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开展潜山县0~6岁儿童听力普查,了解潜山县0~6岁儿童听力残疾发生及康复情况,为在农村地区规范开展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依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采用主观、客观测听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听力筛查和诊断,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确诊对象的康复状况。结果筛查儿童19 342名,确诊听力残疾儿童32例,潜山县0~6岁儿童听力残疾现患率为1.65‰,55.17%的听力残疾儿童未接受康复干预。结论农村地区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听力残疾的流行现状及致病因素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康复需求,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耳聋预防及早期干预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共对28709名0~6岁儿童进行听力筛查, 主要采用行为测听法,6个月以下儿童兼做耳声发射。筛查阳性转诊到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确诊。结论:在参加调查的人数中,筛查阳性者108名,筛查阳性率为3.76‰,依据1987年我国耳聋分级标准,最终诊断听力残疾26人,听力残疾的现患率为0.9‰,假阳性率为75.9%;由于有一名已经确诊听力残疾儿童在听力筛查中漏诊, 其听力筛查结果为“通过”,按照Possion分布推算,估计听力残疾总现患率为1.04‰。图6表21参15  相似文献   

3.
2004年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残疾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听力残疾的流行现状及致病因素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康复需求,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耳聋预防及早期干预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共对28709名0-6岁儿童进行听力筛查,主要采用行为测听法,6个月以下儿童兼做耳声发射。筛查阳性转诊到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确诊。结论在参加调查的人数中,筛查阳性者108名,筛查阳性率为3.76‰,依据1987年我国耳聋分级标准,最终诊断听力残疾26人,听力残疾的现患率为0.9‰,假阳性率为75.9%;由于有一名已经确诊听力残疾儿童在听力筛查中漏诊,其听力筛查结果为“通过”,按照Possion分布推算,估计听力残疾总现患率为1.04‰。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0-6岁听力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0—6岁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2004年北京市0—6岁儿童残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筛查0—6岁儿童28709人,筛查阳性108人,最终确诊听力残疾26例,对确诊者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2004年0—6岁儿童听力残疾现残率为1.04‰。调查对象中有50.0%已经配戴助听器;50.0%的学龄前听力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其中26.9%的儿童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仍有42.3%的听力残疾儿童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治疗或康复。未使用助听器的原因是认为不必要、认为听力损失不严重、经济困难等。未配戴助听器的儿童家庭支付能力分析:未配戴助听器儿童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的有42.9%;7.7%一级聋儿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结论北京市大多数听力残疾儿童家庭对于助听器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但经济情况是影响康复服务的因素之一,对于低收入家庭,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应该开发研制价格相对低廉.声学特性良好的助听器,提高听力康复辅具的普及性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0~17岁听力残疾儿童抽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0~17岁聋儿现状,为聋儿听力残疾的防治及康复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计描述和统计推理等方法对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0~17岁儿童听力残疾的现患率为1.80‰。听力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率城市高于农村(χ^2=4.008,P〈0.05)。单纯听力残疾儿童的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χ^2=24.250,P〈0.05)。0~17岁这一年龄段儿童听力残疾的主要病因构成为原因不明(29.42%)、遗传(17.32%)、中耳炎(14.19%)和药物中毒(13.23%)。52%的聋儿未曾接受任何康复服务。最主要的康复需求是医疗服务与救助和辅助器具。结论儿童听力残疾的防治和康复应强化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残疾人保障制度;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健全听力残疾预防和听力残疾康复服务网络;普及爱耳护耳知识,提高全民听力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发0~6岁儿童听力筛查及诊治信息管理系统,探讨该系统在听力筛查及诊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需求收集与调研,针对目前听力筛查数据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研发0~6岁儿童听力筛查及诊治信息管理系统,将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学诊断和干预康复资料通过互联网环境下的医生工作平台录入0~6岁儿童听力筛查及诊治管理系统.听力筛查、诊断结果输入数据库提交后,系统按照预先设置的诊断结果分类,自动识别需要复诊患儿,并预先提前一周报警于系统主界面,由工作人员通过短信、电话方式通知复诊.医生工作平台可查询历次听力筛查、诊断结果和耳聋干预方法、语言康复结果等,并可完成各种统计报表和数据提取、汇总等.结果 本研究成功研发出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治信息管理和随访系统,该系统具有随时随地查询、统计报表、实现多方面数据检索及电子病历的生成和管理功能,方便管理及统计分析.结论 0~6岁儿童听力筛查及诊治信息管理系统能满足婴幼儿听力筛查-诊断-干预-康复、随访-质量控制一体化功能,实现听力筛查、诊治数据库智能管理和电子病历的完整保存.  相似文献   

7.
