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析标本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本理论主要是阐述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标”原义是树梢,引申为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位置相应;“本”是树根,引申为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1]。标本理论强调了人体头身与四肢的密切关系。对针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卫气第五十二》说:“能  相似文献   

2.
生态药理与生物药理—论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方法:通过对医学人体理论,医学模式和药理理论内在关系的分析来剖析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出对中药药性理论本质的认识。结果:认为中药药性理论是传统中药药理理论,是适应中医学“生态-生物人体理论”的产物,中药药性理论是“生态药理”与“生物药理”相结合的产物即“生态-生物理”这是其本质所在,结论:传统中药药理即中药药性理论是“生态-生物药理”理论。  相似文献   

3.
人体医学,作为医学专用名称,是近年来相对于“机器医学”、“生物医学”、“生命医学”提出来的,意在强调,研究人体不同于研究其它物体。人体医学又特指中医学,如杨玉辉先生说:“从基础的理论和方法来看,中医学……是真正的人体医学”。  相似文献   

4.
“三校生”经过统一考试选拔进入高职护理专业,因为原先学过人体形态学课程,入学后该门课程理论成绩均较理想,但实践技能并不突出。因此我院采用“三校生”独立编班,适当改革人体形态学课程设置,减少理论课时。加强技能实践,灵活运用导学、案例分析教学法等,加强人体形态学与护理临床知识的融合,提高“三校生”的人体形态学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面部色诊理论、“尺”诊理论是阐述人体部分与整体对应相关的全息理论;开窍理论则是阐述人体部分与部分对应相关的全息理论,基于全息胚学说的“全息胚近滞效应”原理是其符合生物全息理论的理论基础;五轮学说不是全息理论;《内经》也触及到了时间全息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关于人体的功能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模型是对人体原型的理论摹拟,它集中反映了相应医学模式的“人体观”。与“解剖模型”相比,“功能模型”更符合人体的本质和规律。《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建立“三阴三阳”功能模型的理论基础。在三阴三阳模型中,三阴三阳是人体功能子系统,它不同于脏腑、经络。三阴三阳病是典型的功能性疾病。阴阳自和是三阴三阳模型的自主调节机制,治疗疾病必须以其为中心。三阴三阳模型代表了未来医学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指向“身外自然”的技术与指向“身体自然”的技术的共同发展,促进了人与机器的协同进化。新兴人体增强术源于人的“缺陷性存在”,是从人的内部改变“身体自然”。新兴人体增强术受多方力量的推动而迅速铺展开来。新兴人体增强术引发了自然身体认同的弱化与符号身体认同的强化、阶层固化与“赛博朋克”的兴起、自然人与技术人的混搭。要自觉地以身体关怀理论来指导新兴人体增强术的发展和应用。身体关怀是对新兴人体增强术进行善恶判定的重要参照,身体伦理治理是对新兴人体增强术进行治理的优化选择,身体关怀是新兴人体增强术宣教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灵枢·经水》篇中十二经水理论,深入探究自然环境与人体内部之间的联系,验证古代医学认识人体的科学性。[方法]基于“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观点,依据《内经》中“天人相应”思想和“援物比类”方法,结合医家注解及地理县志,考证十二经水所属河流存在的真实性。进一步研究经水与人体营卫气血、脏腑、经络、中药材四个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客观且全面地认识十二经水的理论价值。[结果]经考证发现十二经水在《内经》成书年代都有真实存在的河流,且至今为止大部分河流依然在其流域内发挥灌溉作用,印证了十二经水地理价值的真实性。经水与营卫气血之间的相似性,与人体脏腑之间的关联性,与经络在生理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及利用十二经水理论炮制、选用中药材,以上四方面充分说明了经水理论在认识人体、干预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客观的医理价值。[结论]十二经水与人体之间具有客观紧密的联系,佐证了古代医学对人体精密复杂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左肝右肺”理论治疗肠鸣泄泻,探讨“左升右降”与脾胃气机升降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人体气机阴阳升降相交中肝肺两脏的功能与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天人相应”的全息相关杜小林几千年来,“天人相应”这一世界观一直指导着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发展和临床医疗实践,它着重表述人体“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之间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此,本文拟以全息相关理论阐述“天人相应”的科学意蕴。一、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阴阳自和”思想是阴阳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和”是机体阴阳的根本特性,是阴阳交互作用的自发趋势。“阴平阳秘”是“阴阳自和”的最佳状态,也是靠“阴阳自和”来建立与维持的。“阴阳失和”则是“阴阳自和”的失佳,是机体“阴阳自和而不能”的表现。防治疾病的根本措施就在于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固护、推动机体“阴阳自和”的顺利进行,确保“阴平阳秘”健康态的建立与维持。“阴阳自和”是人的健康与疾病的深层规律,是防治疾病的内在机制。从现代系统自组织理论来看,“阴阳自和”说是中医学的人体系统自组织理论,它反映了人体系统自组织的特点、机制和规律。“阴阳自和”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部分,指导着临床诊治和处方用药,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体寄生虫学“一体化”教学法的尝试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尝试了人体寄生虫学“一体化”教学法,试图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高等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模式,以达到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一、“一体化”教学法的基本情况简介 1.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寄生虫学课程很复杂,既要向学生讲清寄生虫形态学的特点,又要使学生掌握寄生虫  相似文献   

