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舟状骨骨折发病率在腕部骨折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约占所有腕骨骨折的82%89%[1]。受伤后常出现腕关节处疼痛,因不严重影响手腕部的活动,受伤后患者往往不太重视,尤其是无移位的舟状骨骨折易漏诊,常引起舟状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2]。而Herbert等[3]报道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高达50%。舟状骨骨折,经过半年治疗未愈合,  相似文献   

2.
大张定形次全厚皮修复全手背及腕关节Ⅲ度烧伤创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手背及腕关节深度烧伤愈合后,因瘢痕增生肥厚挛缩,最终导致严重的爪形手畸形,造成多关节功能障碍,既影响功能又影响外观。为解决上述难题,笔者对手背及腕关节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弹力绷带小夹板结合石膏固定治疗A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3年6月治疗76例A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受伤主要原因为跌倒损伤,占98.68%(75/76)。76例骨折均为闭合性损伤。骨折按照AO分型,A3-1型18例,A3-2型23例,A3-3型35例;受伤时间30 min至3 d。骨折整复后应用弹力绷带小夹板结合石膏固定。末次随访时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及患者主观满意度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76例患者全部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6月(4~8月)。 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81.58%,患者主观满意度86.84%。结论:弹力绷带小夹板结合石膏固定治疗A3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良好,不易松动、移位,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畸形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高、痛苦小等特点,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221-224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术联合桡骨远端骨折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6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3例单纯采用桡骨远端骨折术治疗,纳入对照组;另外33例在对照组的手术基础上联合尺骨茎突骨折术治疗,纳入观察组,最终对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术联合桡骨远端骨折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效果更佳,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对其预后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腕舟骨骨折是较常见的腕骨骨折 ,其延迟愈合率、不愈合率及缺血坏死率都很高 ,并常引发创伤性关节炎 ,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我们收集 1983年 5月至 2 0 0 1年 1月腕舟骨骨折 168例 ,对其中诊治出现失误的 48例 (失误率为 2 8.6% )进行分析 ,以引起临床的重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 ,男 3 8例 ,女 10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 4岁。就诊时间 :3 2例为受伤后 1个月内就诊。余 16例为受伤 1个月后就诊。早期漏诊和误诊 18例 (3 7.5 % ) ;患者自误 9例 (18.7% ) ,未及时处理和处理不当 2 1例 (4 3 .7% )。1.2 误诊情况 早…  相似文献   

6.
雷芳  张宏  李熙明 《河北医药》2016,(14):2200-2202
目的:探讨通过腕关节镜下辅助闭合复位同时应用双向加压空性钉治疗桡骨远端部分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桡骨远端部分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应用腕关节镜辅助技术于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后并应用3构.0 mm无头空心双向加压螺钉固定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根据X线及CT检查,观察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根据改良Green和O’ Brien评分及X线检查结果评价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桡骨远端部分关节内骨折的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研究对象无骨折不愈合,骨折移位、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腕关节不稳表现,无腕关节疼痛、其腕关节功能良好,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根据改良Green和O’ Brien评分为优19例,良1例,可1例。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部分关节内骨折,采用腕关节镜下辅助闭合复位并结合双向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移植重建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瘤体最大径均小于10cm的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均采用桡骨远端肿瘤瘤段切除、同侧腓骨小头移植及钢板加克氏针内固定。随访2.5-3.2年,术后观察腕关节活动度和采用Mankin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腕关节外观良好,活动时无明显疼痛。术后X线片检查示移植腓骨均顺利成活,骨愈合时间22-29周。随访期间1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较前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中0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自体腓骨移植重建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方法简便有效,并发症少,能保留一定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患者,18岁,5年前曾因外伤致右肘部疼痛就诊,诊断右桡骨小头半脱位,同时发现尺桡骨弯曲变形。拍摄双腕关节X线片见尺桡骨远端骨质多发异常,尺骨远端与桡骨远端不在同一水平,桡腕关节面向尺侧明显倾斜,其后诊断及治疗不详。此次就诊,右桡骨小头脱位,明显向外上方移位,尺桡骨弯曲变形,肘部畸形明显,右侧肱骨外上髁骨质囊状改变,后又行CT检查,右桡骨小头脱位并右肱骨外髁囊性病变及病理性骨折。父母非近亲结婚,除其父亲外家属多人身上可触及硬疙瘩,后为其弟摄X线胸片,其母摄腰椎侧位片(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技术在腕三角纤维软骨体其周围韧带损伤的临床应用,明确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5名正常腕关节志愿者及21名腕关节痛患者进行观察,使用GRET2、sET1及STIR检查序列及动态腕关节扫描对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形态进行评价。结果MRI在评价三角纤维软骨、月三角韧带、舟月间韧带起重要作用。21例腕关节痛患者三角纤维软骨撕裂8例,腕部骨折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腕骨缺血性坏死2例。结论腕关节慢性损伤常伴有TFCC损伤,值得临床重视。腕关节结构复杂,在检查过程中必须多序列,多方位结合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功能锻炼对Colles骨折外固定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Colles骨折外固定治疗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患者外固定后给予化瘀通络洗剂熏洗结合功能锻炼为研究组,对照组33例仅进行功能锻炼。比较骨折愈合后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8周后,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较熏洗前显著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支具拆除8周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功能锻炼能够显著改善Colles骨折外固定治疗后腕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为优化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位置提供借鉴。方法分析215例移位的Colles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腕屈位和腕伸位治疗,其中腕屈位固定治疗102例,腕伸位固定治疗113例,并随访2年,对比两种不同位置外固定的骨折再移位率、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结果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腕伸位组患者的骨折再移位率低于外固定于腕屈位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固定于腕屈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腕伸位较外固定于腕屈位更能获得良好临床效果,具有再移位率低、腕关节功能好的优势,且并发症少,推荐腕伸位固定作为外固定的标准位置。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1989~1994年,治疗3例前臂大块皮肤撕脱伤。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46岁。受伤原因为打谷机绞伤1例,米线机绞伤1例,皮带运输机损伤l例。均在伤后1~3小时入院。3例前臂撕脱伤范围均广泛,其中1例前臂背侧自掌指关节至肘关节以上6cm,腹侧从腕关节至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X线平片、螺旋CT及重建、MRI对青少年运动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因运动性损伤进行影像检查的青少年4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并使用GE16层VCT对21例骨关节创伤者进行扫描,薄层(0.625mm)扫描后,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行3D(MPR、VR、SSD、MIP)重建,35例行GE1.5T超导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扫描方式包括T1WI、T2WI、STIR(脂肪抑制序列)及GRE。结果受伤原因主要为球类运动与田径类运动,分别占70%(28/40)和30%(12/40)。受伤部位主要有踝关节受伤37.5%(15/40)、膝关节受伤22.5%(9/40)、腕关节受伤15%(6/40)、髋部-大腿受伤10%(4/40)、其他15%(6/40)。CT扫描并三维重建21例,发现X线未发现的隐性骨折8例;MRI检查35例,检出隐性骨折(含骨挫伤)14例,软组织损伤(含韧带、半月板、肌肉)35例。结论青少年易引起骨骺撕脱骨折;传统X线平片对隐性骨折、韧带损伤易漏诊,CT三维重建和MRI成像分辨率高,是青少年运动性损伤可信赖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对执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军舰  王毅静 《河北医药》2001,23(6):472-472
腕舟骨骨折在部队训练伤中较常见 ,骨折部位多在舟状骨腰部 ,因骨折近端血供大部分被破坏 ,故常引起骨折不愈合或近端坏死 ,严重影响腕关节的功能。我院自 1996年 6月~ 1999年 9月采用带血管筋膜蒂骨片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 13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均为男性战士 ,年龄 18~ 2 3岁 ,平均 2 0 .5岁。左手 4例 ,右手 9例。受伤距入院手术时间 4~ 14个月 ,平均 9个月 ,其中有 4例舟骨近端骨质呈囊性改变。术后 2周拆线 ,石膏管型将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 ,12周去石膏固定拍片复查 ,均可见骨折端…  相似文献   

