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2.
探讨盆腔炎性疾病之“血瘀”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腔炎性疾病多因经期、产后血室正开等原因致余血浊液未净,感染邪毒,瘀毒交争,蕴结于冲任、胞宫、胞脉,不通则痛,临床上患者常以下腹疼痛为主诉,"血瘀"为主要病机,临证兼夹热毒、湿邪、寒邪,气血失调,虚实变化,选方用药应辨证论治,注重血瘀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特点、病案举例等方面介绍了庞鹤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经验。针对下肢ASO的治疗庞鹤提出其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浊毒阻络",主张益气扶正、逐瘀祛浊、化毒通络的基本治疗原则。具体治疗则益气活血贯穿始终,注重善破血分之虫类药物的使用;活血时不忘增新血、充脉道之"增血行瘀";重视清热解毒药的使用,下肢ASO早期应用解毒药以清化浊毒;灵活运用活血、温通、祛风湿、舒筋等止痛药物缓解疼痛。临床中采取"益(气)、祛(瘀)、解(毒)、通(络)"之法治疗下肢ASO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毛宇湘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临证经验.毛教授通过辨病提出食管癌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浊毒内蕴,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基础.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在基本病机基础上突出阶段性的主要矛盾,通过辨证提出本病分为3期,分别为初期—浊毒初蕴期,中期—浊毒血瘀期,末期—浊毒阴虚期.在治疗上,重视辨病、辨证、辨症结合,采用健脾和胃、化浊解毒、活...  相似文献   

5.
现代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衡可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代谢以及产生代谢性内毒素等途径,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在中医理论方面,"浊毒"成为2型糖尿病重要的病机,"浊毒"致病早期以脾不散精、浊邪困脾为起始因素,后期以浊毒入血、痹阻脉络为致病之本。结合肠道菌群紊乱致2型糖尿病的现代机制与中医"浊毒"理论,笔者发现"浊毒"致病早期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衡阶段相似,后期浊毒入血与肠道代谢性内毒素致2型糖尿各类并发症的发病机理相吻合,且可以运用化浊解毒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2型糖尿病。笔者从中医"浊毒"病机入手,探讨在2型糖尿病中"浊毒"理论与肠道菌群失衡过程之间的共性,以期今后为2型糖尿病从"浊毒"论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胃癌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但在其不同临床阶段,病机却不尽相同,尤其在疾病晚期,临床表现复杂、变证蜂起,正虚、癌毒、痰浊、血瘀、水湿、气滞等胶结为患。本文基于临床实践,提出"阴虚痰凝毒结"是晚期胃癌的核心病机,认为胃阴不足为疾病进展之根本,痰凝毒结、聚散流窜为标,贯穿其始终。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具清泻热毒、逐瘀破结、化痰散浊之功,近代临床常用其治疗肠痈及阑尾炎。笔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认为仲景书中原论肠痈之热毒内聚即是热积,血结肠中则为血瘀,脓肿腹痛实乃痰浊,此热积血瘀、痰浊相兼的病理基础,与难治性高血压的多元病因病机颇多一致。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中医病机新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浊与毒的病理特性及其在糖尿病病机过程中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糖尿病早期阶段的病机多为饮食情志等因素引发机体气机代谢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反生壅滞之气内瘀血分而生成病理产物--血浊,而浊邪胶着黏滞之性又决定了其蕴于阴血之中则极易酿致毒性,既由浊致毒.由于两者常相生相助为虐而变生他疾,因此浊毒又是变生多种变证的核心所在.从临床指征、现代成因、实践启示及相关现代研究进展论证了浊毒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产生糖、脂毒性等病机发展是由浊致毒的过程,血浊内瘀为高血糖之启动之因,而浊毒损害则是糖尿病病机转变之要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气血阴阳 ,五脏亏虚 ,以肾为根本 ,标实多为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等 ,病机核心是毒损肾络。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 ,应注重气阴两虚、肾失封藏、毒损肾络的病机 ,以此病机为依据 ,确立补肾解毒通络法。  相似文献   

