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与纤维连接蛋白(FN)和胶原Ⅲ型(ColⅢ)沉积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1周组(B组),特尿病2周组(C组),糖尿病1月组(D组)和糖尿病2月组(E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间质TGF-β1、α-SMA、FN和ColⅢ,PA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生化法测定大鼠血糖、血脂、血尿肌酐以及尿蛋白。结果:糖尿病2周开始肾小管见TGF-β1表达,并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增多。糖尿病1月肾间质中见FN和ColⅢ沉积开始增多,2月时更多,且可见肾问质中有α-SMA表达;FN和ColⅢ增多与TGF-β1、α-SMA呈正相关。结论:TCF-β1刺激α-SMA的表达,从而促进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问质FN和ColⅢ的沉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5(OH)2D3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起始过程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AngⅡ诱导组(AngⅡ终浓度10-8mol/L)以及AngⅡ(10-8mol/L)+1,25(OH)2D3干预组[1,25(OH)2D3终浓度分别为10-6mol/L、10-7mol/L、10-8mol/L],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ColⅠ和FN;Real-time RT-PCR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蛋白表达。结果实验48 h后,AngⅡ组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AngⅡ+10-6mol/L1,25(OH)2D3组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但细胞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仅略有增高,差异无显著性,随着1,25(OH)2D3浓度的降低(10-7mol/L,10-8mol/L),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细胞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也随之显著增高(P<0.05)。结论 1,25(OH)2VD3可以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基因与蛋白表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ColⅠ和FN分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转染Smad2基因,观察转染的阳性细胞克隆纤连蛋白(FN)及Ⅳ型胶原(ColⅣ)表达的改变,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引起细胞外基质积聚导致肾小球硬化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经磷酸钙介导将含有Smad2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Western印迹分析法鉴定,又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阳性细胞克隆FN及ColⅣ表达的改变。结果 成功建立高表达Smad2蛋白的阳性MsC克隆(T-12、T-31、T-35、T-40),并证实其FN及ColⅣ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阳性MsC克隆FN蛋白为对照组2.4倍(P〈0.05),mRNA为对照组的2.7倍(P〈0.05);阳性MsC克隆ColⅣ蛋白为对照组的2.9倍(P〈0.01),mRNA为对照组的3.3倍(P〈0.01)。结论 TGF-β/Smad信号转异途径中Smad2可能是促进FN及ColⅣ在肾小球中积聚,是导致肾小球硬化发生的重要信号转导分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Ⅳ型胶原(ColⅣ)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饲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解毒通络保肾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联合贝那普利)。1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球中ColⅣ及FN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糖、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ColⅣ及FN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解毒通络保肾组大鼠血糖、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ColⅣ及FN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能够减少肾组织中ColⅣ、FN含量,抑制肾小球ECM积聚,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缬沙坦组(n=10),建立大鼠UUO模型,于术后4周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取梗阻侧肾组织,以H-E、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肾间质的阳性染色,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Cr、BUN、血浆AngⅡ,尿NAG、β2-MG水平以及α-SMA、FN、PAI-1、TGF-β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组大鼠SCr、BUN,尿NAG及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AngⅡ及肾间质α-SMA、FN、PAI-1、TGF-β1表达均显著降低,HGF表达则显著增高(P<0.01)...  相似文献   

6.
通络方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通络方对肾组织中Ⅳ型胶原(Col Ⅳ)、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通络方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光镜观察治疗组肾脏病理学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网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Ⅳ-C、FN、LN、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通络方可明显降低大鼠肾组织中Col Ⅳ、FN、LN、TGF-β1表达(P<0.05或P<0.01),减轻肾脏的病理损害(P<0.01).结论 通络方可能是通过降低肾脏组织中Col Ⅳ、FN、LN及TGF-β1表达起到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大鼠肾小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表达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分为DM 3 d、1周、2周、4周、8周组及相应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TGF-β1、AngⅡ、FN(纤维连接蛋白)在肾小管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记法检测肾皮质VEGF蛋白质水平;PAS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结果:肾皮质VEGF水平随病程发展表达逐渐增多,免疫组化示肾小管VEGF在DM 1周时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4周时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DM大鼠肾小管AngⅡ、TGF-β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在DM 4周与VEGF呈正相关且三者均与FN呈正相关性。结论:DM大鼠肾小管VEGF表达上调,可能介导DN蛋白尿的产生;AngⅡ、TGF-β1可能同VEGF一起共同参与糖尿病肾脏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肾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Ⅳ型胶原(C-Ⅳ)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进行定量和定位研究,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 mg/kg)诱发糖尿病,肾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用MMP-2 、MMP-9、C-Ⅳ单克隆抗体及TGF-β1多克隆抗体标记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象分析仪分析.