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多层螺旋CT的功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初人们发明了CT并应用于临床,给影像医学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30多年来,CF无论是从技术设计、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等均不断地改进和发展,特别是1989年螺旋CT的问世,将CT影像技术推向了新的阶段。随后开发的双层螺旋扫描(1991年)、半秒和多层扫描(1998年),以及2002年推出的商品化16层螺旋CT,使扫描和重建速度 相似文献
4.
层螺旋CT由于可以单向连续旋转,取消了扫描间隔,螺旋扫描的速度大大提高,通过加大螺距(pitch)还可以进一步缩短检查时间,但是代价是降低图像的质量。因而,即使是螺旋扫描,覆盖范围、图像质量和扫描层厚三者之间无法兼顾,其中一种指标提高的代价必然是其他两项指标的降低。1991年以色列的ELSCINT公司推出了双层螺旋CT,在层厚和图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技术和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u YQ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1):1-2
多层螺旋CT是CT史上的重要进展,在扫描范围、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三方面的技术指标均较前显著提高;在数据后处理方面引入了多种后处理方法,使得容积数据得以充分和优化显示。因此,使CT的临床应用和诊断效果均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7.
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肝脏血管成像方面的应用。方法:阅读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结果: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广泛。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有望成为肝脏疾病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的首选之一。 相似文献
8.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指的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 ,将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 ,重建出空腔器官内表面的立体图像 ,类似纤维内镜所见[1] 。而只有螺旋CT的连续扫描才能获得容积数据 ,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不但可形成横断图像 ,还可得到三维图像。CT仿真内窥镜 (CTVE ,CTvirtualendoscopy)就是计算机技术与三维图像相结合的结果 ,是三维医学图像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 ,CTVE成像的质量与原始扫描参数 :层厚、时间、分辨率等有很大的影响[2 ,3] 。本文比较多层与单层螺旋CT对原始扫描数据和重建…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按照胸部常规扫描条件对8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扫描,运用重建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与胸部平片比较分析。结果 80例病例共有303处骨折,其中胸片确诊肋骨骨折177处(占58.4%),常规CT确诊218处(占71.9%),CT重建确诊293处(占96.7%),CT薄层结合三维重建确诊303处(占100.0%),另外CT发现X线检查未发现的椎体及附件骨折、肺挫裂伤、液气胸、腹腔内脏创伤、胸壁及纵隔气肿。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能够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的显示各种类型和不同部位的肋骨骨折,更能准确细致的观察骨折线的位置、数量及断端移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优于胸部平片。三维重建技术再结合CT薄层能够清晰显示所有病例的骨折部位、骨碎片及骨折线走行等情况,胸部平片及常规CT不能显示的骨折能很好显示。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可进行快速扫描和大范围容积扫描,图像的后处理方面亦变得简单而快速,图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同进要加强CT受检者的辐射防护,规范CT的临床应用,进一步优化自动曝光控制技术与其他剂量控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成像技术的应用.方法 48例患者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其中头颅3例,胸部27例,腹部12例,冠状动脉6例,造影剂采用1.5-2ml/kg(Omnipaque300 Img/ml),注射速率为3ml/s,延迟时间采用Blous tracting(造影剂跟踪技术),将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各种功能重建.结果 头颈部动脉系统扫描延迟时间为12-16秒,胸腹部动脉系统延迟时间为12-15秒,髂动脉为20-30秒.VR法重建的血管图像优于MPR,MIP和SSD.结论 MSCTA是一种快速、大范围、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VR法是一种理想的三维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螺旋CT探测器排数的增加,病人所受辐射剂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就多排螺旋 CT的剂量表征、测量进行了探讨,对其临床诊断剂量参考水平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多排螺旋 CT管球对热容量的要求以及其剂量效率的变化.最后提出了在不降低影像质量的情况下如何降低病人剂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颈动脉血管造影的最佳扫描延迟时间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GE公司L ight Speed P lus/4 i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156例患者颈动脉进行容积扫描,分两组,第1组72例利用小剂量试验扫描确定延迟时间;第2组84例常规延迟16~20 s。在ADW 4.0工作站分别进行二维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智能血管分析及三维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 IP)、仿真内窥镜(VE)等图像后处理。结果156例患者中152例扫描成功,4例扫描失败,第1组1例患者不能配合,第2组1例延迟时间短,2例延迟时间偏长。颈动脉体瘤3例,颈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1例;余144例288支颈动脉,正常176支、轻度狭窄72支、中度狭窄21支、重度狭窄15支、完全闭塞4支。结论通过小剂量试验扫描可确定最佳扫描延迟时间,常规延迟时间为16~20 s;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不同病变的显示各有优势,建议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4排螺旋CT冠状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上初步拟诊为冠心病的35例患者的93支血管并进行螺旋CT冠状造影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螺旋CT冠状造影的准确性.结果 螺旋CT冠状造影发现47支冠状动脉狭窄,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51支冠状动脉狭窄.