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鼻咽癌(NPC)骨转移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NPC679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检查。其中82例同时行X线和CT检查。结果:经骨显像检查发现骨有转移者295例,骨显像阳性率43.4%。骨显像发现转移病灶189个,而同时X线检查仅为56个。结论:全身骨显像在诊断NPC骨转移灵敏度高于X线检查;骨显像阳性病例中骨痛有无各占半数,骨显像阴性病例中有16%伴有明显骨痛,NPC患者有无骨痛症状均应常规骨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PECT联合X线诊断鼻咽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鼻咽癌初诊患者行SPECT全身骨核素显像和X线检查.结果 60例鼻咽癌经SPECT和X线共同诊断为骨转移53.3% (32/60), SPECT显像阳性率为78.3%(47/60), 假阳性率为16.7% ;X 线诊断阳性率为45%(27/60), 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多见,其余依次为胸部、骨盆、肢体和颅骨.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与X线联合检查对于临床诊断分期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鼻咽癌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PECT联合X线诊断鼻咽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例鼻咽癌初诊患者行SPECT全身骨核素显像和X线检查。结果 60例鼻咽癌经SPECT和X线共同诊断为骨转移53.3%(32/60),SPECT显像阳性率为78.3%(47/60),假阳性率为16.7%;X线诊断阳性率为45%(27/60),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多见,其余依次为胸部、骨盆、肢体和颅骨。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与X线联合检查对于临床诊断分期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鼻咽癌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57例骨转移癌的X线照片、CT扫描和ECT骨扫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X线片未发现转移病灶37例(64.9%).CT扫描未见骨质破坏24例(42.1%),ECT全身骨扫描均见异常放射性浓聚灶57例.结论 ECT骨扫描灵敏、快捷、简便是早期诊断骨转移癌的首选方法.X线照片、CT扫描早期阳性率低,只宜用于骨转移病灶定位后再作定性的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来已确诊的71例肺癌病人进行核素骨显像扫描,结合临床与X线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1例肺癌病人经核素骨显像发现骨转移56例,阳性率为78.9%.显示各部位病灶共124个.累及部位依次为肋骨45个占36.3%(45/124),脊椎骨35个占28.2%(35/124),骨盆17个占13.7%(17/124),四肢骨12个占9.7%(12/124),胸锁骨10个占8.1%(10/124),颅骨5个占4%(5/124).其中助骨转移灶多见于原发肿瘤的同侧,本组就有37个占82%(37/45).有骨转移的56例中,多发骨转移45例占80.4%.结论: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是有利于骨转移的早发现,对肺癌的临床分期,化疗方案的选择,化疗效果的评价及预后的估计均有很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99Tcm-MDP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CT融合图像诊断原发性肝癌胸腰椎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65例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的伴有腰背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全身骨显像及胸腰椎局部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根据患者综合表现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转移,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比较全身平面显像与平面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对原发性肝癌胸腰椎转移的检出率,采用两组间的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出胸腰椎转移灶数目的差异性。结果 65例伴有腰背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全身骨显像,检出骨转移病例12例,检出率为18.46%;共检出胸腰椎转移灶57个,有骨转移病灶的患者平均胸腰椎转移灶为4.07䥺SymbolqB@1.27个;全身骨骼联合局部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检出骨转移病例30例,检出率为46.15%;胸腰椎病灶136个,有骨转移病灶的患者平均胸腰椎转移灶4.53䥺SymbolqB@1.20个;两方法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P<0.05...  相似文献   

7.
