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白质疏松症病情分级与血管性痴呆发生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鸣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6):367-368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病情分级与血管性痴呆(VaD)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104例LA患者应用Abaron-Peretz分级法分级和量表检查,比较不同分级LA患者的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分以及VD的发生率。结果 随着LA分级的增高,VaD发生率有明显上升(P〈0.001),MMSE评分明显下降(P〈0.01),Hachinski评分逐步升高。结论 LA的损伤程度与VaD发生率呈正相关,LA分级愈高,痴呆的程度愈重。  相似文献   

2.
孙爽  赵丽波 《医学综述》2014,(12):2254-2256
目的探讨老年性脑白质疏松症(LA)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经CT、磁共振成像检测确诊的LA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比较LA不同分级的老年患者中VCI的发生率;分别应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老年LA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LA不同分级的老年患者VC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不同分级患者MMSE、Hachinski、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LA患者中发生VCI的概率很大,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剧和患者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LA患者的临床及CT进行3~5年跟踪观察,应用分级法观察LA的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卒中发生率比较LA组病人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与对照组,两组检验有显著性差异;LA损害越严重、卒中发生率越高,两者呈正相关;LA合并缺血性卒中多于出血性卒中;LA合并卒中的预后比单纯脑卒中病人差,卒中复发明显升高。结论LA是脑卒中的早期危险因素,应当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103例正常体检及156例首次卒中入院病例的MRI及临床资料研究发现无症状的白质疏松(LA)22例,其中体检组9例,卒中组13例,两组发生率分别为8.7%和8.3%。本研究发现LA的主要原因是高龄、高血压动脉硬化,而与糖尿病等无明显关系。无症状LA可能是老年性痴呆的早期阶段,应认为是老年人群脑病损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160例患者根据脑CT/MRI分为脑白质疏松(LA)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评分,按照Aharon-Peretz标准对LA程度进行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的均数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析认知障碍程度与LA级数的相关性。结果:LA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LA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认知障碍程度与LA级数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Υs=0.903,有统计学联系。结论:LA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LA级数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患者,根据脑CT/MRI分为脑白质疏松(LA)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评分,依据Aharon-Peretz标准对LA程度进行分级,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的均数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探索LA级数与认知障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LA组,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LA组,LA级数和认知障碍程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TS=0.903,具有统计学联系。结论:LA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其中一个原因,LA级数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特征性认知功能损害,极其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以及脑白质疏松作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早期预测因子的价值。方法:选择LA患者50例为A组,并按Aharon-Ptretz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分组;选择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B组;选择头颅CT正常老年人50例为C组。全部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认知功能进行评分。结果:①A、B、C 3组间,除命名得分在C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MoCA总分、各分项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注意力、延迟回忆在A组表现尤为突出,与B组和C组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时间与地点定向力损害也较明显;②在LA分级分组研究中,0~1级认知功能评分MoCA得分正常,2级认知功能评分MoCA得分与0~1级相比,除记忆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与0~1级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认知功能评分MoCA得分与1级相比较,记忆、语言、注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无统计学意义(P〉0.05),4级认知功能评分MoCA得分与1级相比较,记忆、语言、注意、视空间执行能力、定向力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认知功能评分MoCA得分与2级相比较,记忆、语言、注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级认知功能评分MoCA得分与3级相比较,除记忆、语言、注意外,视空间执行能力、定向力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MoCA总分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力、延迟回忆可能是LA早期的特征性认知功能损害;脑白质疏松作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早期预测因子有一定的价值;LA分级与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LA分级越高,认知功能损害无论在程度上还是广度上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患者管壁特征和斑块与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MCAS患者78例,根据其是否发生急性卒中分为急性卒中组(n=36)和非急性卒中组(n=42),均完善HR-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MCA狭窄处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 CA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指标预测MCAS患者卒中的价值。结果 急性卒中组LA值低于非急性卒中组,NWI、PA值高于非急性卒中组,斑块强化程度高于非急性卒中组,正性重构率高于非急性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PA值和斑块强化程度为影响MCAS患者发生急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 示LA、 PA值和斑块强化程度均具有预测MCAS患者急性卒中的价值(P<0.05)。结论 HRM RI可对M CAS患者管壁特征和斑块特征进行评估,LA、PA值和斑块强化程度是影响MCAS患者发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伴脑白质疏松(LA)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LA发病机制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发病48 h内住院的1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中可能的多项致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和结论本组急性脑梗死合并LA者63例.高龄、高血压史、糖尿病、颈内动脉斑块或狭窄、卒中史是伴LA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伴LA急性脑梗死好发部位为基底节或皮质下自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高.脑小血管病变可能是LA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90例符合 MRI 诊断标准的 LA 患者(LA组)和9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老年人(NC 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询问病史调查血管危险因素,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障碍情况,依据头颅 MRI 表现将 LA 组分为4个等级。结果 LA 组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 NC 组(P <0.05),LA 组 PSQI 评分显著高于NC 组(P <0.01)。LA 组随着 LA 分级升高,PSQI 评分依次增高(P <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等与 LA 患者睡眠障碍有关。结论LA 患者存在睡眠障碍,与 LA 病变程度、认知损害、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张文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1):1245-1246