螺旋CT冠状造影发现的44支血管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一致,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100%.螺旋CT冠状造影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大体一致.结论 4排螺旋CT冠状造影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提高了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clinical value of 4 -detector row spiral CT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 and conventionalcoronary angiography(CAG) were used in 93 arteries of 35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To analysis the precise level of CTCA through contrasting. Results CTCA showed the angiostegnosis with 47coronary arteries,CAG showed theangiostegnosis with 51coronary arteries. The angiostegnosis results of 44 coronary arteries were same with CTCA and CAG. The total sensitivity of CTCA was 86.3% , and specificity was 100%.The results of CTCA and CCA were coincidentalin general. Conclusions 4 - detector row spiral CT can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screening method for th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wasincreased of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72例行64排螺旋CTA扫描, 减影后原始扫描数据传入ADW4.4后处理工作站, 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结果: 结果发现动脉瘤26例, 动脉狭窄17例, 动脉瘤合并动脉狭窄7例, 血管异常起源8例, 烟雾病5例, 动静脉畸形4例, 正常5例。结论: 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各主支血管及其分支, 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临床诊疗起重要指导作用,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MS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创伤性骨折病例经常规X线平片检查后,应用16层螺旋CT机扫描,在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SSD)、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组(MPR),并与CT轴位图像(axial)、X线平片(X-rayplainfilm)比较。结果:37例创伤性骨折,依据轴位扫描及MPR、SSD、VR重建图像资料共发现骨折59处,CT轴位图像共发现骨折59处;MPR发现59处;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发现48处,检出率81.3%,容积重建技术(VR)发现49处,检出率83.0%;X线平片发现骨折44处,检出率74.6%。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几种方法检出爆裂性骨折的创伤量无显著性差异。16层SCT的重组影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骨折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表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16-M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于诊断的隐匿性骨折;三维重组及MPR成像技术有利于全面观察骨折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CT平扫和CTA检查的16例烟雾病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脑出血8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及脑梗死2例,脑萎缩及脑出血2例,2例未见明显异常.CTA显示双侧大脑前中动脉狭窄、闭塞4例,单侧3例.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C1段、A1或A1~A3段、M1段不同程度狭窄、闭塞9例.合并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16例均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 CTA可提供烟雾病确切的诊断,是一项实用、有效的技术,对烟雾病分析评价有重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的126例患者分别行钙化积分平扫及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利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分析,增强扫描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T)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冠状动脉显示情况,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钙化积分分析显示126例中,无钙化46例,轻微钙化14例,轻度钙化23例,中度钙化30例,重度钙化13例。126例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数1327个,CT图像能够满足评价的节段数1193个(89.9%)。其中16例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比较,CT示血管狭窄30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示血管狭窄29处,两者一致25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筛选检查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SCT薄层扫描对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宜琨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3):448-450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薄层螺旋CT与普通螺旋CT对肺内直径≤3cm结节的轮廓与肺结节肺界面的变化探讨薄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意义。方法:对82例常规CT10mm螺旋CT发现的直径小于3cm的肺内孤立结节,对结节局部重新进行2mm薄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对结节的轮廓与肺结节肺界面变化的显示情况。全部病例经术后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结果:薄层螺旋CT确诊73例,常规螺旋CT确诊34例。X^2=-40.9,P〈0.001,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薄层螺旋CT对结节的轮廓与肺结节肺界面变化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螺旋CT,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