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对外周血中利钾尿肽(KP)、心房钠尿肽(ANP)和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 94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硝酸酯类药物+利尿剂+地高辛)和坎地沙坦组(常规治疗药物+坎地沙坦),随访12 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和34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浆中KP、ANP和ET水平。同时用核素心室显像测定CH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的血浆KP、ANP和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病情的好转其水平逐渐降低,且不同的心功能分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坎地沙坦组外周血中KP、ANP和ET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结论: 坎地沙坦有抑制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亢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后,患者血浆脑钠尿肽(BNP)水平的改变。方法选择心功能Ⅲ~Ⅳ级心衰患者31例,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心率明显减慢,心胸比和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缩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较治疗前提高,BNP值显著降低,总有效率达81%。结论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CHF可使BNP值显著下降,动态监测患者血浆BNP水平有助于了解CHF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血管壁和心肌组织内的内皮素及其受体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从对心脏的变时性,变力性影响及心脏的重塑等多方面参与心衰过程。近年对这一机制的认识不断取得进展,通过拮抗抗内皮素等治疗心衰的尝试,可能为心衰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6.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NG)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17例健康人血浆内皮素浓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组含17例冠心病和15例非冠心病患者。观测NG静脉滴注前后内皮素、心率和血压的动态变化。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组内皮素浓度为93.86±13.48pg/ml,较对照组(38.17±17.24pg/ml)显著升高(P<0.001)。内皮素升高的程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平行;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无关。NG静脉滴注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浓度(66.18±11.13pg/ml)显著降低(P<0.001);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者分别降低26%、29%、34%。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NG不仅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动力学紊乱,而且能显著降低内皮素的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镁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内皮素的效应.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4例,Ⅰ组为地高辛+利尿剂+卡托普利;Ⅱ组为氯化镁+地高辛+利尿剂+卡托普利.每组疗程21天,正常对照组14例.每组治疗前后测血浆内皮素浓度及血清镁浓度.结果 经治疗后Ⅱ组的心衰疗效优于Ⅰ组,血浆内皮素的下降率大于Ⅰ组,血清镁浓度高于Ⅰ组.结论 镁离子既能改善心功能又能间接地抑制内皮素的产生和促进内皮素的清除,使血浆内皮素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内皮素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ET)是1988年3月日本Yanagisawa等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血管收缩肽,其由21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血管作用,并抑制心功能,参与血管张力调节。近年来,对ET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综述其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 1 ET的分泌与代谢内皮素是前内皮素原第53~74位肽链片断,其N端是胱氨酸、C端为色氨酸,链内两对双硫键,分子量2492道尔顿。水解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中利钾尿肽(KP)、心房钠尿肽(ANP)水平的影响。方法84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硝酸酯类药物+利尿剂+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和益心舒组(对照组治疗药物+益心舒胶囊),随访12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KP、ANP水平,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脏指数(CI)。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外周血中KP、ANP水平、心功能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而KP水平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能影响CHF患者内分泌因子的激活,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陆建国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9,16(4):212-214
心房肽是近年发现的一类重要的心脏内分泌激素,具有利钠排尿、扩张血管及抑制肾素和醛固酮的作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外周血中该激素水平明显升高,推测其参予了心力衰竭(心衰)的病理生理改变,本文对此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研究表明,慢性充血性心衰(C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内皮素(ET-1)水平与心功能恶化程度相平行。研究证明,血清尿酸(UA)水平是心血管疾病及其病死率增高的一个危险因素。另有资料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协同其他危险因素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60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和血清UA浓度,旨在观察血浆ET和血清UA浓度的变化与CCHF的关系,探讨他汀类药物对CCHF患者血浆ET和UA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均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治疗组给予卡维地洛口服,2次/日。对照组则不给予卡维地洛。结果:卡维地洛能显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心输出量、每搏量、射血分数(P<0.05一P<0.01),而且较对照组显(P<0.05一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够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苯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浓度,并观察了经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ET的变化。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经苯那普利干扰后,较非干扰组(对照组)血浆ET下降更为显著(P<0.01)。提示苯那普利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可改善内皮素的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及其在CHF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比色分析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2例CHF患者的血浆NO及ET。结果CHF患者的血浆NO及ET(64.47±21.42μmol/L及59.71±17.26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1.62±13.62μmol/L及50.83±7.50pg/ml),且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血浆NO及ET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者。结论CHF患者的血浆NO及ET含量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益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含量变化。方法将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心汤治疗。检测CHF患者治疗前后BNP的血浆含量,详细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程度。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CHF患者血浆BN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随着心力衰竭的不断加重,BNP的血浆含量逐渐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BN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后两组患者BNP含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BNP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O.05)。结论CHF患者血浆BNP含量明显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的加重而不断增高;中药益心汤与西药常规治疗配合使用,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是一对具有拮抗效应的血管活性物质 ,两者合成释放作用的协调是维持血管张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1 ]。作者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 ET,NO水平的监测 ,以探讨血浆 ET及NO在 CHF发病中的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根据病史、查体、心电图、X线胸片、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 6 0 (男 41,女 19)例CHF患者 ,其年龄 18~ 6 0岁 ,平均 5 8.8岁。心功能按 NY-HA分级 , 级 18例 , 级 2 3例 , 级 19例 ;其中冠心病 17例 ,风心病 10例 ,先心病 6例 ,扩张性心肌病 1…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通过观察药物联合(福辛普利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福辛普利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107例CHF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检测(化学发光法)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进行临床价值探讨.结果 药物联合治疗后,显效率为64.5、总有效率为96.3%;治疗前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访1年后发生心脏事件组出院时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P<0.01).结论 CHF患者存在血浆BNP高水平表达,福辛普利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测定血浆BNP水平可作为CHF患者病情判定、疗效评定及预测心脏事件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