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构建带有Cre重组酶识别位点变异体lox66的针对小鼠HPRT基因的基因打靶载体,并用于小鼠胚胎干细胞基因打靶研究。方法:利用含HPRT基因组DNA片段的质粒pMP8和人工合成含lox66序列的寡核苷酸,构建含Cre重组酶识别位点变异体lox66的置换型打靶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其结构正确后,用电穿孔法对小鼠胚胎干细胞R1株进行基因转染,经G418/6-TG(6-thioguanine)分组药物筛选,进行pSP-HPRT-lox66-Neo载体的应用研究。结果:得到了与设计一臻的置换型打靶载体pSP-HPRT-lox66-Neo;将线性化的打靶载体导入ES细胞后,能与靶位点有效地发生同源重组,获得了20个靶基因被灭活了的ES细胞克隆。结论:此研究成功构建了含Cre重组酶识别位点变异位lox66针对小鼠HPRT基因位点的置换型打靶载体,在胚胎干细胞基因打勒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定点突变的小鼠凝血因子 胚胎干 (ES)细胞基因打靶载体。方法 :在小鼠 因子基因第 8外显子中分别引入三个定点突变 ,构建置换型打靶载体转染胚胎干细胞 ,经药物筛选后挑取抗性细胞。结果 :成功引入点突变并构建置换型打靶载体 ,转染 ES细胞后经药物筛选得到抗性细胞克隆。结论 :体外定点突变系统可以对基因进行精细的修饰 ,为建立更精确地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打下基础。定点突变小鼠凝血因子胚胎干细胞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李坚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携带HBx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x基因在HBV相关性HCC(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基因库中已公布的HBx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HBx腺病毒质粒中扩增出HBx基因.将HBx基因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SEB-HUS质粒中.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后经脂质体介导转染L02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HBx蛋白的表达.结果:PCR、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正确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质粒pSEB-HUS中,目的基因序列与GENE BANK报道一致,转染L02细胞后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GF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可见HBx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HBx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携HBx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为研究HBx基因与肝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从HBV全基因组中扩增HBx基因 ;将HBx基因亚克隆至质粒pLNSX ,构建质粒 pLNSHBx ,磷酸钙 DNA共沉淀法将重组体导入包装细胞系PA317,检测培养上清病毒滴度。【结果】应用PCR技术成功地从HBV基因组中克隆出全长HBx基因 ,并经序列分析证实 ;建立了产病毒细胞株PA317/HBx ,检测其培养上清病毒滴度为 8.9× 10 4 CFU ,PCR证实重组病毒中含有HBx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携HBx基因的较高滴度逆转录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改良的体细胞基因敲入技术将标签序列靶向敲人目的基因。方法设计引物并构建RHBDDI的打靶载体,经过腺相关病毒包装、感染、新霉素筛选和鉴定等步骤获得含有新霉素抗性的阳性单克隆细胞株,最后通过ere病毒感染和筛选获得RHBDDI内源敲人FLAG和SBP双标签的HCTI16结直肠癌细胞株。结果经过包装病毒感染与筛选验证后得到6个打靶阳性克隆;进一步经ere病毒感染与筛选后得到2株去除新霉素抗性标记的阳性细胞克隆;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明RHBDDl-FLAG-SB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通过改良的体细胞基因敲入技术成功构建跨膜丝氨酸蛋白酶RHBDDl内源敲入FLAG和SBP双标签的HCTll6结直肠癌细胞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构建兔HPRT基因打靶载体的方法,为下一步获得兔 HPRT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和转基因兔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在已经筛选到含有兔全长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PRT)基因BAC克隆(LBNL1-304M19)的基础上,利用Red重组系统,从此克隆上将一段12.5 kb无启动子的HPRT基因组片段克隆到pKS-质粒上,产生pKS-rHPRT质粒.然后基于pKS-rHPRT和pIGCN21质粒,通过PCR的方法获得两个不同的带有50 bp HPRT 基因同源序列的IRES-eGFPCre-Frt/Neo/Frt同源重组片段,最终构建 HPRT 基因敲除打靶载体和无启动子基因敲入型打靶载体.结果 PCR、限制性内切酶及DNA序列测定,表明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成功快速地构建了HPRT 基因敲除打靶载体和无启动子基因敲入型打靶载体.同时对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或插入DNA片段的效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改良的体细胞基因敲入技术将标签序列靶向敲入目的基因。方法设计引物并构建RHBDD1的打靶载体,经过腺相关病毒包装、感染、新霉素筛选和鉴定等步骤获得含有新霉素抗性的阳性单克隆细胞株,最后通过cre病毒感染和筛选获得RHBDD1内源敲入FLAG和SBP双标签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株。结果经过包装病毒感染与筛选验证后得到6个打靶阳性克隆;进一步经cre病毒感染与筛选后得到2株去除新霉素抗性标记的阳性细胞克隆;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明RHBDD1-FLAG-SB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通过改良的体细胞基因敲入技术成功构建跨膜丝氨酸蛋白酶RHBDD1内源敲入FLAG和SBP双标签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株。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建立非洲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2靶蛋白(TPX2)C'末端SBP-3×Flag标记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模型。方法 PCR扩增同源臂,构建TPX2的腺相关病毒打靶载体,包装病毒后打靶HCT116结直肠癌细胞,G418和PCR筛选获得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的阳性细胞株,最后通过Cre病毒感染去除抗性基因,并用PCR方法筛选获得TPX2C末端SBP和3×Flag内源性双标签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株。结果筛选获得2个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株,随后经Cre病毒感染得到去除新霉素抗性基因的阳性细胞克隆,并经Western blot检测验证了SBP-3×Flag基因的敲入。结论成功建立了TPX2 C'末端SBP-3×Flag标记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0.
