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动态监测使用不同钙浓度腹膜透析液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加例初行CAPD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标准钙组和低钙组,每组各20例,行正规CAPD治疗并配合碳酸钙口服,观察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初行CAPD时,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素(iPTH)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普遍存在高磷血症及低iPTH血症。经过6个月的治疗,标准钙组患者的高钙、高磷血症进一步加重,而低钙组患者的血清钙[(2.29±0.27)mmol/L]、血清磷[(1.50±0.25)mmol/L]及钙磷乘积[(41.62±19.55)mg^2/dl^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后的同期标准钙组患者(P〈0.01),iPTH则显著上升(P〈0.01)。在随后的6个月中,低钙组患者血清钙、钙磷乘积保持稳定并维持在正常范围,血清磷进一步降至正常范围(0.8~1.5mmol/L),iPTH则维持在150ng/L左右,与标准钙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低钙浓度腹膜透析液有助于减轻尿毒症CAPD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应用钙浓度为1.75mmol/L(DCa2+1.75)及1.25mmol/L(DCa2+1.25)的透析液各连续进行20次透析,观察每次开始透析后0h、1h、2h、3h及透析结束时的血压,并分别与20次透析前后观察一般临床指标及血清总钙(Ca2+)、磷(P3+)、钙磷乘积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变化。结果与常规采用DCa2+1.75比较,采用低钙透析液(DCa2+1.25)进行透析,患者的血压降低,尤其在第3小时及透析结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钙磷乘积降低(P〈0.05),其他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控制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液联合鲑鱼降钙素对维持血透(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磷血症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钙透析液+活性维生素D3治疗;试验组19例,给予低钙透析液联合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6个月时血清钙磷代谢等指标有无差别。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清钙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iPTH)较透析前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钙、iPTH无明显变化(P>0.05),血磷显著降低(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钙透析液治疗MHD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磷水平且不致影响iPTH。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动态监测使用不同钙浓度腹膜透析液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初行CAPD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标准钙组和低钙组,每组各20例,行正规CAPD治疗并配合碳酸钙口服,观察12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初行CAPD时,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索(iPTH)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普遍存在高磷血症及低iPTH血症.经过6个月的治疗,标准钙组患者的高钙、高磷血症进一步加重,而低钙组患者的血清钙[(2.29±0.27)mmol/L]、血清磷[(1.50±0.25)mmol/L]及钙磷乘积[(41.62±19.55)mg2/dl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后的同期标准钙组患者(P<0.01),iPTH则显著上升(P<0.01).在随后的6个月中,低钙组患者血清钙、钙磷乘积保持稳定并维持在正常范围,血清磷进一步降至正常范围(0.8~1.5 mmol/L),iPTH则维持在150 ng/L左右,与标准钙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低钙浓度腹膜透析液有助于减轻尿毒症CAPD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理性钙浓度透析液联合碳酸钙、骨化三醇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的变化。方法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1.75mmol/L浓度钙离子透析液12月以上后改为1.25mmol/L浓度钙离子透析液(生理性钙透析液),联合碳酸钙和小剂量骨化三醇口服,3个月后观察血清总钙、磷、钙磷乘积以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生理性钙透析液治疗后,患者血清总钙、iPTH未见明显变化,而血清磷以及钙磷乘积均明显下降。结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生理性钙透析加碳酸钙有助于降低血磷,提高了对活性维生素取和含钙磷结合剂治疗的耐受性,避免加重高钙血症和转移性钙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钙(1.25mmoL/L)透析液加大剂量碳酸钙口服对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高钙血症及低甲状旁腺素(PTH)的作用。方法选择长期使用1.50mmol/L浓度钙透析液,同时伴血磷、血钙水平升高,血PTH水平降低的患者27例,观察其在改用1.25mmol/L浓度钙透析液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血PTH水平的变化。结果使用1.25mmol/L浓度钙透析液2周后血钙水平较使用前即有明显下降(P〈0.01),6周后(加用大剂量碳酸钙口服4周后),血钙水平有所回升(P〈0.05),血磷水平显著下降(P〈0.01),钙磷乘积下降(P〈0.05),血PTH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低钙透析液可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钙水平,升高PTH水平,同时口服大剂量碳酸钙可改善高磷血症,降低钙磷乘积,可能起到防止低转运骨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碳酸镧(lanthanum carbonate)在慢性肾衰竭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应用骨化三醇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时对血钙、血磷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300—500pg/ml、血钙磷乘积〈4.52(mmol/L)2的CAPD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碳酸镧组给予口服碳酸钢500mg,3次/天,同时口服骨化三醇1.0μg,2次/周冲击治疗;碳酸钙组给予口服碳酸钙750mg,2次/天,同时口服骨化三醇1.0μg,2次/周。结果:碳酸镧组12周后血磷及iPTH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碳酸镧组血钙、血磷明显低于碳酸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镧能有效预防CAPD患者应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SHPT时的高钙血症及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低钙透析联合1、25(OH)2D3及碳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共30例,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透析采用浓度为1.25mmol/L的碳酸低钙透析液,口服碳酸钙每次1500mg,1次/d,口服活性维生素D每次0.75~1.0μg,每周2~3次,观察透析前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PTH。