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婵英 《贵州医药》2004,28(6):536-537
伤寒及副伤寒病是本地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由于四季散在流行、临床用药繁多,临床上已出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为了寻找比较合理而有效的治疗药物,结合本地区2002~2003年暴发伤寒及副伤寒的流行,本文选择了用左氧氟沙星及庆大霉素加痢特灵治疗各型伤寒及副伤寒共172病例,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2000年伤寒副伤寒爆发疫情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玉琼  穆世惠  陶沁  潘忠伦  王昭孝 《贵州医药》2001,25(12):1127-1128
伤寒、副伤寒是贵州省重点控制的急性传染病 ,发病数和发病率多年来居全国首位 ,发病点多面广 ,爆发疫情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特别在贫困地区 ,很多人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 ,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甲型副伤寒 (简称副甲 )病例增多 ,出现多起爆发流行 ,病例症状不典型 ,给基层卫生人员的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现就 2 0 0 0年伤寒及副伤寒爆发疫情作简单分析 ,并对控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爆发疫情资料由贵州省防疫站疫情室收集。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多病例 ,且有共同的暴露史列入…  相似文献   

3.
伤寒是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对伤寒肠热病的治疗必需使用适当的抗菌药,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耐药性的发展和迅速的传播已使伤寒肠热病的治疗复杂化,对多药耐药致病菌感染的治疗选择限定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药物,近期的临床实践显示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伤寒肠热病的可供选择的药物,对治愈非复杂性伤寒,短期疗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来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耐药谱的变迁和多重耐药性情况及产生耐药的机制。其主要耐药的机制有 :获得耐药性质粒导致伤寒杆菌的耐药 ;微孔蛋白含量减少或丢失 ,使其对亲水性抗生素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发生改变 ;gyrA基因的突变导致伤寒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表现为多重耐药性 ;伤寒杆菌L型可导致其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敏感性减弱 ,对红霉素及磺胺甲唑 /甲氧苄啶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杨杰 《贵州医药》2014,(1):34-35
近年来,伤寒、副伤寒在我市呈散发流行,已发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伤寒、副伤寒杆菌。单纯予以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内毒素所致的脓毒症表现仍较明显。为寻求更好的临床疗效,我们应用血必净注射液配合治疗伤寒、副伤寒共4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陶宏 《贵州医药》2007,31(12):1132-1132
伤寒副伤寒是我区的常见、多发的肠道传染病,是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2001~2003年间汇川区伤寒副伤寒处于常年流行兼局部暴发状态,在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后,2004~2006年发病显著下降,发病呈散发状态。现将2001~2006年汇川区伤寒副伤寒疫情情况对比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道沈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75-1376
伤寒、副伤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疾病负担较重。我县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发病率仍高居不下,暴发时有发生。近年地区性的副伤寒流行病原谱发生变化,也出现耐药菌株,防治工作相对面临困难。根据国家发布的《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1—1995),伤寒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可以有很多种,一般来说,氯霉素类属于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是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作用最强,是临床的首选药物。但有报道提示氯霉素耐药率达54.4%,所以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也可作为首选,其中常用的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另外,三代头孢菌素在体外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毒副反应低,尤其适用于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以及氯霉素耐药菌所致伤寒。常用的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临床上也有其他治疗方案作相关成本.效果分析,本文就我院收治的2004年在我县暴发的200多例副伤寒甲流行性疾病患者.在剔除治疗中相关影响后,从中选出24例具有代表意义的治疗方案.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费用).效果评价,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云南玉溪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本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几种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现状,重点讨论培氟沙星的耐药性变迁。方法就本院1999年1月至2004年8月从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33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几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作动态分析。结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培氟沙星的耐药率已由1999年的0上升到2004年的98.1%(P<0.01),MIC90≥4mg·L-1;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呋喃妥因以及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均相对较低,MIC90分别为≤4、8、4、4、32和10mg·L-1。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培氟沙星的耐药率上升迅速;临床需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何敏  罗烫  卓越 《贵州医药》2006,30(12):1114-1114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或副伤寒杆菌引起一种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可引起的各系统损害,出现各种并发症.既往临床医生比较重视的多为肠出血、肠穿孔两大类并发症,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伤寒、副伤寒患者中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病例比较多见,但临床医生由于缺乏对此方面的认识,仍使用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从而加重了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现就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伤寒、副伤寒并肝功能损害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董虹  杨善浦 《江西医药》2008,43(5):475-477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7年副伤寒A沙门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ATB Expression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药敏专家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就本院2001年~2007年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2162株副伤寒A沙门菌,对2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作动态分析。