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目的:了解平凉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的现状并探讨输血管理的对策,为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提供参考依据,全面提升本地区临床合理用血的水平。方法:通过平凉市中心血站信息资料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疗机构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统计成分血用量的分布状况,分析现行临床输血合理性情况,探讨输血管理的有效性。结果:2010年1月~2019年12月平凉市用血总量呈迂回上升趋势,成分输血率为99.96%,各级医院推进成分输血的过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外科组输血合理性为82.22%,内科组为90.80%,内科组合理性高于外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及以下医院外科组为73.61%,内科组为8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凉市临床成分输血开展良好,但仍然存在不合理输血及尚无开展自体输血(ABT)等现象,急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大力普及临床合理用血的知识和提高安全用血的意识,切实加强临床输血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498份临床输血病案质量考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霞  严华 《中国病案》2007,8(11):15-16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用血,强化安全输血,减少输血风险。方法加强输血知识宣传、用血统计、输血科管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组织设施,出台本院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制定输血考核表,不定期抽查输血病案或专项输血质量督查,建立监测、考核、信息反馈制度。结果输血科管理完善,输血同意书签署100%,成分使用率100%,输血适应症95.9%,病历记录缺陷明显减少,合格率99.6%。结论领导重视是关键,输血科建设是前提,质量管理是根本,监督考核是有效措施,病历监控是保证,输血管理得到进一步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岑宪铭  叶丽霞 《广西医学》2009,31(1):104-105
目的分析梧州市临床输血现状,了解各级医院临床用血情况,为加强临床采供血管理,进一步探讨推广成分输血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2007年梧州市各级医院临床使用全血和成分血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梧州市临床用血量持续上升,成分输血率逐年提高,二级和一级医院医务人员的临床输血知识和技术水平必须持续更新和提高,血浆用量逐年增加。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强化成分输血的管理和定期对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开展科学、合理用血技术的培训,仍是推广成分输血工作的主要措施;二级和一级医院医务人员是重点培训对象,成分输血工作要作为一项保证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4.
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颜景欣 《医学综述》2006,12(24):1533-1535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临床医生要了解成分输血的知识,遵循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原则,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的重点,应当是血液的有形成分,即以红细胞和血小板为主的成分输血。本文就成分输血的特点与临床应用等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作用,保证安全输血。方法:统计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输血申请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和标本接收记录,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我院输血医疗行为更为规范,临床用血结构更趋合理,全血用量下降,成份输血率上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结论:输血科在临床安全输血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用血状况,积极推广成分输血,指导合理用血。方法:对2002年至2010年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用血量和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增长,输血不良反应率低,但是成分用血仍存在不合理处结论:成分输血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资源,但在临床输血中,应合理使用成分血。  相似文献   

7.
加强输血监管,确保用血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志强  徐学娟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239-239,242
为了解当前各地血液成分的使用情况与临床用血的合理性,笔者对本站及各地临床用血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临床医师对输血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输血指征过宽、缺乏输血的风险意识导致各地普遍存在血液和血液制品不合理输注。应加强输血专业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和输血风险意识培训,及时更新输血观念,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输血科管理和日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通过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规则来规范输血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求来优化软件操作。结果通过信息系统控制和规范管理工作流程,输血科的管理工作不仅按规定的质量标准运行,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绝对避免了错写血型、字迹误差和发放错误造成的医疗纠纷。做到了成分输血、节约用血、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9.
成分输血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临床用血分析,指导合理用血,推动我院成分输血.方法 对1999-2006年我院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分血使用率由1999年的73.6%上升到2006年的99.5%,但是冷沉淀使用不理想.结论 一血多用,节省血源,副作用少,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有效,成分输血是科学的现代输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有效实施,我国输血事业得以迅速发展。菏泽市的医疗临床用血比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成分输血逐渐替代全血,并实行了全血预约制度,为进一步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行科学合理用血,杜绝血液的浪费和滥用,保证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笔就我站对2002~2004年度成分输血,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输血监测记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输血监测记录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 将2003年10月至2008年11月接受输血治疗者根据是否采用输血监测记录各项要求进行监测记录分为监测组及对照组,监测组9 689例,对照组9 710例,进行输血反应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 监测组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及表现类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纠纷监测组发生1例,对照组发生22例,均集中在同科室与同型血误输的差错、发热反应难以判断、输血不良反应处理不及时和质疑输血量等问题上,监测组1例为质疑配血检验费用.结论 采用输血监测记录对输血全过程进行监测记录可明显减少输血纠纷.  相似文献   

12.
13.
14.
P J Schmidt 《JAMA》1987,257(7):928-929
  相似文献   

15.
16.
总结我科三种输血方法的准确性与先进性.用试管法与戴安娜(DianaGel)卡式检测法对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抗体筛查、抗体鉴定试验进行临床比较.戴安娜卡式检测法的检测结果重复性好,准确性高.戴安娜卡式检测法是一种准确的检测方法,应作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住院病人自体输血的可能性。方法 按照ICD-9疾病分类标准对住院病人异体输血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依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每例平均用血量约540ml,60岁以上用血病人占29.8%,18岁以下用血病人占6%。结论 大部分住院用血病人可通过自体输血替代或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输血前给药是否有助于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8~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362例(次)输血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在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肌肉注射异丙嗪的178例(次)输血患者设为药防组;将在输血前不使用任何药物的184例(次)输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输血病历记载统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62例(次)输血患者共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2次,其中发热反应26次,过敏反应6次,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各种血制品中,冰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5.69%,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5.05%。各种血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药防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6.74%(12/178),对照组为7.61%(14/18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药防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2%(2/178),对照组为2.17%(4/18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输血前肌肉注射异丙嗪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9%;输血前未用任何药物的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9.24%。3种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前后的体温、脉搏、血压、白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给药无助于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安全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共3 215例输血患者为试验组,采用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法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以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3 113例输血患者为对照组,统计输血反应不良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阳性率0.40%,女性阳性率(0.60%,10/1500)为男性(0.17%,3/1715)的3.5倍;女性阳性患者中,孕产妇阳性率(1.14%,8/701)是非孕产妇(0.25%,2/799)的4.5倍;肝胆外科、普外科、肾内科共10例(76.92%,10/13),其他科室3例(23.08%,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9例,发生率为0.93%,试验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3例,发生率为0.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9,P<0.05)。结论:具输血、妊娠病史患者为高危人群,肝胆外科、普外科、肾内科为高危科室,在严格执行不规则抗体检测过程后,临床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