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校医学生对学习社区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方法采用封闭和开放式调查表进行调查,同时进行座谈调查.结果全科医学学生对社区医学的认知态度非常积极,而非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对此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两者之间的差异相当明显;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CHS)的了解和一般了解占68.7%,而非全科医学专业仅59.2%,两者之间的差异相当明显;仍有部分医学生对医学模式的转变态度不明确.结论进一步推进医学生医学模式转变的思想教育,加大对医学教育的力度,增加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成人高等教育医学专业中全科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与态度。方法 对临床医学和全科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采用问卷调查。结果 两个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对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全科医学教育的适宜模式、全科医学教育课程类型的认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医学生了解和认识全科医学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 ,同时 ,开展专科层次的全科医学专业的成人医学教育 ,以完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适应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对近5年来的全科医学教育的态度和认知情况.方法 应用问卷对52名实习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全科医学专业设置的看法、对全科医学专业教育的建议、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情况等.结果 94.34%学生赞成在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设置全科医学专业.最为必要或需要增加学时的课程依次是急诊与急救(54.72%)、社区预防与保健(33.96%)、社区家庭护理学(20.75%)、老年医学与老年保健(16.98%)、社区卫生服务管理(15.09%)等.结论 学生赞成在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设置全科医学专业,且愿意报考该专业.学校需适当调整全科医学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状况,为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调查了526名临床医学专业与105名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状况及就业意愿。结果 64.8%和49.8%的学生表示完全不清楚全科医学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就业方向;25.9%的学生从不关注关于全科医学发展的相关政策。47.9%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全科医生的工作范围,46.6%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一般。不同专业学生从事全科医学的意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医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同程度比较高,但临床医学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同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认知和需求,为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和精神卫生专业本科生(四年级、五年制)作为抽样调查对象,调查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和需求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22份,回收有效问卷222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222名学生中,只有50人(22.5%)在开设全科医学概论之前听说过全科医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全科医学的需求不同,对学习全科医学的必要性、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和全科医学实践课的必要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需求高于精神卫生专业的学生;对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精神卫生专业学生的需求高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全科医学的学习,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学科性质、全科医学的定义、全科医生的角色、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以及全科医疗在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0.05)。结论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全科医学专业,认为有必要接受全科医学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应该开展多渠道的全科医学教育,这对于发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状况,探讨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方法 以本校临床医学系和护理系在校专科生作为抽样调查对象,自行设计并发放问卷,对不同专业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学习意愿、对全科医师择业意愿等进行调查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在校学习期间有必要开设全科医学教育课程;临床专业94.60%的学生赞成设置全科医学培养方向,护理专业只有53.92%的学生持支持态度;临床专业有56.44%的学生可以接受到农村社区就业,而护理专业只有41.18%的学生愿意到农村社区.结论 大多数在校医学生择业方向明确,认为有必要接受全科医学教育;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更多医学生加入全科医师行列.  相似文献   

7.
不同课程设置的临床医学生对社区导向医学教育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课程设置的临床专业医学生对社区导向医学教育的态度。方法选取我校199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学生(分别为甲班、乙班),甲班较系统地进行社区医学和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乙班仍接受传统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于毕业前夕采集两班学生有关社区导向医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等相关问题,比较其回答上存在的差异。结果甲班学生全部认为有必要开展社区导向医学教育,乙班仅有66.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甲、乙两班学生对社区导向医学教育的理由的回答主要在3个问题上不同,即:社区导向医学教育“是将全科医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及现状”和“加强了对慢性病及心理疾病的认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推广社区导向医学教育有利于医学生掌握为社区服务的实用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8.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学员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社区卫生服务培训是全科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训基地学员状况分析,其目的是为推动该项工作,探索全科医学理论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方法 本对即将毕业医学生及在职全科岗位继续教育的学员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结果 大学组能够较好运用全科医学理论,在社区中设计三级预防模式,正确回答三级预防概念最高,达88.89%;并且较完整建立社区健康档案达77,78%。在职组更重视疾病的治疗,为82.76%;重视人际交流,门诊接诊的问候率达79.31%。中专组尚不能将三级预防概念理论完整运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结论 不同背景学员的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内容应予不同设置。  相似文献   

9.