结果副伤寒A沙门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复方制剂耐药率逐年上升(均P<0.01),并且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均呈持续高度耐药,对第二代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达3.9%~73.1%,复方磺胺甲恶唑、氨基苷类以及三代、四代头孢菌素近1~3年出现部分耐药菌株,对环丙沙星、复合广谱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结论副伤寒A沙门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较敏感,但耐药谱在不断增宽,临床需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副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与菌株质粒的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副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探讨其耐药机制,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1997~2001年从桂林地区分离到的292株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药敏实验和质粒检测。结果292株副伤寒沙门氏菌对呋喃唑酮、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敏感率达100%,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为80.0%,磺胺甲异口恶唑为85.6%,对此两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菌株多重耐药最多可达4~6种,耐药类型以磺胺甲异口恶唑、复方磺胺甲口恶唑、青霉素、红霉素为主。85.6%(250/292)的菌株可检出带有89.3Mu的大分子质粒,质粒检出率与耐药种类呈正相关(t=4.78,P<0.05),所有耐磺胺甲异口恶唑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菌株均能检出该质粒,而29株敏感株则未能检出质粒。结论桂林地区副伤寒杆菌普遍对磺胺甲异口恶唑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呋喃唑酮、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等抗生素为桂林地区治疗副伤寒的首选药物。菌株携带89.3Mu大分子质粒,与副伤寒菌株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副伤寒丙,其分别由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副伤寒沙门菌归属于沙门菌属,肠道沙门菌种,肠道亚种。根据细菌O 抗原的不同, 还可将沙门菌分为不同的群,其中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归属于沙门菌属A、B、C 三个血清群。副伤寒沙门菌是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菌,具有O 抗原和H 抗原,为副 伤寒血清学诊断的基础。此外,丙型副伤寒沙门菌还具有一种有毒力的表面抗原(Vi 抗原),可破坏补体和吞噬细胞。副伤寒沙门菌具有宿主特异性,主要感染人类,极少可 从动物中分离。在我国,副伤寒在成人中以副伤寒甲为主,在儿童中以副伤寒乙、丙较为常见。副伤寒沙门菌感染所致副伤寒和伤寒沙门菌感染所致伤寒在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面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讨伤寒沙门菌spaO基因的关系。方法取本地区伤寒沙门菌流行株5株,副伤寒沙门菌流行株1株,进行了侵袭相关基因(spaO)的PCR产物序列测定,利用NCBI\BLASTn进行DNA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菌株2、5、6、10、11的spaO序列一致,与1995年浙江省伤寒菌株中发现spaO6序列相同,菌株14是我国甲型副伤寒菌株中的类型之一。结论显示本地区伤寒菌株基因变异度较大,存在着多个不同亲缘关系克隆系,应加强分子流行病学基础研究,才能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医师用药,从而提高对甲型副伤寒的防治水平。方法对分离的100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最好,耐药率最低,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的敏感率最低,耐药率达60%。结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作为本地区治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首选药物之一,药物敏感率高,耐药率低,临床医师应在药敏检测结果指导下用药。  相似文献   

15.
伤寒肠热病(伤寒和副伤寒)是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具有持续发热和胃肠综合征特性。通常由伤寒沙门氏菌和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1986年,世界范围的伤寒病人估计有3千3百万人。此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流行,旅行者存在相当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沙门菌在本地区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沙门菌84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和耐药分析。结果84株沙门菌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45株,占53.6%;乙型副伤寒沙门菌4株,占4.7%;丙型副伤寒沙门菌4株,占4.7%;伤寒沙门菌14株,占16.7%;非伤寒沙门菌17株,占20.3%。沙门菌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达、亚胺培南无耐药株。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三代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本地区沙门菌感染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沙门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有不同程度增加,临床应依药敏用药。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血清肥达氏反应检测大同医学专科学校(037008)乔桂兰米亚英近年来,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在我国似有上升趋势,文献〔1~5〕报道曾发现有伤寒、副伤寒流行。肥达氏反应原定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现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对我校在校100名健康学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国西部地区沙门菌属细菌的耐药及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 依据。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沙门菌属细菌,按照统一方案,药敏试验均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结果按CLSI2017年标 准判读,用WHONET5.6软件和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及2017年我国西部地区沙门菌属细菌检出率分 别为0.22%和0.21%。2016—2017年共检出256株沙门菌属细菌,其中检出最多的为伤寒沙门菌42株(16.4 %),其次为鼠伤寒沙门 菌35株(13.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016年及2017年沙门菌属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5.3%、67.2%;对复方磺胺 甲噁唑耐药率为22.5%、22.6%;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0%、16.2%。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 耐药率分别为87.9 %和51.5%,高于伤寒沙门菌的57.1%和22.0%,以及肠炎沙门菌的83.3%和14.3%。结论 我国西部地区流行 的沙门菌属以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率较高,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由于高耐药率已不推 荐作为临床经验用药。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沙门菌属仍维持较高的敏感率,但仍需持续加强对多重耐药沙 门菌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伤寒、副伤寒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我们对1998年5月~2004年12月因发热而入我院、经培养阳性明确诊断的90例伤寒及副伤寒药敏试验与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伤寒、副伤寒是由沙门属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典型临床表现有稽留热、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大、粒细胞减少等,少数病例有肠出血或肠穿孔。但近年来出现伤寒和副伤寒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给临床正确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经细菌培养后确诊为伤寒和副伤寒的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