结果3个月后血钙维持正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血磷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钙磷乘积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IPTH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维持性血透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在口服碳酸钙骨化三醇(罗盖全)治疗过程中,应用低钙透析液进行透析,可以有效避免高钙血症及转移性钙化的出现,同时有效降低血磷、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在肾功能衰竭伴大量腹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在肾功能衰竭(肾衰)伴大量腹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伴大量腹水及低蛋白血症的慢性肾衰患者,在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同时,先给予间歇性腹膜透析(IPD),2周后转为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观察患者自觉症状及浮肿等体征的改善情况,测定CAPD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经腹膜透析后自觉症状均明显好转,食欲改善,浮肿逐渐消退,并发渗漏1例,改血液透析1例。患者透析后Cr、BUN明显下降(P〈0.05),Hb明显上升(P〈0.05),β2-MG、PTH、Alb、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伴大量腹水、低蛋白血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治疗,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按照美国肾脏基金会(NKF)制定的“慢性肾脏病,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指南(K/DOQI)”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治疗,观察1年后患者的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水平及治疗达标率的变化。应用肾脏病调查表(KD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改进治疗后患者的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均较改进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或〈0.05)。改进治疗后治疗达标率分别为:血清钙74.42%(32/43)、血清磷62.79%(27/43)、钙磷乘积55.81%(24/43)、iPTH60.47%(26/43)、四项达标25.58%(11/43),均较改进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1或〈0.05)。改进治疗后KDQ评分的总分及各方面得分均较改进治疗前有明显增中(P〈0.01)。结论改进治疗后患者钙磷代谢隋况较改进治疗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离子水平及血压变化的影响,为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透析液钙离子浓度由原来一直使用的1.5mmol/L换成低钙1.25mmol/L,比较患者换液前后血压及血钙、iPTH浓度的变化。结果换用钙离子浓度1.25mmol/L透析液后,患者血钙在首次透析后及治疗4周后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TH有所升高,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换用1.25mmol/L透析液首次透析后及治疗4周后收缩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钙透析液透析有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但会导致透前血钙在正常范围内或偏低的患者透后血钙降低,应调整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的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给予行CAPD的3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口服厄贝沙坦,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血清hs—CRP、IL6水平分别为(5.24+2.70)mg/L、(10.31±1.78)ng/L,与治疗后2、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84±1.68)mg/L、(9.27±1.37)ng/L与(1.38±0.67)mg/L、(7.15+1.02)ng/L](P〈0.05或〈0.01),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厄贝沙坦有减轻腹膜透析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随着服药时间延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的关系,分析影响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7例MHD患者(MHD组)和1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脂联素,64排螺旋CT扫描心脏计算CACS,同时观察血红蛋白(Hb)、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Al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结果MH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15.00±7.4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2.07±0.8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HD组24例(88.9%,24/27)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钙化(CACS〉0分),CACS平均655(0~3570)分,其中11例钙化严重(CACS≥400分)。对照组10例(10/13)存在冠状动脉钙化,CACS平均126(0~731)分,仅1例患者CACS≥400分。秩和检验显示MHD组CACS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S≥400分与CACS〈400分的MHD患者透析龄、舒张压、血磷、钙磷乘积和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HD患者CACS与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血肌酐和脂联素呈正相关(P〈0.01或〈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钙磷乘积是CACS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严重,与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血肌酐和脂联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手工腹膜透析与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龙南妇幼保健院行腹膜透析治疗的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工腹膜透析组与自动化腹膜透析组,各30例,比较两组矿物质代谢指标[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矿物质代谢达标率、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局。结果 自动化腹膜透析组Ca、P、iPTH指标低于手工腹膜透析组(P<0.05);自动化腹膜透析组Ca、P、iPTH代谢达标率高于手工腹膜透析组(P <0.05);自动化腹膜透析组Scr、BUN水平低于手工腹膜透析组(P <0.05);自动化腹膜透析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持续腹膜透析率、肾移植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动化腹膜透析组转血液透析率低于手工腹膜透析组(P<0.05)。