构建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满足当前我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高层次防治结合型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的急需,在深化医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率先在我省开办了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初步探索出在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总数7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全日制普通生和业余成人生)中加强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急需的,具有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的,不仅精通于疾病治疗而且能够指导社区居民防病、防治合一的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的途径从新生入学讲座、理论课、实验课、第二课堂到毕业实习,以及采取“前期打基础、后期向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分流”等措施。加强预防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提前有机地增加和融入社区预防保健以及全科医学知识,进行扎根于基层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思想教育,逐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其毕业后从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学生的就业取向和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自愿申请参加全科医学方向学习并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人数逐年增多,已有3届本科毕业生充实到我省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初步建立了适合我省现阶段省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同时,积极对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职人员开展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和全科医学成人学历教育,为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了4000余名具有一定的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在职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辽宁省村级社区医生对全科医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及在处理社区人群心理、家庭、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的能力和态度。方法组织173名大二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于2006年暑假对辽宁省村级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辽宁村级社区医生与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全科医生职责要求差距很大。结论提出要加强乡村医疗队伍建设,对医生进行全科医学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特征工作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防各类岗位人员目前实际开展的工作内容,各岗位人员所感受的工作压力,对所在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评价、培训要求及对所在岗位绩效考核要素的建议.方法 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分析问卷>,在北京市分层随机抽取7个区县5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147名、社区护士93名、预防保健人员76名进行访谈.结果 各岗位人员均认为不仅需要具备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较高的素质要求.各岗位人员均感觉工作存在一定的压力,且均有一定的培训需求.结论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工作分析,才能够制定出真正反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岗位特征的绩效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州市与中山市两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状况,为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与中山市3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情况。结果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55人,医护比例为1:0.844;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31人,医护比例为l:0.825;总体的医生护士学历、职称较低,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全科医生0.55人,而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全科医生不足1人;广州市与中山市两地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有利于本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配置状况,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进行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徐汇区户籍人口89万,现有6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用房面积平均为172.4 m2,科室设置合理,基本设备配置比较完善,中医药治疗基本设备配置较高。社区卫生人员以中老年为主,学历以大中专为主,职称以初级人员为主。结论: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科室设置和基本设备配置符合国家标准,但人力资源结构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诊工作现况和对转诊标准的需求情况。方法对来自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北京市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诊工作现状不尽如人意,转诊率低,主要原因是上下转诊渠道不通畅、转上不转下和没有统一的转诊标准;全科医师对转诊标准的需求愿望强烈。结论应尽快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指南和主要症状及疾病的转诊指征,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广东省4城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情况。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结果广东省4城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水平总体较好,但社区技术人员到医院参加业务培训并纳入管理、护士和防保人员接受基础知识培训、每万居民中全科医师的数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促使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本构成情况,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政府投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举办医院财务核算系统中调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4年收支明细报表,从社会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核算系统调取2004年收支明细表,对福田区24个政府举办和7个社会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2004年服务成本调查分析.结果 两种举办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劳务费和固定资产折旧、修缮费及租赁费占总成本的比例均列前两位,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务费所占比例高于社会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论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应着重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与人员支出,规范社区医院对下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费用分摊,进一步加大对全科医生培训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的特点,提出了大医院与社区互换培养模式.在互换模式实施3个月的基础上,组建了全科-专科技术合作小组.这种新模式促进了双向转诊体系的构建,也为社区医生培养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的特点,提出了大医院与社区互换培养模式.在互换模式实施3个月的基础上,组建了全科-专科技术合作小组.这种新模式促进了双向转诊体系的构建,也为社区医生培养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的特点,提出了大医院与社区互换培养模式。在互换模式实施3个月的基础上,组建了全科一专科技术合作小组。这种新模式促进了双向转诊体系的构建,也为社区医生培养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温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人力资源进行调查,为社区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实证研究方法,对该市人口密度较大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319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温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人力资源配置缺少整体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医护比例为2.67:1,未达到国家标准);全职医生匮乏(每万人仅配备卫生技术人员0.89人);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职称较低(学历结构,以大专为主,占50.7%;专业职称结构,以初级为主,占总量的79.6%);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等问题.结论: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规划,优化人员专业结构,完善激励机制,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