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CA125、CA199的变化,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轻型50例和慢性重型肝炎50例,两组患者留取血清分别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CA125、CA199含量,同时随机选取5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CA125、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轻度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CA199单独检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灵敏度分别为62.0%、66.0%。二者联合检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灵敏度为84.0%。两项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相比灵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糖链抗原CA125、CA199对诊断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灵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虽不能作为乙型重型肝炎的特异性指标,但对临床早期辅助诊断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前列地尔对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Lipo-PGE1)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用综合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Lipo-PGE1 10 μg加入250 mL 葡萄糖溶液静滴,qd, 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TNF-α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为(164.47±10.89)pg·mL-1与治疗前(375.44±12.15 )pg·mL-1相比显著下降(P<0.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263.39±10.85)pg·mL-1,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Lipo-PGE1注射液可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是其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2、IL-6、IL-8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进行血清IL-32、IL-6、IL-8及ALT、ALB、TB、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检测,并与4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做比较。结果:(1)病例组的血清IL-32、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HB组的血清IL-32、IL-6、IL-8水平随轻度、中度、重度分型呈逐渐升高的趋势;(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IL-32水平与ALT、TB水平呈现正相关(r=0.54,P<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血清IL-6、IL-8水平与ALT、TB水平也呈正相关(r=0.39,P<0.05;r=0.36,P<0.05),与AL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3)血清IL-32与IL-6、IL-8水平成正相关,(p<0.05);IL-6与IL-8也成显著正相关(r=0.62,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32、IL-6、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能够反映出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预后有着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预后因素。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病例分成好转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次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次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有关。结论年龄、性别、初次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是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重要因素,对指导临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水平在乙型肝炎不同炎症程度的差异性,探讨其对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价值,同时评估影响重型肝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风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9月-2021年4月来自萍乡市第二医院传染科住院部及门诊部的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分为3组:1.乙型重型肝炎组42例2.乙型肝炎组40例3.健康对照组40例,重型肝炎组根据据MELD评分,再分别分为1020分两组,同时根据重肝患者愈后转归分好转组及恶化组,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FT3(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TSH(促甲状腺激素).同时检测及其他生化、免疫指标.结果 重型肝炎组与其他两组比较FT3(P1<0.001;P2<0.001),TSH(P1=0.027;P2=0.003)明显低下,重型肝炎组与健康组比较FT4(P2=0.001)明显升高,与乙型肝炎组比较FT4(P1=0.091)无显著性差异,乙型肝炎组与健康组比较FT3、FT4、TSH(P3=0.254,0.08,0.453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重型肝炎组MELD评分>20比MELD<20组FT3明显低下(P=0.001),恶化组较好转组FT3明显低下(P=0.012),MELD评分明显升高(P<0.01),患者愈后越差.PT、ALB是重型肝炎FT3低下相关风险因素.结论 乙型肝炎肝损害程度越高甲状腺激素水平越容易紊乱,FT3是乙型重型肝炎愈后转归重要指标,对临床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6(IL-16)的变化,探讨IL-16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从分子水平为重型肝炎的治疗寻找理论根据。方法 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另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并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IL-16的水平,同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 血浆置换组治疗前后血清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胆碱酯酶有显著改善(P<0.02),血液滤过组治疗前后肾功能亦有显著改善(P<0.01),血液滤过组治疗后IL-16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测定63例老年男性CHF患者血清T、E2水平,同时设23例同龄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①CHF组血清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组间比较T水平依次递减(P<0.05);②血清T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43,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正相关(r=0.399,P<0.05),但与血清E2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男性CHF患者血清T水平测定对其CHF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血清E2与男性CHF心功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T3和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50例AE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测得血清T3、CRP的浓度。肺功能仪测定FEV1/FVC%、MVV%、FEV1%。可能相关的两变量间是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确定。结果血清T3含量AECOPD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AECOPD组患者血清T3水平与CRP呈高度负相关(r=-0.8785,P<0.01),与FEV1/FVC%、MVV%、FEV1%呈正相关(r=0.1234,P<0.05;r=0.9621,P<0.01;r=0.1325,P<0.05),CRP与FEV1/FVC%、MVV%、FEV1%呈负相关(r=-0.3979,P<0.05;r=-0.8663,P<0.01;r=-0.3862,P<0.05),其中血清T3、CRP与MVV%相关性最明显。结论血清T3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评估AECOPD患者肺功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何刘  张照如 《安徽医药》2017,21(11):2016-201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筛选标准应排除1型糖尿病(T1DM),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及其他先天性脏器疾病.回顾性分析150例确诊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其中一部分患者患有T2DM,研究T2DM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 随着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情的加重(Child-Pugh分级提高),T2DM对肝功能损害呈加重趋势(P<0.05).T2DM对肝功能损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393,P<0.01),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0.275,P=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0.290,P<0.01)及Child-Pugh分级(r=0.418,P<0.01)呈正相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可加重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这对未来指导科学研究,及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并与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30例(稳定期COPD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30例(急性加重期COPD组)及健康对照者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VEGF水平及肺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稳定期COPD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FEV1%呈正相关(r=0.723,P<0.01);急性加重期COPD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稳定期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与FEV1%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不同时期COPD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不同。血清VEGF水平可反映COPD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睾酮(T)检测在肝炎后肝硬化癌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2例男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椐有无癌变又分为肝炎后肝硬化无癌变和癌变亚组。