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查和分析,提出合理化营养支持建议。 方法 设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组(A组)、单纯老年肺结核患者组(B组)和正常老年人组(C组),各65例(名),选择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TLC)、血清白蛋白(Alb)、肌酐-身高指数5项营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样本间均数差异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营养不良率差异统计学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A组、B组与C组5种营养指标(BMI、Hb、TLC、Alb、肌酐 身高指数)分别是:A组分别为(18.09±1.88)、(119.30±13.51) g/L、(1.21±0.39)×109/L、(29.76±4.88) g/L、75.44%±7.23%;B组分别为(18.53±2.05)、(126.31±8.76) g/L、(1.28±0.13)×109/L、(37.44±5.46) g/L、76.53%±8.44%;C组分别为(21.11±2.11)、(132.34±8.84) g/L、(2.93±0.53)×109/L、(43.21±7.54) g/L、86.09%±6.75%。A组、B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C值分别是8.58、6.77、6.76、12.03、8.66;tBC值分别是7.05、3.89、20.98、4.98、5.28。P值均<0.01);A组与B组Hb、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8.43,P值均<0.01)。(2) 营养不良率比较:A组分别为44.6%、52.3%、80.0%、64.6%、46.2%。B组不良率分别为38.5%、49.2%、76.9%、46.2%、41.5%。C组不良率分别为6.2%、6.2%、0%、4.6%、7.7%。A、B两组各项指标所得营养不良率均高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χ2AC值分别是23.4、31.3、79.7、44.0、24.4;χ2BC值分别是17.8、28.0、74.3、27.5、20.1。P值均<0.01)。 结论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故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应注重膳食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情复杂而且严重,急性起病且同时有咳嗽、咯痰及发热者60例,占85.7%;咯血30例,占42.9%;消瘦、体质量降低40例,占57.1%;痰菌阳性率较高,为74.3%(52/70);病灶范围更为广泛,并以干酪病灶为主,多伴空洞,病变范围相加超过2个肋间者48例,占68.6%;伴有空洞形成40例,占57.1%.结论 糖尿病与肺结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关系,应在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抗结核治疗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效果,探讨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抗结核疗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在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符合选例标准的78例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接受短程化疗的疗效。结果满疗程血糖控制良好组(Ⅰ组)痰菌阴转率92.3%,与同期接受短程化疗的单纯肺结核痰菌阴转率94.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Ⅱ组)痰菌阴转率为66.7%,Ⅰ组与Ⅱ组痰菌阴转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满疗程Ⅰ组与Ⅱ组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9.5%和52.4%(P<0.01),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7.6%和15.4%(P<0.01),2组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结果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近期效果良好,血糖控制差者,疗效较差;对血糖控制不良者或满疗程肺结核仍呈活动性者,应考虑适当延长疗程;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抗结核及合理降糖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营养状况,为其临床诊疗与营养支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方法 选取青岛市胸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间住院的116例PTB-DM患者为PTB-DM组,另按照每个年龄段内两组的性别比例尽量一致且单纯肺结核(PTB)组人数不少于PTB-DM组人数的原则,依患者住院号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调整,最终从该院同期住院的320例PTB患者中选出患者136名作为PTB组,比较两组入院时临床症状的发生率、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加快率、痰涂片阳性率和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淋巴细胞计数(TLC)。将PTB-DM患者按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34例)与控制不佳组(82例),分析血糖控制水平对入院时临床特征的影响。 结果 PTB-DM组患者咳嗽、咯痰、咯血、乏力、食欲减退、ESR加快和痰涂片阳性的比率分别为97.4%(113/116)、90.5%(105/116)、31.0%(36/116)、68.1%(79/116)、39.7%(46/116)、81.9%(95/116)和78.4%(91/116),PTB组分别为88.2%(120/136)、80.9%(110/136)、14.0%(19/136)、55.1%(75/136)、27.9%(38/136)、66.9%(91/136)和66.2%(90/136),PTB-DM组均显著高于PTB组(χ2值分别为7.565、4.639、10.684、4.422、3.866、7.272、4.659,P值均<0.05)。血糖控制良好组咯痰、咯血、乏力的发生率及痰涂片阳性率分别为79.4%(27/34)、17.6%(6/34)、52.9%(18/34)和64.7%(22/34),明显低于控制不佳组的95.1%(78/82)、36.6%(30/82)、74.4%(61/82)和84.1%(69/82)(χ2值分别为6.911、4.028、5.090、5.373,P值均<0.05)。营养状况分析显示,TC和TG水平PTB-DM组分别为(4.39±1.17) mmol/L和(1.43±0.91) mmol/L,PTB组分别为(3.97±0.97) mmol/L和(1.01±0.51) mmol/L,PTB-DM组均明显高于PTB组(t=-3.237,t′=-4.457,P值均<0.05);PTB-DM组的TLC为(1.36±0.52)×109/L,明显低于PTB组的(1.52±0.64)×109/L(t′=2.000,P<0.05)。 结论 与PTB患者相比,PTB-DM患者的病情较重,TC和TG水平也相对较高,临床上应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措施及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为PTB-DM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方法 选取青岛市胸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间住院的PTB-DM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单纯肺结核(PTB)患者392例,根据年龄段进行分层,并按照各年龄段两组患者比例尽量一致的原则,依患者住院号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得到18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闷等)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痰菌转阴率、肺部CT(病灶形态、病灶部位)等,采用χ^2验或U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入院时,PTB-DM组患者痰中带血或咯血发生率(32.45%,61/188)显著高于PTB组(18.62%,35/188)(χ^29.456,P〈0.05)。