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取化学发光法测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雌激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17年11月在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组,另选择同期行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采取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测定并比较2组血清雌激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雌激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2年,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入院时血清雌激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雌激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雌激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访2年,死亡14例,存活36例,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雌激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雌激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水平,探讨三个指标在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检测中的敏感性。方法共检测小细胞肺癌患者43例,非小细胞肺癌78例,健康对照组60例,测定各组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比较各组差异。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CEA、NSE、Cyfra21-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SE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在两组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E对小细胞肺癌较为敏感,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较为敏感,NSE和Cyfra21-1在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化疗前后变化。方法测定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FIB、血清hs-CRP水平在化疗前后的变化,并和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hs-CRP、FIB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有效者hs-CRP、FIB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血浆FIB、血清hs-CRP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判定及疗效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常规化疗干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入选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采用单纯化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加用中药,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生活质量、血液学毒性及瘤体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健康因子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的总健康因子量表评分的上升更为明显,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有效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的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WBC与PLT水平在治疗后有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WBC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化疗能有效的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稳定瘤体,减轻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选择最理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对各病理类型早、晚期肺癌及健康人和肺部良性病变者血清中NSE、CYFRA21-1、CE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早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NSE阳性率及浓度水平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健康组及早期肺腺鳞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E对早期小细胞肺癌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YFRA21-1、C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YFRA21-1、CEA分别对早期鳞癌、腺癌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小细胞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小细胞肺癌血清NSE阳性率及浓度水平低于晚期小细胞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SE是早期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指标,有利于早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清标记物,能够早期诊断小细胞肺癌。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9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221例肺纤维化患者和176例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清NSE浓度水平。结果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性高于肺纤维化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小细胞肺癌血清NSE水平为最高。NSE水平随分期升高而增高,Ⅳ/Ⅲ期患者NSE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NSE水平低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NSE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肺癌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人士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士,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其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NSCLC患者进行VEGF-C监测,可以为病情进展提供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肺癌组85例,良性肺病组49例,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组CEA、CYFRA21-1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CEA和CYFRA21-1的浓度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和CYFRA21-1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74.11%,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其中CEA对腺癌的敏感性较高,CYFRA21-1对鳞癌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并对肺癌的病理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同步放化疗(CCRT)、序贯放化疗(SCR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预后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7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据放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56例(予CCRT)与对照组51例(予SCRT)。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预后情况(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毒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后2组CYFRA21-1均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程度最为显著(P<0.05);研究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提升临床近期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且未显著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生化的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VEGF及PCNA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67.1%和3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CNA阳性率为74.3%,显著高于对照组15.0%(P<0.01);观察组患者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期和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观察组VEGF阳性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VEGF阴性者(6.4%vs 21.7%,P<0.01);观察组PCNA阳性者与阴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7%和22.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及PCNA过度表达与肺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4例,采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77例。两组患者均予吉非替尼片口服,联合组患者加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2%(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织蛋白酶抑制剂-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随访1年内的生存率相当(89.61%比84.42%,P>0.05),联合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腹泻、皮疹、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间质细胞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并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miR-340与Nrf2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耐药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耐药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于我院治疗的非耐药患者42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miR-340、Nrf2表达水平,同时探究miR-340水平与Nrf2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miR-34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rf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iR-340与Nrf2水平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Logistic分析显示,miR-340表达上调及Nrf2表达下调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s耐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iR-340可通过影响体内Nrf2水平参与EGFR-TKIs耐药的发生,为提高肺腺癌的诊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及潜在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肺癌患者40例(肺癌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40例(良性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血清sPD-L1的动态变化,分析sPD-L1表达与TNM分期、功能状态(PS)评分、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sPD-L1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和P<0.01)。达客观缓解的肺癌患者,化疗后血清sPD-L1水平比化疗前显著降低(P<0.01);疾病进展的肺癌患者化疗后sPD-L1水平比化疗前显著升高(P<0.01)。肺癌患者sPD-L1异常高表达与PS评分、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血清sPD-L1表达与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及NSE密切相关。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清sPD-L1的表达异常增高,且与肺癌的分期、转移和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赵丽丽 《贵州医药》2022,(5):790-792
目的 探讨奥西替尼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GP方案治疗,观察组在GP方案基础上予奥西替尼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M、IgA、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A199、CYFRA21-1、NSE、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西替尼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效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血清唾液酸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法对6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部良性疾病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进行血清唾液酸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唾液酸水平为(568±62) mg/L,肺部良性疾病组和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唾液酸水平分别为(639±92) mg/L和(813±218)mg/L,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的唾液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P<0.01);根据健康对照组的检测数值,唾液酸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Cut-off值为695 mg/L,敏感度为69.00%,特异度为88.90%.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腺癌、鳞癌、鳞腺癌和未分化癌各25例.其中腺癌组、鳞癌组、鳞腺癌组和未分化癌组血清唾液酸水平分别为( 845±91) mg/L、(782±91)mg/L、(794±126)mg/L和(831±113) mg/L,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的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各组织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之间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血清中唾液酸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筛查、诊断、术后疗效评估及监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长葛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联合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的有效率较好,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7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和EGFR的含量。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和EGFR测定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Ⅲ期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EGFR高于Ⅱ期患者(P<0.01)。血清VEGF和EGFR测定值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无关(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与EGFR测定值之间呈正相关(rs=0.47,t=4.3,P<0.01)。结论:检测血清VEGF和EGFR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分析化疗疗效与病理组织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化疗前患者病理组织RRM1、ERCC1的表达情况,化疗3周后分析病理组织RRM1、ERCC1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化疗疗效相关性。结果化疗后,RRM1阳性表达率为60.42%;ERCC1阳性表达率为43.7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组织RRM1及ERCC1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及吸烟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而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病理组织RRM1/ERCC1+/+,-/-,+/-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率分别为17.95%,74.29%及59.09%,病理组织RRM1/ERCC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或-/+者(P<0.05或P<0.01);且RRM1/ERCC1+/-或-/+者有效率显著高于RRM1/ERCC1+/+者(均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组织RRM1、ERCC1阴性表达均与患者化疗疗效显著正相关(r=0.248,0.306,均P<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与患者病理组织RRM1、ERCC1蛋白阴性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两者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郜靓  张亚雷  杨海虹 《安徽医药》2010,14(11):1311-1312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对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比积(PCT)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脑梗塞患者和100例健康人PLT、MPV、PDW和PCT4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塞组与对照组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脑梗塞组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塞组MPV和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脑梗塞组PCT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组血小板4项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脑梗塞后PLT呈逐渐下降趋势,3~4天时最低,以后又逐渐回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后MPV、PDW和PC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5~7天时达高峰,以后又逐渐降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大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对脑梗塞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