据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0~6岁听力残疾儿童13.7万人,每年新增2.3万人[1]。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听力障碍儿童康复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连续制订、实施了5个与全国残疾人事业5年发展规划相配套的听力语言康复工作方案,帮助30余万听力障碍儿童获得不同程度康复,极大的改变了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状况,推动我国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我国听障儿童康复工作历史上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2 0 1 1年,<听力语言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及配套项目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目标、任务:对10万名听力残疾儿童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并培训其家长;开展贫困听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耳声发射进行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32所幼儿园的7917名儿童参加了本次筛查,年龄为1.6~6.6岁,平均4.5岁。经过培训的听力筛查人员应用耳声发射筛查仪进行筛查,经过初筛和复筛,没有通过的儿童转诊至听力检测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807名儿童没有通过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10.2%,其中254名未通过的儿童到医院进行了听力诊断,诊断结果为分泌性中耳炎191例(伴和不伴听力损失),耵聍栓塞47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9例,听力正常7例。结论使用客观、灵敏的耳声发射检测方法,能有效地进行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听力筛查只是第一步。要做好质量控制,并且建立便捷有效的诊断流程和随访机制,将筛查未通过的儿童及时转诊至专业的听力检测机构,进行诊断干预,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山市持证听力残疾人群年龄、残疾等级、城乡分布和致聋原因构成状况,为制定听力康复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及计数等方法对中山市残疾人口基础数据库中的持证听力残疾人群进行分析.结果 中山市持证听力残疾人有695人,占6类持证残疾人的比例为4.18%,持证听力残疾人群以41~65岁组所占比例最高(42.01%),其次为15~40岁组(27.48%),65岁以上组占21.15%,3~14岁组(9.35%).在3~14岁组中一级残疾占72.30%,15~40岁组一级残疾占49.73%,41~65岁组一级残疾占45.89%,65岁以上组中一级残疾占34.69%.致聋因素最多的是老年性耳聋,听力残疾发病率乡镇高于城市.结论 中山市持证听力残疾人数远低于听力残疾发病人数,注重乡镇中老年群体的听力保健和听力干预康复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602例农村听力语言障碍儿童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在基层语训点参加训练的602例农村听力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村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听力损失80%为重度,极重度耳聋。83%配戴助听器均为大功率,超大功率的传统模拟助听器,集中式的听力语言训练对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但是参与训练的年龄偏大。农村普通家庭年收入低,父母文化低,生养小儿多。家庭训练有一定的困难。结论依托社会各模式集中训练对目前农村的听力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对聋儿实施有效的听觉言语康复是一个艰辛而复杂的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学针对性差以及辅助性教学管理手段与系统支持不足,是影响康复教师教学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从实际需要出发,以有效教学方案为蓝本,遵从听力语言康复教学的规范化流程,利用日益成熟的教育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编程技术,研制适用于网络环境的0~6岁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学教师备课系统,使之成为听力语言康复教师教务管理、目标制订、教案编辑,计划编排。教育评价.经验分享和自我反思的有力工具,初步实现康复教学准备手段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以期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聋儿康复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听力残疾构成特点及康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通过对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所获得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听力残疾群体的规模、分布、残疾等级及年龄特点,为制订听力残疾的康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库资料,按照描述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思维模式,提出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听力残疾防治对策。结果全国听力残疾(含多重残疾)人共2780万,其中单纯听力残疾人2004万,多重残疾人中有听力残疾人776万。听力残疾现残率为2.11%,其中城市现残率为1.79%,农村现残率为2.27%,农村高于城市。