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旁鸡皮样黏膜与腺瘤癌变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镜下息肉电凝电切除标本90例(腺瘤旁鸡皮样黏膜35例;腺瘤癌变组织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25例)中Survivin、COX-2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中无表达,在鸡皮样黏膜和腺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和COX-2蛋白在正常结直肠黏膜、腺瘤旁CSM和腺瘤癌变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且二者在前两组中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两组中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腺瘤病灶旁CSM可能是一种原发性癌前病变,在结直肠腺瘤内镜下电凝电切除时应同时处理,以减少结直肠腺瘤癌变的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理选择治疗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经局部切除治疗的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的临床资料,并加以讨论。结果:经肛局部切除(transanal excision,TE术)20例.经骶局部切除(Kraske术)8例。术后病理高、中分化腺癌27例,低分化腺癌1例;肿瘤浸润粘膜层13例,浸润粘膜下层12例,浸润肌层3例。术后复发4例,转移2例,5年生存率78.6%(22/28)。结论: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恶性程度低,对于病变位于低位直肠的患者,只要符合适应证,则局部切除术既可以达到根治术的疗效,又能保留正常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79—1988年十年间对我市1977—1978年大肠癌普查时发现并摘除的2815例直肠肛管腺瘤、息肉病人进行了四次复查,以探讨直肠肛管腺瘤、息肉经摘除后复发和癌变的情况,影响复发和癌变的囚素等规律,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大肠癌防治措施提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肠腺瘤癌变的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报告49例大肠腺瘤与癌变的关系及大肠腺瘤癌变的处理。男性26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3.7岁,其中癌变14例,癌变率为28.6%。腺瘤癌变与腺瘤的大小、部位、腺瘤的数目、组织学类型及病人年龄等因素有关。〈1cm腺瘤未发生癌变,≥2cm的癌变率为55%,直肠及乙状结肠的腺瘤易恶变。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分别为22.7%、41.2%、20%,绒毛状腺瘤最易癌变。癌变腺瘤的术式选  相似文献   

5.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腺瘤及癌变病例与腺瘤大小、解剖部位、外形、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776例大肠腺瘤患者发生癌变者为42例,癌变率为5.4%,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直肠腺瘤癌变率均高于右半结肠(P<0.05);大肠腺瘤癌变率随着腺瘤的增大而升高,并且广基形腺瘤比长蒂形腺瘤更易癌变。大肠腺瘤的癌变率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大肠腺瘤癌变与腺瘤大小、解剖部位、外形、病理类型及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大肠腺瘤恶变指标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大肠腺瘤恶变指标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收集1982年3月~1995年3月间本院纤维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436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单发腺瘤81.1%,多发者19.3%;腺瘤癌变10.8%,腺瘤合并癌5.2%;绒毛状腺瘤癌变27.5%,混合型腺瘤癌变16.2%,管状腺瘤癌变率7.1%;腺瘤发生部位以直肠居多,其次为乙状结肠.结论腺瘤癌变与腺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物大小及发生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14例结直肠腺瘤癌变、57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和24例结直肠正常黏膜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腺瘤、腺瘤癌变和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5%、100.00%和56.41%,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和正常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4.81%)。CD44V6阳性表达与腺癌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结论: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23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术式选择的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荟萃分析中国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术式。方法: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为检索词,电脑检索2000~2006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统一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所得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男137例(59.3%),女94例(40.7%),男:女=1.46:1。