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的肾脏病变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按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21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三组之间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用t检验。结果 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血压明显高于一、二组及对照组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的GFR高于对照组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的GFR低于第一、二组及对照组P<0.05,BUN及Cr高于第一、二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早期,存在肾小球高滤过,可能与糖代谢紊乱有关。临床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尿总蛋白升高,此期建立正常的血糖水平,似乎已不能使肾脏病变进展逆转。因此,对糖尿病肾病应强调重在预防及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并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是否相关。方法 :选择 4 6例无高血压、肾炎、尿路感染病史的 2型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两组均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浆内皮素。两组血浆内皮素的比较采用t检验 ,两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为 (92 1± 2 6 9)pg/ml,而正常白蛋白尿组为 (5 0 8± 7 6 )pg/ml,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P <0 0 1) ;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血压、血清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糖化血红蛋白间无相关性 ,而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 (r=0 5 12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病人血浆内皮素的水平升高 ,且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这些发现支持内皮素在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20例,根据尿白蛋白的含量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192)和微量白蛋白尿组(n=185)以及大量白蛋白尿组(n=143),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每组患者的血清GDF-15水平。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GDF-15为(704.5±82.5) pg/ml,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为(864.0±85.4) pg/ml,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为(1773.9±113.5) pg/ml。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GDF-15水平明显低于大量白蛋白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微量白蛋白(mAlb)与白蛋白(Alb)呈负相关,与GDF-15呈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的不同时刻血清GDF-15也会发生变化,患者血清GDF-15的高表达对病情的诊断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41-4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病房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将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两组患者尿白蛋白、甲状腺功能指标、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FT3明显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TSH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T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HbA1c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尿微量白蛋白与年龄、TSH以及HbA1c正相关,与FT3负相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见,病程、高血压、HbA1c与FT3是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HbA1c呈正相关,与FT3的水平呈负相关,甲状腺功能检测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的检查手段,在预防和及早诊治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曦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70-170,196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81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三组,采用CGMS对患者进行连续24h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比较各组的血糖波动。结果三组空腹及三餐后血糖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间空腹及餐后SD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空腹及餐后SDBG均大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糖波动可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6.
李应琴  马静 《新疆医学》2016,(4):428-430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较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对75例糖化血红蛋白<7,且血压≤140/90mm Hg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波动系数反应血糖波动,测定24 h尿白蛋白定量,同时观察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等。结果 (1)2型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组、尿微量白蛋白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的患者血糖波动系数分别为(1.3±0.7)、(2.7±1.5)、(3.5±2.1)。(2)比较糖尿病病程,2型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组、尿微量白蛋白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分别为(4.7±1.6)年、(5.1±2.1)年、(7.6±1.8)年。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较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压正常的情况下,血糖波动及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13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代谢异常与肾损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脂代谢异常与肾损害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将139例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4 h尿白蛋白<30mg)、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 h尿白蛋白<300mg)和临床白蛋白尿组(24h尿白蛋白≥300mg);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1)4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无显著意义(F=1.42,P>0.05);DN组间病程、FBG和HbA1c的差异无显著意义(F=3.13,P>0.05).(2)3个DN组间,TG和LDL-C均显著升高(F为4.71和5.11,P<0.05),而HDL-C明显降低(F为4.3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尿白蛋白排泄量与FBG和TG水平成正相关(R2=0.182).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异常以TG升高为主,随病程进展伴LDL-C增高及HDL-C减低.血糖和TG是尿白蛋白排泄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月住院且随访资料完成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327例.根据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CR<30 mg/g,18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ACR=30~299 mg/g,143例).经头颅CT或MRI诊断SCI.以正常蛋白尿组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出现大量白蛋白尿(ACR≥300mg/g)为一级终点.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一级终点累计发生情况.Cox风险模型分析一级终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平均随访39个月后,32例正常蛋白尿组患者和3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达到一级终点.并发SCI患者一级终点达到率明显高于未并发SCI患者(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并发SCI患者到达一级终点的风险比为2.19(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SCI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王小平 《当代医学》2016,(14):52-53
目的:针对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糖尿病患者120例(白蛋白尿正常60例,白蛋白尿微量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正常组和微量组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并对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正常白蛋白尿患者与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糖指标进行的比较,正常组低于微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归回分析显示,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需要加强控制和预防。