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化钾静脉滴注致婴儿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5月龄女婴,因感染性腹泻伴轻度脱水,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10%氯化钠注射液8ml+10%氯化钾注射液3ml。静脉滴注5min后,患儿出现寒战、发热、呼吸困难。停止输液,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好转。第2天又输入同样液体,再次发生过敏反应。第3天停用氯化钾,其他药物不变,继续补液,未出现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开灵注射液为纯中药复方制剂 ,主要含有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提取物 ,不良反应具有潜伏时间短的特点 ,多在使用 3 0min内出现。现将其不良反应综述如下。1 过敏反应使用清开灵注射液 42 6例 ,有 9例发生过敏反应。用法 :10~ 3 0mL清开灵注射液加入 5 %~ 10 %葡萄糖溶液 3 0 0~ 5 0 0mL内 ,以 40~ 60滴·min-1速度静脉滴注 ,qd ,患者既往均无过敏史。表现为荨麻疹样和麻疹样皮疹 ;有一过性咽部堵塞感和呛咳表现 ;发热、畏寒及寒战。肌肉注射马来酸氯苯那敏 10~ 2 0mg ,或异丙嗪 2 5mg ,或对症处理 ,均…  相似文献   

3.
社区15000例患者输液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是社区门诊常用的治疗手段,观察和分析输液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探讨预防措施及对策,最大程度的减少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是非常必要的。自2001年开展社区医疗服务以来门诊输液15000多人次,上门为患者进行输液300多人次。在15000多人次的输液过程中共发生过敏反应6例,其中青霉素过敏反应3例、先锋Ⅴ过敏反应1例、头孢噻肟钠过敏反应1例、阿奇霉素过敏反应1例。上门的300例输液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不良反应。药物过敏反应虽然是不可预见的,但预防的措施更重要。现对2001至2006年在我社区门诊观察输液15000人次的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静滴穿琥宁致眼睑水肿3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0年10月至11月期间我院门诊注射室在给患者静滴穿琥宁时,有3例患者发生相似的过敏反应,报告如下: 例1,男,35岁,因感冒发热、咽痛,经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于2000年10月20日在我院门诊静滴加有注射用穿琥宁0.4 g和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静滴约50 mL左右,患者出现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全身皮肤散在红色皮疹伴瘙痒.随之停止输液,给予异丙嗪注射液25 mg肌注,50%的葡萄糖注射液20mL合并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静注,约半小时后,症状缓解至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院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药物种类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8年8月我院上报的输液反应报告101份,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1份报告中,发热75例,过敏反应14例,心血管反应5例,消化道反应5例,其他2例。其中,配伍大容量注射液类输液不良反应55例;抗生素类25例;生物生化药及酶类9例;中药7例;其他5例。结论输液反应引发因素众多,以发热反应为主,其中配伍大容量注射液类药物发生率最高,临床医护人员应熟悉药学性质,合理配伍并正确操作。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2岁,因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于2012年7月21日收住人院。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7月23日下午14:30左右静脉滴注氢溴酸高乌甲素粉针剂(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120606)8na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时出现寒战、发热、呼吸较急促等不适。考虑为氢溴酸高乌甲素粉针剂过敏反应所致,迅速停止输液,并给予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静脉滴注维持静脉通道,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0nag,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7.
纪芳  赵伍西 《安徽医药》2014,(7):1403-1404
目的分析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出现聚集性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该院2012年8月出现7例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所致聚集性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及ADR症状出现寒战、发热、疼痛等,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分析此次聚集性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为并用中成药注射液所致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性大,其他不能排除原因为配伍稳定性变化、输液反应、异种蛋白质排异反应、老年人特殊体质。结论药品本身因素、药品使用因素、药品使用人群均关系到聚集性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聚集性不良反应,及时停用药物,高度重视,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8.
