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210002)寿柏泉孟昭业石群立杨震郑葆春恶性淋巴瘤可发生在有淋巴网状组织的任何部位。1990年4月~1995年10月,我科收治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15例,现结合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简称 NHL)是一组(厂尤)杂的肿瘤。以往,病理诊断中沿用较多的是由 Rappaport 1966年提出的分类方法。如根据细胞形态分为淋巴细胞性和组织细胞性;按分化程度分为分化良好型和分化不良型等。这一分类方法对病情预后估计虽有一定帮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4例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锥形束CT(CBCT)以及全景影像特征,其中3例病变发生于上颌,1例累及双侧上、下颌.所有病例的CBCT表现出骨质溶解性破坏,边界不清,但其骨质破坏范围程度各异;其中2例病例的全景片可见骨质改变影像.该肿瘤的CBCT和全景片表现均存在一般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但颌骨改变的表现多样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平滑肌来源的肿瘤多发于子宫和胃肠道,发生在口腔颔面部则非常少见,尤其是平滑肌肉瘤,极其罕见。我科目1978年~1986年收治平滑肌肉瘤8例,本文就其临床病理表现、诊治体会和预后作一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1991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9例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同时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收集1991年1月至2008年6月国内报道的有关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探寻本病的一般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口腔颌面部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患者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86岁,平均约50.2岁:男女之比为1.26:1:好发部位依次为颈部(20.1%)、颌颏下区(16.8%)、腮腺(11.4%)、腭部(10.3%)、下颌骨(7.3%)等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痛性肿块型(74%)、溃疡坏死型(13.9%)、炎症浸润型(7.3%)及水肿红斑型(1.5%)等。首诊易误诊为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转移癌及颌面部软组织炎症等。病理分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90.5%)较霍奇金淋巴瘤(9.5%)多见,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型淋巴瘤(83%)较T细胞型淋巴瘤(17%)多见。结论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瘤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以减少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颌面部ML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对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中男性的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B-NHL的发病明显多于T-NHL,B-NHL中高恶性占58%,低恶性占42%,而T-NHL全部为高恶性。舌根部及咽淋巴环的病变以中高恶性为多。治疗方法采用以COP和CHOP化疗方案为主的,包括手术、放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近期缓解率依其分期的和化疗疗程多少而不同,CR占36.3%,PR占59.0%,其中以手术切除 化疗的效果最好。结论:对于颌面颈部的肿块和溃疡不能以炎症解释,抗结核无效,应及时活检,并注意切取标本的方法。以COP和CHOP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759例色素痣临床病理分析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余东升,陈新明色素痣(Pigmentednevus)又称痣细胞痣,是黑色素细胞的良性肿瘤[1],主要发生于皮肤。口腔颌面部色素痣由于其颜色和肤色不协调,或突起于表面,影响美观和日常生活(如刮须... 相似文献
9.
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诊治体会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0003)王松华,王慧明恶性淋巴瘸(简称ML)是指原发于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的ML较少见。Freeman[1]报告1467例结外型ML仅3例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吴宝龙[2]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97例颌面部肉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对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好发年龄为20~29岁,上、下颌骨最多见;组织学类型以骨肉瘤多见。结论:颌面部肉瘤病理类型多样,以成骨型骨肉瘤多见。放疗后肉瘤发生率高,且诊断和治疗难度加大,应予以重视;对于新类型肉瘤的诊断应以组织学改变为基础,辅以X线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结外型口腔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88-07—2008-12收治的24例结外型口腔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研究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结果:结外型口腔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分布于各个年龄段,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可发生于舌根、腭、颊、唇、牙龈等部位,临床表现多样,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恶性淋巴瘤多见。结论:结外型口腔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应注意鉴别诊断。肿块切取活检,辅以全身系统性检查,是诊断结外型口腔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搜集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病例,采用HE染色法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分别为47例(83.93%)和9例(16.07%),常见临床体征是包块(痛性及无痛性),感染溃疡。