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早期进行微量白蛋白尿检查,对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等进行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防止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也可以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3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糖尿病病史>10年,其中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 mmol/L者35例,为第1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 mmol/L者38例,为第2组;检测2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第2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第1组[(287.80±35.60)vs(162.50±20.30)mg/24 h,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大于空腹血糖,积极控制餐后血糖,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2)患者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9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量(UAE)分成3组,分别测定其尿MCP-1的水平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与27例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2型DM患者尿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正常蛋白尿组中尿MCP-1就已经开始升高(P<0.05),微量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尿MC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且临床蛋白尿组尿MCP-1水平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2型DM患者尿MCP-1水平与UAE、收缩压、舒张压、LDL-C、CHO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HbA1c、HDL-C、TG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MCP-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发生发展,检测尿中MCP-1含量对于早期DN的诊断及其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阶段尿中的表达水平及CTGF与糖尿病肾脏损害程度的关系,分析CTGF在D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01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根据尿蛋白排泄量(UAE)将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Ⅰ组)42例,微量蛋白尿组(Ⅱ组)33例,临床蛋白尿组(Ⅲ组)2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尿中的CTGF水平。结果糖尿病各组尿中CT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Ⅰ组尿CTGF就已经开始升高,Ⅱ组及Ⅲ组尿CTGF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尿CTGF显著高于Ⅱ组。糖尿病组的尿CTGF水平与尿蛋白排泄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TGF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并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尿中CTGF对于DN早期的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 alpha,TNF-α)浓度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正常尿蛋白组及糖尿病合并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7例T2DM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分为正常尿蛋白组(A组,31例)、微量尿蛋白组(B组,35例)、大量尿蛋白组(C组,31例),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组),ELL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MIF、TNF-α浓度,同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Cr)。结果正常尿蛋白组(A组,31例)及糖尿病肾病(B、C)组血清MIF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正常尿蛋白组(A组)与微量尿蛋白组(B组)、大量尿蛋白组(C组)血清MI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B、C)组血清TNF-α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B、C)组血清TNF-α高于糖尿病正常尿蛋白组(A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MIF与DM病程(r=0.435,P<0.01)、HbA1c(r=0.459,P<0.01)、FBG(r=0.520,P<0.01)、TG(r=0.256,P<0.05)呈正相关,与HDL-C(r=-0.244,P<0.05)浓度呈负相关;血清TNF-α与尿A/C(r=0.254,P<0.01)、DM病程(r=0.182,P<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正年龄、糖尿病病程、BMI、HbA1c、HDL、Cr等因素后,血清TNF-α与蛋白尿的OR=1.069(95%CI:1.005~1.137,P=0.035),血清MIF浓度与蛋白尿无相关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在糖尿病肾病病程中更敏感,临床上可参考血清TNF-α浓度或同时检测血清MIF与TNF-α浓度,来判断糖尿病肾脏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5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血脂康组(28例)和安慰剂组(28例),另外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DN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血脂康组加用血脂康0.6 g/次,3次/d;安慰剂组加用外形相同含淀粉的胶囊,0.6 g/次,3次/d,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观察3组受试者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脂康组和安慰剂组早期DN患者TG、TC、LDL-C、V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SOD显著下降,MDA水平上升(P<0.05);血脂康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G、TC、LDL-C、VLDL-C、MDA水平及UAE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DL-C水平及血清SOD活性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安慰剂处理前、后患者血脂、血清SOD、MDA及UAE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存在血脂紊乱和氧化应激,血脂康可调节早期DN患者血脂紊乱,并改善氧化应激,降低UAER,对早期DN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病人血清脂质代谢异常与肾脏损害间的关系。方法64例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病人,按尿清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tionrate,UAER)分组,并设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owdensitylipoprotein-cho1esterol,L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比较组间差异及与UAER的关系;同时比较血脂与血糖间的关系。结果正常清蛋白尿组仅Apo-A1显著降低(P<0.01);微量清蛋白尿组Apo-A1显著降低,Apo-B显著升高(P<0.05);临床期DN组Apo-A1显著降低(P<0.05),Apo-B、TC、LDL-C显著升高(P<0.05,0.01),Apo-A1/Apo-B在DM三组均显著降低(P<0.01,0.05);TG、LDL-C及ApoB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1,0.001);TC、TG及LDH-C与血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N病人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异常,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且随肾脏损害程度加重而加重,其中TG、HDL-C及Apo-B的异常增高与肾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推测脂质代谢异常可能是DN诱发或(和)加重因素之一;控制血糖有助于预防血脂代谢紊乱.而控制血脂代谢异常有助于廷缓DN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病人血清瘦素水平与血脂水平的关系.②方法测定了48例妊高征病人(妊高征组)及5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瘦素、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③结果妊高征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46,P<0.05).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三酰甘油水平明显升高(t=2.18,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减低(t=2.35,P<0.05).妊高征病人血清瘦素水平与三酰甘油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3,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7,P<0.05).④结论妊高征病人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与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刘成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2):227-229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将其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4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5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42例)和晚期糖尿病肾病组(28例)4组,检测4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一A(Apro.A),脂蛋白.B(Apro.B),并计算TG/HDL.C比值。结果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患者比较,各组患者糖尿病肾病HDL.C明显降低,且随着肾脏损害的加重,血清TG、TC、LDL—C、Apro.B、TG/HDL.C逐渐升高,而HDL.C、Apro.A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ER与HDL.C呈负相关(r=一0.558,P=0.027),而与TG/HDL.C比值呈正相关(r=0.638,P=0.015)。结论HDL.C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保护因子,而TG/HDL—C是与其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病人炎性指标、肾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6例2型糖尿病病人,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入组糖尿病病人分为3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30 mg/24 h)9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24 h≤UAER<300 mg...  相似文献   

19.
胆红素代谢与冠状动脉病变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红素代谢与冠状动脉病变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AD)患者冠脉高度狭窄者42例、中度狭窄者25例及冠脉造影正常者34例的血清胆红素、血脂水平。结果CA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冠脉造影正常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冠脉造影正常者(P均〈0.05);高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之间其血清胆红素和血脂也有差异,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均〉0.05)。将101例研究对象作为整体进行相关性分析,血清TBil、DBil和IBil与TC、TG和LDL—C均呈负相关,与HDL—C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通过对血脂的影响在C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