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度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行OPCAB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4例,A组为胰岛素一般治疗,B组为中度胰岛素强化治疗,C组为强化胰岛素治疗,对术后早期乳酸、心律失常、机械通气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A组乳酸水平2.3±0.95 mmol/L、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33.3%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9.42±3.76 h,B组分别为1.9±0.99 mmol/L、8.3%、7.41±1.55 h,C组分别为1.6±0.45 mmol/L、12.5%、7.28±1.47 h,B组、C组与A组乳酸水平、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术后乳酸、术后心律失常率、机械通气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及中度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均可改善患者早期预后,但强化胰岛素治疗有发生低血糖风险,中度胰岛素强化治疗更可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将血糖控制在4.4—8.3mmol/L之间)和常规治疗组(将血糖控制在8.4—11.1mmol/L之间)。观察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强化胰岛素治疗组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心脏事件及低血糖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谭云辉  陈熙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26-27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病房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降钙素原水平(PCT)、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天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强化组外周血降钙素原水平、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7.21±4.12)天vs(12.36±5.75)天,P〈0.05]和MODS发生率(34.88%vs 48.65%,P〈0.05)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强化组28天病死率略低于常规组(23.26%vs 27.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ICU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但对患者的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方利洲  梁晓  赵芝焕  刘凌  戴路明 《医学综述》2008,14(10):1591-1592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预后的影响。方法105例严重脓毒症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常规降血糖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急性生理学评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在72h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RP测定在第4天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日在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严重脓毒症可以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病死率;但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严重多发伤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失控的SIRS是MODS最重要的病理学基础和形成的根本原因。本研究拟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改善多发伤患者失控的SIRS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45例符合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标准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22)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23)。两组患者均采用微量推注泵输入胰岛素,胰岛素50I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中控制血糖。常规组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强化组目标血糖为4.4~6.1mmol/L。两组患者于入院时即刻和治疗开始后72h时留取血标本,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水平(CRP)。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及死亡情况。结果:(1)强化组住院死亡率略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2)外周血IL-6和CRP的水平在胰岛素强化治疗72h后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和CRP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APACHEⅡ评分,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患者的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IIT)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2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AIS≥3)随机分为IIT组(n=21,血糖控制于4.4~6.1mmol/L)和常规治疗(CIT)组(n=21,血糖控制于10.0~11.1mmol/L)。观察2组治疗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胸腔引流管拔管和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结果2组无住院死亡,无低血糖反应。与CIT组相比,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低血糖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IIT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青  许小林  陈益番  秦衡毅 《吉林医学》2010,31(13):1752-1753
目的:探讨强化胰胰岛素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IT)目标组(n=32例)及常规胰岛素治疗组(CIT)常规组(n=33例),目标组将24h平均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常规组将24 h平均血糖控制在8.3~10.1 mmol/L,观察指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使用胰岛素天数28 d GCS评分及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单位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情况、低血糖发生率、每人每天血糖检测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不能降低病死率,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控制在8.3~10.1 mmol/L是适宜的。重型颅脑损伤及其他危得患者的强化胰岛素治疗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中应用胰岛素持续输注控制血糖水平对患者术后TNF-α浓度、肝、肾功能和近期疗效的影响,为临床上更合理地控制体外循环术中血糖水平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将2010年3月至10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胰岛素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胰岛素组从麻醉诱导后开始以微量泵持续泵注胰岛素至手术结束时,控制术中血糖水平在3.9~6.1mmol·L-1,术后未作血糖控制;对照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控制血糖.检测患者术中、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糖、血乳酸、血钾和血浆TNF-α的浓度,检查患者术后的肝肾功能,并记录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房颤发生率、感染率及死亡率.结果 胰岛素组患者体外循环术中血糖、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组患者血浆TNF-α浓度明显降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ICU停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但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感染率、房颤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①应用胰岛素持续输注控制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中血糖水平于3.9 ~ 6.1 mmol·L-1,有利于控制术中血乳酸和血糖水平,对术后血糖控制也有一定的作用.②应用胰岛素控制患者术中血糖水平可以降低患者血浆TNF-α浓度,减轻患者全身炎性反应,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对患者近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不同目标血糖值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Ⅰ组、Ⅱ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Ⅰ组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Ⅱ组6.2~8.0 mmol/L,对照组10.0~11.1 mmol/L。观察3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脏器功能不全率、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日平均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及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等参数。结果Ⅰ、Ⅱ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及脏器功能不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Ⅰ组和Ⅱ组以上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3.8 mmol/L)发生率Ⅰ组高于Ⅱ组、对照组(P<0.05或P<0.01),Ⅱ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4.4~8.0 mmol/L可改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芬太尼对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细胞因子和丙二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和丙二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 A组(芬太尼总量30μg/kg), B组(芬太尼总量60μg/kg), C组(芬太尼总量100μg/kg),分别于术前(T1)、CPB转流前(T2)、开主动脉后30min(T3)、开主动脉后2h(T4)及术后24 h(T5)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并记录3组患者在ICU的滞留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术前(T1)比较,3组TNF-α,IL-6,IL-10,MDA在体外循环后明显升高(P<0.01),B,C组TNF-α, IL-6,MDA均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IL-10在T4,T5时明显高于A组(P<0.05),但B,C组比较无显著差别,C组患者ICU滞留和术后拔管时间明显比A组和B组延长(P<0.05)。结论:CPB可促发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的释放,较大剂量芬太尼可抑制心脏手术所致的全身性炎性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但达一定剂量后这种效应并不存在剂量依赖性,且延长患者在ICU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2.