15.
罗为民 《江西医药》2014,(8):699-699
目的:探讨采用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3年6月使用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远端骨折11例并评价其效果。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Mayo腕关节评分法评定腕关节术后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愈合率高,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尺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病例随访3 ~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腕关节功能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结果为优31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90.1%.术后发生腕管综合征1例,3个月后自行缓解;2例桡骨关节面塌陷.结论 内固定可以较好恢复腕关节面的平整,外固定支架可维持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稳定;二者结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即可保持骨折良好的对线、对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又可预防骨折的再次移位和畸形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5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法,研究组采用手术方法,观察并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6周、骨折愈合时、治后1年三个时间段内,患者腕关节Cooney评分。结果:不同治疗方案实施后,研究组与常规组掌屈、桡偏、尺偏、背伸等腕关节活动功能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佳(P0.05),治疗6周及骨折愈合时,研究组患者腕关节Cooney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一年,两组腕关节Cooney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常规手法复位相比,前期效果更佳,可加快患者骨关节愈合进展,但两种方法长期疗效对比差异不明显,均可恢复患者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以第4、5伸肌鞘管动脉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13年6月诊断为月骨无菌性坏死的1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X线片显示月骨不同程度囊性变、密度增高或边缘硬化。采用第4、5伸肌鞘管动脉桡骨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术后10周拆除外固定架后行功能锻炼。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并对活动度进行评价,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腕部疼痛、无力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6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月骨形态正常,坏死区消失9例,明显缩小4例,部分缩小2例,桡腕关节间隙正常。腕关节疼痛程度、活动度较术前改善,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6.7%。结论第4、5伸肌鞘管动脉桡骨瓣转移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效果确切,术后腕关节功能良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夹板固定中不同固定位置选择对Colles骨折术后患者关节稳定性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Co11es骨折患者共70例,根据小夹板固定位置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旋后位)和对照组(旋前位),观察治疗前、复位后、随访6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长度,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 治疗前及复位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6周,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长度丢失均小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第6周,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82.86%)较对照组(71.43%)高(P< 0.05).结论 使用小夹板将患肢固定在腕关节掌屈尺偏前臂旋后位能恢复患处关节生理结构,稳定持久,便于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Essex-Lopresti损伤及其疗效.方法 2005年8月至2011年9月收治8例Essex-Lopresti 损伤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20~58岁,平均36岁.新鲜闭合骨折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h~1.5 d;桡骨头骨折按改良的Mason 分型:Ⅱ型5例,Ⅲ型1例.余2例于外院行单纯桡骨头切除,因术后出现腕关节疼痛、前臂纵向不稳分别于伤后2个月和4个月入院.X线片示均有下尺桡关节脱位.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5例)或人工桡骨头置换(3例)治疗,同时复位并固定下尺桡关节.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6个月.X线片示术后9~20周骨折均达临床愈合,平均15.2周;无桡骨近端移位,下尺桡关节稳定.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根据Morrey-Broberg功能评分系统评价获优5例,良3例;腕关节临床功能根据改良的腕关节临床评分系统评价获优7例,良1例.患者均无肘关节不稳,关节活动无严重受限;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 对Essex-Lopresti损伤的治疗做到早诊断、早手术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