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液形态学改变的特点及发病情况 .方法  30 2例确诊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涂片和周围血片进行分析 .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2 0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82例 ,ALL :ANLL为 2 .6 8:1,ALL1占 6 2 .3% ,各亚型所占比例主要依次为 :L1>L2 >L3 ,M5>M2 >M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和极度活跃占 81.5 % ,骨髓幼稚细胞 >5 0 %的占 92 .4 % .红系统比例 <10 %者 ,ALL占 93.2 % ,ANLL(除M6外 )占 74 .4 % ,未见巨核细胞者 ,ALL占 72 .7% ,ANLL(除M7外 )占 5 7.8% .有 16例 (5 .3% )外周血未见幼稚细胞 ,其中ALL 15例 ,ANLL仅 1例 .结论 小儿急性白血病主要为ALL ,且以L1型最多见 .骨髓表现以极度增生 ,幼稚细胞超过 5 0 %以上为主 .红系和巨核系抑制程度ANLL较ALL轻 ,外周血未发现幼稚细胞的小儿白血病应先考虑ALL .骨髓细胞学的检查仍是诊断白血病的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期合并感染时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测定我科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时合并感染时降钙素原值共102例,同时选取化疗后未发生感染患儿50例作为对照,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02例感染患儿按照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与非细菌感染组(52例),按照易感程度分为低危感染组(27例)与高危感染组(75例)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合并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而非细菌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危险程度对于降钙素原无影响。结论降钙素原可以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合并感染时判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阿糖胞苷(Ara—C)于1959年合成,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1968年应用于临床,被广泛应用于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迄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普通剂量的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较好。而在90年代提出的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化疗方案,提高了治疗的缓解率,但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将我科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长期培养基质细胞生长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骨髓细胞长期培养方法动态观察10例AML贴壁细胞生长特点,探讨了AML基质细胞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发现5/10例贴壁层较早形成完全融合,培养~3周各例AML贴壁层出现一些大型多角扁平细胞,其中2例M5出现一些大型巨噬细胞,培养至8~9周,6/10例AML融合消失,贴壁层仅留下一种大型多角扁平细胞和大量由其介导获独立生长的造血细胞(为幼稚细胞)表明这些大型基质细胞功能较为活跃,我们认为基  相似文献   

5.
对32例白血病水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持续天数、皮疹程度及内脏播散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死亡2例,病死率为6.25%。早期应用无环鸟苷治疗能明显缩短退热时间,加速皮损愈合,减少内脏播散;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不会增加危险。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在小儿急性白血病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小儿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作为预测病情,判断预后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微孔杂交法(TRAP-Kyb),检测1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对照组为10例非白血病血液病患儿的骨髓及5例正常健康小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果 1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表达阳性率83.1%);10例非白血病血液病患儿有2例呈低度阳性表达,5例正常健康小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明显升高,表明端粒酶的活性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可能有着密切关系。检测其活性可能成为一种评估急性白血病病情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报道81例初诊及复发的小儿急性白血病(AL)骨髓染色体的检查结果,发现异常植型48例,检出率为59.26%。对30例患儿进行1不同时期染色体核型的动态观察,并对本文AL染色体改变的特点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小儿患性白血病骨髓染色体检查对诊断分型,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单克隆抗体SACI-Ig花环法测定了小儿急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OKT8~ 细胞均明显高于正常,OKT4~ /OKT8~ 比值显著降低,但在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这提示,抑制性T细胞(OKT8~ )的增多可能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或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血清铜蓝蛋白(Cerulplasmin, C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哺乳动物血循环中的铜,96%以CP的形式存在。据文献报道,许多恶性肿瘤皆可引起血中CP含量之变化,但CP与白血病的关系研究甚少。1995年~1998年,我们对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血中CP进行了检测并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白血病组:初治组38例(男24,女14),其中急淋21例,急非淋17例。复发组31例(男19,女12),其中急淋21例,急非淋10例。缓解组32例(男20,女12),其中急淋19例,急非淋13例。全部病例(101例)皆为我院住院病例。白血病分型按1980年和1986年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诊断标准。诊断根据临床表现、骨髓涂片及组化染色。白血病缓解标准按1987年苏州全国白血病化疗讨论会标准。全部病例的肝肾功能实验室检查均示正常,并且近二周无急性感染。 二、对照组:选择同期本院外科行骨科或泌尿、  相似文献   

11.
小儿急性白血病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遗传室对 2 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 (AL)患儿进行骨髓细胞培养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SCE)技术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 :染色体各组之间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比较 ,经方差分析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急性白血病 (AL)组与正常组相比 ,SCE频率经方差分析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相似文献   