王晓博  周俊辉  钟巍  奚高原  王鹏浩 《西部医学》2024,36(1):108-113+119
目的 探讨西维来司他钠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招募于本院手术室接受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C组)和西维来司他钠组(S组),每组40例。记录术中及术后任何不良事件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记录住院时间及90天死亡率。3个月后,使用问卷收集与睡眠有关的数据、生活质量、焦虑和疼痛。结果 C组共有13例患者(32.5%)在术后3 d内发生术后谵妄(POD),S组共有5例患者(12.5%)在术后3 d内发生POD,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1、3 d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术前1 d均增高,但S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S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术后90 d随访时,MMSE评分与基线相比无差异(P>0.05)。术后共有4例(10.0%)患者出现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OCD)。〖JP2〗两组间POCD发生率无差异(P>0.05)。术中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90 d的随访期内,两组均无患者死亡。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上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EQ-5D问卷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的睡眠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西维来司他钠可降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老年患者POD发生率,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有益于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周涛  何巍  谢晓勇 《广东医学》2012,33(9):1231-1234
目的研究浅低温心脏跳动中瓣膜置换手术对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体外循环(CPB)人工瓣膜置换手术的空腹血糖受损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停跳组与不停跳组,停跳组在中度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不停跳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完成手术。分别于手术前、麻醉诱导后、CPB开始后30 min、停CPB时、CPB后2 h和术后第1、3、5天共8时间点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和麻醉诱导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跳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TNF-α水平在CPB开始后30min至术后第3天较CPB前升高(P<0.05),不停跳组CPB开始后30 min至术后第1天较CPB前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在CPB开始后30 min至术后第3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水平在CPB开始后30 min至术后第1天较CPB前显著升高(P<0.05),不停跳组浓度较停跳组低(P<0.05)。结论在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使用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助于缓解胰岛素抵抗,维护葡萄糖代谢的稳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方法 85例二尖瓣病变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对体外循环建立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85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90~155(120.7±17.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90(51.2±9.1)min。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不同氧分压对体外循环诱发的炎性细胞因子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20例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低氧分压组(n=10)和高氧分压组(n=10)。在体外循环转流期间,两组分别控制氧分压大约在140mmHg和400mmHg。分别于术前(T1)、开主动脉30min(T2),开主动脉后2h(T3)、开主动脉4h(T4)、术后24h(T5)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中下列各项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与术前(T1)比较,两组TNF-α、IL-6、IL-10、LPO、CK-MB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但低氧分压组T2-T5;TNF—α、IL-6、LPO浓度和T2-T4 CK—MB活性显著低于高氧分压组(P〈0.05)。T2-T5 IL-10显著高于高氧分压组(P〈0.05)。结论 与高氧分压相比,CPB期间低氧分压能有效抑制CPB诱发的炎性细胞因子反应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配对分成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20)和常规治疗组(n=20)。于入院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连续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监测C反应蛋白(CRP)变化。同时记录两组呼吸机使用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ICU住院天数、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呼吸机与抗生素使用天数、ICU住院天数、病死率、MODS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且TNFα-、IL-6、CRP IL-10水平各组均存在时间效应。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脓毒症病情,降低病死率,其机制除降血糖、促进合成代谢作用外还可能与其抗炎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复合谷胱甘肽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年龄35~66岁,体质量51~78 kg,性别不限,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谷胱甘肽组(G组)和盐酸戊乙奎醚复合谷胱甘肽组(PG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于气管插管后P组、G组和PG组分别经颈内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谷胱甘肽100 mg/kg、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和谷胱甘肽100 mg/kg。与麻醉诱导后30 min(T1)、CPB即刻(T2)、CPB结束后30 min(T3)、3 h(T4)、6 h(T5)和12 h(T6)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8的质量浓度。与上述各时点取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edx,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和记录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结果:与C组比较,P组、G组和PG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质量浓度降低(P<0.05);与P组和G组比较,PG组TNF-α、IL-6和IL-8的质量浓度降低(P<0.05);与C组比较,P组、G组和PG组OI、Cdyn升高,RI降低(P<0.05);与P组和G组比较,PG组OI、Cdyn升高,RI降低(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复合谷胱甘肽可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损伤,其机制与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下MVR患者40例,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n=20):瑞芬太尼组(R组)和异丙酚组(P组)。麻醉维持: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3μg/L,芬太尼2~3μg/(kg·h);R组夹闭主动脉前,以4μg/(kg·min)的速率输注瑞芬太尼5min,间隔5min后重复输注共3次,夹闭主动脉后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3μg/L。芬太尼2~3μg/(kg·h)。于切皮前即刻、CPB前即刻、CPB后即刻、回ICU后即刻、6、12h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于麻醉诱导前,回ICU后即刻、6、12、24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两组各时点MAP、CVP、HR和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切皮前即刻和P组比较;R组回ICU后各时点CI升高(P〈0.05)。与P组比较,R组回ICU后各时点cTnI浓度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两组心肌梗死、房颤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cTnI浓度〉2μg/mL的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对CPB下MVR患者围术期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