HBX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构建携HBX基因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X基因的功能,为阐明HBV感染导致肝癌的机制研究建立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从HBV全基因组DNA中扩增HBX基因;将HBX基因亚克隆至质粒pHAHA,构建质粒pHAHA-HBX,酶切pHAHA-HBX质粒,将HAHA-HBX片段克隆到腺病毒载体pAd-Track-CMV中,得到pAdTrack-CMV-HBX,同时与pAdEasy-1共转染293细胞,确定转染效率.检测培养上清病毒中HBX的存在.结果:将PCR扩增HBX片段成功克隆到腺病毒载体中,并经序列分析证实;建立了产病毒细胞株,证实重组病毒中含有HBX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携HBx基因的腺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1.
郭双平  王文亮  翟宇强 《医学争鸣》2001,22(13):1161-1165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肝癌细胞中表达,以研究其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应用PCR、基因克隆等方法构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将pcDNA3.1-HBX转染入肝癌细胞HCC-9204,筛选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肝癌细胞。MTT比色实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结果 成功构建了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并获得了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肝癌细胞系HCC-9204细胞克隆,且MTT比色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肝癌细胞恶性度增高。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具有生长因子样作用,可刺激肝癌细胞生长,在肝癌细胞中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增加肝癌细胞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Trpv6基因剔除小鼠模型,为在体研究Trpv6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骨代谢关系创造条件。 方法 从Ensembl数据库中获得小鼠Trpv6基因组序列。设计基因剔除策略,构建基因剔除载体pBR322-MK-Trpv6。以电穿孔方法将基因剔除载体导入ES细胞,用G418和Ganciclovoir进行正负筛选,获得双抗性克隆。PCR鉴定出正确同源重组的胚胎多能干细胞(ES细胞)克隆。将正确同源重组的ES细胞注射到C57BL/6J小鼠的囊胚中,获得嵌合体小鼠。挑选嵌合率在50%的雄鼠与C57BL/6J小鼠交配,获得的灰鼠,PCR鉴定为杂合子小鼠。杂合子小鼠交配后获得纯合子小鼠。 结果 成功构建了打靶载体pBR322-MK-Trpv6。电穿孔后,共获得24个正确同源重组的克隆,同源重组效率为25%。同源重组的克隆经显微注射后,共获得4只嵌合率大于50%的雄鼠。嵌合鼠与野生型C57BL/6J交配,获得57只来源于ES细胞的灰鼠,PCR鉴定证实17只为杂合子小鼠,阳性率为33.3%。杂合子小鼠交配获得纯合子小鼠。经Western印迹证实纯合子小鼠无Trpv6蛋白的表达。 结论 已成功建立了Trpv6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其中纯合子小鼠未出现胚胎致死现象。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label embryonic stem(ES)cells with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on the 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PRT) gene locus for the first time to provide 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way for cell tracking and manipulation in the studies of transplantation and stem cell therapy.Methods Homologous fragments were obta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from which the gene targeting vector pHPRT-EGFP was constructed.The linearized vector was introduced into ES cells by electoporation.The g4186tG cell clones were obtained after selection with G418 and 6TG media.The integration patterns of these esistant cell clones were identified with Southern blotting. Results EGFP expressing ES cells on the locus of HPRT were successfully generated.They have normal properties,such as karyotype,viability and differentiation ability.The green fluorescence of EGFP expressing cells was maintained in propagation of the ES cells for more than 30 passages and in differentiated cells.Cultured in suspension,the “green”ES cells aggregated and formed embryoid bodies, retaining the green fluorescence at varying developmental stages.The“green”embryoid bodies could expand and differentiate into various types of cells,exhibiting ubiquitous greem fluorescence.Conclusions This generation of “green”targeted ES cells is described in an efficient protocol for obtaining the homologous fragments by PCR.Introducing the marker gene in the genome of ES cells,we should be able to manipulate them in vitro and use them as vehicles in cell-replacement therapy as well as for other biomedical and research purpos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携野生型p53基因的K562细胞株,研究该细胞内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构建重组人p53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PA317细胞中进行包装,经过病毒滴度测定,筛选高滴度的产病毒细胞克隆。收集培养上清液中的重组人p53逆转录病毒颗粒,感染K562靶细胞,建立携野生型p53基因的K562细胞株。观察该细胞株的生长方式、形态学和生长速度。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53蛋白表达。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53蛋白表达率和细胞周期变化;双层软琼脂培养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潜能改变。