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静脉血和指血血常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静脉血和指血血常规检查,各项参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100例新生儿静脉血和指血,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种结果。结果:新生儿静脉血和指血常规中的HGB、HCT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WBC、PLT、RBC无差异(p>0.05)。结论:检测新生儿的HGB和HCT应该采用静脉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在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血检验有时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的差异.方法 同时采集80例参加体检人员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用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进行重复性实验和对比实验,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结果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WBC、RBC、HGB、MCH、MCHC、PLT均有明显差异;末梢血各参数的CV值大于静脉血.结论 应采用静脉血取代末梢血检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冷凝集状态下血常规中各项参数的变化.方法对一冷凝集病人分别在10℃和23℃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血常规中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以KX-21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常规,WBC、HGB、PLT在两种温度下的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但RBC、HCT、MCV、MCH、MCHC、RDW的结果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冷凝集素对WBC、HGB和PLT均影响不大,而导致 RBC、HCT计数偏低和MCV 、MCH、MCHC、RDW的数值偏高.  相似文献   

5.
冷凝集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冷凝集状态下血常规中各项参数的变化 .方法 对一冷凝集病人分别在 10℃和 2 3℃进行血常规检测 ,观察血常规中各项参数的变化 .结果 以KX - 2 1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常规 ,WBC、HGB、PLT在两种温度下的检测结果无差异 (p>0 .0 5 ) ,但RBC、HCT、MCV、MCH、MCHC、RDW的结果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血液冷凝集素对WBC、HGB和PLT均影响不大 ,而导致RBC、HCT计数偏低和MCV、MCH、MCHC、RDW的数值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真空采血管和一次性使用抗凝管采集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真空采血管和一次性使用抗凝管采集末梢血,真空管静脉采血,并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对WBC、RBC、HGB、PLT、H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真空采血管和一次性抗凝管采集末梢血检测血常规与静脉采血法相比,WBC计数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0.01),HCT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于RBC和HGB检测,一次性抗凝管采集末梢血与静脉采血法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两容器检测PLT结果与静脉采血法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检测结果分布宽度均大于静脉采血法。结论本实验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末梢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以得到相对真实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中的检验效果差异,以为临床血常规检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受检者共500例,对所有受检者均分别抽取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八项(WBC、RBC、Hb、Hct、MCV、MCH、MCHC、PLT)进行分别检测。结果两种采取方式检查的血常规八项数据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静脉血比值均略高于末梢血。结论静脉血和末梢血两种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不大,但是静脉血取样相对更加稳定,临床应尽量采用静脉采血方式。  相似文献   

8.
胎儿血生理指标检测及在产前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胎儿血液常规指标参考范围及其在各孕周变化规律,为胎儿宫内疾病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135例孕18~39w(并经随访正常)胎儿脐血进行白细胞总数(WBC)及中性粒细胞分类(NEU%)、淋巴细胞分类(LYM%)、单核细胞分类(MONO%)、嗜酸性白细胞分类(EOS%)、嗜硷性白细胞分类(BASO%)和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球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PLT)等检测.结果胎儿血各生理指标多与出生后水平显著差异[1],其中WBC、NEU%、MONO%、HGB、HCT、数值在各孕周有显著差异,随孕周增加而升高;LYM%、MCV数值在各孕周显著差异为随孕周增加而下降;HGB、EOS%也随孕周增加上升,但幅度不显著;BASO%、PLT再各孕周变化不大.结论胎儿血常规指标随孕周变化,在诊断胎儿贫血、出血、炎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集20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行血常规检查;分别对室温下放置0min、30min、2h 和6h 后的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对血常规检查中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末梢血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静脉血(P<0.05),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静脉血(P<0.05),中间细胞百分比(MXD)和静脉血无差异(P>0.05);静脉血的WBC、RBC 和Hb 不同时间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PLT 较放置前明显降低(P<0.05),MXD 较放置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较多,选取静脉血在2h 以内进行检查可以降低误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台CD-1700与2台F-800血细胞分析进行可比性分析,检测结果的可信性. 方法取门诊患儿手指末梢全血,同时用两种分析仪测定,结果比较分析. 结果 F-800的HCT测定结果有偏差,是系统误差造成,分别将2台机调校系数调至1.18和0.956后结果显示4台血细胞分析仪所测WBC、RBC、HGB、HCT、PLT值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使用4台血细胞分析仪中任何1台测定血常规,其测定结果都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应用于治疗性红细胞采集(TE)时的操作要点和临床观察指标。方法采用治疗性自体红细胞采集(TAE)程序,选择随机等量补充补偿液,不加添加剂模式。比较采集前后的红细胞(RBC)、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B超等结果,观察治疗效果;分析比较机器显示的预计采后HCT值与实际采后的外周血HCT的差别。结果6例病人采集后外周血血常规(血Rt)示RBC、HCT、HGB均明显下降,与采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有脾肿大的患者B超均明显缩小;机器显示的预计采后HCT均比实际采后外周血HCT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他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心脏穿刺和剪尾2种采血方式对新生SD大鼠血常规的影响;建立其血常规正常参考值范围;研究发育过程中血常规各项、血细胞形态和血清铁(SI)的消长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揭示SI变化的可能机理。方法:新生鼠出生后1、2、3、7和14 d,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心脏血和鼠尾血中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GB)含量、血小板(PLT)计数和白细胞(WBC)计数的改变;通过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2种血液中血细胞形态的差别,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情况;选择心脏穿刺采血建立血常规正常值参考范围;经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各时点心脏血SI含量变化;统计学分析发育时间、血常规各项及SI含量三者间的动态关系。结果:鼠尾血中RBC计数、HGB含量和WBC计数均高于心脏血,且RBC碎片较多;RBC形态随发育逐渐成熟稳定,其碎片亦明显减少;发育时间与心脏血中RBC和PLT计数呈正相关(P<0.01),与HG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WBC计数和SI含量呈负相关(P<0.01)。SI含量与RBC计数呈负相关(P<0.05),与MCV(P<0.01)和MCH(P<0.05)则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心脏采血能建立相对完善的正常新生SD大鼠血常规参考值范围;新生鼠血常规各项与发育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发育早期RBC的不稳定性可能是导致SI含量在发育早期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静脉血在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运用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91份在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的血标本,其中31份血标本于4℃冷藏,并于0.5h、24h、48h、72h测定。30份血标本20℃保存,于0.5h、2h、4h、8h、24h测定;另30份血标本20℃保存,于24h、48h、72h再测定,各以0.5h测定结果为对照组,观察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变化。结果 20℃保存24h,WBC、RBC、Hb、MCH及WBC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种血常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保存72h,WBC、RBC、H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种血常规参数从24h即有明显的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冷藏72h,WBC、RBC、MCH、Hb在72h内比较稳定,HCT、PLT及WBC分类在48h内比较稳定,14种血常规参数在24h有明显变化。结论血常规标本4℃冷藏,血细胞参数结果较稳定,但仍要考虑到个别参数的变化,以便于为临床提供更可信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台CD-1700与2台F-800血细胞分析进行可比性分析,检测结果的可信性。方法:取门诊患儿手指末梢全血,同时用两种分析仪测定,结果比较分析。结果:F-800的HCT测定结果有偏差,是系统误差造成,分别将2台机调校系数调至1.18和0.956后结果显示4台血细胞分析仪所测WBC、RBC、HGB、HCT、PLT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4台血细胞分析仪中任何1台测定血常规,其测定结果都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EDTA-K2浓度对Advia 120 计数仪结果的影响. 方法将50例正常人的静脉血,以不同血量放到同一浓度的4组抗凝管中,形成不同浓度的抗凝血.以符合抗凝标准的A组为对照组,用Advia 120 检测.结果四组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白细胞分类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D两组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量不足的C、D两组的RBC、HGB、HCT、PLT 、WBC的结果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抗凝剂浓度对该仪器检测MCV、白细胞分类没有干扰;为防止血量不足时抗凝剂的稀释作用,必须按抗凝比例抽血.  相似文献   