听力残疾(含多重残疾)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主,占73.58%,其次是15~59岁组,占24.89%,7~14岁组占1.04%,0~6岁组占0.49%。60岁及以上组昕力残疾三、四级占79.13%,4~6岁组一、二级残疾占67.36%,0~3岁组一、二级残疾占83.90%,可见听力残疾在老年人中以轻、中度聋居多,在儿童中以重度、极重度聋居多;15岁及以上人群以单纯听力残疾为主,占72.65%,0~14岁听力残疾以多重残疾为主,占64.55%;农村听力残疾发生危险性是城市的1.27倍。对策面对2780万庞大的听力残疾群体,亟待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专业技术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7岁在训聋儿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言语康复进展情况.方法 使用美国GSI-16配置声场的双声道临床听力计,在标准声场下对9例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术后声场听阈测试;采用<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评估方法>,在术后3、6、9、12个月分别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评估.结果 9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场听阈测试均值为26~35 dB HL;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9例儿童的听觉言语评估成绩逐步提高,术后12个月时平均言语识别率达89.8%,平均语言年龄为3.0岁.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有助于重度、极重度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7岁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言语康复进展情况。方法在标准声场对10例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术后声场听阈测试。利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评估词表在开机后3.6.9、12个月分别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评估。采用希-内学习能力测试或格蕾费斯儿童精神发育测试量表进行学习能力评估。结果随着术后康复时间的增加,10名儿童的听觉、言语、学习能力评估成绩逐步提高,提高速度和幅度存在个体差异。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有助于重度、极重度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术后儿童听觉言语的发展受年龄、智力、耳聋病因及术前助听器配戴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听觉康复效果和语言康复效果.为人工耳蜗植入幼儿术后康复训练提供经验。方法采用评估和观察的方法,对一名人工耳蜗植入幼儿术后康复一年的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结果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该幼儿的听觉康复级别和语言康复级别均达到一级水平,可以和健听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能主动和陌生人说话。结论人工耳蜗植入为重度听力损失的幼儿提供了听觉重建的机会:家园配合的术后康复训练可以使幼儿的听觉言语能力在一年内取得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3种训练方法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7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06人,其中34人接受综合感官训练法、36人接受音素辨听训练法、36人接受听觉口语训练法。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对所有听障儿童进行评估。结果不同训练方法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语言能力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合感官训练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听障儿童提高语言能力,但听觉能力发展效果不佳;音素辨听训练法可促进听障儿童的细致辨听能力,但语言能力发展有限;听觉口语训练法能使听障儿童的听觉和言语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健听小儿听能言语发育进程规律,加速听障幼儿人工耳蜗术后的感知觉发育进程。方法选择1.5~3岁人工耳蜗植入幼儿33例。进行为期5~6个月的听觉言语训练后,考察其追赶发育实施效果。结果听觉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运用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对听障幼儿实施追赶发育,可缩短开机后听能感知时间,使其尽快在大脑中形成听觉记忆。  相似文献   

19.
听障儿童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克服听力障碍、发展听说能力、提高全面素质是听障儿童康复的主要任务。如何发展听障儿童的听说能力,使其畅通无阻地与人沟通、交流学习,参与社会,是听障儿童康复专业人员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全面康复模式提出了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训练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并将听觉口语法作为听觉言语个别化训练的主要方法,本文旨在分析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在全面康复理念的指导下选择运用听觉口语法规范个别化训练的背景、策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