结果:正常大鼠MMP-2、MMP-9主要表达在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包曼氏囊壁层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浸润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造模后2、4、8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MMP-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TGF-β1和C-Ⅳ则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且MMP-2与TGF-β1、C-Ⅳ均呈负相关(r=-0.45、-0.69, P<0.05).肾小球MMP-9在三组各时点均未显示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肾小球MMP-9较正常对照组似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时伴有肾小球MMP-2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与TGF-β1水平的升高有关,MMP-2的减少导致C-Ⅳ降解减少,可能是引起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转染Smad 2基因,观察转染的阳性细胞克隆纤连蛋白(FN)及Ⅳ型胶原(ColⅣ)表达的改变,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引起细胞外基质积聚导致肾小球硬化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经磷酸钙介导将含有Smad 2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Western印迹分析法鉴定,又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阳性细胞克隆FN及ColⅣ表达的改变.结果成功建立高表达Smad 2蛋白的阳性MsC克隆(T-12、T-31、T-35、T-40),并证实其FN及ColⅣ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阳性MsC克隆FN蛋白为对照组2.4倍(P<0.05),mRNA为对照组的2.7倍(P<0.05);阳性MsC克隆ColⅣ蛋白为对照组的2.9倍(P<0.01),mRNA为对照组的3.3倍(P<0.01).结论TGF-β/Smad信号转异途径中Smad 2可能是促进FN及ColⅣ在肾小球中积聚,是导致肾小球硬化发生的重要信号转导分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氯沙坦组;给予一次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制造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40mg/kg·d-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给予等量清水灌胃.第8周测定各组大鼠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处死大鼠取肾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p38MAPK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间质损害明显;氯沙坦组24h尿蛋白排泄、肾间质纤维化均较糖尿病组减轻;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p38MAPK阳性表达相对面积分别为0.2209±0.0405和0.1942±0.0857,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上调 (P<0.01);氯沙坦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p38MAPK阳性表达相对面积分别为0.0873±0.0176和0.1284±0.0571,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 结论氯沙坦能显著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p38MAPK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尾加压素Ⅱ(UⅡ)、ERK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相互间关系及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把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设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UⅡ、ERK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UⅡ的蛋白;PAS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生化方法测血糖、血肌酐及尿蛋白。结果随着糖尿病病程发展,肾小管UⅡ、ERK、FN表达逐渐增加。糖尿病4周,UⅡ和ERK表达十分显著,两者呈正相关,并且与FN也呈正相关。结论 UⅡ可能通过激活ERK信号通路参与DN的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TGF-β1、CTGF、F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贝那普利组(B组)、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组(C组)。B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kg灌胃,C组给予贝那普利5mg/ks、氯沙坦10mg/kg灌胃,8周后免疫组化观察各组肾小管间质TGF-β1、CTGF、FN表达,RT-PCR测定TGF-β1、CTGF、FN的mRNA表达。结果B组、C组大鼠小管间质TGF—β1、CTGF、FN表达、mRNA表达较A组均明显下调(P〈0.01),同时C组TGF-β1、CTGF、FN表达较B组也显著下调(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合阻断RAS,比单用贝那普利能更有效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TGF-β1、CTGF、F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氯沙坦钾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氯沙坦钾治疗组(c组),每组18只。4周、8周、12周后观察大鼠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和肾组织TGF-β1、CTGF的表达水平以及TGF-β1、CTGF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12周后肾组织的形态变化。结果①各组大鼠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TGF-β1、CTGF的表达水平和TGF-β1、CTGFmRNA的表达除了血糖以外的指标,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明显增高(P〈0.05),与B组相比,C组有所下降(P〈0.05);②光镜下观察12周后B组肾小球肥大,肾小管扩张明显,C组肾小球肥大和肾小管扩张程度较轻。结论氯沙坦钾可下调TGF-β1、CTGF的表达,可减少肾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胡芦巴种子水煎剂(胡芦巴)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MMP-2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10只和胡芦巴组(FN)10只,另设1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N)。FN组糖尿病大鼠给予胡芦巴12周后,观察各组肾脏结构和MMP-2活性的变化。结果:光镜观察给予胡芦巴处理12周后,与DM组比较FN组肾小球病变减轻。免疫组化检测DM组肾小球Col Ⅳ表达明显增强,FN组Col Ⅳ表达明显低于DM组。FN组MMP-2活性形式酶解量为(1.41±0.18),与DM组(1.05±0.19)比较明显增多(P<0.05);与N组(1.53±0.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胡芦巴可能通过增强肾脏MMP-2活性减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肾组织TGF-β1的表达与肾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用AV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察链脲菌素实验性大鼠肾功能变化情况;取糖尿病2、4周大鼠双肾称重后取材,常规制片HE及PAS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采用LSAB法分别测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肾组织TGF-β1、FN 、LN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功能障碍,部分指标糖尿病4周组比糖尿病2周组显著增高(P<0.05).组织学观察糖尿病组大鼠亦显示肾小球肥大,系膜区增宽及部分肾小球囊壁、近曲小管基底膜出现PAS阳性均质蛋白性物质.