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阎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2,10(2):106-108
在50侧尸体膝关节上,对前交叉韧带的股骨附着区、胫骨附着区、长度、方向和宽度进行了形态学测量,提供了详细的数据。股骨附着区呈椭圆形,胫骨附着区似三角形。前交叉韧带本身呈50°扭曲状态,随屈膝程度的增加,其扭曲程度也增加,这种变化的幅度,在韧带表面的纤维较中心部位者为大,这与前交叉韧带两附着区的形态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股骨附着区。 相似文献
2.
背景:以往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手段是移植重建,最常用的移植材料为自体的骨髌腱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但由于此类移植物存在取材区并发症及韧带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近年来人工韧带的研究受到重视。
目的:认识膝关节交叉韧带的结构及血供特点,以及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人工韧带重建治疗机制与临床应用特点。
方法:①分析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组织结构,功能学特点以及血供差异。②分析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类型及生物力学机制。③分析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材料学分类及特点。④分析人工韧带修复后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因素。
结果与结论: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时,应首先考虑到前、后交叉韧带的功能及血供情况,选择合适的重建物,使重建时过程简化,操作简单,重建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较好,达到修复后的解剖与功能的双重建。 相似文献
3.
4.
5.
背景: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损伤后引起膝关节稳定性下降,从而影响膝关节功能,严重可致膝关节病废。
目的:就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讨论,旨在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PubMed最近20年有关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方面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后交叉韧带、韧带重建、损伤”,英文检索词为“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ligament reconstruction;Injury”。
结果与结论:目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效果仍不如前交叉韧带的重建。后交叉韧带重建关键在于移植物的选择、骨道的定位、移植物植入张力及固定方法,与患者的依从性及术后康复锻炼也密切相关。目前的研究显示缺少有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对比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断裂可能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解剖形态有关。目的:探究胫骨髁间隆突与股骨髁间窝之间的匹配性与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的,74例因非接触机制导致单侧膝关节受伤或不适的男性军人患者,通过X射线片与MRI检查分为前交叉韧带断裂组(n=37)与前交叉韧带完整组(n=37)。在MRI冠状位上测量两组患者髁间窝宽度指数,在轴位上观察髁间窝形态;在X射线正位片上测量胫骨髁间隆突宽度、胫骨髁间隆突外侧高度和胫骨髁间隆突内侧高度,通过胫骨髁间隆突宽度与髁间窝宽度之比来描述胫骨髁间隆突与股骨髁间窝之间的匹配性。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股骨双髁宽度、胫骨髁间隆突外侧高度、胫骨髁间隆突内侧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前交叉韧带断裂组患者间髁间窝宽度、髁间窝宽度指数、胫骨髁间隆突宽度、胫骨髁间隆突宽度与髁间窝宽度之比低于前交叉韧带完整组(P < 0.05),前交叉韧带断裂组A形髁间窝更常见,前交叉韧带完整组U形髁间窝更常见;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髁间窝宽度、髁间窝宽度指数、髁间窝形态、胫骨髁间隆突参数、胫骨髁间隆突宽度与髁间窝宽度之比均是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影响因素(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胫骨髁间隆突宽度与髁间窝宽度之比是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③ROC曲线显示,胫骨髁间隆突宽度与髁间窝宽度之比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④结果表明,胫骨髁间隆突宽度与髁间窝宽度之比是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比值越低表明胫骨髁间隆突与股骨髁间窝的匹配性越差,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危险程度越高。https://orcid.org/0000-0001-8857-9632 (张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8.
9.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粘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研究了10具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的拉伸力学性质和粘弹性力学性质,对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进行单向拉伸实验,得出了破坏载荷,强度极限、最大应变、伸长比、弹性模量.对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和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回归系数,很好的拟合了实验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拉伸强度极限、最大应变等大于后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7200s应力松弛、蠕变量小于前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ACL撕裂引起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运动能力或丧失运动能力。ACL损伤修复重建一直是骨科和运动创伤领域内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移植替代物选择、移植物的固定、术后的康复计划等等,移植物的固定问题包括找到放置移植物的理想位置及移植物末端的固定,后者又包括移植物的机械固定以及骨腱间的生物学固定。 相似文献
11.