输液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 ,一般出现在药液注入人体 1h后 ,使人产生发冷、寒战、体温升高、出汗、恶心、呕吐等 ,有时体温升至 >40℃ ,严重者甚至昏迷、虚脱 ,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安全。笔者根据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如下。1 热原反应与所患疾病有关多数患者具有发热或发热倾向 ,输液中的热原刺激 ,诱发了反应的发生。或因疾病引起患者体质虚弱 ,尤其是年老体弱[1 ] ,免疫功能失调者 ,对热原耐受力差所致。2 配伍其他注射液特别是中药注射液加入输液中[2 ] 或输液中加入多种药物配伍混注时易产生不良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似文献   

9.
通过1例女性患者因头部外伤,给予酚磺乙胺3 g,醒脑静注射液20 m L,乙酰谷酰胺0.6 g,甘油果糖250 m L,qd,静脉滴注对症治疗;2 d后停用酚磺乙胺;用药至第13天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后约1 h出现寒战发热(39.4℃);第14天静滴醒脑静注射液后再次出现发热寒战,该患者发热寒战与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存在因果关系,故考虑该发热寒战是醒脑静注射液所致。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4岁4个月,汉族。因发热头疼1d于2004年7月27日到我院门诊就诊。热型呈间歇性,体温高峰在38.2℃左右,头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寒战、抽搐,无鼻阻、流涕、咳嗽。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口服小儿退热合剂、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双黄连ivd 1d,具体量不详。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畏寒、寒战、发热,考虑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ivd,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男,63岁,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因左膝骨性关节炎入院,予头孢米诺1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ivd,核黄素磷酸钠30m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ivd,输液第9天上午,在续滴第2瓶输液(核黄素磷酸钠)约150ml时突然出现畏寒、寒战、发热,测体温38.5℃,体检无明显改变。考虑核黄素磷酸钠所致不良反应可能性大,乃停止输液,予病人吸氧、地塞米松5ragiv后症状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当天下午再次输注头孢米诺未出现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对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进行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患者的药学监护,在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建议停用奥沙利铂,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之后减缓奥沙利铂滴注速度。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in后,患者过敏反应减轻;在严密监测下继续治疗,患者未再出现类似过敏反应。结论:奥沙利铂为常用抗肿瘤药物,医务人员应熟悉其不良反应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对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提前进行评估,筛查患者过敏的高危因素。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有利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可促进临床更加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47例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茵  于高路 《中国药事》2007,21(4):279-281
检索1994年-2005年3月清华同方生物医学数据库内的有关文献,结合我院2004年6月-2005年6月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讨论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其他还有神经系统反应、发热反应和再出血反应。各类反应发生于不同的时间。提示应重视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女,32岁,本院护士长。因自觉胸闷、心悸不适到门诊就诊。患者既往无风湿性心脏病史、二尖瓣狭窄病史。体检:T36.7℃,HR不整76~82次/min,BP14/8kPa,心电图检查提示室性早搏,心脏B超扫描诊断为二尖瓣轻度脱垂。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逐即给予1.6-二磷酸果糖(FDP,意大利福斯卡玛生化制药公司生产,批号10-1997)50ml静滴,患者未见任何不适。第2天给予FDP(生产厂家批号同上)50ml及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生脉注射液(华西医科大学生产,批号990806)60ml静滴,滴注完毕1h后,患者突然感到发冷,全身乏力,寒战、继而发热,体温升至38.9℃,自服(感冒通)胶囊2粒,经7h后体温降至正常,次日继续静滴上述两组药,1h后再次出现同样的症状,处理同上。怀疑为生脉注射液所致的药物热,但由于患者自觉用药后胸闷、心悸症状好转,第4天仍静滴上两组药(生产厂家批号同上),但生脉注射液减量为40ml,静滴完毕30min后,患者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周身不适,全身散在性红色皮疹,体温37.6~38℃,未作处理,3h后症状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停用生脉注射液,再没有发生类似症状。 2 讨论患者用药前体温正常,在单独静滴FDP时未出现不良反应,但在加用生脉注射液后则出现寒战发热,但体温没有超过39℃,且在滴注完毕1h才出现,停药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而且同期患者中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的并没有出现寒战发热等现象,可排除输液反应,故考虑为生脉注射液所致的药物热。 生脉注射液为红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经提取加工制成,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等作用。由于厂家说明书上没有列出不良反应项。通过该例不良反应报道,提醒医师使用时注意。  相似文献   

15.