12.
11q23易位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是常发生的遗传学改变,表现异常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可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Ph染色体阴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血液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α-干扰素激活骨髓自体移植治疗首次缓解期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造血重建能力.方法24例首次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15例,中位年龄26岁(9~40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9例,急性杂合性白血病(AHL)2例.预处理方案包括单次全身照射(sTBI)10 Gy+环磷酰胺(Cy)60 mg/kg×2次12例,sTBI 7 Gy+Cy 60 mg/kg×2次+阿糖胞苷(Ara-C)2 g/(m2·d)×2次5例,sTBI 9 Gy+Cy 60 mg/kg×2次+鬼臼乙叉苷(VP-16)200 mg/d×2次或鬼臼毒素(VM-26)200 mg/d×2次4例,MAC方案(马法兰 Mel 60 mg/m2+Ara-C 1 g/m2Q 12 h×6次+Cy 60 mg/kg×2次)3例.进行IL-2联合α-干扰素激活自体骨髓并移植,移植后观察患者造血重建、长期无病生存率、移植相关死亡率、复发率及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结果移植后除2例患者因严重感染早期死亡外,所有22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移植相关死亡3例,6例复发,15例患者持续完全缓解90个月(79~102个月),5年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2.5%±9.9%及27.3%±9.5%.结论IL-2联合α-干扰素激活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首次缓解期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中NK细胞活性和数量的变化,探讨其在白血病治疗中的意义和白血病治疗的免疫学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骨髓和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用MTT法测定NK细胞的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NK细胞的数量.结果显示:30例初发组白血病患者NK细胞活性[(13.52±5.82)%]和数量[(6.63±2.95) %]与缓解组NK细胞活性[(30.50±9.67)%]和数量[(13.57±4.48)%]相比均明显降低,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骨髓中NK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临床500例急性白血病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准确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方法:应用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及骨髓病理检查,对500例初发的急性白血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仅凭形态学能作出诊断的占21.2%(106/500),形态学联合细胞化学能做出正确诊断的占66.2%(331/500),形态学 细胞化学 免疫分型联合应用可对99.2%(496/500)急性白血病作出诊断,结合骨髓病理,可正确判断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的分布程度以及骨髓结构的变化。结论:应用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及骨髓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各型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8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方法本文对8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发现正常核型为50%,染色体数量异常占40%,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包括t(9;22)(q34;q11),(8;14)(q24,q32),6q占10%等。结论探讨认为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的联合分析(MIC)有助于儿童急淋的诊断和分型,尤其细胞遗传学对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多数亚型的干细胞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CD34+、Cd38-、CD90-、CD117-、CD123+),表达核因子NF-KB。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的原因之一。选择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高表达的抗原CD123或核因子NF-KB,作为清除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或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凋亡的标记,是探索彻底治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北方汉族人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与HLA A ,B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遗传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方法 ,对 197例北方汉族儿童ALL患者和 5 84 1例健康脐带血样本HLA A ,B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 在HLA A ,B ,DRB1等位基因中 ,儿童ALL患者的A11(18.5 3% ,χ2 =8.5 9,P <0 .0 1,RR =1.4 7,EF =0 .0 6 35 )和A2 4 (19.2 9% ,χ2 =11.6 5 ,P <0 .0 1,RR =1.5 6 ,EF =0 .0 738) ;B4 0(18% ,χ2 =1199.6 2 ,P <0 .0 0 1,RR =5 3.2 3,EF =0 .18) ,B15 (30 % ,χ2 =15 9.17,P <0 .0 0 1,RR =9.6 89,EF =0 .0 14 ) ,B5 6 (1.5 % ,χ2 =16 .17,P <0 .0 0 1,RR =5 .92 ,EF =0 .0 774 ) ,B6 7(2 .5 % ,χ2 =5 .93,P <0 .0 1,RR =2 .74 ,EF =0 .0 774 ) ,和B2 7(3.75 % ,χ2 =4 .96 ,P <0 .0 1,RR =1.81,EF =0 .0 774 ) ;DR9(18.2 1% ,χ2 =16 .0 7,P <0 .0 0 1,RR =1.74 ,EF =0 .0 774 ) ,DR12(14 .13% ,χ2 =7.12 ,P <0 .0 1,RR =1.5 2 3,EF =0 .0 4 9) ,DR14 (7.88% ,χ2 =5 .194 ,P <0 .0 5 ,RR =1.5 74 ,EF =0 .0 2 87) ,和DR16 (4.89% ,χ2 =8.5 2 7,P <0 .0 1,RR =2 .0 6 5 ,EF =0 .0 2 5 )等基因的基因频率都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脑脊液检出白血病细胞的检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6年8月共38例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而脑脊液常规检验和FCM检验中却发现白血病细胞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资料,对其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3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在脑脊液常规检测和FCM中,发现白血病细胞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结论 处于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即使没有白血病细胞脑部浸润的症状,治疗前也应做腰穿行脑脊液细胞学常规检查,有利于脑膜白血病的早期发现,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