方法 对257例急性卒中患者进行2周及3个月前瞻性随访,调查卒中2周及3个月PSD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卒中2周PSD患病率为32.59%,其中轻型抑郁20.92%,重型抑郁11.67%.卒中3个月PSD患病率为42.68%,其中轻型抑郁19.87%,重型抑郁22.81%.卒中2周PSD相关因素是人格特质中的内向特质(P=0.000)、是否合并有糖尿病(P=0.000)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00).卒中3个月PSD相关因素是急性期已经诊断PSD(P =0.000)及前循环卒中(P=0.04).结论 PSD患病率较高.卒中2周PSD发生与内向人格特质、合并糖尿病及神经缺损有关,3个月发生与急性期PSD及前循环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实质内出血)后3个月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探讨与PSD发生相关的人口学和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卒中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实质内出血)31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如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inkin Scale,mR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在发病90±7 d,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3.0中文版(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WHO-CIDI 3.0)对所有患者进行访谈,按照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IV(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Disorders-IV,DSM-IV)的诊断标准作出抑郁的诊断。结果 PSD在卒中后3个月的累计发生率为29%(91/314),其中重性抑郁76例(24.2%),轻性抑郁15例(4.8%)。PSD组和non-PSD组之间性别、既往抑郁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SD组发病后14 d的NIHSS、mRS和发病后90 d的mRS大于non-PSD组(P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比值比(Odds ratio,OR):2.1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19~3.892,P <0.01]、既往抑郁病史(OR:5.762,95%CI:2.958~11.223,P <0.01)、发病后14 d的残障水平(OR:1.520,95%CI:1.212~1.907,P <0.01)是与PSD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后3个月内,PSD的累积发生率为29%,说明PSD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女性、既往抑郁病史和发病后14 d的残障水平是卒中后3个月内发生抑郁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术后抑郁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乳腺癌术后患者抑郁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Beck抑郁量表(BDI)对243例连续入组的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抑郁评估,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BDI总分4/5为界,92例(37.9%)乳腺癌术后患者存在有明显的抑郁症状,抑郁组的年龄、月收入显著低于非抑郁组(t=-2.306,P=0.022;χ2=7.767,P=0.021),而手术方式、术后时间、临床肿瘤分期、是否伴随其他躯体疾病、何种治疗方式、ER受体情况在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间未发现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乳腺癌术后抑郁的发生比例较高,低龄、低收入可能是乳腺癌术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文磊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21):21-2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疼痛(poststroke pain,P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年龄、女性、饮酒、抑郁症、高脂血症、糖尿病7个危险因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及抑郁症为PSP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及抑郁症患者更易患PSP,应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远期预后。方法收集54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卒中后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卒中后肺炎组年龄≥80岁、高血压、心房纤颤、既往卒中或TIA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NIHSS评分≥15分、GCS评分≤8分、卧床时间≥7 d、吞咽障碍、早期鼻饲、早期应用质子泵受体阻滞剂、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基线空腹血糖≥7.0 mmol/L、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无肺炎组;早期康复治疗的比率明显低于无肺炎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NIHSS评分≥15分、GCS评分≤8分、卧床时间≥7 d、吞咽障碍、基线空腹血糖≥7.0 mmol/L、低蛋白血症是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康复治疗是卒中后肺炎的保护因素。卒中后肺炎组患者预后良好的比率显著低于无肺炎组(P0.05)。结论年龄≥80岁、NIHSS评分≥15分、GCS评分≤8分、卧床时间≥7 d、吞咽障碍、基线空腹血糖≥7.0 mmol/L、低蛋白血症是卒中后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卒中后肺炎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