红花注射液致高热寒战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儿1,男,10岁。因左上肢外伤来我院骨外科治疗。给予红花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202)1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输液完成后,患者出现心悸、胸闷、高热(体温39.6℃)、寒战、全身抽搐。立即吸氧,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异丙嗪12.5mg肌内注射。约20min后症状缓解,体温3h后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6.
红花注射液致Ⅰ型过敏反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方法:豚鼠分别腹腔注射红花注射液5 mL.kg-1,0.9%氯化钠注射液5 mL.kg-1及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注射液5 mL(40 mg).kg-1,qod,连续3次进行致敏。末次致敏后14 d各组静脉单次注射2倍剂量的以上相应受试物进行激发,观察30 min内是否有过敏反应;SD大鼠皮内注射相应抗血清0.1 mL被动致敏48 h后,分别静脉注射红花注射液5 mL.kg-1,0.9%氯化钠注射液5 mL.kg-1和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5 mL(40 mg).kg-1及1%伊文思蓝溶液共1 mL进行激发,30 min后处死动物,观察注射点皮肤蓝斑直径。结果:红花注射液组致敏期间豚鼠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给予激发剂量后红花注射液组其中一个批次出现异常反应,但未出现豚鼠死亡;红花注射液组和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组大鼠背部皮肤内层均出现蓝斑。结论:红花注射液组全身主动过敏反应和被动皮肤过敏均为阳性,红花注射液具有一定的致敏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中医院现有的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在临床上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云港市中医院24例中药注射剂ADR的病例资料。结果 药品ADR发生年龄段主要在46岁以上,共15例(占62.47%),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分布在神经内科(9例)、急诊医学科(5例)、和脑外科(4例)。用药原因主要为中风病、创伤性硬膜外血肿/创伤病、脑出血、眩晕症、呼吸衰竭。2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醒脑静注射液产生皮肤红疹1例为新的ADR;参麦注射液引起呕吐1例为新的ADR;生脉注射液引起发热、寒战1例为新的ADR;热毒宁注射液胸闷、瘙痒、心慌2例为新的ADR;皮疹、瘙痒、面色发白、荨麻疹、全身大汗10例;注射部位及上肢疼痛、头昏、寒战2例;恶心呕吐、腹泻4例;心悸、心动过速、心前区不适8例;胸闷、气短7例为一般不良反应,立即给予停药,用生理盐水100 ml冲管处理15例。发生不良反应后均立即停药23例,停药后加地塞米松处理8例,加用抗过敏药西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本科70例静脉输液患者的观察,了解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方法 观察2013年5月15日~6月15日住院输液的患者,了解为确保用药安全,如何加强输液安全措施。结果 67例患者安全输液,无不良反应,其余2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1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 加强医院的安全输液管理,能有效的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保证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静滴鱼腥草引起严重不良反应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菊斐 《海峡药学》2002,14(5):113-114
鱼腥草注射液是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的一种纯中药制剂。它具有清热、解毒和利湿作用 ,其不良反应为偶见过敏反应。我院注射室在使用鱼腥草过程中出现 2例严重的不良反应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例 1,患者男性 ,2 1岁 ,大学生。因上呼吸道感染 ,于 2 0 0 1年 6月 2 1日来本院门诊诊治 ,医嘱给予 5 %葡萄糖出现 S2 5 0 ml+洁霉素注射液 1.8g和 10 %葡萄糖液注射液 5 0 0 ml+鱼腥草注射液 (宜昌民康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 0 0 0 0 32 ) 80 ml静脉点滴 ,静滴鱼腥草注射液约 2 0 0 ml,患者出现胸闷、气急 ,剧烈的持续性干咳 ,指端发麻 ,立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生输液不良反应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等进行分析,并探讨静脉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研究输液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反应(6.7%)、静脉炎(5.8%)、空气栓塞(0.8%)、过敏反应(55.0%)、疼痛(20.8%)以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10.8%)等,其中中药注射剂77例,占64.2%,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共34例,约占28.3%,消化系统类药物共5例,占4.2%,血液系统类药物4例,占3.4%。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预见性的观察和针对输液反应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并引入药学服务,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输液反应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