治疗2个月后,PTB-DM组患者仍存在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闷症状的比例分别为66.49%(125/188)、5.32%(10/188)和23.94%(45/188),显著高于PTB组的51.06%(96/188)、1.60%(3/188)和14.89%(28/188)(χ^2分别为9.231、3.904、4.913,P值均〈0.05)。PTB组患者咯痰、胸闷症状的改善率[36.84%(56/152)、74.07%(80/108)]优于PTB-DM组[20.89%(33/158)、56.31%(58/103)](χ^2分别为9.637、7.352,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PTB-DM组患者痰菌转阴率(53.15%,76/143)显著低于PTB组(69.77%,90/129)(χ^28.609,P=0.003)。PTB组患者条索、钙化发生率[34.04%(64/188)、13.83%(26/188)]高于PTB-DM组[22.87%(43/188)、2.13%(4/188)](χ^2分别为5.761、17.532,P值均〈0.05),结节、空洞发生率[7.98%(15/188)、45.74%(86/188)]低于PTB-DM组[14.89%(28/188)、56.38%(106/188)](χ^2分别为4.438、4.257,P值均〈0.05);PTB-DM组患者肺部病变在下叶背段及下叶基底段的发生率[74.47%(140/188)、46.28%(87/188)]高于PTB组[63.30%(119/188)、26.60%(50/188)](χ^2分别为5.472、15.721,P值均〈0.05)。 结论 与PTB患者相比,PTB-DM患者临床表现较重,短期治疗后疗效较差,需要及时根据情况调整和强化PTB-DM患者的治疗并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效果,探讨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抗结核疗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在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符合选例标准的78例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接受短程化疗的疗效。结果满疗程血糖控制良好组(Ⅰ组)痰菌阴转率92.3%,与同期接受短程化疗的单纯肺结核痰菌阴转率94.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Ⅱ组)痰菌阴转率为66.7%,Ⅰ组与Ⅱ组痰菌阴转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满疗程Ⅰ组与Ⅱ组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9.5%和52.4%(P〈0.01),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7.6%和15.4%(P〈0.01),2组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结果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近期效果良好,血糖控制差者,疗效较差;对血糖控制不良者或满疗程肺结核仍呈活动性者,应考虑适当延长疗程;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抗结核及合理降糖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胰岛素皮下注射2种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近期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为期8周的随机、开放的比较观察。63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胰岛素皮下治疗组,胰岛素泵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入治疗方案,胰岛素皮下治疗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2次皮下注射方案,观察2组控制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血糖波动情况、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观察2组痰菌转阴情况及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情况。结果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组很快血糖控制达标(平均3.5d)。空腹和餐后血糖波动很小(平均2.0mmol/L),2组第2~7d的血糖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胰岛素泵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显著低于胰岛素皮下组(χ2=11.67,P0.01),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1,P0.05),胰岛素泵治疗组痰菌转阴速度快,治疗4周时痰菌转阴率为79.1%,治疗8周时为91.7%;而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痰菌转阴率治疗4周时为36.1%,治疗8周时为59.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P0.05;χ2=5.02,P0.05)。2组患者治疗后肺部病灶X线胸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方案时,血糖控制达标快,血糖波动小,且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少,对肺结核痰菌转阴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肺结核X线表现以广泛渗出干酪性病变为主,伴空洞发生率高,痰菌阳性率高,合并症多为临床特点。结论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同时有效控制血糖是治疗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 同期选取 5 4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A组 )与6 0例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 (B组 ) ,以同一抗痨方案治疗 ,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胸部 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  1、A组较 B组起病急、症状重 ,以干酪病灶为主 ,病变范围广 ,易于溶解形成空洞 ,痰菌阳性率高 ,起病进展恶化快。 2、A组痊愈率、好转率、痰菌阴转率均低于 B组 (P<0 .0 5 )。结论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加强抗痨治疗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认识。方法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住院的72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72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中,45岁以下者40例(40/72),影像学以干酪样病变为主者40例(40/72),空洞形成者48例(48/72),菌阳者60例(60/72),空腹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者60例(60/72),治疗1月病灶吸收好转者52例,痰菌1月阴转者34例,2月阴转者5例,3月阴转者2例,12例空腹血糖>8 mmol/L,其中5例血糖>11.1 mmol/L,随诊痰菌3月阴转者2例,3~6月痰菌阴转者3例。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人群趋于年轻化,影像学表现常累及多个肺段,空洞形成多见,传染性强。