结论 相较于手工腹膜透析,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中的矿物质代谢效果更佳,可减轻肾功能损伤,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转运特性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评价二者在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价中的地位。方法采用快速腹膜平衡试验判断腹膜转运功能[腹膜透析液肌酐与血肌酐的比值(D/Per)],将53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高转运(D/Per≥0.65)和低转运(D/Per〈0.65)两组。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和总肌酐清除率(TCer)。采用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瘦体重和瘦体重百分比)以及主观综合性评定法(SGA)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低转运组包括患者30例,高转运组包括23例。高转运组患者的年龄、D/Per(0.82±0.15vs.0.55±0.08,P〈0.01)和TCer(62.93%±25.98%佛.49.69%±16.92%,P〈0.05)均显著高于低转运组,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瘦体重百分比和SGA评分均显著低于低转运组(P〈0.05),血清白蛋白与Kt/v呈显著负相关(r=-0.2708,P〈0.05)。结论腹膜高转运者溶质清除率高但营养状态较低转运者差。营养状况是判定透析是否充分的条件之一。应加强高转运及高龄患者的饮食管理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1岁内体格发育促进效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1岁内体格发育的促进效果,为儿保工作者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筛选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在本院儿保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早产儿154名,其中愿接受干预者81名(干预组),不愿接受干预者73名(对照组),并与WHO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男女婴儿体重及身长增长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体重均值在生后第6个月已赶上WHO水平(P〉0.05),对照组体重均值在第6个月及第12个月仍低于WHO水平(P〈0.05)。早产儿体重月增长速率在生后前6个月优于WHO水平,其中第1、2、3个月最快,第4、5个月仍保持较高水平,从第6个月起,体重增长逐渐减慢并接近WHO水平;干预组身长在生后第4个月开始超过对照组(P〉0.05),第8个月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岁时接近WHO水平(P〉0.05)。对照组1岁时身长仍落后于WHO水平(P〈0.05);早产儿身长月增长在生后第2~12个月多优于WHO水平,其中,第2、3、4个月明显优于WHO水平(P〈0.05),第5~12个月虽优于WHO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1岁内(尤其是半岁内)体重及身长发育有明显促进效果,应引起广大儿保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17.
长期的钙磷代谢紊乱已成为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笔者就透析中相关因素对钙磷代谢的影响分析如下. 1 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 相对于以往Ca2+浓度为1.75 mmol/L的标准透析液(SCD)的统一使用,如今美国NFK K/DOQI更主张低钙透析液(LCD,如1.25 mmol/L)的采用及个体化调整[1].有研究发现LCD有利于避免高钙血症,但不利于控制血PTH的控制[2,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和营养状态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90例CKD5期患者分为非透析(ND)组、血液透析(MHD)组和腹膜透析(CAPD)组,每组各30例,检测其炎性反应指标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KD5期患者血浆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MHD组和CAPD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均高于ND组(P〈0.05),MHD组与CAPD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白蛋白〈35g/L和血红蛋白〈90g/L的CKD5期患者血浆hs—CRP增高更为明显,且血浆hs-CRP水平与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535,P〈0.01;r=-0.220,P〈0.05)。结论CKD5期患者血浆hs.CRP水平增高,且与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之间存在负相关,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或加重CKD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40例慢性肾脏病第5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HD组和CAPD组,每组20例,HFHD组给予HFHD治疗,CAPD组给予CAPD治疗,测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3、6个月末的钙磷代谢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第1个月末,CAPD组血钙低于HFHD组[(1.98±0.12)mmol/L比(2.21±0.19) mmol/L],1,25二羟基胆骨化醇低于HFHD组[(13.65±3.61) ng/L比(19.89±7.78) ng/L],血磷高于HFHD组[(1.75±0.39) mmol/L比(1.55±0.25) mmol/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高于HFHD组[(298.38±64.04) ng/L比(226.76±43.2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个月末,CAPD组血磷低于HFHD组[(1.23±0.60) mmol/L比(1.61±0.40)mmol/L],iPTH低于HFHD组[(176.30±33.98) ng/L比(237.83±32.93) ng/L],1,25二羟基胆骨化醇高于HFHD组[(37.85±9.38) ng/L比(21.38±8.72)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第6个月末,CAPD组血磷低于HFHD组[(1.07±0.15) mmol/L比(1.56±0.23) mmol/L],iPTH低于HFHD组[(121.56±23.29) ng/L比(174.49±25.02) ng/L],1,25二羟基胆骨化醇高于HFHD组[(65.74±9.46) ng/L比(43.09±9.8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O.01或<0.05).结论 HFHD和CAPD均有改善钙磷代谢的作用.治疗第1个月末,HFHD对血钙、1,25二羟基胆骨化醇显著升高,对血磷、iPTH显著清除,优于CAPD.治疗第3、6个月末,CAPD对血钙、1,25二羟基胆骨化醇显著升高,对血磷、iPTH显著清除,均优于HFHD.  相似文献   

20.
叶凯丽 《药物与人》2014,(10):328-32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并进行分析。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采取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85倒,据透析液剂量4~6L分为低转运组48倒;透析液剂量≥8L分为高转运组40例,观察两组营养状态。结果:两组病例进行营养状态分析,观察两组SGA评分、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右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髂皮褶厚度并进行比较,P〈2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透析液用量对患者的营养状态有着深刻影响,大剂量的透析液应用是引起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腹膜透析治疗中不应该过于要求过高的透析充分性,应综合选择合适的,能够长期坚持应用的透析剂量,防止影响腹膜遗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