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浆置换模型与血浆胆红素浓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随血浆置换量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大夫制定合理的血浆置换用量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立血浆置换的数学模型,导出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与血浆置换量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对实验测量值的拟合确定模型参数。结果:通过与47例血浆置换的实验测量值比较,该模型的解析表达式较好地反映了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的实际变化规律。结论:胆红素浓度随血浆置换量的变化成指数衰减规律。随着血浆置换量的增加,胆红素浓度下降的速度逐渐减慢。  相似文献   

2.
二室模型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血浆置换时人体血浆胆红素浓度随血浆置换量的变化规律 ,实验上采用定时方法测量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时体内血浆中的胆红素浓度 ,理论上根据血浆置换原理 ,建立了血浆置换的二室模型 ,导出了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与血浆置换量的关系式。结果 :血浆置换的二室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差别很小 ,说明胆红素浓度的理论模拟值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提示 :该模型的解析表达式较好地反映了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的变化规律 ,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戴梦玲  陈玉冲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88-1389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技术(DFPP)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173例次)行DFP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47例(173例次)好转45例,2例转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总有效率达95.6%。173例次均顺利完成DFPP治疗,由于治疗前均常规应用地塞米松,未出现过敏反应,有2例治疗过程中有一过性血压下降,调整血流量及置换液流量后血压恢复正常。余患者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DFPP对多种危重疾病的治疗起到迅速缓解症状的作用,为病因治疗创造了时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血浆置换[2](PE)是近年发展迅速的1种血液净化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自2000年6月起,采用单层膜滤过法开展血浆置换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1000mL)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9例急、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29例病人均能耐受治疗,其中22例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改善(P〈0.01),血小板(PLT)无明显变化(P〉0.05),3例病情恶化,4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结论: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能显著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同时血浆灌流对血小板影响极少,是治疗肝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清除血清中胆红素及致病物质的效果。研究该疗法对危重症临床症状改善及预后的变化。方法:用无主机血浆置换法,进行一级膜式分离,治疗前,后分别用终点法和速率法检测血清中TBIL、DBIL、IBIL、ALT、AST。结果。1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共进行35次血浆置换,溶质下降率分别为TBIL36.57%、DBIL40.93%、IBIL43.63%、ALT40.71%,AST42.01%,重型炎治愈率达66.67%,。结论:血浆置换能快速降低高浓度胆红素,迅速清除致病物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是重型肝炎及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危重时行之有效的抢救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及非梗阻性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9.
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对临床各科多种疾病进行血浆置换,结果:98例中显效26例(26.5%),有效50例(51%),总服效率77.5%,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有效治疗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确保其安全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向阳 《医学文选》2005,24(6):1041-1044
血浆置换(PE)是一系列血液净化疗法之一。方法就是将全血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然后遗弃患者血浆并用健康人血浆或血浆代用品予以替补,这“一丢”和“一补”两个程序就构成了“血浆置换”的全过程[1]。随着PE疗法技术的改进,适应征不断扩大,对许多难治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方法和二苯乙烯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方法 1.给予Wistar大鼠自制脂肪乳建立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2. 给予HepG2 细胞胰岛素,建立胰岛素抵抗(HepG2/IR)细胞模型。3.分别给予模型大鼠和HepG2/IR细胞二苯乙烯,观察二苯乙烯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结果 给予脂肪乳后,大鼠的血糖和TG、TC、LDL、HDL分别升高了72.87%和16.21%、139.93%、56..93%、18.32%,与建模前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给予二苯乙烯, 模型组动物血糖和血脂水平比给药前明显降低(P<0.05~0.01);HepG2/IR葡萄糖消耗量比对照组(HepG2)明显增加。结论 给予Wistar大鼠自制脂肪乳或给予HepG2 细胞胰岛素,可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二苯乙烯具有降低模型动物血糖和血脂、增加HepG2/IR葡萄糖消耗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多水平模型及其在医学心理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结构数据区别于独立结构数据的一般特性,及处理系统结构数据的多水平模型与传统回归模型的不同之处,并对两者作了理论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re frequently intractable to traditional therapy. Three patients are reported in whom several symptoms were alleviated by plasma exchange, using a Hemonetics Model 30 cell separator.  相似文献   

16.
17.
Three patients were recently treated for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 One presented with toxic shock syndrome; TTP developed but promptly responded to a regimen of antiplatelet agents, steroids and plasma exchange. In another the manifestations of TTP developed after presentation with hypertension and abdominal pain. This patient responded to a similar regimen but required extended treatment before remission could be maintained with medications alone. In the third patient the full TTP syndrome appeared after several days of plasma exchange treatment for hemolyticuremic syndrome. He did not respo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TP may present in many forms initially, that microangiopathic hemolysis may be a late manifestation and that the optimal therapy is not known.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以日本 IQ血浆交换机的现有设置为基础,经改进后可同时用于各种 CRRT的技术.内容包括该技术的原理及组成,使用方法,临床使用效果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临床研究中的重复测量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福添 《循证医学》2002,2(3):163-166
首先应用临床试验实例,对重复测量模型作了简介;而后对模型具有简易、高效、科学和先进等优越性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模型的误用与错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耳鼻咽喉器官是人体直接接触外界环境的感觉性器官,具有解剖深在、细小之特点,其功能的实现和疾病发生与外界环境紧密相关。以临床常见或疑难疾患为切入点,从中提取和凝聚理工科与临床医学学科交叉界面的科学问题,采用计算生物力学、现代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与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疗检测技术相融合的研究框架,建立生物器官数值模型,探索其在一定外界环境刺激下,功能实现的机理以及相关疾病的预测和防治具有另辟蹊径的意义。本文从实验研究和数值模型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耳、鼻、咽、喉器官生物数值模型研究现状,并就其研究成果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讨论,对现今建立人体器官生物数值模型研究价值进行探索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