有效地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时,有利于肺结核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查和对照分析,提出合理化营养支持建议。方法 设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肺结核和正常人群3个组,选择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等4项营养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5%~78.3%,肺结核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8.3%~75%,正常人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肺结核组与正常人群组在四种营养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与肺结核组Hb、ALB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和肺结核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对此提出了营养支持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男女两性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天津市男女两性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流行病学趋势及特征差异。方法 收集并整理1991—20.02年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登记的并发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资料,探索不同性别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的新登记率及随时间变化趋势,年龄、地区和职业分布以及病情特征。结果 男性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新登记率呈上升趋势,年递增率为4.21%,女性上升趋势未见统计学显著性;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为2.22:1;在30~39年龄组,男性构成多于女性,而在50~59岁年龄组女性构成多于男性;涂片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痰菌涂片阳性级数越高,男性检出的可能性越大;男性发生Ⅲ、Ⅳ和Ⅴ型肺结核的危险均高于女性。结论 男性与女性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在分布特征和病情特征上有所不同,男性病情似乎较女性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老年糖尿病肺结核的认识,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方法 对4年间63例老年糖尿病肺结核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63例患者中,血糖控制在7.9~11.1mmol/L57例,其中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51例,痰菌1月阴转30例,2月阴转21例,3月阴转6例;6例血糖控制不理想>11.1mmol/L,其中仅1例病灶吸收好转,痰菌3月阴转3例,3月至半年阴转3例。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7.9~11.1mmol/L,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对控制老年糖尿病肺结核亦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曲菌球与肺结核的关系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3年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7例肺结核合并曲菌球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31例,占66.0%,病程>5年27例。咯血症状突出,41例,占87.2%。47例肺结核合并曲菌球中,术前明确诊断32例,占68.1%,漏误诊率31.8%。45例治愈,占95.7%,死亡2例,占4.2%。术后并发症10例,分别为胸腔感染、支气管胸膜瘘、肺炎、肺不张、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和失血性休克。结论 肺曲菌球病见于肺结核空洞患者,在长期规律抗结核治疗后仍反复咯血,漏诊率较高,手术治疗为首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和诊疗技术。方法 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经纤维支气管镜保护性刷检(PSB)病原学确诊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特征是高热、咳脓痰、气急、呼吸衰竭、白细胞总数升高。病原菌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厌氧菌、绿脓杆菌感染为主。治愈31例,病死4例,病死率11.4%。结论 纤支镜PSB检查能及时、准确提供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病原学诊断依据,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第三代青霉素及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及甲哨唑疗效显著。合理把握机械通气指征及策略,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以咳嗽(82.5%)、咳痰(80.4%)、发热(45.4%)、不同程度咯血或血丝痰(23.7%)等为主要症状,胸部CT以肺不张或膨胀不全(44.2%)及浸润增殖性病灶(37.9%)为主要表现,并可见支气管狭窄阻塞、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播散、支气管充气征、纵隔淋巴结增大、纵隔淋巴结钙化等表现,痰涂片或培养检查抗酸杆菌阳性率较高(63.9%),尤其在多叶段浸润增殖病灶患者中其阳性率高达83.3%。纤支镜检查以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开口受累显著(64.8%),多气管支气管受累患者达81.4%,且多种支气管镜下表现类型并存,纤支镜刷检抗酸杆菌、组织活检阳性率分别为55.9%、69.4%。接受纤支镜介入治疗的患者仅有18例,其中6例支气管狭窄闭塞并肺不张患者行气管镜下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治疗,5例支气管狭窄好转。结论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CT对观察支气管损伤及淋巴结病变能提供较大帮助。气管镜检查仍为其重要诊断手段,镜下可见多气管支气管受累,且镜下表现类型相互重叠。球囊扩张术可有效改善支气管狭窄。  相似文献   

17.
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以咳嗽(82.5%)、咳痰(80.4%)、发热(45.4%)、不同程度咯血或血丝痰(23.7%)等为主要症状,胸部CT以肺不张或膨胀不全(44.2%)及浸润增殖性病灶(37.9%)为主要表现,并可见支气管狭窄阻塞、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播散、支气管充气征、纵隔淋巴结增大、纵隔淋巴结钙化等表现,痰涂片或培养检查抗酸杆菌阳性率较高(63.9%),尤其在多叶段浸润增殖病灶患者中其阳性率高达83.3%。纤支镜检查以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开口受累显著(64.8%),多气管支气管受累患者达81.4%,且多种支气管镜下表现类型并存,纤支镜刷检抗酸杆菌、组织活检阳性率分别为55.9%、69.4%。接受纤支镜介入治疗的患者仅有18例,其中6例支气管狭窄闭塞并肺不张患者行气管镜下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治疗,5例支气管狭窄好转。结论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CT对观察支气管损伤及淋巴结病变能提供较大帮助。气管镜检查仍为其重要诊断手段,镜下可见多气管支气管受累,且镜下表现类型相互重叠。球囊扩张术可有效改善支气管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