结论 DM大鼠肾小球TGF-β1表达上调,与两种ECM成分LF、FN过度聚集呈显著正相关,证实了TGF-β1对ECM的异常调节和促进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萝卜硫素通过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3信号通路对肾病综合征大鼠系膜细胞增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2μM TGF-β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增生,将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刺激组、TGF β联合20 μM萝卜硫素组及TGF-β联合40 μM萝卜硫素组。5 mg/kg阿霉素诱导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不同剂量萝卜硫素处理HBZY-1细胞及肾病综合征大鼠,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刺激组、阿霉素联合30 mg/kg萝卜硫素组及阿霉素联合60 mg/kg萝卜硫素组,每组各8只;采用CCK8法检测HBZY-1细胞增殖,HE染色分析肾病综合征大鼠肾组织系膜基质沉积,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粘连蛋白(FN)、Ⅳ胶原蛋白(Col4)、TGF-β及p 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GF-β刺激组能明显诱导HBZY-1细胞增生及HBZY-1细胞FN和Col4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联合20、40 μM萝卜硫组与TGF-β刺激组相比能明显抑制TGF-β诱导的HBZY-1细胞增殖和明显抑制TGF β诱导的FN和Col4蛋白表达(P<0.05)。阿霉素诱导肾病综合症大鼠肾脏系膜基质沉积增多(P<0.05),而不同剂量萝卜硫素治疗后,能显著降低肾脏系膜基质沉积(P<0.05)。阿霉素刺激组能明显诱导大鼠肌酐、尿素氮及24小时蛋白尿量水平升高和大鼠肾脏组织FN、Col4、TGF-β、p-Smad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霉素刺激组相比,不同剂量萝卜硫素能明显降低大鼠肌酐、尿素氮及24小时蛋白尿量水平、降低肾脏组织FN、Col4、TGF-β、p-Smad3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萝卜硫素可通过下调TGF-β/Smad3信号传导抑制基质合成相关蛋白表达,进而降低了肾病综合征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7.
季芬  徐玉音  范亚平  王锋  杨斌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6):3177-3181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ColⅠ)、Ⅳ型胶原(Col 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AngⅡ组(0.1、1.0、10.0 μmol/L),EPO组(1、10、100 U/L),AngⅡ+EPO组(EPO 1、10、100 U/L预处理1 h后加AngⅡ 1.0 μmol/L)。各组处理0、24、48 h时,CCK-8法检测系膜细胞增殖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系膜细胞ColⅠ、Col Ⅳ和FN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系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olⅠ、Col Ⅳ和FN蛋白水平。结果 单独给予AngⅡ或EPO均可刺激系膜细胞增殖,AngⅡ组亚组和EPO组亚组24、48 h时系膜细胞增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48 h时高于24 h时,24 h时高于0 h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给予AngⅡ或EPO均可促进系膜细胞合成及分泌ColⅠ、Col Ⅳ和FN,除EPO 1 U/L亚组Col Ⅰ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AngⅡ组亚组和EPO组其他亚组ColⅠ、Col Ⅳ和FN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ngⅡ1.0 μmol/L+EPO 1 U/L亚组比较,AngⅡ1.0 μmol/L+EPO 10 U/L亚组和AngⅡ1.0 μmol/L+EPO 100 U/L亚组在24、48 h时系膜细胞增殖水平及ColⅠ、Col Ⅳ和FN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及同浓度单纯EPO亚组比较,AngⅡ1.0 μmol/L+EPO组各亚组24、48 h时系膜细胞增殖水平及ColⅠ、Col Ⅳ和FN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 Ⅱ能刺激系膜细胞增殖,促进系膜细胞合成及分泌ColⅠ、Col Ⅳ和FN,EPO亦有一定程度类似作用,但两者同时存在时,EPO可拮抗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及ColⅠ、Col Ⅳ和FN的合成及分泌,提示EPO除可纠正肾性贫血外,可能对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硬化具有抑制作用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DM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检测各组第12周的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肾脏肥大指标的变化,应用RT-PCR检测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内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 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解毒通络保肾胶囊较DM对照组血糖显著降低(P<0.01),UAER明显减少(P<0.05),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下降,肾脏肥大指标改善(P<0.01).RT-PCR结果表明DM大鼠肾皮质CTGF mRNA表达升高,肾小球FN、Col Ⅳ沉积增多,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组CTGF mRNA表达水平和Fn和Col Ⅳ蛋白表达均低于DM对照组(P<0.01).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DM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少肾组织中AngⅡ含量,下调CTGF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诱导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成分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TGF-β1加肾炎康复片低剂量组(100 mg·L^-1)、中剂量组(200 mg·L^-1)、高剂量组(500 mg·L^-1)。分别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metyl thiazolyl tetronzolium,MTT)观察肾炎康复片对TGF-β1诱导细胞活力的影响;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型胶原(Col I)、纤维连接蛋白(FN)的含量。结果:TGF-β1可以显著增加大鼠肾脏系膜细胞活力,TGF-β1刺激组Col I、FN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GF-β1加肾炎康复片各剂量组的Col I、FN均低于TGF-β1刺激组(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能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活力及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提示抑制TGF-β1刺激GMC分泌细胞外基质是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大鼠肾脏PAI-1、TIMP-1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观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PAI-1及TIMP-1在糖尿病肾病(DN)肾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链脲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肾脏PAI-1、TIMP-1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PAI.1、TIMP.1及FN表达从糖尿病2周起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PAI-1和TIMP-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FN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球,且随着糖尿病进展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PAI-1和TIMP-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过程中肾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