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运用关节周围带血供骨膜瓣转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解剖观测40侧肩胛冈血管网、40侧肩关节血管网、37侧肘关节血管网、30侧膝关节血管网以及32侧髂嵴前部血管的组成、起始、走行、外径、分布及其吻合情况。结果:可设计肩胛上动脉冈下支为蒂的肩胛骨骨膜瓣;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和(或)内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骨膜瓣;桡侧返动脉为蒂带桡侧副动脉吻合支、尺侧返动脉为蒂带尺侧下副动脉吻合支、骨间返动脉为蒂带桡侧副动脉吻合支的肱骨远端骨膜瓣;膝降动脉关节支为蒂的股骨内髁骨膜瓣、其隐支为蒂的胫骨上段骨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嵴支为蒂髂骨骨膜瓣,转位修复附近关节的软骨缺损。结论:可利用关节周围细小动脉为蒂切取骨膜瓣转位修复相应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2.
带血管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治疗肱骨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肱骨远端骨膜瓣移位治疗肱骨中、下段骨不连。方法:采用桡侧副动脉为蒂肱骨远端外侧骨膜瓣和尺寸侧下副动脉为蒂肱骨下端内侧骨膜瓣的移位术治疗肱骨骨不连。结果:从1996年3月开始,经临床应用12例(肱骨中段骨不连6例,肱骨下段骨不连4例,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并肌组织嵌入2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以桡侧副动脉或尺侧下副动脉为蒂的肱骨远端骨膜瓣移位术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不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肱骨不连和肱骨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不同血管蒂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骨不连和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以肩胛上动脉冈下支、胸肩峰动脉肩峰支、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肱动脉肌间隙支、桡侧副动脉和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骨膜瓣移位植骨以修复肱骨不连和缺损,并总结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施术47例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本组带血管蒂的骨、骨膜瓣可供修复肱骨任何部位的病损并具有操作简易和效果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架联合带血管骨膜瓣移位治疗肱骨中下段难愈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8例肱骨中下段难愈性骨折患者,取出原内植物,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联合桡侧副动脉蒂骨膜瓣移位治疗肱骨下段骨不愈合,观察愈合时间、并发症、肱骨短缩及Neer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影像愈合时间平均8.4月,肩关节Neer评分平均87分。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联合带血管骨膜瓣移位治疗肱骨中下段骨不愈合疗效可靠,是难愈性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钢板加骨间返动脉蒂尺骨上段骨膜瓣逆向转位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不愈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肱骨远端骨不连成年患者采用双钢板加骨间返动脉为蒂的尺骨上段骨膜瓣逆向转位进行治疗,并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2例骨不连均愈合,时间2.5~3.5个月。Cassebaum评估: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双侧重建钢板联合骨间返动脉为蒂的尺骨上段骨膜瓣逆向转位治疗肱骨远端骨不连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肱骨骨折发生以中下段为多,骨折后易损伤肱骨干的滋养血管,影响局部血供。故该处也是骨不连的好发部位,临床上可见数次手术仍不愈合的病例。随着显微外科及其基础研究的发展,带血管蒂的骨膜瓣移位术已成为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手段。我科从2003—2006年采用带桡侧副血管的骨膜瓣移位治疗9例肱骨中下段骨不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解剖观察71只成人上肢标本发现,骨间背侧动脉不仅沿途发出7.35±2.60个皮支,供应前臂背侧皮肤,还在距尺骨茎突近端3.57±0.51cm,于骨间背侧动脉与骨间掌侧动脉背支的吻合弓附近,发出2.31±0.77个骨膜支,支配尺骨远端的血供。它的终末支在尺骨小头桡侧向远端行走.参与尺、桡动脉背支形成的腕背动脉网,以其远端终末支为血管蒂,成为带骨间背侧动脉蒂尺骨远端移植修复腕掌部骨缺损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前臂尺侧贵要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下1/3段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尺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 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1/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尺动脉穿皮支5~9支,尺动脉腕上穿皮支1-3支,外径0.4~1.3mm。在尺骨茎突上6.0~16.0crn有骨间前动脉骨皮穿支2~3支,骨间后动脉骨皮穿支1~3支,外径0.4~1.2mm,二者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及相应区域的皮肤。上述穿皮支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和贵要静脉旁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 前臂尺侧贵要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尺动脉腕上穿皮支为蒂的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转位修复手部远处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尺神经前移术的解剖及其临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必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4 8侧成人上肢标本对肘部尺神经的营养血管伴行长度及其分支 ,屈肘时尺神经拉长长度、移位和摩擦点等进行观测。2侧上肢标本摹拟手术。结果 :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分别与尺神经伴行长度为 14 .8± 1.1cm、4 .9± 1.0cm、6 .3± 1.1cm ;尺神经在肘部发出 1~ 2支关节支 ,2~ 3支肌支 ;肘关节自伸直位至屈曲 135°尺神经平均向近端拉长 5 .2mm ,向远端拉长 3.4mm ,并有向前移位和拉紧 ,以肱骨内上髁为固定摩擦点 ,以尺骨冠突内侧结节为活动摩擦点。