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为86.7%,致伤的锐器主要为手术缝针、注射器针头、安瓿,以手术缝针刺伤最常见占66.7%,发生的环节是术中缝针的交接和传递。结论手术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健全职业安全制度,采取防护措施促进医务人员执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院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时锐器及相关的防护情况。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我院126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此次共调查126名医护人员,107名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发生率为84.9%,护士锐器伤发生率(64.28%)明显高于医师(20.63%)。拔针头和医护人员躁动是引起锐器伤的主要原因。结论我院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护士明显高于医师,加强管理和培训,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蔡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2042-2043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实施防范措施.结果 手术室锐器伤主要发生在学历低、工龄短、职称低的护士中.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各个操作环节中术中因为传递器械而导致锐器伤的发生率最高,在所受的锐器伤种类中,刀片划伤和穿刺针刺伤所占比例最高,在受伤后护士主要选择聚维酮碘进行简单的处理,而大部分护士未进行后续预防措施 结论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全面防护概念教育,制定有效的系列防护措施,预防锐器伤,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们医院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提出干预对策。结果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50%,常发生在麻醉或穿刺操作中、后整理穿刺包内用物及锐器物品的过程中。麻醉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防护措施执行不到位,对伤后的处理流程及报告程序知晓率不够高。结论麻醉科医护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群体,应加强其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制定安全可行的操作程序,同时要加强麻醉科医护人员对垃圾分类特别是锐器物规范处置的执行率,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并探讨防护对策。方法通过自制锐器伤原因调查表,对4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并探讨防护对策。结果对4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锐器伤原因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致伤锐器主要包括针刺伤29例占61.7%、手术刀片伤及玻璃划伤各9例各占19.1%;致伤原因主要为传递器械中受伤19例占40.4%,其中护理人员不知患者感染情况的有35例占74.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几率高,规范化锐器使用,加强相关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发生率,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锐器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茂名市10所医院260名在岗的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260名手术室护士中有57名(21.92%)在最近1年内发生过锐器伤,对锐器伤的认知平均得分为(6.83±1.12)分,对锐器伤的防护知识平均得分(5.31±1.25)分,手术操作规范平均得分(7.69±2.54)分。护士对锐器伤认识、防护知识、手术操作规范是锐器伤职业暴露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概率高,应建立健全锐器伤的各项防护制度,加强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规范手术操作,做好个人防护和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董珍 《黑龙江医药》2011,24(5):867-869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原因,探讨手术室护士预防锐器损伤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学历等56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论:调查结果表明,致手术室护士锐气损伤的原因包括:缺乏防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缺少有关内容岗前培训、工作不熟练、工作忙、锐器用后处理不当等。建议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污染锐器损伤的发生,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马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769-770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分析主要原因及探讨有效防护对策。方法根据本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统计2007~2011年上报的39例锐器伤资料,对发生原因、受伤经过、受伤前后防护处理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病区、手术室是锐器伤高发科室。病区发生锐器伤构成比占43.6%,手术室发生锐器伤构成比占28.2%。工龄11~20年、护士、低年资的医务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结论加强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针刺伤的管理,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和制度,规范操作,标准预防,正确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预防医务人员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医院手术室是进行手术、诊疗及抢救的很重要场所,是医院外科的窗口。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手术室护士反应敏捷,灵活主动,而护理人员常常与手术缝针、刀、剪等锐器接触,极易发生误伤,医护人员的锐器伤是医护人员感染医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于2008年10月对本科手术室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手术室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的发生原因, 探讨其防护对策.方法 对本院140名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发生医疗锐器伤害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140名手术室医务人员中,有92名发生过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65.7%,共发生锐器伤427次,年人均被损伤1.525次.结论 建立一个完整的报告制度和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诊疗体系,保证人员配备,提高防护意识,对减少医疗锐器损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暴露原因,为职业暴露防护提供有效的防范策略.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70名手术相关科室临床医生进行跟踪调查锐器伤发生情况.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有48名医生报告锐器伤事件50人次,平均暴露次数1.04次,暴露率68.57%.高发地段主要为手术室(73.44%),发生最危险的环节是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或其他工作人员操作时(58.75%),发生主要原因为自己/助手不正确操作引起(82.0%).结论 手术相关科室医生为高职业风险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加强手术相关科室医生职业暴露和标准操作知识培训,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方案,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院护士医疗锐器伤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发放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护士锐器伤登记表,对本院护士的医疗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368名护士中有248名曾发生过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69.27%。结论护士锐器伤的发生与工龄、操作环节不规范、医疗锐器种类有关,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以减少护士的职业暴露,保证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改进前,59名)和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改进后,62名)在我院手术室工作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PDCA循环方法降低手术室护士的锐器伤发生率,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年的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士考核合格率由改进前的69.49%上升到9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284,P〈0.05)。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人均次数由1.58次降到0.69次;血源性暴露锐器伤发生例次率由13.56%降到6.4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手术室锐器伤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防范锐器伤的意识,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室护士的锐器伤害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室护士的锐器伤害是指在工作中被锐利的物品刺伤或割伤皮肤而导致的破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以外事件.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的特点,频繁接触手术刀,手术剪,缝合针等锐器,易刺伤、割伤皮肤,锐器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的护士.因此,手术室护士有必要了解锐器伤害发生的多个环节,并引起重视,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杜绝锐器伤害事件的发生,以保障我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士被锐器损伤的现状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仪  周国英 《淮海医药》2006,24(3):258-258,F0003,F0004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对锐器伤的意识及现状.方法综述临床护士对锐器伤的认识、处理及预防对策.结果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高、损伤途径多、受伤后处理方法不完全正确,对锐器伤的危险或潜在危险因素未能充分认识,自我防护措施落实不够,医院领导层对护士发生锐器伤未能重视.结论预防锐器损伤是护士能保证安全上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手术室的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原因,探讨对手术室护生进行预防锐器伤教育的效果.方法 对31人36次在手术室实习时发生的锐器伤作出详细的分析,并制定一系列相应措施,包括:加强岗前培训,规范各项操作,工作中加强教育、监督,做好保护措施等.结果 护生的锐器械伤发生率从25.4%下降到10.3%.结论 加强教育,建立防范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手术室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基层医院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管理对策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笔者所在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护士展开关于锐器伤的发生率、发生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内容展开问卷调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调查88名临床护士,其中发生锐器伤的有62名,占70.45%。并且锐器伤的发生率同护士的工龄呈现反比关系;并且锐器伤的发生率还与护士的职称呈现一定的关系。结论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现象比较常见,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使锐器伤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提高护士的工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流程及效果。方法:某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手术10984台,由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核对患者信息、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手术11200台,均由病房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严格按照核查流程,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前手术室接患者、麻醉开始及手术开始的准时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0.5%,87.5%,84%和0.28%,实施后手术室接患者、麻醉开始及手术开始的准时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00%,99.5%,96.5%和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术安全核查表可提高手术人员安全核查的依从性,降低护理缺陷,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害原因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造成锐器伤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情况,对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造成锐器伤害的危害因素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制定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的标准,预防锐器伤害的发生,增强护士自身的防护意识;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对锐器伤后的紧急处理等防护措施,减少了锐器伤害,改善了护士的健康状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结论严格规范操作,增强防护意识,减少或消除造成锐器伤害的各种原因足防护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陈珠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3020-3021
锐器伤是医院内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护士是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伤及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率。因此,笔者对14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