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400例患者接受机器人("达芬奇S")微创心脏手术,其中体外循环下214例,术式包括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修补105例,二尖瓣成形或置换76例,心房黏液瘤切除33例。术中食道超声引导下右侧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除心脏不停跳术式外,升主动脉顺行灌注含血冷停搏液或康斯特保护液(HTK液)进行心肌保护,Chitwood钳经胸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采用浅低温、中流量灌注,灌注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及连续动脉血气监测。体外循环停止后,股动脉插管处重建,颈内静脉压迫止血。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5~206(104±39.7)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1~117(67.8±32.3)min。股动脉插管直径(15~20)Fr,股静脉插管直径(19~23)Fr,颈内静脉插管直径(15或17)Fr。术后髂静脉及股总静脉栓塞3例,股动脉栓塞2例,经华法林或Fogarty导管取栓后治愈。结论机器人微创心脏术中,右侧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机器人、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4例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使用"达芬奇"(da Vinic S)机器人系统,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4例。年龄12~60(35.2±13.1)岁,其中女性38例,男性16例。该组患者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1.1~3.8(2.7±1.8)cm,无右向左分流,肺动脉压轻到中度升高。手术过程中无需正中开胸,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侧胸壁打0.8 cm的器械臂孔3个,直径为1.5 cm工作孔1个,术者于操作台前遥控微创器械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Chitwood钳经胸阻断升主动脉,升主动脉顺行灌注含血冷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心脏停跳后右房入路,直接或心包片修补房缺,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中食道超声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03.5±27.5)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43.0±10.2)min。其中直接缝合房间隔缺损38例,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16例,同期三尖瓣成形4例。术后复查未见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效果确实、可靠,是可供选择的微创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单中心、由同一术者完成的机器人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115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接受了机器人辅助下房缺修补术。患者中位年龄35岁,中位缺损直径为28 mm。术中采用外周体外循环技术,右侧胸壁开3个直径8 mm的小孔及1个15 mm的工作孔,术者于机器人系统操控台前、三维手术视野下遥控机械臂完成房缺修补或同期三尖瓣成形。术中食道超声评估手术效果,出院前及术后1个月常规心脏超声复查。结果本组病例中无手术死亡或术中术式转化,其中54例房缺修补在心脏停跳下完成,61例于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术中检查及术后超声复查未见房缺残余分流。平均手术时间为(257.4±79.5)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81.6±32.7)min。心脏不停跳组的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较心脏停跳组明显缩短;两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利用机器人系统可在心脏停跳或不停跳下安全完成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腋下切口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右腋下切口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方法。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术后平均拔管时间1~3h,其中5例术毕在手术室拔管。24例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其余均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情况下实施手术。18例在5~10W/s除颤下复跳,其余均为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83.7%。全组无麻醉死亡及并发症。结论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是快通道麻醉,同时术中应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循环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微创二尖瓣手术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M  Gao CQ  Wang G  Wang JL  Xiao CS  Wu Y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0):1721-1723
目的总结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完成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经验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于2007年3月~2010年12月完成的机器人微创二尖瓣手术6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二尖瓣成形44例,二尖瓣置换16例。术中食道超声引导下,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于右侧胸壁打直径为0.8 cm的器械臂孔3个,直径为1.5 cm工作孔1个,术者于操作台前、三微成像系统下遥控微创器械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后即刻食道超声评估手术效果。术后常规进行随访。结果无手术死亡及中术式转化。二尖瓣成形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2.2±29.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8.1±22.3)min;二尖瓣置换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7.1±21.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9.3±17.4)min。平均随访时间为(14.2±9.3)月,2例二尖瓣成形患者术后轻度反流。结论机器人系统对二尖瓣结构暴露效果好,可安全、有效的完成二尖瓣成形及置换,是可供选择的微创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万例体外循环手术的术中护理和体会.方法 自1988年至今,本人共参加体外循环手术万余例的术中护理,其中:瓣膜置换2000例;大血管手术500例;急诊体外循环手术500例;心脏肿瘤手术100例;器官移植手术7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500例;6000余例先心病手术.年龄最小2月,最大78岁.