结论 :保护尺神经血供及其肌支行尺神经前移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肩部血管蒂骨膜(骨)瓣的解剖学基础与术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肩部带血管蒂骨膜 (骨 )瓣移位治疗肩关节周围骨不连、骨缺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式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 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观察并测量肩关节周围动脉网有关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肩关节周围动脉网有关血管来自 :①胸肩峰动脉 ,主要分支中锁骨支长度 (2 .0± 0 .1)cm、外径 (1.2± 0 .2 )mm ;肩峰支长度 (5 .1± 0 .4 )cm、外径 (1.5± 0 .2 )mm ;三角肌支外径 (1.9± 0 .2 )mm ,发出点至三角肌和胸大肌入肌点长度分别为 (4 .8± 0 .5 )cm和 (3.2± 0 .4 )cm。②旋肱前动脉 ,主要分支中外侧降支长度 (6 .0± 0 .7)cm、外径 (1.2± 0 .2 )mm ,起点距肱骨大结节最高点为 (4 .1± 0 .7)cm ;内侧降支外径 (1.0± 0 .7)mm ,起点距肱骨头最高点距离为 (4 .0± 0 .6 )cm。③旋肱后动脉 ,其大结节骨膜支起点外径 (1.2± 0 .2 )mm ,供骨面积为 3.0cm× 5 .0cm。④肱动脉肌间隙支发升支直接骨膜支 ,上行连接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 ,其外径 (1.1± 0 .3)mm。上述动脉存在丰富的吻合。结论 :以肩部血管为蒂的骨膜 (骨 )瓣 ,是治疗肩关节周围骨不连、骨缺损及骨坏死的重要供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腕部背侧带血管蒂骨 (膜 )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解剖观测了骨间前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腕背支以及第 2 ,3掌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①骨间前动脉腕背支始于桡骨茎突上 (6 .6± 0 .7)cm处 ,外径 (1.4± 0 .2 )mm ;②桡动脉腕背支起点距桡骨茎突 (1.2± 0 .3)cm ,外径为 (1.3± 0 .3)mm ;③第 2 ,3掌背动脉分别始于桡动脉腕背支和掌深弓的穿支 ,外径均为 (0 .8± 0 .2 )mm ;④尺动脉腕背支于豌豆骨上 (4 .1± 0 .6 )cm始于尺动脉 ,外径 (1.2± 0 .3)mm。上述动脉间相互吻合丰富 ,在手背形成动脉网 ,并发骨膜支分布尺、桡远端和掌骨。结论 :以上述动脉腕背支及第 2 ,3掌背动脉为蒂 ,可以设计不同的带血管蒂的骨 (膜 )瓣 ,用于邻近移位修复舟、月骨骨不连或骨坏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尺动脉近侧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肘部皮肤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尺动脉近侧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肘部创面患者12例,年龄20~52岁。7例单纯皮肤缺损,5例伴有骨外露,2例伴尺神经缺损。神经缺损采用游离腓肠神经移植桥接,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约4.0cm×5.0cm~6.0cm×8.0cm。供区游离植皮。结果12块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范围5.0cm×6.0cm~7.0cm×9.0cm。8例获随访(包括电话随访)1个月至2年,皮瓣色泽、质地与外形良好,肘关节可自由活动。2例尺神经缺损病例随访6~10个月,爪形手畸形明显改善。结论尺动脉近侧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修复肘部皮肤缺损,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肘管段尺神经血供,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并防腐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肘管段尺神经的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资料;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置术,测量带血供尺神经所需游离长度及无张力前移距离。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未内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剖动脉和尺侧返动脉背侧支,3条营养血管起始外径分别是1.6±0.4mm、1.2±0.4mm和1.5±0.8mm;与足神经伴行长度分别是15.7±2.1cm、5.0±0.9em和5.9±1.1cm;至肱骨内上髁距离分别是15.0±1.3cm、4.5±1.1cm和5.0±1.2cm。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置术,带血供尺神经所需游离长度为12.6±1.9cm,无张力前移距离为1.8±0.6cm。结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症切实可行,带血供疋神经所需游离长度平均为12.6cm·,无张力前移距离平均为1.8cm。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8例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其中单纯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7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1例合并前臂屈肌群起点撕裂者行手术治疗。随访7例,平均随访3.5年,疗效均满意。作者根据临床病例资料,探讨了本病的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腕部动脉网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了50侧用红色乳胶灌注动脉的成人上肢标本。共有12个动脉源参加腕部的动脉网。腕部动脉网在背侧有三个层次,掌侧有两个层次。位于腕关节囊掌侧和背侧的动脉网最为完整,是腕部动脉吻合交通的主要动脉网。腕背侧动脉网,主要由桡动脉腕背支、骨间前动脉背侧支及上穿动脉上支吻合形成。腕掌侧动脉网,主要由桡动脉腕掌支、骨间前动脉掌侧支和尺动脉腕背支参加。骨间前动脉在腕部与桡、尺两动脉均有广泛吻合,但从吻合管径和吻合数量看,则具有桡侧优势。前臂动脉干与手部动脉干之间,通过腕掌侧和背侧动脉网建立的侧副吻合,则显示背侧优势。腕部的动脉网,呈现多来源、多吻合、多层次的构筑特点,与多关节、多活动、多层次的腕部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本文从形态学上讨论了,腕部桡、尺动脉两支或任何一支在急性或慢性阻断时,腕部动脉网代偿动脉干供应手部血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09例氟性肘关节炎的常见 X 线征象:关节面硬化、不规则和中断,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骨纹粗大,骨小梁呈粗疏或致密状改变伴囊状透光区。作者首次提出:滑车外侧骨赘形成,出现双侧韧带骨化是氟性肘关节炎的特征性 X 线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