另选取正常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空腹采血进行T、雌二醇(E2)、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检测。结果本组62例患者发生肝癌18例,癌变患病率为29.03%。肝炎后肝硬化无癌变亚组血清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与AFP呈负相关(r=-0.203)。以AFP>400μg/L为肝癌的界限值,灵敏度为44.44%,准确度为55.56%。若取血清T水平为9.4nmol/L为肝炎后肝硬化癌变的界限值,灵敏度为88.89%,准确度为90.32%,阳性预测值为80.00%,阴性预测值为95.24%。肝炎后肝硬化癌变亚组血清T水平与E2呈负相关(r=-0.341,P<0.05),与AFP呈正相关(r=0.252,P<0.05),与ALP、γ-GT、ALT呈负相关。结论检测血清T对肝炎后肝硬化癌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应作为癌变较好的预测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孙瑜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5):323-325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 NO)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 ,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18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 NO水平进行检测 ,分析其动态变化 ,并与生化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各组肝炎患者血清 NO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且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F=3.6 1,P<0 .0 1) ;在各型肝炎的病情活动期 ,血清 NO明显升高 ,而随着病情的逐渐恢复 ,血清 NO的浓度逐渐下降 ( P<0 .0 5或 <0 .0 1) ;在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 HA、L N、IV- C和 PC 明显升高的患者中 ,其血清 NO含量也明显升高 ;在 AL T与 NO的关系中 ,急性肝炎患者呈极显著负相关 ( r=- 0 .92 17,P<0 .0 1) ,重型肝炎患者呈极显著正相关 ( r=0 .6 776 ,P<0 .0 1) ,慢性肝炎无明显相关性 ( r=0 .12 4 7,P>0 .0 5 )。在 TBil与血清 NO的关系中 ,急、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患者无明显相关性 (分别为 r=- 0 .0 815、r=0 .2 5 5 3和 r=- 0 .345 2 ,P>0 .0 5 )。结论 :病毒性肝炎时血清 NO浓度的变化与肝内炎症程度、肝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演变方向密切相关 ,同时也是反映肝纤维化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sFasL)水平及其与慢性乙型重症肝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1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及20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比较,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均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sFas、sFasL水平与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及致重症化有关,改变血清sFasL水平可能有利于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的预后,是一种治疗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新钰  曹利  马莹 《江苏医药》2007,33(9):944-945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和PDGF水平,并与部分肝损害指标进行同步分析.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体内IL-12和PD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分别<0.05,<0.01).经内科综合基础治疗后,血清IL-12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血清PD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IL-12和PDGF作为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炎症反应程度和肝纤维化进程的指标,可以反映肝炎活动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iMELD)评估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肝炎肝硬化情况分为非肝硬化组(120例)和肝硬化组(60例),均通过iMELD评估短期的预后情况.结果 本研究数据显示,两组iMELD评分、MELD评分、血清钠、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34、7.135、7.231、8.264,均P<0.05);非肝硬化组中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iMELD评分、MELD评分、PT、PT的INR和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12、6.854、7.302、9.496、7.302,均P<0.05);肝硬化组中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iMELD评分、MELD评分、PT、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22、7.214、7.126、6.563,均P<0.05).两组<30分、30~40分、41~50分、51~60分和>60分阶段的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1、1.402、1.021、2.351、0.241,均P>0.05).应用iMELD预测患者3个月内的预后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标准误差为0.021,95.0%的可信区间为0.452~0.772,预后ROC曲线的最佳临界值是44.62分,敏感度51.0%,特异度88.3%.结论 iMELD对是否存在有肝硬化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评估效果差异不大,但是采取iMELD能够有效地判断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情程度,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血脂及维生素E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确诊为非胆道闭锁的肝炎综合征患儿的血清转氨酶、血脂及维生素E浓度的相关性。结果直接胆红素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314,P=0.015),与维生素E呈负相关(r=-0.435,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维生素E呈负相关(r=-0.361,P=0.006;r=-0.421,P=0.001)。30例患儿补充维生素E后,TC、TG、TBIL及DBI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补充维生素E可保护肝细胞膜,辅助改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肝功能,进而促进胆汁排泄,降低胆红素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慢性重症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TNF-a血清水平进行研究,探讨TNF-a在慢性重症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慢性乙型重症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标本,慢性重症肝炎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例,采用ELISA法,检测标本中TNF-a水平。应用SPSS9.0统计软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中TNF-a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u=-2.088,P=0.0368<0.05),在慢性重症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中TNF-a水平存在着统计学差异。结论提示TNF-a是慢性重症肝炎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的细胞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后分析研究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1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57例采用一般综合治疗,治疗组58例在一般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LipoPGE1,疗程4wk,评价2组治疗后的MELD评分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wk后治疗组MELD评分更低(20.12±8.97、24.76±10.41)(P<0.05);治疗后3mo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9%、49.12%(P<0.05)。结论:LipoPGE1辅助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单巍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5):714-714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恩替卡韦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部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较高,通过抑制HBV复制,可以改善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及阻断发病过程,预防病情反复,促进恢复[1].本文对2010年收治的91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0年在本院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1例,男62例,女29例,年龄22~68岁,平均44.9岁.根据是否使用恩替卡韦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加用恩替卡韦的治疗组46例.所有病例HBV DNA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81例,其中对照组40例,治疗组41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HBeAg阳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杨莉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227-1228
目的分析妊娠并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诊断和临床观察方法。方法将87例妊娠并发乙肝患者分为早中期妊娠组和晚期妊娠组,比较乙肝病毒(HBV)DNA、肝功能以及重症肝炎的发病率和预后。结果两组患者HBV 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妊娠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高于早中期妊娠组患者(P<0.05),血清蛋白(ALB)低于早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较早中期妊娠组重型肝炎发生率高(χ2=5.183,P<0.05),且病死率高(P<0.05)。结论妊娠并发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变化能有效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晚期妊娠重型肝炎比早中期重型肝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高,需要严密观察监测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