16.
吴云 《医学信息》2019,(9):171-173
目的 探究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某单位同一天入职体检需要检测血常规的体检人员16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采血,观察组采用末梢采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中反应红细胞形态及数量、白细胞形态及数量、血小板形态及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RBC、HGB、HCT、MCHC、PLT较对照组高;而WBC、NE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H、MCV等余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采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较末梢采血更趋于真实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的研究,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对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缺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确诊为胎儿生长受限的孕产妇随机分成阴道分娩组(A组)40例和剖宫产组(B组)40例,分别对其新生儿的脐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PH、PCO2、HCO3、BE、HCT和脐动、静脉血气差值[△(A-V)],并对两组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脐动脉PH值低于B组,而PCO2高于B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脐静脉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的脐动静脉差值△PH、△Pco2均大于B组(P<0.05),而△PO2、△HCO3-、△BE、△HC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存在着缺氧状态,而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放宽剖宫产指证,有利于降低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缺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胎儿生长受限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脐带血血细胞各参数与正常成人静脉血血细胞各参数有无显著性差异.是否需要建立脐带血血常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用美国COULTER-GENS全自动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对581例脐带血进行检测血常规和网织红各参数,并用统计学分析.结果脐带血各参数值与正常成人静脉血除血小板数量、单核细胞百分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各参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脐带血应建立其本身的正常参考值,不能用成人静脉血血常规参考值代替.  相似文献   

19.
600名新生儿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象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使静脉血的检测明显优于末梢血的检测。由于新生儿的生理条件有别于成人,采取末梢血检测新生儿各项血细胞参数仍受到重视,我科对600名新生儿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象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我院产科健康新生儿600名,男398名,女202名,平均年龄(4.31±2.06)d。采用美国雅培公司CELL-DYN1600及配套稀释液、溶血素、清洁液。采用足底加温采血和股静脉血采血法,取新生儿足跟血50u l和静脉血0.5 m l,分别置于含有0.5?TA-K2的干燥试管中,迅速摇匀,室温1 h内完成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水肿胎儿血液常规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Barts′(重型α-地贫)、染色体异常、病毒感染、同种免疫性(母Rh-)及其他原因所致水肿胎儿血液常规指标并与相同孕周胎儿血液常规指标比较,分析各种原因所致水肿胎儿血液常规指标变化规律,探讨水肿胎儿病因与病理的内在联系,为胎儿宫内疾病诊治提供线索。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66例孕19~35w水肿单活胎儿脐血进行染色体,TORCH,胎儿血红蛋白检查和血常规:白细胞总数(WBC)及中性粒细胞分类(NEU%)、淋巴细胞分类(LYM%)、单核细胞分类(MONO%)、嗜酸性白细胞分类(EOS%)、嗜碱性白细胞分类(BASO%)和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球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体积血红蛋白(MCH)、血小板(PLT)、有核红细胞(NRBC)等检测;并按染色体、TORCH、Bart′s、其他原因的水肿胎儿分为4类和按孕周分组统计与同孕周正常胎儿比较。结果RBC、HGB、HCT、MCV、MCH、NRBC水平在所有水肿胎(包括染色体、TORCH、Bart′s和其他原因)与同孕周正常胎儿中均有显著差异,而WBC、NEU%、LYM%、MONO%、EOS%、BASO%、PLT等数值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胎儿血RBC、HGB、HCT、MCV、MCH、NRBC水平,可作为胎儿水肿等发育异常胎儿诊断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