结论 体外循环手术的成功与手术室的护理是密切相关的.总结万例体外循环手术室的护理,为今后的手术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温、体外循环(CPB)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手术室护理的配合方法、重点。方法:总结研究116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人的术前护理准备、器械物品准备、药物准备、术中护士的配合对手术结果的重要性。结果:本组97例病人中,4例术中改行低温CPB心脏停跳下手术,111例常温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115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9.1%。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严密监测、维持中心温度稳定、术中与术者的默契配合是常温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房间隔缺损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长敏  高虹 《四川医学》2009,30(6):844-846
目的总结和比较房间隔缺损三种现代治疗方法:经导管介入封堵术、非体外循环下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方法2007年9月-2008年7月我院采用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共103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检查对比。结果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共37例,35例封堵成功,2例封堵失败。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15例,15例均封堵成功。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51例,51例均获成功。结论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导管介入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典型的、边缘完整的患者。非体外循环微创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大的、边缘缺失和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风险高的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适用于房间隔缺损有合并畸形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我们于2002年2月2003年6月期间共施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74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结果:使用特殊直角静脉引流管和进口主动脉引流管行多种体外循环灌注,运用胶体预充维持血细胞压积,患者术中平稳,术后恢复快,切口愈合好,具有关观,创伤小的特点。结论: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和器材有其特殊性,掌握好小切口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各个环节,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共完成OPCAB 19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余17例全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结论 OPCAB的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有效等优点,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技巧,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手术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手术工具已逐步应用于微创外科领域。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微创冠状动脉搭桥的前沿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精细等优点,常见的术式为:机器人下内乳动脉游离、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2.
外科微创化的发展衍变逐渐开创了机器人手术的时代。机器人手术具有空前的可控制性和精细性,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外观美容,优势突出,目前在普通外科、心脏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骨科、眼科等多个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21世纪初期手术机器人引进中国后,机器人手术得到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机器人心脏手术麻醉中,在单肺通气(OLV)和二氧化碳气胸的基础上,体外循环(CPB)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98例行机器人心脏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是否需要行体外循环分为两组,体外循环组(On-pump组)58例,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组)4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20 min(T1)、OLV 25 min(T2)、On-pump组体外循环后OLV 25 min或Off-pump组完成主要手术操作后OLV 20 min(T3)、手术结束前双肺通气20 min(T4)四个时间点,记录机械通气参数、气道峰压(Ppeak),并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dyn)、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率(a/A)、氧合指数(OI)等指标。结果术中On-pump组T3比T2时间点呼气末二氧化氮分压(PETCO2)、Ppeak、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aDO2高,脉搏氧饱合度(SpO2)、Cdyn、氧分压(PaO2)、OI、a/A低(P〈0.01);Off-pump组T3比T2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T3时刻组间比较,On-pump组比Off-pump组Ppeak、PaCO2、PA-aDO2高,SpO2、Cdyn、PaO2、OI、a/A低(P〈0.01)。结论在机器人心脏手术麻醉中,体外循环将使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明显降低,耐受OLV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联合心脏不停跳微创技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5年9月—2018年12月,采用外周体外循环右胸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联合心脏不停跳微创技术,完成多种心内直视手术4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40.95±15.95)岁;平均体重(57.03±12.74)kg;手术病种和术式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24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矫治1例、膜部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左心房肿瘤切除8例、右心房黏液瘤切除1例、三尖瓣Ebstein畸形改良Carpentier成型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竭行瓣叶和人工环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竭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1例。