目的:探讨脑白质变性(LA)和Binswanger病(BD)的临床改变和CT检查的变化。方法:分析96例LA患者(LA组)和56例BD患者(BD组)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症状,比较2组患者CT分级和临床症状的不同。结果:LA组和BD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CT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影像学分型有所不同,BD组患者发生脑室扩大、多发腔隙性梗死灶和单发梗死灶的发生率高于LA组。相比较LA组,BD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严重,出现了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熟悉LA的CT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脑白质疏松(1eukoaraiosis,LA)是由加拿大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等在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以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斑片状或斑点状改变^[1]。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灶,MRI表现为边界不清的T1WI为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近年来研究表明,LA与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管壁成像(MR-VWI)技术评价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够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完成双侧颈动脉MR-VWI检查。对入组对象进行颈动脉狭窄分级,比较不同分级患者斑块易损特征,相关性分析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与卒中量表神经功能(NIHSS)评分的关系;比较症状侧与非症状侧斑块负荷水平[最小管腔面积(Min LA)、平均管壁面积(Mean WA)、最大管壁厚度(Max WT)、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PWV)、不同斑块成分[富脂质核(LRNC)、出血(IPH)、钙化(CA)、纤维帽(FCR)]及其大小差异。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有32例、37例和29例。随着颈动脉狭窄分级增高,Min LA水平不断降低,Max WT、PWV水平和NIHSS评分不断升高;CA、LRNC、IPH、FCR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IH SS评分与Min LA呈负相关(r=-0.704),与Max WT、 PWV呈正相关(r=0.719、0.565)。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情感淡漠发生率与同型半胱氨酸(tHcy)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LA 患者和头颅影像无明显异常者作为LA 组和对照组,应用修订 版情感淡漠评定量表评估两组间情感淡漠发生率,并比较各组间tHcy 差异。结果 LA 组情感淡漠发生率高 于对照组(P <0.05),LA 组tHcy 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中、重度LA 患者tHcy 水平高于轻度者(P <0.05), 通过比较伴与不伴情感淡漠的LA 患者发现,前者血清tHcy 高于后者(P <0.05)。结论 LA 患者有着较高的 情感淡漠发生率,且tHcy 水平与LA 发生有着密切关系。LA 患者伴情感淡漠比不伴有更高的血清tHcy 水平。 tHcy 可能同时在LA 及情感淡漠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勇  曹娟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S):154-155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最早是由加拿大神经学家Hachinski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于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CT表现为低密度影,MRI 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此种影像学改变可见于多种疾病,如Alzheimer disease(AD)、脑外伤、脑炎、CO中毒、糖尿病等患者,且在正常老年人中也占有一定比例。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对LA的研究逐渐增多,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发生率、病理基础及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卒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给社会、患者家庭及个人带来沉重负担。尽管国家大力推进卒中防治工作,然而我国卒中院前延迟现状仍不容乐观。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一定程度上能预测患者卒中院前延迟的可能性,但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却少见报道。 目的 调查居民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1年7—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三下乡"服务点接受义诊服务的居民700例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量表调查广东省居民的基本特征、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645份(92.1%)。645例调查对象中,312例(48.4%)对卒中一无所知,262例(40.6%)听说过"中风120"口诀。广东省社区居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得分为(71.3±18.7)分,其症状警觉维度得分高于常模,不就医行为合理化维度、症状归因维度、习惯反应样式维度、急救系统使用维度的得分及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总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与伴侣同住、"中风120"口诀知晓情况、开放性人格得分、情绪稳定性人格得分、社会支持得分和消极应对得分是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广东省居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较差,对卒中症状认知不足,社区应加强"中风120"的宣教力度,针对居民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多元化卒中教育模式,以有效提高居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降低卒中诊治延迟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正>1986年首届加拿大器质性痴呆会议上,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这一影像学诊断术语被Hachinski VC等正式提出以来[1],LA的定义、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一直在演进变化,LA的界定没有统一标准。本文就LA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诊断等进行梳理,以期对于L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比较科学全面的认识。1定义在早期文献上,LA特指脑室周围脑白质的弥漫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情绪识别能力的测验,探讨LA患者是否存在情绪认知功能的损害。方法:选取IA72例(LA组),根据IA的程度不同分为LA1~3级组;同期体检健康者68名(HC组)。应用眼区情绪识别测验,对研究对象的情绪识别能力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观察其对喜、惊、恐、悲、厌、怒6种基本情绪的识别得分。结果:与HC组比较,LA组6种情绪识别得分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3级组在恐、悲、厌、怒情绪识别得分均低于LA1级组和LA2级组(P〈0.05~P〈0.01)。结论:LA患者存在情绪认知功能损害;LA程度越重,情绪识别能力损害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BPV)干预策略对高血压脑白质疏松(LA)、预后卒中及认知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2016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最终纳入统计的高血压患者269例。BPV以血压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表示。其中无或轻度LA组定义为对照组,中重度LA组定义为病变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V与LA的关系。入院后给予不同类别降压药物,同时,采用简明精神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状态评分。1年后再次复查患者BPV及LA程度。分析不同降压药物对BPV、LA及1年内卒中事件和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 ①病变组收缩压CV、收缩压SD、杓型分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较高收缩压SD、非杓型特点为LA的危险因素。[OlR=2.168(95% CI:1.120,4.195),P?=0.022;OlR=2.764(95% CI:1.405,5.437),P?=0.003]。③氨氯地平组用药后中重度LA比例、卒中事件发生率较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组降低(P?<0.05);用药后氨氯地平、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组的SD分别为(13.756±2.919)、(14.919±3.037)和(15.433±2.962)(P?<0.05);用药后氨氯地平、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组的MMSE评分分别为(27.484±2.267)、(26.575±2.488)和(26.032±3.113)(P?<0.05)。结论 收缩压SD及非杓型特点是预测LA较好且简易的指标,钙离子拮抗剂或长效降压药物可降低血压变异性,是预防LA、减少卒中及认知功能减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脑微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缺血性卒中组50例,出血性卒中组50例,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健康组,进行MRI检查。结果查出脑微出血59例,脑微出血发生率45.38%,查发生脑白质疏松71例,脑白质疏松发生率71.00%。结论随着脑白质疏松分级增加与脑微出血程度也随之增加,表明脑白质疏松与脑微出血有可能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