骨转移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转移癌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对 5 7例骨转移癌的X线照片、CT扫描和ECT骨扫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X线片未发现转移病灶 37例 (6 4 9% ) .CT扫描未见骨质破坏 2 4例 (42 1% ) ,ECT全身骨扫描均见异常放射性浓聚灶 5 7例 .结论 ECT骨扫描灵敏、快捷、简便是早期诊断骨转移癌的首选方法 .X线照片、CT扫描早期阳性率低 ,只宜用于骨转移病灶定位后再作定性的补充检查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检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检测了 124 例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EA、TSGF三种肿瘤标志物,应用SPECT对所有患者全身进行骨扫描检查,以明确有无转移.结果:124 例患者中38 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组患者血清CA15-3、CEA、TSGF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78%、80%和82.1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1%、86.74%和84.29%.结论:CA15-3、CEA、TSGF具有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而联检肿瘤标志物结合全身骨扫描可以提高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YFRA21-1检测和核素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8例肺癌患者及56例良性肺疾病患者行SPECT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YFRA21-1,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骨转移组CYFRA21-1值明显高于未转移组,未转移组高于对照组;转移组骨显像多数为阳性(97.4%),未转移组及对照组骨显像个别为阳性,均由手术或外伤引起.结论:全身骨显像与CYFRA21-1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骨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判断肺癌有无骨转移,对制订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全身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的方法,通过放射性核素异常分布发现转移灶[1]。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是肺癌诊断中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2]。本文探讨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CYFRA21-1、CEA检测,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诊断前列腺癌(PCa)和全身骨显像对PCa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探讨PSA检测联合全身骨显像诊断PCa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PCa患者和14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t-PSA、f-PSA和全身骨显像结果,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为确诊标准,骨显像结果依照5分法评分(0分:骨显像正常;1分:骨良性病变可能性大;2分:不确定;3分:骨转移可能性大;4分:骨转移明确).比较t-PSA、f-PSA和全身骨显像的ROC曲线下面积和最佳域值点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t-PSA、f-PSA和全身骨显像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637和0.948,最佳域值点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7.6%、78.6%;84.8%、42.9%,90.0%、82.6%.结论:血清PSA检测联合骨显像可有效地诊断PCa,排除高PSA水平良性病例,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血清TPINP和ICTP检测及SPECT和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52例,进行全身骨显像扫描.SPECT使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患者取全身前位和后位显像,并结合常规CT扫描进行分析.检测TPINP 和ICTP采用RIA药盒,计算采用log-logit或四参数数据处理模式.结果 乳腺癌术后SPECT骨转移率为19.4%(48/252),48例骨转移患者发现病灶123个;乳腺癌术后CT骨转移率为11.9%(30/252),30例骨转移患者发现病灶53个.SPECT和CT的转移率、病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P<0.05和χ2=41.386、P<0.01).血清TPINP和ICTP水平在SPECT阳性组明显高于SPECT阴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09、P<0.01和t=8.799,P<0.01).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与CT显像比较对乳癌术后骨转移有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灵敏度高、早期发现、全身成像不易漏诊的优点.TPINP作为骨形成标志物、ICTP作为骨吸收标志物能在早期出现变化,对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全身显像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相互补充,乃肿瘤诊断和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临床诊断中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诊断价值,以便评估患者的临床分期.方法 对113例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均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血钙、碱性磷酸酶检查.通过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与高钙血症、碱性磷酸酶升高联合诊断骨转移的准确性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判断骨转移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中的发生几率是否相同.结果 99Tcm-MDP全身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92.7%),特异性(83.2%)、准确性(85.7%).肺癌发生骨转移的总体几率为36.7%,肺腺癌较其他类型肺癌骨转移发生的几率高(P<0.叭).