同期手术三尖瓣叶成形5例、人工环成形3例、改良De Vega环缩12例、右肺静脉异位引流隔离1例。   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完成,体外循环时间(81.18±39.07)min,腔静脉阻断时间(51.60±30.94)min,手术时间(177.15±45.05)min,呼吸机辅助时间(10.68±18.99)h,术后24 h引流量(241.86±64.38)mL,住院时间(13.33±12.43)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右房切口出血二次进胸止血1例,肺部感染2例,呼吸衰竭气管切开1例,血红蛋白尿1例。术后无手术死亡病例,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5年,无残余分流和明显的瓣膜关闭不全,无晚期死亡和再手术病例。   结论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联合心脏不停跳微创技术,可安全、简便、有效地应用于多种心内直视手术。2种微创技术联合应用临床效应互补,既有切口美观和外科微创的优点,又能获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创技术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微创是21世纪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以内镜、腔镜和介入技术为基础的微创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有些技术已迅速取代传统剖腹手术,成为部分疾病治疗的首选。同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也要引起了我们足够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多种微创技术的全面发展和组合应用是当前发展的潮流,而虚拟现实技术、手术机器人和远程微创手术的研发将是今后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共51例患者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心脏手术,其中男性39例,女性12例,年龄15~80岁,平均58.8岁,其中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24例,二尖瓣成形术20例,房缺修补术5例,左房黏液瘤切除术2例。结果 50例患者成功接收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无院内死亡;1例患者因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mal mammary artery,LIMA)时近端出血难以控制,中转胸骨正中切口。23例患者成功完成乳内动脉获取,平均获取时间为78.3 min;27例体外循环手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39.1 min和84.5 min。所有患者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分别为4.2 h和15.1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2天,患者住院期间平均引流量为188.4 mL,46例患者(90.2%)住院期间未接受任何血制品输注。术后随访3~25个月,1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因心衰死亡,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心脏手术安全有效,既缩短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又减少住院期间血制品的使用,可选择性应用于单支病变的冠脉搭桥手术、二尖瓣成形手术、房缺修补手术、黏液瘤切除手术等。  相似文献   

17.
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因此,现代外科手术向着微创化发展。而胰腺微创手术难度极高,发展相对缓慢,目前微创手术仅在大型胰腺手术中心开展,各个中心的手术流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手术耗时长,手术效果也不同。本专题将以文章加视频的形式,总结作者长期在腹腔镜及机器人胰腺手术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及技术,为读者介绍流程优化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解读各胰腺手术的难点,展示胰腺困难手术的操作技巧和关窍,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和展望,以期更好地在国内推动胰腺微创技术的发展,让更多患者(尤其是胰腺肿瘤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8.
负压辅助静脉引流技术在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在微创心脏手术(M ICS)中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VD)技术进行体外循环(CPB)的方法及经验。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完成微创心脏手术的CPB 73例,其中使用达芬奇机器人(da vinc i S)完成心脏手术71例,经右侧胸小切口心脏手术2例。1例二尖瓣成形手术患者经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CPB,1例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患者经股动脉、股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建立CPB,其余71例手术均经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CPB。CPB采用浅低温、中流量灌注,应用VAVD(负压控制在-30~-60 mmHg),连续血气监测(CD I-500)及超滤。结果73例患者CPB时间45~206(116.1±35.5)m 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7~132(58.5±23.6)m in,CPB转流中尿量200~1 900(825.5±447.5)m l,超滤量800~4 800(2571.1±885.9)m l,9例患者CPB液体量为零平衡,53例患者CPB液体量为负平衡200~2100(835.8±524.0)m 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17(11.1±4.3)h,术后24 h引流量120~680(247.6±197.5)m l,全组病例均顺利停机,无并发症出院。结论VAVD技术能获得充分的静脉引流,在微创心脏手术CPB中必须使用VAVD才能保证良好的静脉引流。在保证充足的灌注流量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多的滤出液体,达到零平衡或负平衡的目的,VAVD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袖式肺叶切除手术是局部晚期可切除中央型肺癌的一种标准治疗方式。与全肺切除手术相比,袖式肺叶切除手术可以在不影响患者生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通过保留肺组织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增加了手术难度,但随着胸腔镜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微创袖式肺叶切除手术已经成为胸外科的常规术式。目前,随着免疫治疗在肺癌新辅助以及诱导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局部晚期可切除或潜在可切除的肺癌通过免疫治疗获得了根治的机会,这在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也为胸外科微创手术,尤其是微创袖式肺叶切除手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微创袖式肺叶切除手术的现状进行系统阐述以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