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外侧感觉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自体B-P-B中1/3组织重建ACL后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病原因。方法:(1)对21例临床用自体B—P—B中1/3组织重建ACL的患者随访5~6年,测量其膝关节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麻木范围。(2)解剖观察成人新鲜尸体标本3具6例和附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例的隐神经髌下支的分布范围。结果:术后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出现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隐神经髌下支自深筋膜穿出后,在胫骨内侧髁下方发出分支,横行跨过髌韧带分布至膝外侧皮肤。结论:隐神经髌下支分布到膝外侧皮肤,用自体B-P-B中1/3组织重建ACL在取材时可致其损伤,是术后并发膝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测量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LL)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及即其出现率、形态和解剖关系。 方法 选择国人成人尸体下肢标本40例,解剖膝关节前外侧区域,分离前外侧韧带,观察其与邻近组织的位置关系,并测量膝关节屈曲90°时其长度,关节线水平的宽度以及厚度。 结果 膝关节屈曲90°时,前外侧韧带的长度为(38.04±6.14)mm,关节线水平的宽度为(5.39±2.80)mm,厚度为(0.93±0.52)mm。 结论 前外侧韧带作为膝关节前外侧一个独特的、确切存在的韧带,对维持人体膝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些年,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日益成熟,但是,临床上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移植物的选择及促进移植物愈合的方法等问题还存在争议。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移植物选择和促进移植物愈合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寻找新的治疗方向。方法:从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SinoMed、ScienceDirect、Springer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进行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文献的检索,最终经过筛选纳入相关文献72篇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在手术时机方面:前交叉韧带早期重建与延迟重建相比,早期重建可减缓半月板的损伤、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功能恢复,然而手术时机的不同是否会加速软骨损伤,目前还无定论。(2)在手术方式方面: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用手术方式;前交叉韧带动态内稳定修复术在短期和长期疗效中,都可以带来和传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相似的结局。(3)在移植物的选择方面:自体腘绳肌肌腱是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首要选择;骨-髌腱-骨移植物和同种异体移植物作为次要选择。(4)在促进移植物愈合的策略方面:缝合... 相似文献
16.
17.
18.
正常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周围有韧带加固,以增强关节稳定性。其韧带分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囊内韧带为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前、后移位。本文作者在制作教学标本的过程中,发现一例右膝关节缺乏前交叉韧带,为积累国人体质变异资料和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及重建术后患者下肢步态生物力学的异常改变是患者膝骨关节炎高发生率的重要风险因素,足底压力分析作为定量步态分析的一种,对于早期识别出步态的异常变化并及时纠正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综述足底压力在前交叉韧带损伤及重建术后步态分析中的应用,拟从足底压力角度阐述当前患者存在的异常步态特征,了解目前研究现状与不足,为康复方案的制定和今后的研究设计提供一些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以“前交叉韧带、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为中文检索词,以“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lantar pressure,gait analysis”为英文检索词,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1篇文献。结果与结论:①足底压力能够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及重建术后患者的步态模式,这将提供有关患者行走过程中尽量避免疼痛和膝关节不稳定的信息。②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足部负荷大小、对称性以及支撑相时相特征对称性在术后1年以上均得到显著改善,但术后观察到的患侧足部过度旋前可能与前交叉韧带损伤有关。③因此,基于足底压力下的步态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们更好地理解患者步态特征,指导术后康复的进行,有助于降低术后患者二次损伤以及膝骨关节炎的发生。https://orcid.org/0000-0002-4695-9378 (李世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分别以“膝关节”“前外侧韧带”“前外侧关节囊”“Segond骨折”为关键词,检索1980年1月—2015年10月与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力学及其损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前外侧韧带近端起源于股骨外侧髁腘肌腱止点附近,远端止于Gerdy结节外侧,经组织学研究显示前外侧韧带符合韧带组织的特征。前外侧韧带对维持膝关节内旋稳定有重要作用。前外侧韧带损伤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诊断不仅依靠影像学检查,还要结合临床查体;手术方式一般为关节外肌腱固定。结论 前外侧韧带是与Segond骨折相关的韧带结构,有助于维持膝关节内旋稳定性。目前对其损伤后的手术治疗方式尚无统一定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