有明确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史者占51.2%,平均发病年龄27.8岁,腺瘤癌变率为47.5%,腺瘤癌变者平均年龄35.9岁。术式选择全结肠直肠切除+末端回肠腹壁造口术(TPA)60例(26.0%),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IRA)63例(27.3%),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IAA)12例(5.2%),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19例(8.2%),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残留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回肠肛管吻合术22例(9.5%),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残留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47例(20.3%),部分结肠或直肠切除术8例(3.5%)。结论:FAP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生于结直肠的遗传性疾病,但文献报道不多,病例数较少;腺瘤发病早,癌变比率高;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诊断主要靠下消化道造影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式选择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良性者预后较好,已癌变者预后也较原发结直肠癌为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经括约肌经路行低位直肠肿瘤切除36例,其中腺瘤16例,腺瘤癌变9例,直肠癌10例,类癌1例,术后切口感染6例,吻合口瘘4例,无肛门失禁。作者简述了手术方法,认为此手术损伤小,显露好,操作简单,不损害肛门功能,并针对术后常见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的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括约肌经路行低位直肠肿瘤切除36例,其中腺瘤16例,腺瘤癌变9例,直肠癌10例,类癌1例。术后切口感染6例,吻合口瘘4例,无肛门失禁。作者简述了手术方法,认为此手术损伤小,显露好,操作简便,不损害肛门功能,并针对术后常见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的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诊断结肠息肉癌变中的作用及结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并行病理检查的2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结肠镜下癌变部位、大小、数目及病理类型,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及息肉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病理类型与癌变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患者结肠息肉癌变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肠息肉癌变与年龄、息肉部位、直径大小、数目、形态、病理类型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的患者,息肉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直径>2.0 cm、多发、病理类型为腺瘤性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性是发生癌变的高危因素。结论结肠镜在诊断结肠息肉癌变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密切随访,及时切除,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家族性结肠腺瘤病—家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FP一个家族4代13人,发病5人,1人已有二处癌变,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律完全相符。该病主诉多以粘液血便为主,发生时间也很不相同,极易癌变。其特点是癌变早,癌变率高,可多中心同时发生。治疗上作者推荐用全结肠和直肠粘膜切除,经直肠腔内施出回肠,行回肛吻合术。以免腺瘤复发和癌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细胞内的DNA含量及DNA指数,探讨其辅助诊断和预测癌变危险度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400例结直肠组织细胞的细胞核进行DNA倍体分析,其中正常结直肠黏膜组30例,增生性息肉组30例,绒毛状腺瘤组190例,结直肠癌组150例,检测其异倍体检出率和DI值.结果:结直肠癌组的DNA异倍体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3、增生性息肉组及绒毛状腺瘤组(P<0.01),绒毛状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的DNA异倍体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3、增生性息肉组、无不典型增生的绒毛状腺瘤组及伴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的绒毛状腺瘤组(P<0.01).随着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降低,其DNA异倍体DI值呈增加趋势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DNA含量和倍体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及恶性程度,对诊断结直肠良恶性肿瘤、预测癌变危险度、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多处癌变一例徐宁赵彤徐莉患者女,41岁。因腹痛、粘液血便反复发作1年,加重1个月在当地医院行直肠镜检,病理诊断为直肠绒毛状腺瘤部分癌变。于1997年6月13日收入南方医院。6月15日行直肠指检:距肛门约4cm处,直肠前壁可触及菜花样...  相似文献   

15.