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高灵敏度,对诊断肺癌患者骨转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亲骨性恶性肿瘤,骨转移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许多患者无骨痛症状时已有转移,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则多数已处于晚期,因此,判断肺癌骨转移,对制订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意义。全身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的方法,通过放射性核素异常分布发现转移灶。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CEA和降钙素(CT)是肺癌诊断中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本文探讨全身骨显像联合检测血清CYFRA21-1、CEA和CT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核素骨显像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9例临床或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发现骨转移者54例,占60.1%,对其中30例阳性进行X线对照摄片,仅12例阳性,为40%,核素骨显像对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随访观察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脊柱单发阳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21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提示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患者,行SPECT/CT局部断层显像,得到局部SPECT、CT及融合影像。阅片由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分别独立进行,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结果及6个月以上的影像随访为"金标准"。结果在921例患者中,161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17.5%),4例诊断为原发骨肿瘤(0.4%),2例诊断为骨髓瘤(0.2%),5例诊断为骨结核(0.5%),689例诊断为良性病变(74.8%),59例诊断为外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6.4%),1例诊断为许莫氏结节(0.1%)。肿瘤骨转移病例共161例,其中颈椎9例(5.6%),胸椎46例(28.6%),腰椎82例(50.9%),骶椎24例(14.9%)。按部位分类,颈椎病变共30例,肿瘤骨转移9例(30%);胸椎病变共224例,肿瘤骨转移46例(20.5%);腰椎病变共606例,肿瘤骨转移82例(13.5%);骶椎病变共61例,肿瘤骨转移24例(39.3%)。结论99Tcm-MDP SPECT/CT同机融合骨显像,对常规全身骨显像单发阳性病灶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同时显示了该病灶的形态及周围软组织影像特征,显著降低了骨显像中椎体单发阳性病灶的假阳性率,在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较常规全身骨显像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PSA、SPECT骨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SA、SPECT骨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2例经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全部行血清PSA测定及全身骨显像,并对部分患者治疗后进行了随访.结果:前列腺癌组PS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良性前列腺疾病组;前列腺癌骨转移组PSA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72例前列腺癌初诊患者骨显像发现24例骨转移瘤,阳性率33.3%.结论:血清PSA与骨显像联检对前列腺癌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 6 7% ~14 9%,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 2位 [1]。乳腺癌治疗首选手术,但随后的临床研究显示,约 1 /3的患者在亚临床期已出现局部淋巴结或其他远处转移。乳腺癌病人术后极易出现骨转移,乳腺癌病人全身骨扫描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高于CT、MRI及X线检查,但特异性相对较低,对骨扫描发现的单发放射性浓集灶,单纯从图像也很难判断是否为转移灶。而肿瘤标志物CA15-3及CEA联合检测在诊断乳腺癌孤立性转移灶时有其独特的价值。本文对 65例乳腺癌病人手术后进行CA15 -3、CEA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SPECT显像和全身骨显像对于分化性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灶检测能力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接受131I治疗的DTC骨转移患者17例(男8,女9),年龄(46~82)岁。8例乳头状腺癌,9例滤泡状腺癌。7例单纯骨转移,10例合并淋巴结和/或肺转移。所有患者在接受大剂量131I治疗转移灶前2d~10d均行18F-FDG SPECT显像和99mTc-MDP全身显像。使用SPSS11.0软件对组别之间比较行χ2检验。结果:17例患者共发现70个骨转移区。18F-FDG SPECT显像的灵敏度71.34%(50/70)高于全身骨显像62.86%(44/7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05)。特异度和准确度18F-FDG SPECT显像97.76%(131/134)和88.73%(181/204)均高于全身骨显像91.04%(122/134)和81.37%(166/204),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5和t=4.34,P〈0.05)。结论:对于DTC骨转移的检测,18F-FDG SPECT显像的灵敏度与全身骨显像相仿,而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全身骨显像。但是,对于小部分成骨性反应为主的DTC骨转移灶,全身骨显像更为灵敏。所以,18F-FDG SPECT显像不能完全取代全身骨显像,全身骨显像对于检测DTC骨转移仍然具有临床价值,可作为18F-FDG SPECT显像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20.
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和131I全身显像(131I-WBS)在甲状腺乳头癌(PTC)复发监测中的意义. 30例PTC患者术后6周,行131I(3.7GBq)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6个月后再给予131I 治疗1次,治疗中同时测定Tg和进行131I-WBS.结果表明,在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时,显像发现淋巴、肺及骨转移6例,其余转移灶于6个月治疗时发现,有3例患者(10%)Tg测定在正常范围,而131I-WBS出现转移灶,4例患者(13.3%)Tg测定异常,而131I-WBS正常.Tg测定和131I-WBS可作为诊断PTC有无转移的重要指标,二者监测复发应联合应用,可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