49例回访,7例失访。在回访中,22例(44.90%)复发,经分析表明复发率与患者的年龄及累计部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依次为颈部、颌下、颏下。仅有头颈部症状者48例(85.71%)。初次诊断不明确者46例(82.14%)。1次病理诊断的确诊率为84.8%。治疗主要为手术+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58%。结论:结外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形态多样化,容易与临床上其他疾病相混淆。应通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累犯≥2个部位和年龄〉50岁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异物伤的诊断与治疗及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2003-01—2010-12期间收治的,影像和病历资料完善的口腔颌面部异物存留伤36例。分析异物类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6例异物存留伤患者中,金属异物12例,非金属异物24例。择期异物取出26例;需要急诊清创者10例,而清创术可一期取出异物者6例,4例延期取出。30例经常规X线片检查后,需经CT或三维CT检查进一步定位,评估手术取出的可行性及风险。其中26例经手术取出,4例保留并观察。结论:三维CT在非金属异物存留伤诊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必须根据异物大小、部位及与周围大血管的毗邻关系,患者全身情况等综合因素判定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横纹肌肉瘤的诊疗方法。方法 选择1981~200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治疗的横纹肌肉瘤患者共74例,按WHO(1972)的横纹肌肉瘤TNM分期和国际横纹肌肉瘤协作组(1988)对该瘤的临床分期进行分期,探讨横纹肌肉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74例患者中,有 34例行扩大切除术,18例行局部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不同剂量的放疗,另有22例患者因病变范围广或是儿童而只接受了放疗或者放、化疗联合治疗。随访病例的5年生存率随病期和治疗方案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肿瘤复发和手术切除边缘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结论 采用扩大切除术加术后放疗对提高本病的治愈率,减少复发有明显效果;晚期或儿童患者采用局部切除联合放、化疗对于提高5年生存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金属异物最佳手术取出途径。方法:将我科1999—2008年口腔颌面部金属异物61例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1例中的65个口腔颌面部金属异物都顺利取出,没有发生伤口感染,创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口腔颌面部异物应用平板探测器X线数字成影(DDR)线片,必要时可行三维CT重建准确定位,在明确诊断后,尽量沿着原创口选择手术途径,如明视下手术取出困难可在X线透视下取出。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高流速血管畸形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新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16(2):97-101
口腔颌面部高流速血管畸形是颈外动脉系统发生的动静脉畸形、动脉畸形、假性动脉瘤以及先天性颈外动脉-颈静脉瘘等一组病变的总称。在以往的教科书中该类病变被称为“蔓状血管瘤”、“动静脉瘘”等,其共性的临床表现为局部搏动性膨隆、溃疡出血。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是高流速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发生时间、部位,诊断和治疗.方法: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多原发癌患者9例,男性6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60.4岁.8例作了根治性治疗,1例作了姑息性治疗.结果:9例均为异时癌,第二原发癌与第一原发癌平均间隔时间为:107.4个月.不同部位的多原发癌分别为:颊 软腭1例,舌 腭1例,鼻咽 口腔5例,口腔 颈下部1例,食道 口腔1例.组织学类型:鳞癌 鳞癌6例,恶性淋巴瘤 鳞癌2例,鳞癌 恶性黑色素瘤1例.二重癌8例,三重癌1例.结论:第一原发癌治疗后要长期密切随访,力争早期发现多原发癌,并注意与复发癌、转移癌鉴别,使多原发癌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霍志强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22(5):366-368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鱼肝油酸钠联合应用进行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瘤体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6例。A组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鱼肝油酸钠;B组仅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结果:92例患者均治愈。A组平均注射(3.20±0.13)次,疗程20 d。B组平均注射(4.90±0.15)次,疗程28 d。结论: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地塞米松联用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可缩短疗程,减少注射次数,安全、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19.
75例口腔颌面及颈部恶性淋巴瘤采用了化学治疗.分析了瘤细胞分型与化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关系.4例非何杰金淋巴瘤中滤泡型音:中细胞型2例,混合细胞型及大细胞型各1例,五年生存率皆为100%,显示其预后良好.弥漫型的细胞分型及五年生存率:小细胞型为 15.3%(13例),中细胞型为23%(13例),混合细胞型为18.7%(16例),显示其预后较差.而大细胞型(8例)、淋巴母细胞(10例)、巴基特型(1例)等五年生存率皆为0%,显示这些肿瘤预后极差.本组10例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淋巴细胞为主型2例,结节硬化型3例,其五年生存率皆为100%;混合细胞型(4例)为50%,淋巴细胞消减型(1例)五年生存率为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