报告49例大肠腺瘤与癌变的关系及大肠腺瘤癌变的处理。男性26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3.7岁,其中癌变14例,癌变率为28.6%。脉瘤癌变与腺癌的大小、部位、腺癌的数目、组织学类型及病人年龄等因素有关。<1cm腺癌未发生癌变,≤2cm的癌变率为55%,直肠及乙状结肠的腺癌易恶变。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癌、管状绒毛状腺癌的癌变率分别为22.7%、41.2%、20%,绒毛状腺癌最易癌变。癌变腺癌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癌变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分类、癌细胞分化程度、切缘是否有癌残留以及淋巴管和静脉是否有癌浸润等决定。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1987-1996年经结肠镜检出的271例结肠腺瘤进行了分析。提示以远侧结肠、大小〈1cm、表面光滑及管状腺瘤多见。特别讨论了与癌的关系,证实了其是一种癌前病变。本组癌变平均年龄为53.7岁,较腺瘤平均检年龄长10年。腺瘤恶变多见于绒毛状腺瘤,尤〉2cm,广基无蒂及外形呈颗粒菜花状者。恶变多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腺瘤患者多表现为便血,处理以内镜下为宜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探讨全结肠镜检查对大肠癌及腺瘤患者诊断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及大肠癌患者的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在1100例肠镜检查者中, 发现大肠息肉患者387例(1543枚), 大肠息肉中有42例发生癌变(42枚), 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左半结肠息肉、宽基息肉、直径>2cm息肉和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大肠癌患者326例, 检出率29.63%。大肠息肉、大肠癌以及大肠息肉癌变高发年龄均为45岁以上, 具有相似性。大肠癌伴结直肠息肉患者92例, 多原发癌29例。术后再发息肉患者66例。结论 大肠息肉癌变与患者年龄, 息肉部位、大小、形态以及病理类型显著相关。大肠癌及腺瘤患者做全结肠镜检查可以防止漏诊,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对我院1987~1996年经结肠镜检出的271例结肠腺瘤进行了分析。提示以远侧结肠、大小<1cm、表面光滑者及管状腺瘤多见。特别讨论了与癌的关系,证实了其是一种癌前病变。本组癌变平均年龄为53.7岁,较腺瘤平均检出年龄长10年。腺瘤恶变多见于绒毛状腺瘤,尤>2cm,广基无蒂及外形呈颗粒菜花状者。恶变多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腺癌患者多表现为便血,处理以内镜下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0~1998年,经结肠镜检查、手术探查和病理确诊,多发性大肠癌41例,现对其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6例、女15例,年龄20~78岁:41例多发性大肠癌有癌灶87个,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癌灶61个(70%)。癌灶为2个昔共37例,3个3例,4个1例:癌位于同一肠段者21例,相邻段12例,相距甚远者8例。 1.2 病灶大小及病理类型 87个病灶,直径在2.5cm以上者45个(52%),1cm以下者15个(17%),其余在1~2.5cm之间。癌灶经病理学诊断:管状腺癌61个,低分比腺癌16个,粘液腺癌10个。 1.3 癌伴腺瘤及腺瘤癌变 41例多发性大肠癌中,多发癌伴腺瘤有27例(65.8%),另有12例18个癌灶为腺瘤癌变(29.2%):18个腺瘤癌变灶中管状腺瘤6个,绒毛状腺瘤8个,混合性腺瘤4个。 1.4 纤维肠镜检查及手术方式 41例多发癌38例由纤维肠镜诊断,3例因肿物阻塞引起肠腔狭窄,纤镜不能通过,后经术中探查证实。36例行根治术,2例姑息切除,3例改道手术。  相似文献   

20.
148例大肠腺瘤癌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纠正临床工作中将“大肠腺瘤癌变”与低恶性、早期癌混为一谈,且不恰当地施行简单手术的错误观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我们对1995~1997年三年间收治的148例大肠腺瘤癌变病例进行了临床与病理的回顾性调查统计.结果 我们发现癌变局限于粘膜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者仅27例(占18.8%),而浸及浆膜层者有72例(占50%),更有43例发现肠周淋巴结转移(占30.7%),18例(占12.5%)出现血道转移或腹盆腔种植转移.而在这148例腺癌癌变病例中有51例(35.5%)虽经1~3次活检仍未能确诊腺瘤癌变,而且在这51例术前活检仅报告为腺瘤者中最后手术病理发现癌变浸及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者共43例,占84.3%,伴淋巴结转移和血道转移或种植转移的也分别有10例(19.6%)和7例(13.7%).结论 大肠腺瘤癌变决不等于早期癌,活检报告为良性腺瘤者不等于该腺瘤无癌变,也不等于早期癌.我们应正确处理大胸腺瘤癌变,正确处理临床上疑有癌变而活检未能证实的大肠腺瘤,避免不恰当地缩小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