以pBabe空载体同时实验,作为各阶段的对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53;获得逆转录病毒生产PA317/p53细胞系,最高病毒滴度为4.64×105CFU/m l;获稳定表达p53基因的K562/p53靶细胞,免疫组化结果证实该细胞内有野生型P5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野生型P53蛋白表达率为1.32%;与对照K562/pBabe细胞比较,K562/p53靶细胞的生长速度下降;软琼脂集落生成的下降率为27.14±4.49%(P<0.05);增殖指数下降,S期比例下降(P均<0.01)。结论:制备了携p53基因的高滴度逆转录病毒,建立携野生型p53基因的K562/p53细胞株,证实表达的野生型p53蛋白对该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受四环素及其衍生物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 诱导调控的高表达外源目的 基因的人胰腺癌细胞株.方法 构建高效表达转录激活因子(tTA) 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导入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经嘌呤霉素筛选后挑取单克隆扩大培养,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受强力霉素诱导调控的高表达外源目的 基因的PANC-1 细胞株(Tetoff细胞株),并利用RT-PCR 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tTA 在Tet-off 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RTPCR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均表明成功构建了三株受强力霉素高度调控的高表达低背景的PANC-1 细胞株.结论 成功获得含四环素调控系统的Tet-off 人胰腺癌细胞株,其调控活性好、背景低,为研究外源基因功能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Cre/loxP系统建立诱导型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剔除小鼠模型,为在体内直接进行GR基因的研究提供条件.方法:针对GR基因第2外显子构建诱导型目标载体,将打靶载体电穿孔转染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经Southern杂交筛选发生正确同源重组的ES细胞,囊胚注射法制备嵌合体并进行生殖系检测及纯化建系.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GR基因第2外显子的诱导型目标载体,转染ES细胞获得了工程化的ES细胞,经囊胚注射获得了由工程化的ES细胞和体细胞共同发育而来的嵌合体小鼠.结论:基于Cre/loxP系统的GR基因条件性打靶嵌合鼠的获得,为得到理想的诱导型GR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乙肝病毒前S/S基因的相似株现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端  闫永平  徐德忠  张景霞 《医学争鸣》2001,22(12):1122-1124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体内HBV病毒前S/S基因变异的状况。方法:应用全长PCR技术从4例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血清中扩增出HBV全长基因,将其克隆于pUC19载体,每例随机筛选5个阳性克隆,对其前S/S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4例患各克隆间均存在碱基的差异,此类患体内HBV株同源性较差。结论:HBsAg阳性孕妇体内HBV株呈“相似株”分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人bax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导入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并检测bax基因在转导株的表达.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bax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K-CMV的多克隆位点之间,以脂质体介导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SGC7901/VCR,G418筛选克隆细胞,Westernblot检测bax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质粒pBK-bax,将之转入细胞后,经G418筛选30d获得了稳定的细胞克隆,即SGC7901/VCR-baxcels.Western印迹证实了bax基因转导株具有明显的Bax蛋白表达.结论:bax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胃癌耐药的临床治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含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TK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研究肿瘤的自杀基因疗法 ,建立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TK。 方法 :应用脂质体转移方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GINaTK导入PA317,经G4 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后分别用PCR和扫描电镜检测HSVtk基因整合和病毒颗粒分泌情况。 结果 :逆转录病毒载体GINaTK导入PA317,G4 18后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 ,命名为PA317/TK。PCR检测PA317/TK细胞出现一特异性 4 0 4bp阳性条带 ,而PA317细胞没有扩增出相应条带。PA317/TK细胞经扫描电镜检测见其表面有颗粒状突起 ,其周围有许多呈团状的病毒颗粒。证实含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存在于包装细胞中。 结论 :成功建立含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 LV)感染并探究其在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human myeloid leukemia mononuclear cells, THP-1)中的最佳感染条件,之后病毒包装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2(leukocyte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subfamily B member 2, LILRB2)的过表达病毒载体并感染THP-1细胞,最终嘌呤霉素筛选出经mRNA和蛋白水平均成功验证LILRB2过表达效果的THP-1稳定转染细胞株,为研究LILRB2在单核细胞中的作用提供前提条件。方法 LILRB2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以pLV-SFFV-MCS-EF1-ZsGreen1-T2A-Puro为慢病毒骨架载体,通过Xba I与BamH I位点插入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的LILRB2基因片段构建而成。待筛选阳性克隆与测序鉴定后,病毒感染预实验确定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以293T细胞包装病毒,浓缩后获得的原液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