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胰头癌7例,壶腹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8例,均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无一例术后发生胰漏。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可常规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14 年6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完成的104 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包含胰头癌47 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1 例,胆管下段癌26 例,根据已行的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组(A组,n=40)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组(B组,n=64)。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A组小于B组(P<0.05)。其中A组术后发生胰瘘5 例,胆漏4 例,腹腔内出血1 例,胃瘫综合征3 例;B组术后发生胰瘘9 例,胆漏5 例,腹腔内出血1 例,胃瘫综合征4 例,余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安全有效,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恢复优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带蒂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漏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间施行的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的手术方法。结论 46例患者术后出现胰漏1例,占2.17%,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带蒂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覆盖操作简单,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漏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发生率高达25%[1]。近10多年来我院共施行保留幽门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仅1例发生胰漏,胰漏发生率为1.8%,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32~76岁,平均56.5岁。其中壶腹癌19例,胰头癌16例,胆总管下段癌1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1.2手术方法:本组56例均行保留幽门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术式重建。胰空肠端端吻合采取钟守先[2]吻合法,并置脑室引流管1根于胰管内,用3-0肠线或细丝线缝扎固定在胰管壁上,远端经空肠腔内潜行约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胰漏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2002年2月至2007年5月15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别采取胰肠套埋单层吻合105例,双层吻合49例,分析与胰漏相关危险因素及两组间胰漏差异原因。结果胰漏发生率8.4%(13/154),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表明:男性、胰腺质地软、非单层胰肠吻合方式是3个与胰瘘相关的独立变量;两种吻合方式间胰漏(单层吻合,4.8%vs双层吻合,16.4%)、术后并发症(单层吻合,18.1%vs双层吻合,32.7%)、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弹层吻合,18.45±7.11天vs双层吻合,22.75±9.73天)、质软胰腺中胰漏停嘱吻合,6%vs双层吻合,27.6%洧统计学差异。结论胰肠套埋单层吻合,特别是在质软胰腺中应用可明显减少胰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对16例可切除胰头及壶腹周围癌行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还改善了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5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8.7%和31.2%,与传统方法相近。因此,对肿瘤较小的胰头及壶腹周围癌,宜首选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近15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的17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均不能排除胰头癌。17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发生胰漏1例,其余恢复顺利,效果良好。结论: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困难,尤其应与胰头癌相鉴别。对不能排除胰头癌或出现顽固性疼痛,胆管、胰管及十二指肠梗阻时,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术式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9年Halstea首次行壶馥癌局部切除术获得成功,但由于该术式切除范围有限、早期复发率高而一直未被广泛接受。1935年Whipple设计并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这是壶腹癌治疗的经典术式,但手术创伤大,不适用于高危患者及高龄难以耐受手术者。我们从2005年1月至今采用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12例,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十二指肠漏、胆漏或胰漏等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及我们的体会,就手术技巧、适应证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对16例可切除胰头及壶腹周围癌行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但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不顾病你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5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8.7%和31.2%,与传统方法相近,因此,对肿瘤较小的胰头及壶腹周围癌,宜首选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Whipple1报告第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术后胰漏(postoperative pancreaticfistulas,POPF)一直被认为是该术式危害最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单T管外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单T管外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2008年3月至2010年4月间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观察组)采用单T管引流,20例(对照组)采用胆胰双管引流。结果观察组平均每日胆胰液引流量(712.3±121.4)m1.胆胰液总引流量(15.2±5.1)L,明显少于对照组[(967.5±136.7)ml:(26.0±8.6)L,P〈0.05],而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运用单T管引流即可有效预防术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与胰肠吻合口漏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肠吻合口漏(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1943年Cattell就提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重要的问题是胰肠吻合,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胰瘘。尽管近20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PD术后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胰漏的发生率仍高达8%~25%,由此引起的病死率占总病死率的20%,主要原因是其导致的腹腔感染、假性动脉瘤和血管腐蚀出血。因此,胰肠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步骤,往往决定手术的成败,如何有效的预防胰漏是顺利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35年Whipple报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以来,此术式已成为治疗该部位良恶性肿瘤的常规术式。近年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死亡率已显著下降,手术安全性有显著提高,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仍徘徊于40%~50%。胰肠吻合是标本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关键步骤,术后常易有吻合口漏即胰瘘发生,发生率可高达10%~25%,一旦发生胰瘘,常可致腹腔感染或出血,相关死亡率达20%~40%,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亦是困扰外科医生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减少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数十年来不断有学者分析可能影响胰瘘的的各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率居高不下,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奥曲肽是一种八肽生长抑素类似物,自20世纪90年代起用于预防和治疗术后胰漏,但其有效性始终存在争议.本文拟对奥曲肽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漏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和胰头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腹周围癌是指胆胰壶腹周围2cm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包括壶腹部癌(胆总管末端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降段的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主要方式,但该手术对于壶腹部癌和胰头癌的疗效有所差别.将我院近7年收治病例的情况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胰肠吻合口漏 (胰漏 )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发生率为 1 3.5 % ,而其引起 2 5 %的病人死亡 [1]。为了预防或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 ,临床已应用了多种方法 ,如胰腺残端 (胰管 )结扎、胰管栓塞、胰胃吻合、胰空肠吻合等 ,但迄今尚无一种方法能够完全杜绝胰漏的发生。我治疗组自 1 999年 1 1月开始连续 1 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 ,全部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 ,术后无 1例发生胰漏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1 2例 ,男 6例 ,女 6例。年龄 36- 79岁 ,平均 62岁。其中胰头癌 4例 ,壶腹部癌 4…  相似文献   

17.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治疗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以及壶腹周围相关疾病的主要方法。经过120多年的发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长足进步,并发展出不同的术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特别是术后胰漏(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发生率高达9%~22%[1-4],其原因除了与疾病本身因素有关外,也与术式繁多缺乏规范,术者水平参差不齐有关。我们发现最基本的手术切口选择都难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口漏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腺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随着胰腺癌手术切除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是胰腺外科必然面对的问题,其中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死亡原因中的主要元凶,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文献报道,PD术后胰漏发生率在5%  相似文献   

19.
胰头癌扩大切除利弊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胰头癌根治术于 1935年由Whipple首创 ,后人为纪念其贡献 ,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称为Whipple手术 ,且沿用至今。胰头癌扩大切除含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全胰切除术 ,分别讨论如下一、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又称区域性胰腺切除术 (regionalpancreatecto my) ,由于临床上诊断的胰头癌多为进展期癌 ,部分病例癌肿又侵及周围血管 ,如门静脉、肝动脉等 ,因而切除率低。 195 1年Moore等报告合并门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 ,但一直未能广泛开展。 1973年Fortner〔1〕提出区域性胰腺切除术以后 ,合…  相似文献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影响近期预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胰肠吻合部的胰漏。一旦发生常出现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彭淑牖介绍的胰肠捆绑式吻合术 ,谓其无胰漏发生。我们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了一些改进 ,取得了同样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3月所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例 ,男 1例 ,女 2例 ,年龄 3 6~ 5 2岁。起病 7~ 15d ,起病表现为轻度黄疸 2例 ,重度黄疸 1例。 2例有上腹部不适。术后病检 :十二指肠乳头腺癌 2例 ,胆管下端胆管癌侵犯胰头 1例。2 .手术方法 :采用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切除胆总管下端、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