10.
南征教授治疗糖尿病特色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五脏亏虚,以肾为根本,标实多为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等,病机核心是毒损肾络。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应注重气阴两虚、肾失封藏、毒损肾络的病机,以此病机为依据,确立补肾解毒通络法。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衰竭病程长,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浊毒停于体内为标,血瘀贯穿疾病全程。易无庸教授指出慢性肾衰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治以补肾固涩、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内外合治祛除浊毒,固护胃气及改善患者睡眠。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正>胃癌属中医学"胃脘痛"、"反胃"、"积聚"等范畴。中医在胃癌的治疗中有着独特优势,笔者现将自己辨治思路与同道商榷如下。1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以邪实为主人体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和感受外邪等影响脾胃,致脾失健运,胃腐熟水谷功能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日久则气滞、血瘀、湿停、浊聚、痰结、毒热诸证均起,其中以气滞络瘀、浊毒内蕴为基本病机。因湿浊积滞化热,郁热内生,蕴热入血而为热毒,毒邪痰湿凝结中焦,运化失司,气滞血瘀,瘀毒内阻,渐  相似文献   

13.
郭维琴教授为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已形成自己完整而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尤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方面疗效显著,在心衰病机诊断、治疗中重视"气"、"血"与"水"关系,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心之阳气(或兼心阴、心血)亏虚为本,瘀血、水停、痰饮为标,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气、血、水相关同病等病理变化在心衰病证中具有重要地位。郭维琴教授在心衰药物治疗方面重视"气"、"血"、"水"的关系,首先重用益气药,同时应用理气药,注重应用活血化瘀药,利水药改善症状,并分析验案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秦广宁  刘耀远  高宁  熊可  金鑫瑶  江丰 《中医杂志》2023,(22):2282-2286
总结张伯礼教授分期论治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O-IBD)的临证经验。基于“湿浊痰饮类病”学说,认为湿、浊是VEO-IBD的重要发病因素,急性期以浊毒蕴肠为关键病机,治以祛湿化浊以解浊毒,兼以调畅气机、补益脾肾;缓解期以脾肾亏虚为核心病机,治以健脾温肾以固本;同时将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全程。用药平和轻灵,以平为期,以和为贵,注重服药方法和心理调摄,身心俱护。  相似文献   

15.
吴深涛教授认为糖尿病病机的启变要素为浊毒,并以此为基础对糖尿病发生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将其分为脾不散精,血浊内生和浊毒内蕴两个阶段,针对糖尿病病机特点自拟化浊解毒方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陶兴  孙伟 《江苏中医药》2008,40(9):15-16
慢性肾脏病3~5期大量代谢废物潴留在体内,中医学认为其属标实之邪,以水湿、湿热、血瘀、痰浊、溺毒为主,但可归结为浊毒之邪,类似于现代医学中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如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tatinC)、甲状旁腺素(PTH)及血脂等.慢性肾脏病3~5期浊毒主要指内浊与内毒,有其病机特点.此阶段治疗当以祛邪为务,着重化浊排毒,而中医内服外治法有其一定特色和疗效.  相似文献   

17.
吴深涛教授化浊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及辨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娜杰 《中医药学刊》2006,24(5):790-791
吴深涛教授认为糖尿病病机的启变要素为浊毒,并以此为基础对糖尿病发生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将其分为脾不散精,血浊内生和浊毒内蕴两个阶段,针对糖尿病病机特点自拟化浊解毒方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气虚血瘀是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发病基础,毒损脑络是其关键病机,气虚血瘀、毒损脑络是其主要病因病机。基于"气虚血瘀-瘀热生毒-毒损脑络"的病机渲变过程,确立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法,并自拟益消复瘫汤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简析了肝硬化的中医归属、发病和发展机制及治疗原则,认为病因主要是疫毒、酒毒、药毒、浊毒等邪为患,病位以肝脾为主,病理过程常由气及血,病机是本虚(肝、脾、肾)标实(气滞、血瘀、痰浊、水停、湿热)、虚实交错,所以在治疗上要注意攻补兼施,补虚不碍实,攻实不忘虚。根据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病理变化,结合临床实际,从整体出发,按照“以方统证”法辨证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临床研究成果丰硕,为促进和提高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本文用普赖斯定律根据文章重要性和影响力筛选出核心作者58位,主要论文142篇,其中关于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观点有血瘀学说、瘀毒从化说、痰瘀学说、阳虚血瘀说、络病学说、心脾痰瘀相关说、热毒说以及络风说等。不同冠心病病因病机观点阐发的角度不同,但实质基本一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痰浊、瘀血、毒、虚等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心脉,与肝、脾、肾、肺四脏有关,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尤其是心气血阴阳不足为本,痰浊、血瘀、热毒为标,痰浊、血瘀闭阻心脉,热毒损伤心脉,致心脉不通或心脉失荣而发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标本互为因果,因虚可致实,因实亦可致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