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寒“存津液”与温病“救阴”思想的联系与区别。[方法]比较《伤寒论》与温病代表著作中与“存津液”“救阴”治疗思想相关的治法、方药与病证。[结果]阴液的存失对伤寒与温病均有重要影响,两者联系之处在于,温病医家继承了《伤寒论》中的清热法、攻下法与滋阴法,化裁经方,立新治法,并拓展了临床运用范围。两者区别之处在于,在解表祛邪方面,伤寒以汗法为治疗手段,而温病以汗法为治疗目的;伤寒并有温阳、利水、通津等其他治法,温病以清热存阴、滋阴养血法治疗动风病证;伤寒治疗“护阳气”思想占主要地位,“存津液”则处次要地位,而温病治疗“救阴”思想占主要地位。[结论]在《伤寒论》中,阴液损伤可以是某一经病的病机,也可以是某病证的主症之一,或者可作为防患于未然思想,寓于解表祛邪之中;而温病阴伤作为病机,贯穿病程始终。伤寒部分存阴治法,被温病医家继承并发展,形成了温病坚阴育阴的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2.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证,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岭南地区夏长冬暖,气候炎热,人体多阳热体质,四季好发温病,且一发病即热象亢盛,温热阳邪,迅速化燥伤阴劫液,病初即表现出明显的阴虚症状是岭南温病的一大特征.因此了解和掌握岭南温病中阴虚的成因及证候特点,有效地运用滋阴法治疗岭南温病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温病发展过程中,温热与阴伤可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温病发展的阶段不同,养阴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其方法及运用规律是邪在卫分宜辛凉清宣兼护阴,邪在气分宜清热兼保阴,邪在营分宜清营兼增阴,邪在血分宜凉血兼救阴。  相似文献   

4.
5.
温病重滋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为阳邪”,“阳盛则阴病”,在温病发热过程中,体内阴液或多或少总要遭受损耗的,而阴液损伤程度的深浅又直接关系到温病的预后与转归。吴鞠通云:“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其耗之未尽则生,耗之尽则阳无以恋,必气绝而死矣。”王孟英亦云:“耗之未尽者尚有一线之生机可望,若耗尽而阴竭,如旱苗之根已枯,沛然下雨,亦曷济耶!”  相似文献   

6.
7.
滋阴法在温病营血分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人们对温病营血分证多重于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等方面的研究,而养阴法研究较少。本文在传统温病学理论指导下,探讨了温病营血分证阴液变化情况及养阴方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滋阴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用平肝潜阳,滋阴清热之法,治疗多种疾病,且每收桴鼓之效,现举几例,以资佐证。1 育阴潜阳治崩漏 李某,女,28岁,农民。阴道不规则流血2月余,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宫血,经治疗效不著而来我院诊治。自诉婚后5年未育,2月前经血不断,时多时少,腰膝酸软,心烦不寐,食少纳呆。查患者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温病运用“苦味坚阴”的源流,涵义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讨论中指出,“苦味坚阴”系指用苦味寒药直折热势,以达到固护津液的目的,非指苦寒之药可以滋养阴液。  相似文献   

10.
11.
温病邪热炽张,以阳明为最烈;阴液消烁,以少阴为尤甚。故温病治疗关键在泻阳明救少阴。吴鞠通氏继仲景之学,立五承气法泻实顾虚,邪正合治,对阳明温病“正气既虚,邪气复实”之证,在治疗上开拓一大法门。其所立诸复脉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对少阴病救阴之法,补仲景所未备,为后人所师法。今就吴氏泻阳救阴方治,试作浅析。请同道教正。  相似文献   

12.
双向调节原则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温病的病位或病性,治疗上提出寒温、内外、升降、上下双向同时调节的思路,阐述了每一方法的临床意义和具体使用事项,为临床治疗温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升降出入是气的运动形式,也称气机.在疾病过程中畅达气机法并非单指理气一法,诸如寒温并用、调理升降、上下同治等治法皆可体现本治法思想,尤其在温病治疗过程中,本法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便秘患者,除便秘主症外,还表现为气阴两虚症候,如气短乏力,心悸,口干,排便无力等,根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的中医理论,拟补气滋阴通腑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先生在他的名著<温热论>中曾经这样说:"温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较之杂病不同也."多少年来,我们对先生的这一教导总是很不了解,更不能很好地用于临床为患者服务而深感抱歉.近年来我们阅读过一些书籍和有关资料,通过反复学习,认真思考,再结合临床实践后有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温病治法对新发传染病有辨证论治、保护脏器、保护机体免疫功能、解除病原体毒素、改善微循环等多方面治疗上的优势.同时准确的辨证和施治又是提高温病治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略论温病透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而言 ,温病治法不离清热、攻下、滋阴等 ,但笔者认为 ,透法实为治温之大法、通法。本文兹就透法在温病中的应用谈谈个人浅见。1 透法的涵义所谓“透” ,即透达、透散、透发、宣透、通透之意 ,指通过使用轻清透达 (散、发 )之品 ,使邪气由表而解或由里达外、由深出浅而解的一种治法。透法虽不属“八法” ,但多寓于“八法”之中。因温病的病因为温邪 ,故此法所用药物多为辛凉之品。但若暑温初起 ,内有暑热 (或夹湿 )外有寒邪束表时 ,就当使用辛温轻散之品 ;又如湿温初起 ,湿遏卫表 ,就当使用辛温香化之品。此外 ,透法除了表证多用外 ,里…  相似文献   

18.
扶阳抑阴治法是扶阳抑阴学派(火神派)的基本治病思路,其应用的基础可概括为阳主阴从的重阳观、阳虚渐增的体质观、阳常不足,阴常有余的病理观、阳虚阴盛的病势观和阳虚上浮、外越、下陷的阴火病机观,遣方用药尊崇仲景,温药扶阳,擅用附子。  相似文献   

19.
滋阴法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滋阴法是中医学治疗阴虚证的重要法则之一,其理论基础源于《内经》,开拓发展于仲景。在《伤寒论》中,其法运用灵活完善,拟方科学严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法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于太阳、阳明、少阴3篇之中,本文就此作一整理归纳。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反治法在温病过程中的应用作了较为全面地论述,认为在温病的治疗中“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的实质是清泻内郁之邪热,通下实热积滞,滋阴润燥以充化源。指出反治法是针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表象而言的,就疾病的本质来说依然遵循“治病求本”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