13.
“天人相应”是关于祖国医学中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春夏秋冬四时自然气候的变化 ,对应着人体生长老已的生命规律 ;一日中四时阴阳消长变化对应着人体昼夜消长盛衰的规律。人体必须随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才能维护生存 ,防病治病。“天人相应”的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是现代中医护理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肾主生殖”理论整理及实验研究概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主生殖”理论是中医脏象学说对人体生殖功能生理病理的基本认识。目前各地学者对“肾主生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理论研究肾藏精是肾主生殖的基础。对于肾所藏之“精”如何理解,各地学者观点不一。郭氏[1]认为肾所藏之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有男女媾和之精(为先天之精),是生殖发育的根本;有水谷化生之精(为后天之精),是人体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两者均藏于肾。肾本脏所藏的所谓先天之精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的强弱有着密切关系。孟氏[2]认为,先天之精和后先天之…  相似文献   

15.
对孙喜灵同志的论文“人体隐态系统与显态系统”提出商榷,认为孙喜灵关于“人体结构的新理论”,只是一种对脏腑、经络、五体、五官等熟知的中医基本概念的分类假说。这种分类是以主体视界为标准的,有很大的主观性、相对性和不稳定性,因而是不科学的。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是古代医家在中国古典哲学影响下,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中药和针灸治疗反应等的综合概括,因而难以与现代解剖、生理学“对号入座”;也不必将解剖、生理学范畴内“不可见”的内容归之于“隐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一气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精、气、津、液、血、脉实为一气,而人体之气机变化皆为一气之流转,因此察一气之周流即能知人体气机之变化,该理论催生了寸口脉诊法,至清代黄元御宗往圣经典提出“一气周流”而使该理论趋于完备。“一气周流”理论的提出使后世医家更深入地理解人体气机之奥秘,也使寸口脉诊更易于理解。本文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脉诊“独取寸口”的内在含义,旨在为临床更好的理解和使用寸口脉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提出了“清阳”与“浊阴”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生理基础。东垣在《脾胃论》中则着重提出了“升清降浊”之法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脂肪肝是现代社会常见病,近年来对该病的中医诊治理论研究层出不穷。笔者拜读先贤著作,结合临床实践,对“升清降浊”理论与脂肪肝的关系略有感悟。  相似文献   

18.
中医理论认为“气”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气”的功能和规律是诠释人体生理、病理改变的重要媒介,因此将“气”学理论实际应用于临床诊疗是目前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肿瘤作为人体内生疾病,其发生、发展与人体之气密切相关,根据“气”的不同分类和肿瘤患者治疗阶段,将治疗分为“培元气,调宗气,和营卫,化阴阳”多种治法。建立这种以“气”学理论为指导的意象思维诊疗模式,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患者当前状态,以及将中医理论切实应用于临床诊疗疾病、遣方用药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形成的天文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运六气理论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强调了“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医学观念,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时,充分运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成果,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所有生物一样,生命活动及疾病变化与自然阴阳寒暑变化同步,并具有与自然气候规律同步的节律.阐述《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形成的天文学背景,从侧面反映了《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的科学性,对深入探索《黄帝内经》的自然科学内涵及人体生命规律,以及指导临床防病治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气血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在病理上相互牵连、相互影响。气血理论在中医体系和长期的理论实践中居主导地位,但其概念宏观、抽象,对于其理解和应用具有一定难度。现代社会倡导中西医相互借鉴,有很多学者从中西医的角度对气血进行了研究,但仍缺乏对气血关系更深入、更系统的认知。梳理气血的中西医认知及关系,对临床上中西医结合认识疾病、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中医与西医的不同角度对“气”“血”的认识及关系进行探讨,分别以中西医的“气”“血”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血”生理功能,认为中医“气”与干细胞、胸内压、线粒体、营养物质、神经、免疫相关,“血”与现代医学中的血液在功能、生理规律、病机等多方面具有相关性,以期为更好理解气血概念、服务中西医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